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精卫填海》,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教案

4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精卫填海》



1、4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1.认识“帝、少、曰”等6个生字,会写“帝、曰、溺”等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2、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4、课时安排:2课时

5、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山海经》的资料。2.熟读课文,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第1课时

1、猜图导入,走进《山海经》1.激趣: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特别爱读书,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2.课件出示题目及图片:(看图片猜故事,依次出现图片:《嫦娥奔月》《夸父逐日》)3.导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1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1)出示《山海经》书的图片。(2)简介《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第1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1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1)设计意图:3.。

小学4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教案



2、小学4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教案

小学4年级上册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设计教案,共34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 们那里 下 载 课题 1观潮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反思

1、板书课题:

2、出示教学目标:

3、出示自学提示:(2分钟)

1、自由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画出有生字的词语并读1读。

2、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这篇文章就是按照什么的时间顺序写的?

4、学生自主学习(12分钟)

5、检查自学情况:(18分钟)

1、比读课文

2、检查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1)我会读。 2)哪个字的读音你要提醒同学? 3)哪个词的意思你不理解? 4)哪个词你想提醒同学注意写?

3、用上课文中的1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6、作业

1、学生书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备课人:李茂香 1观潮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教学反思

1、板书课题

2、出示教学目标: 1.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3、学习文章,体会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部分课文。

3、出示自学提示:(2分钟) 自由读课文,思考:

1、潮来前、潮来时、潮水过后江面的景象分别是什么样的?找到相关句子读1读,从中你又体会出什么?

2、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都被称为天下奇观?

4、自主学习(15分钟)

5、检测学习情况:(12分钟)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完成同步练习

8、板书设计: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  潮来时        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备课人:李茂香 课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象,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1课时) 教学反思

1、板书课题:

2、出示教学目标:

3、出示自学提示:(2分钟)

1、自由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画出有生字的词语读1读。并用你喜欢的方法理解词语。

2、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1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4、课文中1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4、学生自主学习(12分钟)

5、反馈,检查自学情况:(18分钟)

1、比读课文

2、检查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1)生汇报在自学中读懂的词语意思。 2)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6、拓展 学习了课文之后,相信大家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已经有了1定的了解。假设你是1个导游,请你写1段导游词,向游客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吧!

7、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

2、完成本课同步练习。

4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3、4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飞向蓝天的恐龙》 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1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下面是我分享的教案,1起来看1下吧。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1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第1课时   

1、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2、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1定的时间读书)   

2、范读、生边听边想。   

3、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3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4、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2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3、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1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1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4、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5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5、自读自悟第

1、2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1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1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6、读全文    第2课时   

1、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4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   

2、阅读第4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1)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1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1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2)弄清共几句   

1、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2、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1共8句。)   (3)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1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3千万年前,第1种恐龙和狗1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4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1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1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3、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4、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1部分,所以“1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5、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6、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3课时   

1、交流搜集的信息   

2、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3、评选优秀奖。

4年级上册《古诗》语文教案



4、4年级上册《古诗》语文教案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1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4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4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并且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突出“远、近、高、低、横、侧”几个字的展示的画面。   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纯普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1村”,并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庐山的挂图。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进入第2单元的学习。指导学习第2组课文的单元导读,单元主题是:在观察中学会思考。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的观察先锋队,在宋代诗人苏轼的带领下,来到江西省的庐山参观。   认识苏轼,擅长写祖国的大好河山。(知作者)   

2、学诗文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苏轼最爱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差不多1千年前,苏轼游览了庐山,他很认真的观察了庐山,发现庐山险峻和柔丽,它的雄奇秀险令苏轼感触很深。于是就写下了这首《题西林壁》。   (解诗题)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请个别同学朗读诗歌。自有朗读,理解诗句中的字词。   学生对字词质疑,学习小伙伴互相解决,或者由老师解决。   (抓字眼)   出示庐山图。请观察庐山,你看到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我站在远处看,庐山 ;   我站在近处看,庐山 ;   我站在高处看,庐山 ;   我站在低处看,庐山 。   (怎么看都看不清庐山的真面)。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交流对这句诗句的看法。   反复朗读诗句。注意停顿,节奏,和快慢。   

3、回忆总结刚才学习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悟诗情,多诵读。   

4、作业   默写全诗。 4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借助注释,读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   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轻松。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背了很多古诗,我们来玩个古诗对接的游戏,好吗?   我说上句,你接下句。看谁举手最快,回答得最好: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伦送我情。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3千尺。疑是银河落9天。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又快又好,果然名不虚传啊!   同桌玩1玩。   

2、导入   

1、刚才我们抢答的是哪两位诗人的诗呀?   (李白、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又是1对好朋友,今天我们1起来欣赏与他俩有关的1首古诗。大家齐读。   

3、诗的题目中有3个生字,给你1分钟能记住吗?赶快打开书本100页。   记住了吗?来,跟老师1起来写。   hè鹤:注意左边稍微写窄1点。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较长。   líng陵:左窄右宽,后鼻音。   

3、读题获信息   

1、1起来读读:   来,随着我的手势再读1遍,注意节奏。你看,注意了节奏,读得好听多了。   

2、读了几遍课题,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3、说得真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   李白,在何处/送何人/去何地。   1幅多么清晰的送别画面。   同学们真会读书,读了几遍诗题,就获取了这么多信息。   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1起来欣赏这首古诗。   

4、读准确、读流利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读好了?请你读给同桌听听,让他说说你读得怎样。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还有想读的吗?   

