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1、生物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1概念:(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教案的形式主要是:教案必须有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案正文、教后感想。正文中又包括导入、每1部分的详细教法、过渡语、小结、总结等。 教学的过程包括5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1直使用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模式。。。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修改方案的1个过程。教学设计是1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标准参照测试等。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是:1)前期分析,包括学习背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2)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3)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解决怎么样实施教学的整体方案,具体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等内容;4)教学媒体的选择、组织和设计;5)制定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6)试行教学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对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2理念:(教案)传统教学观念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可以传递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教学设计)现代教学观念认为:知识不是纯客观的,是学生与外在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学生是有生命意识、社会意识、有潜力和独立个性的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目标要求:(教案)教学目的是由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任务的上限,教学中不能超纲偏纲,教师没有创造发挥的余地;教学目的的表述也较笼统,操作性不强,教师较难把握;教学目的以教师为阐述主体,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所谓“双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设定教学任务的下限,教师具有较大的创造发挥余地;教学目标在表达上也更具体,可操作性强(例:“领会”目标层次可供选用的行为动词有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理解、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等);教学目标以学生为阐述主体,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即3维目标)的统1。 4教学分析内容:(教案)分析的重点是教材、教法和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传授知识。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教教材。(教学设计) 现今教师首先应关注的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对学习背景、学习需要、学习者、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用教材。 5策略:(教案)侧重传授的策略和帮助学生记忆的策略,媒体选择以传统媒体为主,强调技能训练和知识的掌握。(教学设计)侧重学法指导、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媒体使用、反馈调控等策略,媒体更加丰富,除传统媒体外,还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因特网等,强调知识、技能、方法、态度、价值观和谐统1。 6教学过程(教案)传统教学以讲台、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包括5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80年代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论;90年代提出双中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论。 (教学设计)新课程背景下,倡导“交往教学过程”教学论。 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强调体验与共鸣,强调理解与共识,领悟是个体的1种感悟。交往教学过程教学论主要内容体现在5个统1:教学是教与学的统1;教学是教养与教育的统1;教学是认识过程与知识掌握过程的统1;演绎与归纳得到适当的统1;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的统1。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鼓励在学生体验、探究、发现、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自身提高和发展。 7教学效果评价:(教案)主要通过考试来测量学生掌握的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程度。 考试重点测量知识的掌握情况,强调知识体系的掌握,较难体现价值取向。 (教学设计)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态度、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强调元认知,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评价更体现了1种价值观。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2、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人生要敢于理解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能够领悟人生非凡的真谛,才能够实现自我无限的超越,才能够创造魅力永恒的价值。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1   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关证明和判断的基本 方法 .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断1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明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断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1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1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2、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认识.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 奇偶性的本质,掌握单调性的证明.   (2)函数的单调性这1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1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明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明,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明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3、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1次函数,,2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认识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1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认识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认识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1步的必要性,每1步的目的,特别是在第3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 总结 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1个课件,以   \   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   \   开始,逐渐让   \   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   \   时,就比较容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   \   )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2   高中数学第1册(上)1.1集合(1)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集合的元素的概念;

2、了解集合的元素的3个特性;

3、记忆常用数集的表示;

4、会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1)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的元素的3个特征性质教学难点:

1、集合的元素的3个特性;

2、数集与数集的关系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制作数学家康托介绍,包括头像、生平、对数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本节课所需的例题、图形等。

2、布置学生预习1.1集合.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激发兴趣:为科学而疯的人——康托托康(Contor,Georg)(1845-1918),俄罗斯—德国数学家、19世纪数学伟大成就之1—集合论的创立人。康托生於俄国圣彼得堡,父母亲是丹_,父亲出生於丹_都哥本哈根,是1个富裕的商人,他的母亲玛丽具有艺术家血统,他父母亲年轻时移居到俄国圣彼得堡,康托就出生在那里,康托是家中长子,并於1856年全家移居到德国法兰克福,也因为康托多次改变国籍,许多国家都认为康托的成就都是它们培养出来的。康托自幼对数学有浓厚兴趣。23岁获博士学位,以后1直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他所创立的集合论已被公认为全部数学的基础。1874年康托的有关无穷的概念,震撼了知识界。康托凭借古代与中世纪哲学著作中关于无限的思想而导出了关于数的本质新的思想模式,建立了处理数学中的无限的基本技巧,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分析与逻辑的发展。他研究数论和用3角函数地表示函数等问题,发现了惊人的结果:证明有理数是可列的,而全体实数是不可列的。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1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3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康托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1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1个平面上的点11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11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1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1系列 文章 ,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康托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1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的集合论是1种“疾病”,康托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是“疯子”.来自数学_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_,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他在集合论方面许多非常出色的成果,都是在精神病发作的间歇时期获得的.真金不怕火炼,康托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1897年举行的第1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的工作“可能是这个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这时康托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月6日,康托在1家精神病院去世。今天,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的1.1集合(1),让我们回顾1下初中涉及到集合的有关知识。

