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中班数学教案《认识远与近、中间与旁边》
1、1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作为1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1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1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1步认识平面图形。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2、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教学过程:
1、折1折
1、把1张正方形纸折成1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1剪,比1比。 先想后实践,再对比。
2、把长方形、3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1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1剪,比1比。
2、拼1拼
1、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1拼。
2、展示你的作品。
3、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1试。
3、练1练
1、动手剪1剪,拼出有趣的图形。
2、口算训练比赛。
3、折飞机。 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
4、你能用1张长方形的纸,折出1个正方形吗?
5、将1张正方形的纸剪成4个1样大小的3角形,用这些3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评议。 人教版1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2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3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4边形、5边形和6边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3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2、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1边介绍图形1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3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3、巩固练习
1、连1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1涂 按要求画1画。
3、想1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1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人教版1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生在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得长、宽的联系。 教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实物、土豆、小棒、橡皮泥( ) 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大家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机器人) 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物体组成的?(长方体) 以前咱初步了解了长方体,这节课,咱们1起学习认识长方体。(板书:长方体)(意图:机器人取材于学生手工课上的作品,既贴近生活激趣,有很好的导入新课。)
2、动手操作感知面、棱、顶点 (1)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学生说教师评价)(意图从生活实物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积累长方体的表象。)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操作实验,感知面、棱、顶点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品。 (2)师:老师没有忘记找长方体物品了,所以就带来了1个土豆,现在要把它变成长方体。
1、(切1刀)出现了面,请学生上来摸1摸,感觉平平的。(板书:面)
2、(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1刀)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两个面相交于1条边) 师:这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3、(将某1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在切1刀)3条棱相交于1点,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意图:让学生在动手中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经历动手、观察、思考这1过程,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也可以这样快乐学会。) 师:咱们感知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赶快拿起手中的长方体找找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2、探究面的特征 (1)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摸1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数1数1共有几个,看1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指名说发现。 (3)学生演示。 (4)观看课件,再次体会长方体面的特征。
3、探究棱的特征 (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了长方体“面”的特征,想不想知道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参与活动。 (2)班内交流。教师从学生的交流中提取出“棱”的特征。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补充。 (3)学生上台演示。 (4)观看课件,再次体验棱的特征。 (5)再次体验棱的特征。(意图:突破棱的认识这1重点,促使学生有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1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4、探究顶点的特征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实物,摸1摸长方体的顶点,数1数共有几个顶点? (2)学生操作交流。 (3)观看课件,验证自己的发现。
5、认识长、宽、高 学生看视频,感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意图:在独立思考中,落实数学需要静的发现,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学生交流汇报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力,竞争意识,在观看课件视频中,区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长方体上每个面的长、宽,它也与后面长方体的学习、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6、认识立体图形 (1)请同学们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你能看到几个面? (2)教师向位置不同的同学提问,得到最多能看到长方体3个面的答案。 (3)课件展示用虚线画出的其他面。
7、利用小棒、橡皮泥等材料动手做长方体。(意图:学生在制作中将所学知识加以实践消化,体验合作的快乐与成功) (3)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 师:(出示课件)看长方体现在在变,变成什么了?(正方体) 探讨: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呢?请你用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同桌合作,看1看、量1量、比1比,然后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多指定几个学生说。教师评价鼓励。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1、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结果。
2、汇报交流。学生间相互补充。教师相机板书
3、:引导小结出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关系 在以前我们学过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师指着板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1种特殊的长方体。
4、学生看课件,用两个椭圆表示的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关系。(意图:学生在学会了长方体后,教师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认识正方体,让学生能够学会知识的迁移,体验数学的魅力)
3、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完成第1填空题: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棱长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 ),每条棱长都( )。 (3)长方体中相交与1个顶点的3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4)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 )的形状是长方体,( )的形状是正方体。 完成2题: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互相指1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4、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老师也参与谈收获,总体评价学生的表现,以此激励学生。
5、作业:用1根铁丝围成1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人教版1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1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1起。 3.学生每人1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1、复习 口算 1.10十1是( )十 1个十有( )个1 2.1百有( )十十 1百有( )个1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2、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教学例2 (1)出示1枚1分硬币和1枚1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1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1角1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1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1想:1元等于多少分?
