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白居易的诗分为哪四大类?
1、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人白居易、识记文言基本知识点。
2、 赏析本诗结构艺术。
3、 学习描绘音乐的方法。
4、 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语】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是谁? 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白居易。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琵琶行》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行: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多用于铺叙记事,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富于变换。 【简析小序】 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文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内容感知】
1、 通过诵读和对小序的学习,简要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明确:诗人被贬官后谪居江州,月夜送客至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诗人自己和琵琶女。
3、 学生再读诗歌,并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各个诗节的内容。(教师逐字逐句解释翻译每一段,讲析一段,叫学生概括本段内容) 明确:浔阳江边闻琵琶、江心聆听琵琶曲、江中听诉身世苦(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同病相怜感慨多(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如今:谪居卧病浔阳城)、重闻琵琶青衫湿。
4、 请同学们概括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看看两者有没有共同点。 诗人:当年在京城曾位居高官,作为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每日诗酒流连,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但因为犯颜直谏被一再贬官,而今谪居浔阳城,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琵琶女:年轻时在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只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过着凄凉的生活。 共同点:①两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沦落之感;②两人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③两人同居穷乡僻壤,举目无亲,知音难觅,倍感凄凉寂寞;④两人前程未卜,对未来都怀有深深的忧虑。因此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5、 作者在听琵琶女弹奏时心情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诗人的心情应该是孤寂落寞、凄清感伤的。诗中“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处即是这种心情的印证。产生这种感受是因为诗人和琵琶女有相似的遭遇,他从她的琵琶声中听出了其中哀怨凄凉的感情,进而想到自己的不公遭遇和坎坷仕途,自伤身世。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既同情琵琶女的遭遇,又悲叹自己的不幸。 【结构艺术】 文中有几次写到了琵琶演奏?每一次的演奏从详略布置上来说,有什么不同? 明确:共三次,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一闻琵琶邀相见(第一段),,琵琶女未出场,是诗人和朋友偶然听到琵琶女的演奏声,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壮的。因为①琵琶女在这“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②它打动了“惨将别”的主客心,加重了离愁,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属于暗写。再闻琵琶诉沦落,是明写、详写。三闻琵琶青衫湿,是明写,但写得简略。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么》(详写) “同是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 琵琶女自叙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 (照应) 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第二段边疏通字词边讲解此部分内容) 分组讨论,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音乐的旋律有哪些变化,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细柔温婉)、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急促 愉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清冷阻塞)、冰泉冷涩弦凝绝(低沉凝滞) 轻快 停顿 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奔涌)、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雄壮) 爆发 高昂 四弦一声如裂帛(短促凄厉) 戛然而止 好处:以声喻声,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声音来作比喻,把抽象无形的琵琶声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不仅写出了音乐徐疾抑扬、多姿多彩的变化,还让人有亲耳聆听之感。
2、叠词和连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连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好处:使音节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1)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侧面烘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好处:写听众的反应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 曲中带情 点拨: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提示: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来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 情来听、来描摹的。 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相似的遭遇也使诗人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
4、小结 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叠词和“间关”“幽咽”等连绵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用“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还从侧面通过对听者的反应的描写,表现出琵琶曲的艺术魅力。当然,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写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写作中值得学习的地方。 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怎么知道? 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生:被贬浔阳。 三、文题背景: 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诗一问世,即广为传送,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四、翻译并疏理课文思路。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五段:重问琵琶青衫湿。 五、讲析课文: 一>分析琵琶女、白居易的共同命运。