2、[复习旧知识]复习提问: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实数集、2元1次方程的解集、不等式(组)的解集、点的集合等。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圆、圆的内部、圆的外部等。   实数有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正分数负分数负整数自然数正整数03.实数的分类

3、实数的分类:   实数正实数负实数0   

4、以下由学生完成:(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0、2.

5、、-

6、8%、19   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1、-1

0、、-

2、3.

6、—0.

1、

8、负有理数集合:{}   整数集合:{}   正实数集:{}   无理数集:{}   3.解不等式组(1)2x-3〈5   4.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是—————————————————

3、[学习互动]

1、观察下列对象(1)2,4,6,8,10,12;(2)所有的直角3角形;(3)与1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4)满足x-3>2的全体实数;(5)本班全体男生;(6)我国古代4大发明;(7)2007年本省高考考试科目;(8)2008年奥运会的球类项目,   《集合(1)教学案例》通过学生观察以上对象后,教师提问:[集合的概念](1)集合是什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1起就成为1个集合,简称集。(2)什么是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3)集合、集合的元素怎样表示?1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且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4)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是集合A的元素,称a属于A,记作a∈A;a不是集合A的元素,称a不属于A,记作aA。

2、探讨下列问题(1){1,2,2,3}是含有1个

1、2个

2、1个3的集合吗?(2)的科学家能构成1个集合吗?(3){a,b,c,d}与{b,c,d,a}是否表同1个集合?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下面结论: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集合中的元素的性质]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集合的元素的特点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组成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数、图、人、事物等。[常用数集的表示](1)自然数集:用N表示(2)正整数集:用N﹡或N+表示(3)整数集:用Z表示(4)有理数集:用Q表示(5)实数集:用R表示(正实数集用R_R+表示)

4、[

4、[互动参与]例1下面的各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是()(A)所有的好人(B)小于2004的实数(C)和2004非常接近的数(D)方程x2-3x+2=0的根例2用符号填空(1)3.14Q(2)πQ(3)0N+(4)0N   32(5)(-2)0N_6)Q   3232(7)Z(8)—R   

5、[分层议练]

1、选择题(1)下列不能形成集合的是()A、所有3角形B、《 高1数学 》中的所有难题C、大于π的整数D、所以的无理数

2、判断正误(1){x2,3x+2,5x3-x}={5x3-x,x2,3x+2}()(2)若4x=3,则xN()(3)若xQ,则xR()(4)若xN,则xN+()   常用数集属于a∈AN、N_或N+)、Z、Q、R。集合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中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不属于aA   本节课设计的目的: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使教学呈现方式多样化;探索现代教学手段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3   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1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1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1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1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1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1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1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1起就成为1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2、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1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1)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1些数、1些点、1些图形、1些整式、1些物体、1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1组对象的全体形成1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1起就成为1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1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1起就成为1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1起就形成1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_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   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_N+Q、Z、R等 其它   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表示成Z _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1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1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3、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

1、2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1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3、设a,b是非0实数,那么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实数x,-x,|x|,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A)   (A)2个元素(B)3个元素(C)4个元素(D)5个元素   

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a∈Z,b∈Z)的数,求证:   (1)当x∈N时,x∈G;   (2)若x∈G,y∈G,则x+y∈G,而不1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b(a∈Z,b∈Z)中,令a=x∈N,b=0,   则x=x+0_a+b∈G,即x∈G   证明(2):∵x∈G,y∈G,   ∴x=a+b(a∈Z,b∈Z),y=c+d(c∈Z,d∈Z)   ∴x+y=(a+b)+(c+d)=(a+c)+(b+d)   ∵a∈Z,b∈Z,c∈Z,d∈Z   ∴(a+c)∈Z,(b+d)∈Z   ∴x+y=(a+c)+(b+d)∈G,   又∵=   且不1定都是整数,   ∴=不1定属于集合G   