3、巩固练习。
4、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人教版1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用7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4边形,进1步熟悉平时学过的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认识、辨认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1、借助7巧板,认识平行4边形。
1、出示7巧板,讲解,这叫做7巧板。
2、5号图是什么形?——号图是3角形。
3、3号图是平行4边形
4、说说7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5、这些图形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3角形,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哪两个图形1样大?
2、拼1拼
1、剪下附业页中的7巧板,完成7巧板的制作。
2、引导学生进行拼图。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3角形
3、你还能有不同的拼法吗?
3、练1练
1、拼出书中图形,想1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2、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1拼。
3、你还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4、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7巧板是我国古代的1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5百多年的历史了。 人教版1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1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
2、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1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数1数1共有几个面。比1比、看1看每个面的大小、形状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1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认识正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1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手中的正方体,看1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1说正方体的特征。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3、巩固拓展。
1、完成书上做1做【图片“做1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3、摆图形。 (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1个长方体。 (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1个大正方体。
4、用橡皮泥捏1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详细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1说) 人教版1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7
1、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1组成的。感受100有多少,建立数的概念,初步认识计数单位
1、十、百、知道10个1是十、10个十是百。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学会数数的方法,体会数数的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通过对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的估计,感受100以内各数的意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体现数可在生活中用来表示与交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数的兴趣及估数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数100以内数及掌握数的组成,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接近整十数时的数数(拐弯数)。
3、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幸运星、花生、爪子
4、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教学主题图:
1、(课件出示动态主题图10小羊):美丽的大草原上来了1群可爱的小羊儿,知道有多少只?我们数1数。看谁能做到数的与点的速度同样快。
2、学生数数(1-10)
3、师:你是几个几个数的?(1个1个地数)你有什么办法让大家1眼看出是10只羊?(课件演示10只圈1圈) 师:10里有几个1?(10个1)也就是说10个1是十。 师:10只是这么多?看,又来了1群,现在1共有多少只羊?我们接着数1数吧!(11-20)20里有几个十?(2个十)原来20是这么多呀! [设计意图]通过数小羊这1亲密的素材,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回顾与感受1个1个地数数方法,知道1
0、20究竟有多少,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数数应做到11对应,手口1致。
4、(课件出示走动的100只羊)看,草原上又来了这么多的羊儿,估1估现在大约有多少只?(学生估数)
5、师:大家估的数都比20多得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比20多得多的数及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感受了20实际有多少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估1估百羊图上的羊有多少,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 (2)操作与探究
1、教学例1
1、师:到底有多少只羊?今天老师给你们每组准备了1份与小羊只数同样多数量的物品,我们就用这些物品代替小羊的只数1起来数1数,看哪组又对又准地数出是多少?并能让大家1眼看出。
2、学生分组数物品。
3、汇报交流:你们组1共数了多少个?怎么数的?(取1个1个地数,十个十个数的小组各1份给大家展示) [设计意图]用学具代替小羊只数,渗透数学符号感的数学思想。通过小组合作数100以内的数,以给学生创建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本性的潜能,允许他们用不同数法合作数出100个物品,关注其个性差异。
4、师:刚才你们数的结果不1样,老师也准备了1份与小羊只数同样多的小棒,我也来数1数。
5、(老师出示43根小棒)你知道老师现在数了多少个?我们1起来往后数吧!
6、指导数数:首先从43-491根1根数,数到50时,问:49后面添上1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演示满10根捆1捆过程)然后从51-591根1根数,数到60时,再问:59后面1个数是多少?你又怎么知道的?(再演示满10根捆1捆过程)数到62时接着1捆1捆添加让学生1十1十数到92,最后从921根1根数至99时,问:99后面1个数是几?把你想的给大家说说!
