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记事写作优秀公开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美术桂美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美术是个大家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学会记事写作优秀公开课7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澄江小道 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 级|7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实验班/励志班|教师|课 题|作文《学会记事》| 课 时 |第1 课时|课 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结合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能力目标|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情感。| 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或者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方法点拨|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 学习难点|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情感。| 近5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记叙文的写作。| 板书设计| 学会记事| “抓住要素,写清楚”“| 添加细节,写具体”“| 融入情感,写真切”| 课后练习|完成32页“写作实践1”|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投放目标(1分钟)—引材料,明方法(15分钟)—实战演练(20分钟)—作业布置(2分钟)| 教|学|内|容|具体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知道大部分同学都怕写作文,每次写作文都很辛苦,20分钟都想不好1个开头。好不容易写出来,1件事没有叙述清楚,或者没有真情实感,或者详略不当。那么怎样做到叙述1件完整的事,详略得当,表达出真情实感。今天,。
2、初中美术桂美版7年级上册第1课《美术是个大家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第1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为欣赏课,按教材活动
1、
2、3,我计划分3课时进行教学。下面是我对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来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尊重学生的个性,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强调学生的参与合作。欣赏课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课型,可以在赏心悦目中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意识。我在对教材做了充分的分析以后,决定将本课按中外美术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西方不同时期美术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这样1条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 美术实验教材第8册《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分析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 2.了解中外美术作品运用线条的异同。 3.了解西方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的主要作品及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 出示挂图:(1)静物;(2)蔬菜。 师:这节课我们先1同来欣赏挂图。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哪些东西? 学生:有的说流畅的线条,有的说鲜明的色彩,有的说物象的形状等。 教师:导出绘画的造型要素:线条、形状、色彩。 2.师生共同欣赏讨论(39分钟) (1)比较中外美术作品运用线条的异同。(10分)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图片:《荷花》《春如线》《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对弈》 教师边展示,边适时讲解相关知识,分小组欣赏讨论,选出代表谈感受。 小组甲:我认为线条在绘画表现中的力量非常大,从我手中的这幅素描,就可以看出线条的表现力。 小组乙:我想谈谈《春如线》,从曲折穿梭的线条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线条的柔韧美,体会到春光易逝,要珍惜时间。 小组丙:…… 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谈出了自己对画面中线条的理解,中国早期绘画线条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不仅可以绘形,而且可以传神。西方绘画运用线条的各种不同变化,来表现物象的情绪与质感。 (2)沿着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这条思路进行欣赏。(19分钟) 展示有关印象主义的多媒体课件:《蒙娜丽莎的微笑》《浪子回头》《草地上的晚餐》《日出印象》 边引导欣赏,边适时介绍有关知识。 学生分小组讨论欣赏印象派的造型。 各小组出代表谈感受。鼓励各抒己见,看自己所看,感自己所感。 