4、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5、课后作业:   

6、板书设计(略)   

7、课后记: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3、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人生要敢于理解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能够领悟人生非凡的真谛,才能够实现自我无限的超越,才能够创造魅力永恒的价值。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1   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关证明和判断的基本 方法 .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断1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明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断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1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1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2、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认识.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 奇偶性的本质,掌握单调性的证明.   (2)函数的单调性这1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1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明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明,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明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3、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1次函数,,2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认识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1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认识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认识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1步的必要性,每1步的目的,特别是在第3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 总结 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1个课件,以   \   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   \   开始,逐渐让   \   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   \   时,就比较容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   \   )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2   高中数学第1册(上)1.1集合(1)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集合的元素的概念;

2、了解集合的元素的3个特性;

3、记忆常用数集的表示;

4、会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1)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的元素的3个特征性质教学难点:

1、集合的元素的3个特性;

2、数集与数集的关系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制作数学家康托介绍,包括头像、生平、对数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本节课所需的例题、图形等。

2、布置学生预习1.1集合.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激发兴趣:为科学而疯的人——康托托康(Contor,Georg)(1845-1918),俄罗斯—德国数学家、19世纪数学伟大成就之1—集合论的创立人。康托生於俄国圣彼得堡,父母亲是丹_,父亲出生於丹_都哥本哈根,是1个富裕的商人,他的母亲玛丽具有艺术家血统,他父母亲年轻时移居到俄国圣彼得堡,康托就出生在那里,康托是家中长子,并於1856年全家移居到德国法兰克福,也因为康托多次改变国籍,许多国家都认为康托的成就都是它们培养出来的。康托自幼对数学有浓厚兴趣。23岁获博士学位,以后1直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他所创立的集合论已被公认为全部数学的基础。1874年康托的有关无穷的概念,震撼了知识界。康托凭借古代与中世纪哲学著作中关于无限的思想而导出了关于数的本质新的思想模式,建立了处理数学中的无限的基本技巧,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分析与逻辑的发展。他研究数论和用3角函数地表示函数等问题,发现了惊人的结果:证明有理数是可列的,而全体实数是不可列的。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1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3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康托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1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1个平面上的点11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11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1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1系列 文章 ,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康托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1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的集合论是1种“疾病”,康托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是“疯子”.来自数学_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_,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他在集合论方面许多非常出色的成果,都是在精神病发作的间歇时期获得的.真金不怕火炼,康托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1897年举行的第1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的工作“可能是这个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这时康托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月6日,康托在1家精神病院去世。今天,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的1.1集合(1),让我们回顾1下初中涉及到集合的有关知识。

2、[复习旧知识]复习提问: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实数集、2元1次方程的解集、不等式(组)的解集、点的集合等。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圆、圆的内部、圆的外部等。   实数有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正分数负分数负整数自然数正整数03.实数的分类

3、实数的分类:   实数正实数负实数0   

4、以下由学生完成:(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0、2.

5、、-

6、8%、19   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1、-1

0、、-

2、3.

6、—0.

1、

8、负有理数集合:{}   整数集合:{}   正实数集:{}   无理数集:{}   3.解不等式组(1)2x-3〈5   4.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是—————————————————

3、[学习互动]

1、观察下列对象(1)2,4,6,8,10,12;(2)所有的直角3角形;(3)与1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4)满足x-3>2的全体实数;(5)本班全体男生;(6)我国古代4大发明;(7)2007年本省高考考试科目;(8)2008年奥运会的球类项目,   《集合(1)教学案例》通过学生观察以上对象后,教师提问:[集合的概念](1)集合是什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1起就成为1个集合,简称集。(2)什么是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3)集合、集合的元素怎样表示?1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且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4)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是集合A的元素,称a属于A,记作a∈A;a不是集合A的元素,称a不属于A,记作aA。

