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谁有青岛版2年级下册数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案



1、谁有青岛版2年级下册数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案

1、主要内容 (1)数与代数 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原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共同编排在第4册。 2.有余数的除法 原来在第4册,现在因为除法整体后移,所以放在第5册。 3.多位数乘1位数 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原来编排在第7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的整体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5册。 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原来4册的时、分、秒内容现在分别分布在

1、

2、5册,本册主要认识单位“秒”,更强调学生对1段时间的体验。 (2)空间与图形 4边形,主要教学平行4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 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4)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在2年级上册已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各单元具体介绍 第1单元 测量

1、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编排特点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 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 ( 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巩固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1般用“毫米”作单位。 ( 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 4)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 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 ( 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 ( 7)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P2的测量活动和P5第3题都是先估测再实测,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

4、具体编排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 例1(毫米的认识) ( 1)学生先估测教科书的长、宽、厚,估测时学生都是以学过的“厘米”为单位。 ( 2)实际测量时,教科书的长仍是整厘米,宽不能用整厘米表示,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比14厘米多8小格,比15厘米少2小格。此时学生还不知道“毫米”的概念,只要说出多几小格或少几小格就可以。量数学书的厚度时,不到1厘米,也使学生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 3)此时,小精灵提出问题“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自然地引出产生“毫米”的必要性。 ( 4)通过让学生数刻度尺上1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直接给出“毫米”的概念(通过观察刻度尺,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和“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 5)“毫米”表象的巩固:1分硬币的厚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如储蓄卡的厚度、IP、IC卡的厚度。) ( 6)“毫米”的应用:自动铅笔的铅芯有0.7mm、0.5mm,降水量。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例子。 2.例2(分米的认识) ( 1)通过两个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量课桌的长度,引出用10厘米为单位来量比较方便,突出出现“分米”的必要性。 ( 2)直接用刻度尺直观表示的方法说明1分米有多长(建立长度表象)以及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 3)米和分米的关系教材上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 ( 4)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分米的长度,巩固1分米的长度观念。 3.练习1 ( 1)测量(估测、实测):第1~3题。 ( 2)利用生活实际巩固长度观念:第5题。 ( 3)单位换算、计算:第

4、6题。 ( 4)实际调查:第7题。 (2)千米的认识 1.例3(千米的认识) ( 1)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 ( 2)借助学校操场这1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 2.例4及“做1做”(进1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 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 1千米的长度。 3.例5(单位的换算) 4.练习2 ( 1)巩固长度观念:第

1、2题。 ( 2)单位换算、计算:第

3、5题(第5题体现算法多样化)。 ( 3)根据不同的距离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第4题。 (3)吨的认识 1.例6(吨的认识,吨和千克的关系) ( 1)通过童话情境引出主题。在解决“能同时过桥吗”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吨和千克的关系。 ( 2)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回头解决1下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 (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例子,如汽车的载重量是3吨,万吨巨轮,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想想1吨大米有多少(每袋25千克),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物体的体积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例7(单位换算) 3.“做1做” 第 1题,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 2题,利用计算和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3 第 1题,巩固质量观念。 第 2题,单位换算,计算。 第 3题,解决策略多样化。 第 4题,实际调查,并进行环境教育。 (4)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了解“千米”“千克”“吨”等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你知道吗”利用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5、教学建议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1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1量、掂1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1、教学内容 主要是3位数加、减3位数,加减法的验算。 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1)共同编排在第4册。 和9义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 1.原来把求比1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1单元。现在这部分内容在3册已经出现。 2.原来按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现在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改革的步子更大。 3.原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部分,并且验算的方法单1(加法只能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减法只能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并且验算的策略更加多样化。 4.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3位数以内的加减。更多位数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3位数加、减3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编排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 1)加法:计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 ( 2)减法:云南旅游。 ( 3)加减法验算:购物。 2.加强估算。 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 1)计算500-185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 2)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 ( 3)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 3位数加减3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出现例题。 * 3位数加3位数,和是4位数的情况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出现。 * 3位数减3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自己完成。