教师小结:同学们谈得都很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 总结印象派的造型表现语言:光线和色彩。 展示多媒体课件,欣赏有关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的图片资料,分小组讨论,总结后印象主义(注重形体)、立体主义(注重形体及色彩的分解和重组)的造型语言。 (3)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欣赏区分属于哪个时期的艺术作品(10分钟) 通过感性的欣赏自然导入课题。 拓宽学生知识面。 进行情感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分类欣赏,有助于学生思维清晰化。 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等,拓宽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理解作品。 体现自主合作。 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3.小结及拓展(3分钟) 教师用激励赞赏的语言总结,最后拓展:今天,我们通过这节欣赏课,了解了各种艺术作品的不同造型语言,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重画1幅著名的绘画作品,如以立体派的方法来描绘“蒙娜丽莎”。 《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整体教学思路 本节课学生通过对室内装饰图片的欣赏,感受室内装饰品对于室内装修的重要性,并产生对室内装饰品的喜爱之情和设计冲动;制作过程尝试用各种不同材料、方式、方法;通过学生亲手制作的室内装饰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用自己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本单元是“设计·应用”单元。“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1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1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根据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我制订了本节课3个具体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室内装饰品的设计种类;初步学习室内装饰品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民主、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艺术品味,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从而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导入部分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1,所以,要尽1切可能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1组优秀的室内装修图片,因为是农村学校,学生很少见到这么漂亮的房子,所以1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在学生兴致很浓的时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房子漂亮吗?你看完后有什么感受?”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漂亮”。至于感受,每个人是不1样的,但大家似乎都有1种同样的感受,就是特别希望这是自己的家,都想进去住几天。于是我也认同了学生的感受:“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受,因为对于美好的东西,人人都想去追求”。这样跟本单元的题目《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互相照应,突出“美”这个字。 趁学生此时有兴趣,我又出示了1组有装饰品和没有装饰品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讨论研究:室内装饰品对于室内装修能起到哪些作用如果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会很轻率地回答,所以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结论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就会慎重许多,得出的结论也会准确1些。然后再让学生口头表述他们的理由,从效果看,还是不错的。接着我总结学生的答案,引出课题《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大家可以看出,引入部分我用了很长的篇幅,我个人觉得学生的视觉感知时间如果达不到,兴趣是很难1下子培养起来的,没有了兴趣,也就不会有创新精神,也就不会有作品产生。所以我觉得引入部分还是相当重要的。 新课部分 首先让学生了解室内装饰品的种类,并学会1些制作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列举了书上的1些作品,当然有些作品并不适合我们北方,尤其是农村学生。比如:刺绣。大部分的孩子都没见过绣花针,更不知道刺绣是怎么做出来的,所以像这样的作品,让学生了解1下就可以了。像“草编”“泥塑”这样的作品,学生非常熟悉,而且非常有兴趣,可以作重点讲解。接着教师出示了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且让学生猜测它的材料,就在学生猜完后,教师再把它拿到学生面前,让他们自己近距离看它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学生表现得很惊讶,他们没想到这些废旧的东西也可以利用起来,并能做出漂亮的艺术品,而且这些材料就在学生的身边,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就增强了他们设计和制作的信心,同时也符合了教材“物以致用”“变废为宝”的设计思想。