2、探讨下列问题(1){1,2,2,3}是含有1个

1、2个

2、1个3的集合吗?(2)的科学家能构成1个集合吗?(3){a,b,c,d}与{b,c,d,a}是否表同1个集合?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下面结论: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集合中的元素的性质]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集合的元素的特点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组成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数、图、人、事物等。[常用数集的表示](1)自然数集:用N表示(2)正整数集:用N﹡或N+表示(3)整数集:用Z表示(4)有理数集:用Q表示(5)实数集:用R表示(正实数集用R_R+表示)

4、[

4、[互动参与]例1下面的各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是()(A)所有的好人(B)小于2004的实数(C)和2004非常接近的数(D)方程x2-3x+2=0的根例2用符号填空(1)3.14Q(2)πQ(3)0N+(4)0N   32(5)(-2)0N_6)Q   3232(7)Z(8)—R   

5、[分层议练]

1、选择题(1)下列不能形成集合的是()A、所有3角形B、《 高1数学 》中的所有难题C、大于π的整数D、所以的无理数

2、判断正误(1){x2,3x+2,5x3-x}={5x3-x,x2,3x+2}()(2)若4x=3,则xN()(3)若xQ,则xR()(4)若xN,则xN+()   常用数集属于a∈AN、N_或N+)、Z、Q、R。集合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中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不属于aA   本节课设计的目的: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使教学呈现方式多样化;探索现代教学手段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3   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1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1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1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1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1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1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1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1起就成为1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2、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1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1)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1些数、1些点、1些图形、1些整式、1些物体、1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1组对象的全体形成1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1起就成为1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1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1起就成为1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1起就形成1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_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   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_N+Q、Z、R等 其它   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表示成Z _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1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1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3、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

1、2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1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3、设a,b是非0实数,那么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实数x,-x,|x|,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A)   (A)2个元素(B)3个元素(C)4个元素(D)5个元素   

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a∈Z,b∈Z)的数,求证:   (1)当x∈N时,x∈G;   (2)若x∈G,y∈G,则x+y∈G,而不1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b(a∈Z,b∈Z)中,令a=x∈N,b=0,   则x=x+0_a+b∈G,即x∈G   证明(2):∵x∈G,y∈G,   ∴x=a+b(a∈Z,b∈Z),y=c+d(c∈Z,d∈Z)   ∴x+y=(a+b)+(c+d)=(a+c)+(b+d)   ∵a∈Z,b∈Z,c∈Z,d∈Z   ∴(a+c)∈Z,(b+d)∈Z   ∴x+y=(a+c)+(b+d)∈G,   又∵=   且不1定都是整数,   ∴=不1定属于集合G   

4、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5、课后作业:   

6、板书设计(略)   

7、课后记:

手指印画教案设计教学反思有哪些



4、手指印画教案设计教学反思有哪些

手指活动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听、说、想等各种感官,还可以开发人的右脑,促进左右脑和谐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课手指印画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手指印画教案设计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手指印画,感受手指变化后印画所带来的趣味性,萌发对手指印画的兴趣。   2.尝试进行手指印画活动,并添画出各种小动物,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螃蟹、长颈鹿、小鸡等)、水粉颜料、油画棒、抹布   活动过程:   

1、出示预先动物图片。   师:“春天到了,草地上来了许多的小动物。它们是谁?是什么样子的?”   师:现在,我用小手也能变出这些小动物来,你们瞧!   (幼儿表现:幼儿的注意力很集中,仔细观察图片上的动物,很多幼儿都能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说出图上的动物幼儿很感兴趣)   

2、师用手指印画,引起幼儿兴趣。   师:先让我的手指蘸1点颜料,然后在颜料盒的边上舔1舔,印在纸上。再用油画棒给小动物添画上眼睛、脚、嘴巴等器官。(活动中向幼儿介绍手指印画:小鸡、螃蟹、长颈鹿、毛毛虫等几种动物,重点介绍长颈鹿、螃蟹印法)   (幼儿表现:幼儿能仔细观察教师示范作法,请个别幼儿示范作画A:幼儿印长颈鹿时两个圆之间离得太远,不便于作画。B:幼儿印螃蟹时手指是竖着印的,因此印的螃蟹不形象,我及时引导幼儿要横着印,再添画上脚。)   

3、启发幼儿想象。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看?除了老师上面介绍的1些小动物,你们还想变出谁来?鼓励幼儿操作之前先想想、 说说 。   