4、具体编排 (1)加法 1.主题图 ( 1)通过4类动物全球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统计,1方面为后面的计算问题提供信息,另1方面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 2)等学生学会后面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选择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再提出1些问题进行计算,充分利用主题图。 2.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 ( 1)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 ( 2)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这儿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并为后面的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奠定基础。 ( 3)不再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例2(3位数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 1)题材仍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 ( 2)先估算后精确计算,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 ( 3)把例2的连续进位加的原理类推到3位数加3位数,加以1般化(哪1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1位进1),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的体现。 4.P18“做1做” 最后1题是3次连续进位加,和超过 1000,要求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5.练习5 有各种形式的计算,从加数的位数来说,有3位数加两位数的,也有3位数加3位数的,从进位的次数来说,有不进位的,有1次进位的,两次、3次连续进位的。从形式来讲,有单纯计算的,也有结合实际问题计算的,还有改错题。 第 9题,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如果不考虑路程只考虑路线,可以采用多种走法,然后再根据路程选择最近的路线。要使整个路线最短,就要每段局部路线最短,其中,从家到邮局,从邮局到书店都只有1条路线,而从书店到超市的两种走法中,回到邮局再去超市的走法更近,从超市回家的路线中,不经过学校的走法是最短的。在比较两条路线的路程长短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估算的策略,如要比较75+329和440的大小,可以用80+330估算,要比较410+125与510的大小,只要想410+100=510即可。 (2)减法 1.例1(1般的3位数减3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 1)借助于云南之游的情境,1方面,为自然地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1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1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机会。如,昆明的标志性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是3塔、丽江是玉龙雪山。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 2)3个插图体现了不同的层次。第1个图中给出3个城市的相对位置及昆明到大理、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第2个图给出故事的具体情境,这是不涉及到时间、速度的最简单的行程问题,给出了出发点、终点、此刻位置、相对距离等要素,很自然地提出问题。第3个图是1个线段图,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1种方式。从这个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种条件(如行走的方向、昆明到大理和丽江的路程、求的是什么,等等。) ( 3)也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教材上只是给出1种估算的策略,实际教学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如520-150。 ( 4)笔算的详细过程教材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退位减法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来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5)和加法1样,教材上也没有借助直观的操作和动态的退位过程图来帮助理解算理。 2.P23“做1做” 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加法和减法都可以。 3.例2(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减) ( 1)在例1的基础上改变数据。 ( 2)教材上只列出竖式,具体计算让学生自己完成,编排意图同前,都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解决计算问题。 4.例3(被减数是整百数的连续退位减) 在这儿,教学的重点不是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被减数中间有 0的连续退位减的技巧,在这儿不作重点讲解。重点是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上提供了3种不同的算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算法。 5.练习6 编入了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如第

2、3题。 第 6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考虑3个点相对位置的不同可能情况,根据小明家、小红家在学校的同侧或异侧,可以分别列出减法和加法算式。 (3)加减法的验算 1.主题图 提供了小朋友和妈妈1起购物,通过计算两个物品的总价,计算找0两个问题引出例

1、例2的内容。 把加减法验算同时放在加法、减法后面编排,有利于对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并且验算的方法也可以更加多样。 2.例1(加法的验算) 重点突出验算方法的多样性(3种:交换加数位置,和减去1个加数等于另1个加数)。 隐含的数学知识:加法交换律、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 3.例2(减法的验算) 同例 1,突出验算方法多样性(两种: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4.练习7 第 8题,鼓励学生提问题,如学生可以提出某两种商品总价是多少,某种商品比另1种商品贵多少钱。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现开放性,如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时,第1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然后再用精确计算解决第2个问题。 (4)整理和复习 1.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 2.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复习。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加以解决,体现开放性。

5、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 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 2.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 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 但有1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1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第3单元 4边形

1、教学内容 1.4边形、平行4边形的认识 2.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长度的估计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4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4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4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3、编排特点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利用校园的情境认识4边形和平行4边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树叶、教科书、小国旗、钟面)来认识和计算周长。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教材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涂色、分类、拉1拉平行4边形、在钉子板上围平行4边形、在方格纸上画平行4边形、用长方形纸剪平行4边形、用7巧板拼图、实际测量1个物体的周长,等等。这也是由几何知识的直观操作性决定的。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1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则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1个1般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此外,通过对1般图形周长求法的探索,使学生经历长、正方形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