4、其他同学能读好吗?那我们1起来读。   

5、读诗知画面   

1、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身读读诗,边读边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把你想到的画面说给同桌听听。   

3、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依次出现了哪些画面?   (1生自由说。)   情况1:   (同学说前两行或全部。)   

1、说得真好。你能把西辞说得更清楚些吗?   (生说。)   来,看看示意图,你会说得更好。你再来说说。   你还想说。   孟浩然在西边的黄鹤楼辞别了李白,然后乘着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向东边的扬州驶去。   

2、你看,画面动起来了。送别是在烟花3月的1天。   烟花3月是1幅怎样美丽的画面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同学不时地说,使画面说丰满。)   (生想象不出:你看到了什么景物?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怎么动的?)   真是1副美不胜收的江南春景!你的想象真丰富。   

3、谁能完整地把这些画面描绘1下。   

4、说得真好!你能想着这些画面,读读前两行诗吗?   

5、繁花似锦的春天,正是诗人们游山玩水、饮酒赋诗的好时候,而好朋友却要离开我了。我们也1边想着画面,1边读读这两行诗。   情况2:   (同学说后两行。)   

1、你还想到了什么画面?   

2、(说到“唯见、望”。)   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李白他会想些什么呢?他似乎要把自身的1片情意托付给江水,陪送友人。人虽分,心相随,多么真挚的友情啊!   

3、(说到“孤帆”。)   江面上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小船吗?(不是)   (如答不出来:长江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啊,每天来往的船只络绎不绝,李白久久遥望江面,难道真的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只船吗?)   那为什么说“孤”呢?   (孤独寂寞的心情。)   哦,你把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想象出来了,画面也活了。   你还能加入什么想象把画面想得更活呢?   

4、谁能完整地把这些画面描绘1下。   

5、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内心的想象,让送别的画面更加丰满起来了。   那你能想着画面,读读后两行诗吗?   

6、我们也像他那样,1边想着画面,1边读这两行诗。   

5、读诗悟情感   

1、是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我们想象着画面,再读整首诗,看看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情况1:   (我体会到了他们依依不舍的感情。)   那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首诗。老师给你配点音乐。   情况2:谁还有不同的体会。请你读读。   哦,你的朗读展现了1个温情的送别局面。   情况3:你是想说还是想读?   

2、请同学们再读读整首诗,读出你独特的感受。   

3、真挚的情谊成绩了千古名篇。让我们把它背下来吧。   (自由读背。)   能背的同学站起来,我们1起背,(课件音乐)   多美的人间真情啊!   

5、读诗迁方法   

1、同学们,今天我们1起通过“读古诗、想画面、体会情感”这种方法欣赏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欣赏古诗的方法独自欣赏《送元2使安西》。(课件)音乐。   

2、来,先把它读正确。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请同学们自由欣赏这首诗,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4、同桌交流交流。   

5、谁想谈谈?   (生自由谈。)   

6、你想着画面,带着你的体会,读1读这首诗。   

7、能不能试背1下:   不1样的景,不1样的人,不1样的送别里却蕴涵着同样的.深情。   

5、结束   

1、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也要分别了。同学们,戴老师真舍不得你们哪!你们今天表示得太出色了,我想送1句诗给你们:   你们的确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离别之际,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吗?用1句送别诗,或者自身想说的话都可以。   

2、同学们,今天我们记住的不只是这优美的诗句,更难忘记的是人间美好的真情:   你能把这样深情的送别诗改编成1个感人的小故事吗?   出示课件:   作业:发挥你的想象,从两首诗中任选1首,把它改编成1个感人的送别小故事。 4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1、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身的话说1说感受)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2、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1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和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1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1笔是撇,第3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5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1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8大家之1。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1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身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和时进行协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1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1叶小舟,上面坐着1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身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身说1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和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身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1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1名同学参与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与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3、练习巩固   

1、练习依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高低1样,最后1笔写成点。   舟:第5笔横要长1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1样。   

2、填写诗句   千山()()(),   万径()()()。   ()()蓑笠翁,   ()()()()()。   

3、背诵古诗(自身先练习,而后汇报)   

4、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5、安排作业   

1、在生字本上誊写难字。   

2、找1找柳宗元的诗,读1读。   和:板书设计:   5江雪(柳宗元)   难字:舟:第1笔是(撇),第3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4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语文教案4   微课题研究小组   抓住关键词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研究   教学内容   4.秋天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2.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十6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十6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十6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策略/方法   第1课时   

1、目标导学,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1年4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1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课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什么问题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   

2、精讲点拨,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错、不添、不漏。同时,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指名领读齐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提问: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我们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并交流反馈。   6.齐读。   7.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1背。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   8.小结: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3、有效反馈,布置作业:   1.小结:读了这1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2.布置作业:   

1、熟读诗歌,背诵全诗。   

2、听写生字词,描红习字。   

3、选择你最喜欢的1个小节,根据内容画1幅秋天的画。   

4、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第2课时   

1、复习:   1.听写课后词语,并反馈。   2.谈话:上1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2、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1、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画画谈谈自己的理解。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2、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其中,你喜欢什么呢?把描写这1景物的语句勾画下来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批注上你的体会。   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1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1点1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1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3到5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组织讨论: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3、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谈话“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1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出示分组活动内容: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1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1-1揭题,生齐读课题。   1-3生自由谈   2-1生自读全诗   2-4教学易错字   2-7生思考   3-1创设情境,学生发言。   3-2引导学生在图画中、从身边景物、人物、事物的变化中找秋天,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秋天的特点。   1-2学生质疑   2-1让学生有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品析,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2组织学生讨论。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