4、请1幼儿尝试来印画。   对于1些细节,如:颜料不要蘸太多,予以重点提醒,引起幼儿重视。   

5、请幼儿集 体操 作,提醒幼儿颜料不要弄到身上。   (幼儿表现:在操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1些幼儿先点,再用抹布擦掉颜料,进行添画。1些幼儿先点点子再进行添画。在给小鸡添画时嘴巴画得不尖,有些圆。   螃蟹的脚画得太长。)   

6、活动延伸。   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你最喜欢谁的画,为什么?”   活动 反思 :   1.结合班级幼儿的特点设计活动过程,突出重难点。   手指印画在以前的美术活动中我带领幼儿手指印过毛毛虫,在区域游戏时与幼儿1起印过小鸡,因此幼儿有1些用颜料作画的 经验 。因此,在示范作画时重点向幼儿介绍了长颈鹿和螃蟹的画法。这样活动开展起来就有侧重点,便于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出示范例的时候我也注意到范例的美感,让幼儿充分的欣赏感受作品的美,从而产生作画的兴趣。范例中选择的画我也是有针对性的,如印1个圆可以变出小鸡和螃蟹、印两个圆变成长颈鹿,印多个圆点可以变出毛毛虫。这样幼儿在向幼儿介绍作品时让幼儿感受到递进性,幼儿从而结合自己的能力进行作画,便于幼儿操作。   2.把握细节扎实开展活动。   细节的把握对于1个活动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我也注意1些细节的把握,如:请个别幼儿到前面示范作画时,我请2名幼儿分别尝试绘画两种动物,这样在他们绘画中我会去捕捉优点进行放大,并捕捉缺点对全体幼儿进行及时 教育 ,这样为后面的幼儿分散去作画做好铺垫。再如:幼儿作画时,我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可以模仿老师的范例来作画,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大胆想象的进行作画。还有在幼儿的作画纸上我事先画好了1些小草,这样幼儿印完动物以后,作品的效果很美。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每组提供的颜料太多,因为活动的重点并不是感受色彩的变化,因此,可以每组提供1种颜料,小组之间可以不1样。个别幼儿作画时的动物方向不1样,我利用讲评的时候进行了教育。   手指印画教案设计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手指各部位名称。   2.了解螃蟹的基本特征,并能用手印画螃蟹。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重点难点   复习手指各部位名称,了解螃蟹的基本特征,并能用手印画螃蟹。   活动准备   1. 螃蟹图片1张、螃蟹各部位手印画分解图、小鱼图片、《神奇的手指》《小鱼游》音乐,池塘背景图   2.绘画用具:每个幼儿人手1支黑色水彩笔、蘸有颜料的海绵、颜料、纸;每个幼儿人手1块抹布。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起幼儿绘画兴趣   1.教师与幼儿1起跳《神奇的手指》进入教室。   师:小朋友,我们1起到郊外郊游吧,小朋友说说,刚才我们的手指都变出了哪些动物啊?(毛毛虫、小兔、小猫、螃蟹、老虎)那么我们1起学1学。   2.简单复习手指各部位名称   师:我们的手真神奇,我们小朋友张开我们的手,中间这块叫什么?(手掌),连着手掌的5个手指呢,他们都有名字,叫什么啊?(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3.师:5指兄弟太神奇了,可以变出那么多动物,小朋友再看看,我们的手指还可以变出什么动物?让幼儿试1试,并让幼儿猜猜像什么。   小结:我们的手真神奇,我们小朋友要爱护我们的手。   4.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学印画的意愿   师:听,谁在哭啊?(出示小鱼图片)我们来问1问小鱼为什么哭?原来小鱼把他的好朋友小螃蟹的画像给弄丢了,急得哭了。那我们要不要帮助1下小鱼啊?(要)   