4、具体编排 (1)4边形和平行4边形的认识 1.主题图 提供了1个校园的场景,图中有很多几何图形,其中包括很多4边形,如学校大门的推拉门上有平行4边形,人行道上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4边形、菱形,篮球场是1个长方形、篮板是1个长方形,篮板上有1个长方形的框、羽毛球场地上有很多长方形、足球门上有长方形、梯形,远处教学楼的楼梯上有平行4边形、窗户是长方形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观察。有些名词,如平行4边形、梯形、菱形虽然没学过,但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要给予肯定。通过观察主题图,可以看到生活中有各种4边形。 2.例1(认识4边形) 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是4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从而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4边形的特征: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认识长、正方形的基础,可以利用长、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归纳4边形的特征。这也是合情推理(归纳)的1种体现。 可能有的学生1开始认为第3行第2个图形也是4边形,认识了4边形的这两个特征以后,就能正确地判断了。 通过本例,学生对小学阶段出现的各种特殊4边形乃至1般4边形都有1个感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1认识。 3.例2(对4边形分类) ( 1)例1的目的是把4边形从其他图形中区别出来,例2是在4边形内部进行分类。 ( 2)教材上给出了3种分类结果: A.长方形、正方形是1类,其他是1类。(突出了长方形、正方形4个角的特征。) B.长方形、正方形、平行4边形、菱形是1类,梯形是1类。(突出所有平行4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特征。)。



2、小学2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3、小学2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2年级的数学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自新课标和课程改革推行以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成为教学的主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2年级下册数学教学 反思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2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1 1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 教育 教学 工作计划 ,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 自主 创新 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1、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刚接手班主任的我,管理班级方面很是迫切,导致 方法 上出现了问题,这也有违背新课程标准,在发现方法出问题上,我及时改变了班级管理方法,同时向有经念的班主任讨教好的管理办法,通过1个学期的教学,让我认识到教师任务的艰巨。

2、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1堂师徒汇报课,在师傅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 自主 创新 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复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1手资料,教学 经验 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1,而这些都并非是1朝1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1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 文化 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1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常研究,常 总结 ,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1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 自主 创新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3、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1个2年级评语例子: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重的物体,知道如何表示、估计较重的物体,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收集1克和1千克的物体方面有1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 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1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1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1条龙,老师评、学生评,老师对1日作业做出评价,有时把班里同学好的作业带回家,双休日家长对孩子1周的学习、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对比后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周始老师综合激励换星,(2个优A换1枚章)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1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1日,周复1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1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1个月是1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1个起跑线上。

4、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1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1份耕耘,1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 勤学、善思、实干 的准则,1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2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2 解决问题(1)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这1内容学生对这3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学生在理解上都比较容易。 解决问题(2)教学反思 在教学例2时,我充分利用教材的这1资源, 学生购买面包 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 还剩多少个面包 这个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小括号,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解决问题(3)教学反思 通过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吸引学生看图搜集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提问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上通过提问 你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你又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着重说明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式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在列综合算式,利用现实情境加强分步与综合之间的联系,同时强调不同算法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考的 思维方式 。这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经历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全过程,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平均分的认识(1)》教学反思 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在学生分完梨后,让他们给 每份分得同样多 的这种分法取个名字,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 把15支粉笔、15根圆珠笔芯和15本本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 学生有很多种分法。但是在这1环节时,学生没有完全展示出各种分法了,基本是5个5个的分,因为他们从结果来考虑的。接下来的环节分扑克牌的设计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学生们不知道总数的情况下,同学们就完全暴露出了多种分法,有1张1张的分,有2张2张的分等等。充分体现了分法多样化。