另外让学生给老师的作品起名字,也是1件非常有趣的事,学生兴致很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名字起的自然不同。比如说“有人说这两个形象的关系是夫妻,他们起的名字叫‘亚当和夏娃’”;“有的说是兄妹,她们的名字叫‘同根生”;等等。这样做主要是提醒学生在进行设计作品时,不要忘记给作品起名字,而且要有1定的寓意。 布置作业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拿出1个方案来。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可能会造成1些意见上的不1致。所以研讨作品的过程不仅仅是商量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如何体现集体的智慧,最后再拿出1个方案来,并派代表口头表述。 作业练习 学生的作业时间占整节课时间的3分之1左右,足够的时间才能保障作品的质量。学生作业时,我播放了比较抒情的钢琴曲,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作业展示部分 作品展示也占了很长的时间,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用举手,想说就站起来说,以防止有些学生胆子小,明明这个问题会,可就不敢举手.甚至还得花时间去想该不该举手,等他再举手时,这个问题可能已经过去了。所以,这样做充分体现了民主,让学生感到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课堂气氛才能活跃。比如:有1个小组的作品是用白色纸筒组合到1起的,取名为“步步高”。他们在介绍自己作品时说:“每1个纸筒代表1个陷阱,要想达到顶峰,就必须经过每个陷阱。”有的同学问:“为什么是白色的?”他们组的学生站起来直接回答:“说明我们走过的道路是清白的。”还有的同学问:“中间看起来是空的,加1根柱子会好1些。”他们组的学生回答说:“那不就成了1步登天了吗?”从这些可以看出学生思维是非常敏捷的,要给学生创设1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地释放他们的能量。 最后作小结时,我用了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了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并引申到题目《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上来,而且还设计了1首歌,全体学生齐唱《越来越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包装装潢设计教案
1、课型:工艺课
2、课时安排:两课时
3、教学对象:初中2年级学生
4、教具准备:范画、示范包装盒若干
5、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商品的包装、装潢的作用和包装的几种主要形式。 2.让学生将已学的装潢美术知识作1次应用性的练习,提高学生对装潢美术的设计能力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装潢美术的兴趣与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6、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讲清包装盒的构造特点和用途。 2.难点:如何使学生从平面设计转化到立体设计,并达到内容与图形相统1,解决造型符合陈设环境统1的问题。
7、教学具体措施: 1.教师在课外收集资料,以拓展学生知识面。 2.当堂示范以讲清包装盒的构造方法。 3.举例子说明图形,色彩和环境的关系。 4.让学生积极提意见和动手创造,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8、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每位学生在课前准备小剪刀、铅笔、直尺,橡皮等工具,40cm×30cm白卡纸两张) 2.讲述上节课的作业情况。(总结前几节课的平面设计知识) (2)讲解新课 1.出示包装盒,导入新课。说明每1面的平面设计图案,总结学习装饰画的目的在于应用。现在怎样把平面设计应用到包装盒上。 2.商品包装的定义与作用 商品包装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媒介,它起着保护商品、介绍商品、美化商品、指导消费、便于储运、销售、计量等方面的作用。 3.怎样的商品包装能使消费者满意,达到商品包装的装潢目的?提问,然后总结:(有以下特点) (1)介绍商品的名称,用途、性能和用法。 (2)形式新颖,具有视觉吸引力,同时方便消费者与同类商品进行直观比较。 (3)给消费者提供方便,包括携带、储存、使用以至保护、维修等。 (4)富有装饰艺术性,能为消费者增添美的享受。 4.简介3大类包装的特点和作用。 (1)运输包装(又称“外包装”)是以运输和保护商品为目的,1般采用木箱、瓦椤纸箱、箩筐、塑料袋等,将商品装入,其装潢可以从简。例:电视机的外包装,整箱的萍果等。 (2)销售包装(又称“内包装”或“原包装”)是商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外貌,其包装装潢要力求精美。目的是为了销售,除了保护商品外,还要起美化、宣传商品,方便商品陈列展销,方便消费者识别、选购等作用。例:洗衣粉、牙膏、茶叶等。 (3)陈列包装(又称“展销包装”)是在销售包装的基础上外加宣传广告,或设置的包装盖能撑起来露出商品部分陈列,以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的包装形式。例:名酒包装,咖啡包装等。 5.包装设计的思路和要求: (1)思想性:符合经济发展,具有特定的文化特色;(2)商品包装的造型及视觉设计;(3)选择简便、省时、省料的包装方法。(4)选择适合包装档次的包装材料。 6.包装盒的设计形成(分包装盒和包装袋) 请同学回答所知道的几种包装盒的形式,然后总结: (1)折叠纸盒:是用厚纸制成的盒状容器。厚纸先按盒展开的图形裁切,并在折叠处作压痕(可用小刀背刻划),再折叠成可启口的纸盒(课本第18页中的“曹素功墨汁”、“永生两用彩色笔”的包装盒)。 (2)扣盖式折叠纸盒:这是盒身和盒盖分离的折叠纸盒。在不盛装产品时,纸盒可折叠成片状,使用时拉开成盒,盖扣在盒子上。 (3)抽屉式折叠纸盒:又称屉匣盒,由盒身与抽匣两部分组成。