2、教师讲解示范手印画螃蟹过程   1.师:可是老师只发现这里有1些颜料和笔,我们怎么帮小鱼呢?今天老师教你们1个新本领,用我们神奇的手印画螃蟹,那我们先来看看螃蟹长什么样的。   2.了解螃蟹的特征   师:老师这里正好有1张螃蟹图片,我们1起看看螃蟹的样子(出示图片)。他的肚子有点圆,头顶上长着1双大钳子,他有多少条腿啊(8条),左边有4条,右边也有4条。再看他的眼睛,圆碌碌的,真可爱。   3.教师讲解示范印画过程   (1)教师分别展示螃蟹各部分的图片,让幼儿思考这些部分是用什么手的哪个部分印出来的。   (2)教师示范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螃蟹的各个部位了,待会儿我们将螃蟹的各个部位组合在1起,看看是不是螃蟹的画像了呢?   (3)教师提出作画要求   师:就这样,1幅螃蟹的手印画就画出来了,池塘里的小鱼等不及了,想让小朋友快点帮帮忙了,待会儿小朋友就到后边的桌子上用颜料作画,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送来的小螃蟹最干净最漂亮。小朋友要注意了,你们在画画的时候要把袖子挽起来,不要被颜料弄脏衣服,画好之后就到小盆里面用毛巾擦擦手,再把小螃蟹送上来,然后回到你的位置安静地坐下。   

3、幼儿尝试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分享   1. 展示幼儿的作品   师:已经画出小螃蟹的小朋友,我们把他送到小鱼身边。   2.欣赏幼儿的作品   教师与幼儿1起欣赏幼儿的作品。   

5、结束部分   师:现在小鱼可开心了,小鱼非常感谢小朋友帮他送上了那么多漂亮的小螃蟹图,为了感谢小朋友们,现在,小鱼邀请小朋友到他家里做客,我们1起游到他家里面吧。(伴随音乐,幼儿跟随教师“游”出教室)   手指印画教案设计篇3   设计背景   “启发孩子的 想象力 ,比给他知识更重要。”孩子们都喜欢学美术,爱画画。美术是1门轻松而富于变化的艺术,用指印涂鸦,更具有1般用画笔无法获得的乐趣。孩子们加上简单的笔画,1个人、1只狗、1种表情、1条鱼......很快地就展现在面前,就可以绘画出无数生动活泼、新奇有趣的画面。这种绘画手法,能陶冶身心,增进生活情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我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结合中班年龄特征,通过欣赏、观察范画作品,基本了解在手指印上进行添画,变出简单而形象的图画的 方法 。   

2、初步引导幼儿用手指印作画,学习在手指印上进行简单添画的绘画技能。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手指印画的乐趣,通过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体验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绘画方法,基本掌握按印及添画,添画时大胆尝试,大胆想象,并注意画面的整洁。   

2、难点:概括事物形象的特征;手指压印泥的轻重,再将手指印压在白纸上造型的实际操作。   活动准备   

1、每人1盒印泥、记号笔,图画纸每人两张。   

2、课件、纸巾、黑色水彩笔。   活动过程   课前律动《绿衣警察》   

1、 小青蛙找妈妈 故事 导入:(播放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2、 教师范画   师:老师有1个小小的问题,平时我们画画,用什么来画呢?   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   师:对了,今天老师就要教小朋友们用特殊的方式——手指来完成这幅作品,下面让我们1起感受奇迹吧!注意仔细看哦!   老师这里有1盒水彩,蝌蚪的形状是椭圆形的,我就用我的手指肚轻轻的沾点水彩,因为小蝌蚪是黑灰色的,所以我选择黑灰色的水彩,老师没有沾很多,也没有让小蝌蚪印在衣服上、桌子上,因为我很爱干净,很注意卫生。小蝌蚪马上就要找到妈妈了,把我手指上的颜料轻轻地印在青蛙妈妈的身边,还有几只蝌蚪也陆陆续续游到了妈妈的身边,现在我用湿巾擦干净我的手指,因为我的小蝌蚪要长出尾巴了。拿出1支黑色的水彩笔,小蝌蚪是从不同方向来的,所以小蝌蚪的尾巴就是不同方向的。好了,小蝌蚪们找到了妈妈,现在看1看池塘里面好像还没有水,让我们再来加点水。   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妈妈了,他们真的很开心。你们是不是也等不及想要帮助你手中的小蝌蚪了呢?   生:是!   师:好!老师要提醒小朋友们几点注意事项:   