7、师:原来100是这么多,我们再来数1数(1十1十地数)100里有几个十?板书:10个十是100。 [设计意图]通过有目的地指导数数,让学生经历100以内数的数序,并知道数数方法的多样;演示10根小棒扎1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数的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十是1百,建立数的计数单位;想想后面1个数是几,让学生在直观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以解决接近整十数时的数数的教学难点,从中充分去感受100究竟有多少。
8、数100只羊。 师:100根小棒代替的是小羊只数,你数对了吗?希望你们在数数时1定要做到拿1个,数1个,拿与数的速度1样快哟! 这100只羊能让大家1眼看出来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每10只圈1圈)再1十1十地数。
9、小结并提示课题:今天数的都是100以内的数,看来,数100以内的数不仅可1个1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 [设计意图]进1步理解10个十是1百,知道100以内的数不仅可1个1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
2、教学例2
1、从3十5数到4十2。 师:数数有意思吧!现在从3十5数到4十2。 (课件演示)学生1个1个数到4十时,课件演示满十捆1捆,知道39的后面1个数是40。
2、数数练习(开火车) a、接着3十8数到5十; b、从6十8数到1百 [设计意图]充分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对拐弯数直观地加强记忆,再利用有趣的开火车游戏进行脱离实物由具体到抽象地数数训练。体现其层次性,同时也扩大数数的范围,达到人人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
3、教学例3
1、师摆出5十2根小棒(学生闭眼)看谁能1眼看出是多少根?(板书:3十5)
2、你怎么知道是5十2的?( )个十和( )个1(学生回答后再出示)
3、完整说1说:5十2里有(5)个十和(2)个1。
4、练习:(出示P33做1做) 图1反馈: A、图中有几支笔(46)你怎么知道的?(1盒1盒数1数)。 B、46里有( )个十和( )个1。 图2反馈: A、这是( )个十和( )个1 B、(2)个十和(4)个1组成( )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动口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 (3)练习与升华
1、百球图出示:首先估1估有多少个球?再让学生交流数的方法并演示不同的数数方法,最后选择数得又快又方便的数法。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打乱放的100个球,让学生估1估,培养学生估的意识,然后再出示整理的百球图,让学生交流数的方法,让学生拥有多种数数方法,最后经历比较选出自己喜欢的数数方法,提高学生选择合适数数方法的技能。
2、填空: a、5十
6、( )、( )、( )、( )、( ) b、( )、( )、8
0、( )、( ) [设计意图]完整地数出5十6后面5个数,是让学生去经历数序与拐弯数。拓展练习是把今天学的数数方法进行运用,融会贯通。
3、生活中的数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知道几个十是1百,还知道了几十几里有几个十和几个1。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用到了这些数,如:今天我见到了81路和82路公交车、这节课我们上了40分钟课你在哪儿也见到过这些数 [设计意图]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举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可用来表示与交流的作用。 人教版1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1步认识3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1、欣赏图案
1、出示图案: 风车兔子万花筒青蛙
2、引导观察
3、小组讨论: 每人分别选1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汇报交流
5、小结评议
6、介绍图案的作用
2、练1练
1、想1想,涂1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1画。
2、摆1摆 (1)用3根小棒可以摆1个3角形,摆两个3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人教版1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9 教学内容: 1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5单元位置与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1步培养学生关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请学生说1说你身边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
2、看1看,说1说你的教室
1、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说1说。
2、同桌说1说。
3、全班同学交流。
3、想1想,说1说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1、想1想,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
2、说1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介绍你的文具盒 指1指,说1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5、介绍火车站路线。
1、出示火车站的挂图。
2、学生用箭头画1画去火车站的路线。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1说到火车站的路线,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6、巩固练习
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习。1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5单元位置与顺序。
2、中班数学教案《认识远与近、中间与旁边》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受小鸡、小鸭1对好朋友的情趣,对小鸡小鸭的生活习性感兴趣。
2、学习表演故事情节。 活动重难点: 感受小鸡、小鸭1对好朋友的情趣,学习表演故事情节。
3、1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2
教案作为实用性极高的文件、能帮助教师顺利且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保障教学质量。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1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1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2(1)
1、连1连。 考查目的:通过对具体物体的观察,体会“面从体来”知识同时,能用语言表征出图形的特点,并熟练掌握。此题用连线方式突出对应的关系。 答案:略 解析:此题不仅让学生要熟练掌握各立体图形的特征,还得仔细审题,分辨其需要的对应条件,避免干扰条件。
2、填1填。 (1)至少()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1个正方形;至少()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1个大正方形。 (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3角形可以拼成(),还可以拼成()。 考查目的:学生能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拼组,发现图形间的变化和规律。 答案:(1)4 4(2)3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4边形) 解析:由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实际操作,直观感悟上升到语言表述能力。
3、数1数。 考查目的:学生对组成图案的不同图形的数量进行分类计数,及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又渗透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答案:圆4个正方形6个长方形4个3角形3个平行4边形2个 解析:培养学生能正确对图形的计数,有序思考和计数的方法能力。
4、画1画,算1算。 缺了()块。 考查目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能利用实际操作与实际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是学生能力的体现。 答案:13块 解析:此题可以根据学生程度不同进行讲解,估计、补充画图或学具摆出,容许学生有1个理解、感悟的过程。
5、实践作业:“小小设计师”。 亲爱的小朋友: 请你用彩色的手工纸,先动手剪1剪,剪出几个我们最近学过的平面图形,再把它们拼1拼,设计1幅你喜欢的作品,并给它起个名字吧! 小小设计师 家长评价: 考查目的:让学生分解图形,设计图案。既直观感受到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创造出数学美,感受、欣赏到数学美。 附优秀作品:(略) 1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2(2) 教学内容:练习1(教科书6—7页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1样,左边和右边1样,上面和下面1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教学难点: 补砖块问题。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2、完成练习x第x题 出示完整的1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1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1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1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1样。 3出示不完整的1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1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1:学生可能会用画1画,补1补的方法。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2: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1行有几块砖块?第1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1行缺的砖块数,再加1加。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1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