抽匣像抽屉状要能塞进盒身(外壳),所以设计时盒身要比抽匣稍大1点,折叠后用粘合剂粘在折叠处的边角即成。 (4)手提式折叠纸盒:在包装盒体上装有提手,便于携带。 (5)固定纸盒:形体比较固定的包装纸盒,1般用纸较厚,刚性比折叠纸盒强。 7.制作步骤: (1)构思立意:首先想好是为什么目的而设计的,设计时要考虑放什么物品,决定它的高、宽、长,采用哪种盒子的形式,然后用铅笔画出折叠纸盒示意图(教师提供资料)。 (2)折盒:把示意图中的实线用剪力剪掉,把虚线用小刀背刻1痕迹,然后折叠盒子。 (3)盒面设计:(下节课具体讲解) (3)布置作业 要求同学设计并制作1只放置美术用品的专用盒,可在课后完成。 (4)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5)布置下节课需带的工具(毛笔、颜料、调色盒、水罐等) 走进“黄山徽蕴锁展馆”教案 文章摘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开展走进“黄山徽蕴锁展馆”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与古锁对话,了解徽州明清时期古锁的特点,在实地参观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讨,指导学生编写古锁美术调查报告,并进行评点和展示,从而培养学生的赏析和设计能力,在活动中还尝试探讨了古锁与徽州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参观“黄山徽蕴锁展馆”;编写调查报告;点评、展示美术调查报告。 这是1堂校本课程教学案例。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是用美术新课程标准作指导,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美术乡土课程资源,将徽州当地的民间古锁作为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把课堂从学校教室延伸到社会的展览馆中,让学生面向这1特定的大课堂,通过参观黄山徽蕴锁展馆,学会欣赏古锁、研究古锁,编写古锁美术调查报告,提高设计能力。本课例是首次在我校实施,是1堂探索性的新课改美术课。这堂课的设计初衷来自于参观“黄山徽蕴锁展馆”的感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号召我们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在参观该馆时就萌生了1个想法:这就是最好的美术乡土教材,我们不妨将它利用起来作为大课堂,把学生们带到这里来上1堂以古锁为主题的美术社会调查课。并将此课展开,开展系列美术教学活动。有了想法,就得付诸行动,时不我待。于是在班主任的配合下,我制订了走进“黄山徽蕴锁展馆”系列活动的计划,并积极同“黄山徽蕴锁展馆”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商量活动事宜。这次活动得到了该馆的大力支持。在做好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就着手带领学生实施活动计划。该活动的教学流程是参观学习调查积累——设计古锁美术调查报告——学生的作品并展示、点评。在整个活动中,体现了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在指导学生设计过程中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1、课程资源分析 古老的徽州,人杰地灵,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且徽学底蕴丰厚。作为当地的古锁文化,更是1绝。它注重实用,外形美观大方,具有两重属性,属工艺美术范畴。如进1步发掘其文化内涵,它又是徽学研究的1项内容。“黄山徽蕴锁展馆”汇聚了明清时期精品古锁3百余种,6百余件,其中多数是徽州地区的历史遗存。这是学生们学习美术课的最好的课程资源,它切时切地,教学内容独具特色。本课既是1堂参观欣赏课,又是1堂设计应用课,更是1堂美术社会调查课。学生们通过本课学习1方面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其次提高了欣赏水平;再者可以锻炼设计能力;第4可以学会美术社会调查。本课具有综合实践的性质。还具有课程时间、空间、形式的拓展性。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8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1定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初步的美术基础,对美术参观欣赏活动兴趣浓厚。在活动的时间分配上,除了集中参观外,还可独自利用周末抽时间参观。他们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上搜集有关美术资料,具备1定的设计能力。
3、活动开展过程 这次教学活动分3个阶段进行。(需要3~4节课完成) 第1阶段:做好活动准备,引导学生参观 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黄山徽蕴锁展馆”前,向学生们讲解参观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明确这次活动的意义,做好参观的准备工作。待1切就绪,带领学生前往参观地点,参观活动用6个字概括,即听、看、画、记、拍、动。1是“听”,当学生们1进入展厅,讲解员就为学生作了生动具体的介绍。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比如:古锁的来历、实用性、发展情况、徽州明清时期古锁的特点等,要听清楚;2是“看”,学生们通过看的活动,对1些有代表性的古锁的形状和图案仔细观察,边看边比较边分析,把古锁的年代、古锁的形状、古锁的内部花纹,观察透彻,看清看透,掌握1定的特点;3是“画”,要求学生们画1些有趣味的古锁,学生们通过画锁,从看的过程进1步深化了解古锁的结构比例,认识外部形状和内部图纹。教师在辅导学生画锁时指出:各种古锁的形状设计都是从生活中来,生活是艺术设计的宝库;4是“记”,记笔记是要求学生们把听到的讲解员介绍的重点内容记录下来,还可在活动中记录1些介绍古锁的短文和自己认为有兴趣的内容。记笔记是搜集素材的1种方式。还有助于我们增强记忆;5是“拍”,摄影拍照、收集资料,对同学们来说有真实、清晰、快捷的特点。