3、幼儿动手操作,需要注意事项   1) 手指沾水彩的时候不要抢,不要挤,不要着急,要轻轻地。   2) 小蝌蚪们很淘气,尽量不要让他们爬到你的衣服上,着装上。   3) 小朋友们也爱干净,讲卫生,所以记得画完要用湿巾擦干净手指。   让我们1起来帮助小蝌蚪,开始行动吧!完成作品的小朋友把你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指导完成作品。   小结:小朋友们完成的真好,可是我觉得池塘里还不够热闹。除了青蛙和小蝌蚪,还有什么是生活在池塘里的呢?(鱼、乌龟、荷花。。)好,让我们下1次美术课上,再学习用手指印画添画上小鱼、乌龟,好吗?   >>>下1页更多精彩“手指印画教学反 思”。

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的区别和联系



5、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的区别和联系

从定义上看: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又叫课时计划,包括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1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1套系统化程序,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解决教学问题,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 从对应层次上看: 教学设计把整个具有动态复杂关系的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显示出“宏观性”,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大到1个学科、1门课程,小到1堂课、1个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1个层次。 教案对应的范围非常集中,需要表现为鲜明的“微观性”,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辅助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1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从理念上看: 编写传统教案应秉持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其核心目的是帮助教师把握好教学内容并把课讲好。教案的编写就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予以应有的注重,这就造成学生虽然学到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往往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应秉持以人为本、基于学习与知识创新的“学习者中心”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就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要给学生留出自主性、生成性学习的空间,以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核心目的。 从构成上看: 教案1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步骤( 教学进程) 以及教学后记等构成元素,这其中就包含了组织教学、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等5个大致环节。 教学设计可以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者有关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策略与媒体的运用、教学的评价等构成元素。 对比两者的构成因素,会发现对学习者的有关分析是传统的教案所忽略、而教学设计不可少的。另外,两者的其他构成元素即使看似相通相类,其实是不尽相同的。 1.“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教案用“教学目的”,是由教学大纲确定了的,它规定了教学任务的上限,教师没有发挥创造的余地,以教师为阐述主体,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设计用“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来灵活制定的,设定了教学任务的下限,教师和学生都有较大的创造发挥余地; “教学目标”以学生为阐述主体,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1。 2.“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分析”: 教案是基于“教材中心”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材”,“教学重点难点”也主要由教学大纲来明示,缺乏适宜的针对性。教学设计是基于“学习者中心”的,学生的学习问题就是教学设计者应当解决的根本的教学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用教材”为学生服务,因而“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必须结合学习者进行分析,强调1定的系统性、连续性,尤其是适宜的针对性。 3.“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体”: 教案需要的教学工具比较简易,主要是黑板、粉笔、挂图、标本、模型等,信息承载和发布功能比较有限。教学设计可选的媒体大为先进,包括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等,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它可以与传统教学手段配合使用。 4.“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案可以选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为实现既定教学目的、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而安排的行为方式。教学设计为实现“3维目标”,在借鉴传统教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侧重学法指导、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媒体使用、反馈调控等教学策略,更注重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和即时灵动性。 5.“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设计”: 这分别是传统教案和现代教学设计的重心所在。教案的“教学步骤”强调预设的程序,体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准备和周密安排,但也会带来僵化和苛细的弊端,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即时即景的灵活创新。教学设计则大大淡化了传统教案的程式性和繁琐性,“教学过程设计”往往只是1个教学构想,充分尊重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6.“教学后记”和“教学评价”: 教案的“教学后记”的内容没有严格要求,和教案本体的关系较为疏松,经常在教案编写的实际中被教师所忽略。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价”则是其3个基本程序之1,占有不可或缺的比重。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价则要同时从3个侧面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6、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面面牛牛 1

8、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感受故事的神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创造宇宙这个故事写具体的,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感受故事的神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创造宇宙这个故事写具体的。教学难点 想象盘古身化万物的神奇画面,并能仿说1段话。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看他们是谁?(孙悟空、葫芦娃、哪吒„„)

2、他们呀,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中国文化中,还有1位巨人,被称为是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这节课我们就1起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课文说了1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话来概括?

3、精读品悟神奇,感悟英雄盘古创造宇宙 师: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课文是怎样把这个故事写具体生动的呢?深入学习课文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自学

1、课件出示: 探究问题:课文怎样具体写盘古用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用“——”划出盘古动作的句子,说1说自己的感受。师:盘古用斧头1劈,原先混沌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请看(出示课文“轻而清的……变成了地。”齐读。你有什么发现?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汇报反义词,体。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