3、 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 平均分 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1,不要片面、单1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梨,学生都十分1致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1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1概念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在处理这1环节时没有充分体现这1点,当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没有好好利用分梨这1教学资源,就这样进行下1个环节了。其实可以再次回到开始,问问除了每份2只,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吗?这样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了。 《平均分的认识(2)》教学反思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 合作及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教师让学生在交流中,欣赏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1步理解平均分的 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时,把除法的概念的教学放到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体现了 《标准》中提出的新理念。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 教师复习旧知,为新知识做铺垫,然后设计了认识除法的教学活动,组织 分1分,写1写、读1读 的学习活动,以及让学生反复动手操作,多次经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从而领悟除法的意义,大部份学生已经能很好的掌握本章的内容 《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1)》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在1系列的摆1摆、想1想、说1说、议1议的活动中,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沟通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2)》教学反思 用游戏,活动,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不 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使学生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的体验。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教师在复习和准备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1半。然后在新授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沟通乘除法间的联系,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体现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地位。 《求1个数是另1个数的几倍》教学反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生在这氛围中质疑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数学的问题。让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获得1些初步的提出用除法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通过教师的整理及设计的摘平果游戏,调动起了学生极大的积极性,让生在乐学的氛围中,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 《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在亲身初中中进行自主探索。课堂教学中,组织了1系列活动,如找角、画角、折角、剪角、评角、应用角、创造角等,使学生对 锐角 和 钝角 的认识不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之上,而是经历了1个亲身体验和不断反思的认识过程,在 做数学 的活动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锐角 和 钝角 的特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要改变传统的 传授 接受 模式为 探索 发现 的学习模式。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我都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如让学生给角进行分类这个环节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个意图,先让学生动手分类,再经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地思考分类的理由,学生自己不知不觉地就找到了要找的答案,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到后来的亲自动手实践量1量的活动中更进1步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验证,同学们都积极地去参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平移》教学反思 这节课动感内容的教学,而且概念较难辨析,所以比较特殊,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注意了 以下几个问题: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丰富想像,感知和认识物体的平移,。活动化教学,通过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建立模型,理解平移的概念。讨论式教学,让生在讨论、争论、思考中从正、反角度对比地认识平移。加强双基教学,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旋转》教学反思 教师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旋转,让生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展示旋转的物体,通过观察它们旋转的方向,感知物体旋转的方向有两种。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同学不会正确的利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分析它们之间的潜在联系,乱算1气,毫无根据可言。针对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多出1些题,让学生1点1点学会分析,从而正确选择方法。对于个别后进生1定要紧抓辅导,争取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求1个数十另1个数的几倍(1)》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语言表述中,领会1个数是另1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让学生用小棒摆1摆,在脑海里建立1个数是另1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形成清晰的认识。 《求1个数十另1个数的几倍(2)》教学反思 利用复习题为本节课做好铺垫,让学生再次领会1个数是另1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各组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明白道理,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仍采用游乐园主题图的1部分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小括号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1些基本策略的目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回顾本课的教学,意图是要努力创设、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和谐热烈的气氛中能自然的、投入的探索学习。整节课,运用生动的多媒体手段呈现出 10个1是十,10个十是1百 数数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数数接龙游戏贯穿课堂始终,在生活中感受数。 《千以内数的读、写法》教学反思 我注意数学教学内容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的理念 。让学生收集生活的数据为数学问题,贴近生活学数学,完全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位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本课在学生已有的 百以内数大小的比较 和 千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首先,由作比较引入,让学生回顾旧知,再导入新课。而后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当中,能敢知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4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 以学生收集的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为数学问题,贴近生活学数学。教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教师完全放手,让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教师让学生看1看、想1想、议1议的 教学方法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类推出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 《近似数》教学反思 综合教学内容,联系与学生现实生活贴近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最后设计了数学小实践活动,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1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 过渡题 样板题 ,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2课时》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1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 过渡题 样板题 ,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3课时》 如《万以内加法与减法》的例3,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3位数,所以笔算原理与例2相同。在这里,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1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 计算方法单1,过于注重计算技能 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4课时》 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初步培养估算意识,了解估算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生进1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联系实际应用中,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1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同时在1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相对比较简单,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说算法,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书本中的第2种方法来计算,因为它简单。我也认为第2种方法比第1种简单,因此既然学生大都选择第2种,对于第1种就1带而过了,在练习时几乎就没提到这种方法了。在后来的口算作业中,像630+90= 这样的算式学生出现了61