但在拍摄取景时,同学们1定要注意构图的完整性及光线的强弱变化。在学生中,不是每1个人都有照相机,这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6是“动”,动即学生动手,参与开锁活动。讲解员在2楼表演指导打开箱锁的过程,学生们积极观看,之后,还让部分学生亲自动手,用钥匙打开锁在箱上的锁,这项活动学生们最感兴趣。 接下来是同学们在馆中自由参观,并提出问题让讲解员释疑。因每位同学对各种古锁欣赏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可由讲解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因势利导。比如:鱼锁设计和植物锁设计是系列性的。同学们可抓住1个系列进行研究。 第2阶段:整理古锁材料,编制调查报告 这个活动在校内教室里开展。课前同学们将搜集古锁的素材准备好,放在课桌上。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介绍美术调查报告知识。教师问同学们,对美术调查报告是否了解。学生们回答知道1些,但不是很全面。教师补充:调查报告1般是用文字形式表达的。它是对某1情况、某1事件、某1经验,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所写的书面报告。其种类主要有:推广典型经验的,反映新生事物的,揭露问题真相的,问题研究的等等。但是,今天我们学了美术知识,就来1个创新,以古锁为主题,利用工艺美术的内容和美术的形式来制作1份调查报告。美术调查报告分3个部份组成,
1、文字标题。
2、前言或导语。
3、调查报告的主体。既然是美术调查报告,在设计和制作上就要突出美术特点。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教师举例示范,启发学生学习思路。比如:标题的美化,内容版块的搭配、穿插,主体中的绘画、摄影图片、表格、简短文字说明等之间的关系,都要处理得和谐融洽。总之要图文并茂,富有艺术性。在设计上要遵循变化,统1原则。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制作手段。学生们热烈讨论,师生共同归纳:
1、手工制作。
2、电脑制作。
3、手工、电脑相结合制作。 活动1:请同学们为徽州古锁美术调查报告拟题目,要求既突出主题,又简洁明了。 学生们经过商量研讨后,拟出以下标题: 1.走进“黄山徽蕴锁展馆” 2.古锁与徽州文化 3.古锁面面观 4.徽州明清古锁比较 5.小古锁大课堂 6.锁的故事 7.与古锁对话 8.徽州古锁知多少 教师肯定学生们所拟的题目,指出这些题目都很好。下1步是同学们如何围绕题目运用1定的形式设计版面内容。这里又有以下问题,要求同学们讨论:(1)选择用哪些古锁作为美术调查报告内容;用什么形式制作美术调查报告;(2)古锁与徽州文化的关系如何理解。同学们讨论后各抒已见。教师归纳:既然是以徽州古锁为主题的美术调查报告,那么内容和形式都要突出主题,体现美术特点,富有新意。就锁本身来说,全国各地都有。在明清这1特定时期,遍布各地的徽商每逢回家团聚,把好的物产带回徽州,同时随带些精美的锁具,又经能工巧匠创造性的制作,把反映徽州民俗风情的吉祥图、书法及文字雕刻在锁体上。体现了徽州人的勤劳和智慧,形成了独特的徽州耕读文化和康宁田园生活,同学们首先要了解背景,然后掌握其造型特点、材料特点和工艺制作特点,通过认真思考,构思设计美术调查报告方案。 活动2: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设计版面草图。教师巡视指导,待学生的设计草图完成后,师生共同讨论评点各小组的设计效果。 例(1):题目是“走进徽蕴锁展馆”。同学们设计的程序是导言、馆藏简介、古锁的分类(附古锁图例),徽州明清古锁的形状特点。 点评:该调查报告的版面设计整体感强,内容安排合理,图文并茂,举例也很有特点。 例(2)题目是“打开艺术的大门,从锁开始”,设计的版块有“走进锁的世界,古人的发明”,“未来的创造”,“徽州古锁艺术插图”。 点评:该版面内容和形式都很新颖,文字与图例安排相互穿插,生动、灵活、手工制作较熟练。 例(3)题目是“徽州古锁知多少”,设计内容有“锁的起源”、“徽州古锁的种类”、“徽州明清时的古锁”、“徽州古锁的形式”、“徽州古锁的工艺”等。 点评:该调查报告设计内容有地方特色,把研究古锁同徽州文学、风俗、美术形式特点和制作工艺相结合,版面形式安排也很新颖,发掘较深,具有1定的深度和广度。 例(4)题目是“与古锁对话” ,版面内容有“中国最早的锁”、“锁的发展”、“徽州古锁形状对比”、“古锁内部纹饰图案举例”、“古锁的材质”等。 点评:该版面设计内容生动、形式感强,文字言简意赅,图案变化丰富,设计版面的整体性把握的较好。 以上是例举学生设计方案的1部分。当他们的设计方案初步拟定后,即着手制作版面。 活动3:发扬合作精神,大胆制作,细心收拾。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投入版面制作过程。在活动中,同学们各自发挥特长,积极合作。比如有的同学美术字写得好,有的同学绘画基础好,有的同学文章写得好,有的同学运用电脑较熟练,教师就号召同学们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小组内积极配合,发挥特长,共同做好古锁美术调查报告。 由于1节课时间有限,学生们的制作任务在课堂上完成不了,可在课后继续完成。 第3阶段:讲评古锁调查报告,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活动1:教室内播放轻音乐,增强课堂气氛。教师展示学生们的古锁美术调查报告,供学生们欣赏,学生们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感想。每组推选1位发言人先讲1讲本组作品的制作过程和经验,再发表对其它组作品的看法。当学生们发言完后,教师再来归纳、补充、总结。并对每1张作品仔细认真点评。(包括:版面设计、内容图例、色彩文字、花边、美术字等),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及今后的改进方案。 活动2:教师问:同学们对古锁欣赏与研究有何收获?同学们高兴地回答:这次活动有很大的收获。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开阔了眼界,学会了用美术角度来欣赏和研究古锁、设计锁的造型、制作美术调查报告。还初步了解了古锁与徽学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提高了美术欣赏水平,在综合能力方面得到了培养,学会了学习方法。教师问:制作美术调查报告的形式有几种?