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1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3、独立完成练习x第x题
4、完成教科书练习x第x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5、完成教科书x第x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1个数字在4的后面。 (3)观察。先提问,4的对面是?(3,师引导:和4隔着1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隔着1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1个位置。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1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6、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1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1剪
3、进1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1次让学生实践剪1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7、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1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2(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x页例x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4边形、3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4边形、3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2)哪位小朋友来说1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设计意图:这1环节,从学生平时喜欢的积木入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知的学习过程,进1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1)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1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1找,摸1摸,说1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3)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1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画图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别;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4)认识3角形 (1)你能把1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折痕剪1剪,分1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内交流、反馈。然后运用多媒体展台选择性的展示学生分的结果。 (3)问: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现了新的图形吗?(板书:3角形) (4)学生寻找并说说生活中见过的3角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折、剪、分,直观认识3角形的过程,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5)认识平行4边形
1、用这两个完全1样的3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放在多媒体展台展示。
3、引导学生观察平行4边形,指着平行4边形问:这种图形叫什么?
4、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4边形,板书:平行4边形
5、出示1个长方形的模型,演示变成平行4边形的过程
6、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4边形吗?(课件演示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拼1拼、说1说等学习活动直观认识平行4边形,再通过找1找把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6)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各是什么图形?
2、说1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类整理和说1说,让学生进1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巩固应用 (1)P3“做1做”的第1题:
1、在图中找出平面图形
2、说1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3、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2)P3“做1做”的第2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1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4、展览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3)P5“练习1”的第1题:涂1涂 (4)P5“练习1”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P5“练习1”的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分类、数图形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
4、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1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2(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2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认识图形》的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3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1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3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2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1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 出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如可能会跟钉子尖混淆,因为那些东西摸出来也是扎扎的。还有可能出现认为两条边长的角就大。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1找、摸1摸画1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习角的难点。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得长度无关,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
3、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 难点:并能理解交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1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2(5) 预习要求: 拿出自己的7巧板,看1看教材第4页的内容,并根据课本内容拼1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7巧板的构成及拼摆7巧板,进1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3角形和平行4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7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3角形、平行4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1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3角形及平行4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2、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7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7块拼成,用1套7巧板拼成) (板书:7巧板)
2、认识7巧板 7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7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多媒体演示7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见附页1 (1)从大小上比较。
1、哪些图形?