1、在这首长诗(叙事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
2、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 提示: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明确:乐妓:早年的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 现在的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 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 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 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4、诗人被贬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情感波动。 提:(从小序中找)铮铮然有京都声。
5、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 明确:诗人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激烈的情感。
6、请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感? 明确:江南小调是欢快的、流畅的感情,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才激起了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感伤情感? 二、欣赏这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
1、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诗人描写音乐的开始,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高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这两句写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别入神。 第二部分是“欢乐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接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优美动听。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欢快。 第三部分“沉思曲”: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呀。 是呀,琵琶女好景不长,“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为何? 明确: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被撕裂,是愤激的哀号。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忧怨,一个弦上弹忧怨,他们都有一样的愁怨,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何作用? 它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琵琶女的演奏停息了,东船西舫悄然无声,这是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的结果;在茫茫的江水上,江面微波荡漾,落花慢慢漂流,只看到倒映在水中的明月,它盛满忧愁,弥漫着凉意,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它渲染了当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余音绕梁的感觉。
3、读了这一段,你能想到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 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包括如诗人一样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他只能在诗歌世界成为士大夫。凭他的才华,他本来应该是这个尘世王国中的一个宠儿,结果却成了尘世的遗弃儿。他满怀的愁怨,就算是甘醇的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即使醉了也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醒来后又只能继续走他飘泊的人生路。
4、此段关于音乐的描写,是不是直接描写? 生:是。 师:白居易对琵琶曲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生:如听仙乐耳暂明(这是对琵琶女的高度赞扬)。这么美妙的音乐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三、总结本课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 明确: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第三就是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在小学的作文中,曾经常写到“我们教室里非常的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它的声音”,那么,以这种手法来写,就能突出教室的静,这种写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应借鉴一下。 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 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真是妙不可言。 四、课堂小作文 本文在写作中不但注意了音乐美,而且也注意了画面美。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里面的意境就非常美,请大家把它改写成现代文。 参考:春江花月夜,一弯江水,一轮明月,寻声凝目月下船,空舱之前一红颜,追前忆昔信手弹,月浸江水人心寒。 五、联想积累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都给人们以不尽的美感,你能想出一些吗? 参考:如刘长卿写过一首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写出了风入松的感觉。 六、小结: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第二诗段,以比较赏析为主。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两课时 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音乐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就象艺术孕育的联体婴儿,在《诗经》及以后的很长时期,诗歌既是文学(诗)又是音乐(歌)。虽然在后来,音乐与文学逐渐分离,但二者仍然互相影响,比如大家熟悉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唐人的诗歌创作的,而许文学大家在自己的诗文中也给我们描画出了经典的音乐场景。我们知道的有《老残游记》中的句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一篇写音乐的名篇。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三、本诗的相关文体常识。
1、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关于小序: 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四、欣赏相关的书法、图片(大屏幕展示) 五、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1.学生对照了解小序、解决字词。 2.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3。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一)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江上聆听琵琶曲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三)歌女倾诉身世苦 少年欢乐 晚年凄凉 悲苦心境 (四)同病相怜伤迁谪 (五)重闻琵琶青衫湿 六、品味课文第二段“音乐描写” 1. 形象的使用。 2. 比喻。以声写声。 七、随堂练习。 大屏幕展示(从略) 八、课后思考作业:任选一题。 1. 比较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明湖居听书》、朱自清《歌声》等描写音乐的篇章,写300字左右的赏评文字。 2. 听一听古典名曲,写300字左右欣赏文字。 附注:第二课时学习重点: 1. 对比欣赏各文段音乐描写。 2. 讨论诗人何以与身份低微的歌女产生感情共鸣?。
2、白居易的诗分为哪四大类?