2、6120这样的答案,究其原因是学生直接算3+9=12,百位是6,在12前面添个6就成了612了,有些学生甚至是觉得还有个位0每算,再在612后面添个0,就有了6120这个答案了。书本中的两种方法现在仔细想来应该算是1种方法,第2种是第1种的简化,省略了1+2后面隐含的意义,那么学生在初次学习计算方法时还是完整的说法对学生更有利。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类似于上面的错误就是因为省略了3+9后面隐含的意义,其实它是表示3个十加9个十,如果1开始就说完整,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至少会减少。 《千克、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是学生第1次接触的重量单位,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因此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课前调查活动:在家里找1找标有重量的东西;把找到的东西和重量记录下来;看1看商家是用什么来称量物品的重量。这次调查活动的目的是充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 渠道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分散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课堂上由我动手操作天平,称量物体,让生通过掂1掂1克及1千克物体有多重。 《千克、克的第2课时》教学反思 学生在课前就已经与克和千克先打了交道,这样就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上课1开始,学生就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1千克的质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如有的学生就汇报说2包食用碘盐重1千克、6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1条鱼约重1千克、1瓶大可乐约重1千克学生找到的1千克的物品还真不少。而在动手实践环节中,因题型新颖,激发了学生的 想象力 。 《统 计》教学反思 本课处处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时,创设了统计跑步、 跳高 各有多少只小动物和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两个情境,使学生通过动画与实际组织经历了收集、整理的过程。本节课在设计各环节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为给小兔子们当裁判而统计、为了解各种车的数量结构而统计、统计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可以给电视台的节目编导出谋划策、统计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做出指导。每个情境决不是 信手拈来 ,而是处处体现了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找规律》教学反思 这1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直观形象、动静结合、既节省教学时间,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对突破重、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课堂开始用了3题情境图,分别引导孩子从颜色、形状、数量、去观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这样思维的训练,有层次性、递进性。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1种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   小学2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3 认识角”是 2年级数学 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先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角同时将角抽象出来(初步认知角的),接下来摸角(感受角),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造出角(创造角),其次再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最后让学生找找教室周围的角。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1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教师画角是让学生进1步感知角;认角是帮助学生进1步巩固对角 的认识,怎样才是1个角;做角是让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选择自己的材料动手做角,最后通过操作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1些知识,其实我也在准备这1节课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有1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较角的大小这1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虽然教学想法及教学思路还好,比如用老师的大3角板和学生的3角尺比较大小,为了证实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但学生回答大的3角板角大。后来在另1个班我立即作了调整,放手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学生有的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1条边和1条边重合,看另外1条边),再出示钟面上两个相差不多的两个角,引导学生直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有的学生借用1个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 其它 的角来用重叠的方法比。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我先用实物剪刀做示范,把剪刀张开,角变大了,合起角变小了,剪刀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变。接着,我把黑板上画的1个角的1条边沿长,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没有变,再把另1条边延长,体会角的大小还是没有变。然后学生思考:如果把两条边缩短呢,这个角的大小会不会变 ?通过演示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还有学生提出,如果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有关,那剪刀的两条边就1会儿变长,1会儿变短,那是魔法剪刀了。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1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 生活知识 学数学。 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当然这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1定会有收获! 小学2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相关 文章 : ★ 小学2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 2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 ★ 人教版小学2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 ★ 2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2) ★ 小学2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 小学2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 ★ 最新2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总结 ★ 2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 小学2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篇 ★ 人教版小学2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



4、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人教版2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1、指导思想: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1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教学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1些内容:这1册教材包括下面1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1),图形的运动(1),表内除法(2),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总复习等。

3、班级情况分析:2年级的孩子经过了1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1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6.主备人:执教人:课型:新授课时编号:“用举手数1数”。



5、谁有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方便给么

要最新版的,有这些单元(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1)(图形的运动1)(表内除法2)(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我从网上没有找到,如果哪位有,谢谢了,如果没有WORD电子版,您发个图片也可以,十分感谢。 这些单元内的小课时,希望大家也能找到,再强调1下,是最新版的,不要老版的教案 我有更好的答案。



6、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zhuguoqing114 人教版2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1、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1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1些内容: 这1册教材包括下面1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1),图形的运动(1),表内除法(2),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总复习等。

3、班级情况分析: 2年级的孩子经过了1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1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6.主备人:执教人:课型:新授课时编号:“用举手数1数”。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