同学们欣赏大家制作的作品通过比较后得出答案。现实告诉我们美术调查报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是多元的。要使美术调查报告品生动,就要反对程式化。(师生举例说明)。教师问:对于古锁,我们能不能用1句话概括?同学们基本上能用1句话概括。比如,古锁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锁与劳动同发展。 活动3:师生共同把古锁美术调查报告集中起来,有条有理地布置在学校操场上的宣传栏内,向全校学生展示。 活动4:待布置宣传栏任务完成后,教师接着布置下1节美术课的预习任务,课题是“同学共同参于,设计1把新锁”。要求学生们在课后收集美术资料,思考设计思路。设计资料可以上网查找,也可以在其他美术参考资料中查找,更可直接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寻找发现。学生们做好1定准备,以便在下节设计课中做参考。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1Tx3MyIIVQTGbj0VKm3eI8Q 提取码: s4em。
3、道德与法治7年级上10.1感受生命的意义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设计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智能拼音88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晰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能力目标|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会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2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国台湾大众银行网络发布广告短片《梦骑士》,短片由真实故事改编,用5个老人环岛旅行实现梦想的故事追问观众:人为什么活着?结尾打出1个字:梦。 1.播放视频:《梦骑士》。 2.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是值得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感受生命的意义。
2、新课讲授 1.人为什么活着? (1)在网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网友提供了多个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为了自己而活;
2、为了亲人而活着;
3、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4、我也想知道这个问题;
5、不知道,但是还是想活着(盲目);
6、为了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7、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有探讨必要)。 (2)你的观点是什么?你希望自己怎样活着?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小结: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是,人活在世上,我们都希望自己不成为他人和社会的负担,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并且担当我们自己的。
4、急求人教版7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人教版7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新教案合集,共67页,这里只能复制1小部分,详细的请到我们网站下载 1.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1.重点: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难点:初步领悟课文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 (1)痴想(chī): (2)隐秘:隐蔽,不外露。 (3)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4)凝成(nng):凝结成。 (5)诱惑(yu):吸引,招引。 (6)喧腾(xuān):喧闹沸腾。 (7)漫湿:水满湿润。 (8)枯干(kū):失去水分,没有水。 (9)1瞬间(shn):1眨眼之间。 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导入 1.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2.导语。 童年时代,每个人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1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我们可以从诗中找到答案。
3、正课 1.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老师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课文。 5.探究质疑:“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讨论并归纳;“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 6.探究质疑: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7.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讨论并归纳:“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8.探究质疑:“给我的幻想打了1个0分”这1句是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我”原以为1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0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第2课时 9.