2、两块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3、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3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什么呀?(正方形)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4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为什么?(课件闪动平行4边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4边形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个图形的名称是“平行4边形”) (3)数1数,算1算。 1起数1数,这里有几个3角形?几个平行4边形?几个正方形? 教师接着板书:△□ 5+1+1=7(块)
3、拼1拼,练1练 (1)师示范拼。 取两个大3角形拼1个正方形。(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 (2)生用两个大3角形自由拼图。 可以拼正方形、平行4边形、3角形,均展示。 (3)拼指定图形。 谁能拼出大1点的3角形?7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 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3角形”。 (4)分组比赛:拼第4页“你知道吗”中的4个图案。
1、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
2、集体展示。
4、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 (2)回家用7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7巧板 5+1+1=7(块) 1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2(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7巧板拼3角形的过程中,进1步加深学生对3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4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进1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1套7巧板、课件;学具:1套7巧板。 教学过程:
1、看图激趣,认7巧板 (1)看图激趣 出示7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7巧板拼成的。 (2)认识7巧板
1、7巧板,是由7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7巧板分1分,7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1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1比,哪些3角形1样大?(两个大3角形、1个中3角形、两个小3角形)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文化,给学生提供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素材,关注学生是否能按要求做,是否能清楚地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能正确地找出来。使学生进1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7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1)用两个图形拼3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1个3角形。先想1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1个3角形,真棒! (2)用3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7巧板中的3个图形拼1个3角形。先想1想,用哪3个图形,这3个图形能拼成1个3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3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3)用
4、
5、6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3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3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
4、
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3角形(2)分别用
4、
5、
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3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别用7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3角形,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3、发挥想象 自主创新 谈话:7巧板不仅能拼3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1)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2)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4、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2)游戏:
1、请你把“7巧板”复原拼成1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1个3角形。(第1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1起做。)
3、再挪动3角形其中的1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1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1块,把它变成平行4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1起做。) (3)介绍7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7巧板拼图。 “7巧板”是我国古代的1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7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美,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感受7巧板的神奇魅力。】。
4、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优秀范文
教师要让幼儿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范文1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1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1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2、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1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
2、
9、
3、6)
3、幼儿第1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1只时钟) 提问:1.请小朋友看1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1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1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1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1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1个数字(1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1圈),这就是1小时。
4、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1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1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1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
1、3只钟有什么地方不1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2、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
3、想1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1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2次尝试练习:
1、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
2、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1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5、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6、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7、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范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1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进程】
1、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1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时钟?"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1看。(每组1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1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1圈,时针走1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设计意图:这1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设计意图:孩子自主游戏时,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数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1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范文3 【活动目的】 1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2培养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PPT(反映幼儿1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2.人手1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空白的钟面每位幼儿1份 【活动过程】
1、谜语引出课题 小小圆形运动场,3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1个样。 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1起猜1猜。
2、观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1起来认识时钟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1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
2、
9、
3、6)
3、幼儿第1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1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1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1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1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1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1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教师课件操作)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1个数字(1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1圈),这就是1小时。
4、认识整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这是几点你们知道吗 1.教师课件演示,让幼儿观察3只钟 2.提问:
1、3只钟有什么地方不1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2、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
3、想1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1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
5、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通过明明愉快的1天来理解钟的用途) 小朋友第2次尝试练习: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1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延伸活动 1.认识半点 2.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 。
5、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优秀范文
教师要让幼儿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范文1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1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1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2、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1样?(长短、粗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