四上《23雾凇》说课稿,《雾凇》教学设计
1、四上《23雾凇》说课稿
《雾凇》说课稿第一篇 一、说教材 《雾凇》一文,作者以优美形象、准确精辟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科学简洁地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雾凇、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懂得空气中的水汽遇冷会结成霜花这个科学常识。
2、能力目标:通过观看电视录象,阅读课文,能分析概括出雾凇形成的条件及经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联系课文内容。
2、《雾凇》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凝结 洁白 晶莹 银光 闪烁 俗称 最初 摄氏度
3、读好句子: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4、导入: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
3、四上《雾凇》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这儿现在是什么季节啊?最冷时,一般气温都在多少度啊?(零下10℃ 以下),这时候会出现什么景象呢?(生:小河结冰、天寒地冻、雪花飘飘……),可是,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却有一座这样的城市:每年冬季,它的气温大约有两个多月都在零下20℃以下,就是这样,从这里穿越而过的松花江水却依然奔流不息,临寒不冻,江面上一点儿冰都没有。正因为如此,在这座城市中就形成了一道特别奇妙的景观,你知道是什么吗?——吉林雾凇! (课件出示雾凇图片) 师:这节课一起来学习《雾凇》这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