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讨论并归纳: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 10.探究质疑: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诗中的“山”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山”不是1座山,而是无数座山,比喻重重困难。爬上1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难,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境界才能实现。 11.探究质疑:“1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讨论并归纳:“种子”比喻1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 12.探究质疑:为什么说1座座山顶会“诱惑”着我? 讨论并归纳: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13.探究质疑:“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1次次漫。
5、金色花泰戈尔优秀公开课7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澄江小道 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 级|7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实验班、励志班|教师|课 题|金色花| 课 时 |第 1 课时|课 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本课生字,了解作者| 能力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有感情的朗读整首诗。| 学科素养|语言的建构能力| 学习方法|自由朗读、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有感情的朗读整首诗。| 学习难点|探究我与母亲的3次嬉戏| 近5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字词的积累及对重点语句的体会与揣摩。| 板书设计| |孩子 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热爱妈妈|妈妈 慈爱善良、勤劳美丽,疼爱孩子|课后练习|字词抄写| 教学环节设计| 具体环节|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泰戈尔说过: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怕已飞过。真正的爱,是无需用语言去表达的|了解泰戈尔|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2分钟)|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朗读|3.探究3次嬉戏|学生感知并朗读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学生能直观明确自己本节课的任务|(1分钟)|预习检测|作者简介,字词梳理|积累相关名言,展示预习结果,落实笔记,朗读、积累生字词。|落实字词,为字音字形题打基础(5分钟)|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生字词注音,标注。
6、金色花泰戈尔优秀公开课7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澄江小道 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 级|7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实验班、励志班|教师|课 题|金色花| 课 时 |第 1 课时|课 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本课生字,了解作者| 能力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有感情的朗读整首诗。| 学科素养|语言的建构能力| 学习方法|自由朗读、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有感情的朗读整首诗。| 学习难点|探究我与母亲的3次嬉戏| 近5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字词的积累及对重点语句的体会与揣摩。| 板书设计| |孩子 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热爱妈妈|妈妈 慈爱善良、勤劳美丽,疼爱孩子|课后练习|字词抄写| 教学环节设计| 具体环节|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泰戈尔说过: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怕已飞过。真正的爱,是无需用语言去表达的|了解泰戈尔|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2分钟)|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朗读|3.探究3次嬉戏|学生感知并朗读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学生能直观明确自己本节课的任务|(1分钟)|预习检测|作者简介,字词梳理|积累相关名言,展示预习结果,落实笔记,朗读、积累生字词。|落实字词,为字音字形题打基础(5分钟)|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生字词注音,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