白居易曾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据其述,讽谕诗是他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 闲适诗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 情性者”;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者”;杂律诗则是“五言、七言、长句、绝 句,自百韵至两韵者”。大体上,前三类是古体诗,最后一类是近体诗;前三类中大致以内容区分,但也有参互 交错的。在这四类诗中,白居易自己比较重视讽谕诗和闲适诗。他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 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的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扩展资料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参考资料来源:。
3、谁知道灵隐寺网站白居易那首诗的详细资料?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郑。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等职,因生性耿直,以“敢谏”著称,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转任忠州刺史。少年时,自居易曾随父亲白季庚避乱江南,到过杭州,对杭州的印象非常好,“余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长庆年间,朝廷中朋党之争已起,河北一带发生兵乱,白居易多次上疏,未被皇帝采纳,“济世终无益”,便请求“外任”,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任杭州刺史。虽说杭州是他早就向往之地,然因宦途失欢,难免心灰意冷,于《舟中晚起》诗中说:“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原本想到杭州“冷吟闲醉”一番的,谁知到了杭州之后,却于不知不觉间爱上了西湖的山山水水,于是,钱塘湖堤筑成了,堵塞多年的六井也疏通了。为政期间,造福百姓,百姓的感念之情无从言表。白居易却淡淡一笑:“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为政之余,白居易最为喜爱的休闲方式就是置身于山水之间,吟咏竟日。灵隐是他爱去的地方,他在《宿灵隐寺》中曰: 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 宿因月桂落,醉为诲榴开。 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 僧徒多怅望,宾从亦徘徊。 寺暗烟埋竹,林香雨落梅。 别桥怜白石,辞洞乱青苔。 渐出松问路,犹飞马上杯。 谁教冷泉水,送我下山来。 “六百日’’当中,人山“十二回”,应该说频率够高的了。可见得他对灵隐寺一带是非常感兴趣的。另有一诗《灵隐寺》云: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元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如此绝尘脱俗之处,怎不令人向往?怎能不于短短的时间内“入山十二回’’?即便入山二十回也不为过呵! 白居易人灵隐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灵隐、天竺、韬光诸寺的僧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故而交谈至夕,便会应僧之邀留下来住宿。白居易与灵竺诸寺之僧的交往,最为深厚的莫过于韬光庵的韬光禅师了。韬光禅师是四川僧人,他辞别师父云游四方之际,师父告诉他:“遇天可前,逢巢即止。,’唐穆宗时,他云游到了杭州灵隐里面的巢构坞。 不久,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韬光禅师醒悟过来说:“奇哉,果然遇到了‘天’(白居易,字乐天),又逢上了‘巢构坞’,此地即为师父嘱我的栖止之所了。”遂在此地建筑寺庙住下了。 韬光地处胜景,从灵隐去韬光途中,山径曲折,古木婆娑,翠竹夹荫,树枝虬错,浓绿杳深,草香扑鼻。禅院钟声,伴着清流淙淙,有如仙乐。立于庵楼之上,远眺钱塘江,宛似银河跌落了一条白练,遥遥接于天际,望之,莫不令人胸襟坦荡如潮。钱塘胜景“韬光观海”籍名甚早。 白居易与韬光禅师一见如故,常有诗词往来,韬光禅师曾邀白居易为韬光庵题字,白居易写了“法安”两字,所以后来有人将韬光庵改名为“法安院”,终因韬光禅师名气太大,庵名又改了回来。白居易常去韬光庵相扰韬光禅师,想特设素宴请一次韬光禅师,作为礼尚往来:“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他原本想:备了素斋,韬光禅师总会来的,谁知他非但不来,还接到了他的一封信,信为一首诗: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枕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唯能引水种金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堪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 朋友尽管是莫逆之交,然要来点世俗中事,韬光便不再客气了。毕竟,你白居易是官场中人,与我有殊交,可要让我下山去赴所谓的“素宴”那是绝对不行的。自珍清名、修行避世之意若此,白居易还有何话说! 白居易与灵隐之缘尚不在此,他所题的《冷泉亭记》,使得他与亭子都籍名千年!杭州官府有个习惯,每有一个刺史来杭州,必会在好山好水处建亭寓志,那时,刺史相里在灵隐山谷中建了虚白亭,刺史韩皋建候仙亭,刺史裴常棣建观凤亭,刺史卢元辅建见山亭。后来,右司郎元写出任杭州刺史时,建了冷泉亭。此亭籍名久且长,是因了白居易的《冷泉亭记》。应该说灵隐山水早就有口皆碑,在此也建了许多亭子,但没有一个长享盛名,唯有冷泉亭却亭亭玉立到如今,大概是“亭因人显”之故。白居易在《冷泉亭记》中说:“东南山水,余杭为最。就郡则灵隐寺为尤,就寺则冷泉亭为甲。”那么有人会问:白居易也是刺史,何以不建一个亭子寓志?他认为以前已建有多座亭子了,“五亭相望,如指之列,佳境殚矣,虽有敏心巧目,复何加焉?”已有这么多亭子,再建一个又有何益?不如为亭子做一篇记,也许比建亭子更有纪念意义呢!一念之间,下笔之余,确实让冷泉亭留传千古,也让自己与冷泉亭联系在一起。常有人提起“白居易题记冷泉亭”,颇有章回小说之气势。白居易不仅撰写《冷泉亭记》,还题写了“冷泉”两字于亭上。那个“亭”字,等到两百年后,由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补上,为灵隐与冷泉亭平添了一段佳话。也怪,白居易不光写有冷泉亭诗与记,也为其他亭子如候仙亭等写过诗句,何以独名于冷泉亭?大概因为冷泉亭本身处于宛若仙境之地。
4、写出李白,白居易,杜甫的诗。各三首!!
李白: ====================================== 明月度关山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送别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白居易: ============================== 七绝·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七古·江南春 青门柳枝软无力, 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前酒薄醉易醒, 满眼春愁消不得。 七绝·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杜甫: ============= 五律·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五绝·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白居易的诗(4句话)有哪些
「东楼竹」白居易 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 「春题华阳观(观即华阳公主故宅有旧内人存焉)」白居易 帝子吹箫逐凤凰,空留仙洞号华阳。 落花何处堪惆怅,头白宫人扫影堂。 「秋雨中赠元九」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城东闲游」白居易 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 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 「华阳观桃花时招李六拾遗饮」白居易 华阳观里仙桃发,把酒看花心自知。 争忍开时不同醉,明朝后日即空枝。 「和友人洛中春感」白居易 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 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 「寄陆补阙(前年同登科)」白居易 忽忆前年科第后,此时鸡鹤暂同群。 秋风惆怅须吹散,鸡在中庭鹤在云。 「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白居易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曲江忆元九」白居易 春来无伴闲游少,行乐三分减二分。 何况今朝杏园里,闲人逢尽不逢君。 「过刘三十二故宅」白居易 不见刘君来近远,门前两度满枝花。 朝来惆怅宣平过,柳巷当头第一家。 「下邽庄南桃花」白居易 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 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 「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白居易 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裴回倚寺门。 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 「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白居易 香胜烧兰红胜霞,城中最数令公家。 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 「盩厔县北楼望山(自此后诗为畿尉时作)」白居易 一为趋走吏,尘土不开颜。孤负平生眼,今朝始见山。 「别韦苏州」白居易 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惆怅城西别, ...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白居易诗全集(1) 亦思亦行 「前庭凉夜」白居易 露簟色似玉,风幌影如波。坐愁树叶落,中庭明月多 早秋独夜」白居易 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 「禁中」白居易 门严九重静,窗幽一室闲。好是修心处,何必在深山 「村雪夜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友人夜访」白居易 檐间清风簟,松下明月杯。幽意正如此,况乃故人来 「晚望」白居易 江城寒角动,沙洲夕鸟还。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招东邻」白居易 小榼二升酒,新簟六尺床。能来夜话否,池畔欲秋凉 「山下宿」白居易 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何处水边碓,夜舂云母声。 「琴」白居易 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 「鹤」白居易 人各有所好,物固无常宜。谁谓尔能舞,不如闲立时。 「禁中秋宿」白居易 风翻朱里幕,雨冷通中枕。耿耿背斜灯,秋床一人寝。 「出关路」白居易 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 「秋夕」白居易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微雨夜行」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江楼闻砧(江州作)」白居易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宿东林寺」白居易 经窗灯焰短,僧炉火气深。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郡中」白居易 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迟。欲知州近远,阶前摘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