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1、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这是1篇富有童趣的课文。1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1起捉害虫。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1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池塘里有1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4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1只乌龟摆动着4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1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1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1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1蹬,向前1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设计

1、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课本第4册的1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文内容比较简短,先写了小蝌蚪的样子,然后通过鲤鱼妈妈、乌龟的介绍等1步1步的写出了青蛙的特点及其与小蝌蚪的区别。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教学这篇课文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1、教学要求: (1)、观察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2、说教法学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是直观性,针对课文内容,根据直观性原则,我采用演示法教学,边讲读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图画,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读法,充分发挥不同形式读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清作者思路,突破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法教学,把小蝌蚪变化的句子用幻灯机展示出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起到巩固的目的。

3、说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我抓住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特点,先创设1个场景: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小蝌蚪,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大家1起帮它找妈妈,从而引出课题。这样,1开始就抓住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读课文:首先,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让大家思考: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课文第1段具体描写了小蝌蚪的样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小蝌蚪的特点认真去读,加深印象。 第2段第5段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通过鲤鱼、乌龟的回答,了解青蛙是什么样子,以及蝌蚪和青蛙的区别。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心情。小蝌蚪找妈妈时遇到鲤鱼、乌龟、青蛙时用的3个词语不同,都含有“游”,但表示蝌蚪游的方向和位置不1样,让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如何准确使用词语。随着事情的发展,小蝌蚪也在不断的变化,它了解的妈妈的特点也越来越多,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而它自己这时候也已经变成了青蛙。1边让学生朗读课文1边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样子,学生在朗读和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和青蛙的特点,懂得了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和表演,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回顾,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

4、提出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书本知识转化到社会知识,让学生保护青蛙、爱护益虫,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2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2、2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小蝌蚪找妈妈》是1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2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2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篇1 池塘里有1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4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1只乌龟摆动着4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1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1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1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1蹬,向前1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2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篇2

1、依据课标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路。结合本单元和本课的特点,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技能方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朗读语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和观察课件,让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情感价值观:体会小蝌蚪急切找到妈妈的心情,享受家庭的温暖。 (4)教学重难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课中,人物角色多,语言生动有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掌握青蛙的生长过程。自然而然,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准相应的语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2、说教学策略。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 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

2、合作学习策略。 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3、迁移训练。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迁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素质。

3、结合学情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方法突出为“看、读、品。”看,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读,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品,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

4、说教学流程: (1)情趣导入:

1、出示小蝌蚪图片,描述它的样子。直接学习第1自然段。动画听朗读,体会这是1群什么样的小蝌蚪?(快活的)但是他们也有1个烦恼,遇到烦恼怎么办呢?(解决)这不是他们贴出了1则寻人启事。

2、寻人启事:我是你们的朋友小蝌蚪,我从生下来就没有看见我的妈妈,当我看到别人的妈妈和孩子们1起玩耍的时候,就特别的羡慕。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长的什么样子?有帮忙能找到我妈妈的`请拨打电话。我1定重谢他! 这则寻人启事1定能激起孩子们的同情心,将他们引入课文的学习。 (2)引出青蛙的样子。根据寻人启事让孩子们说出青蛙的样子,孩子自由描述。那我们就跟随小蝌蚪1起去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3)整体感知课文。

1、通过看动画,听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思考:小蝌蚪都去问了谁?最后找到妈妈没有?

2、根据孩子的汇报学习2—6自然段 (4)精读课文,学习2—6自然段

1、学习2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在找到相应的自然段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小蝌蚪和鲤鱼妈妈说的话。 (2)看图片比较小蝌蚪前后有什么变化? (3)思考小蝌蚪怎么想起来要找妈妈的? (4)抓动作词“迎上去”的理解。可以看动画也可以用实际动作演示。 (5)练习说话,小蝌蚪看到鲤鱼阿姨叫小鲤鱼捕食,心里会想些什么?这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相信他们会说的很好的。 (6)重点指导朗读。多种形式的读,可以分角色读,指明读 (7)看动画,给动画配音。并比较。 (8)总结学习方法:观察图,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他们之间的对方,并有感情的读1读。给动画配音。

2、学习第3自然段。 和上1段的学习方法基本相同。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旨在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教育家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教不是为了教会已有的知识而是为了今后的不教而教,可见教会孩子学习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3、学习第

4、

5、6自然段。 (1)合作学习:出示学习提示:观察图,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他们之间的对话,并有感情的读1读。组内分角色读。小青蛙后来干什么去了?给动画配音。 (2)汇报交流。 (3)相机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蝌蚪看到妈妈后会说什么? 这是1个由伏到半伏最后放手的过程,对孩子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也是孩子由理论到实践的1个过程。合作学习是将老师教的方法内化为学习能力的1种途径。

4、总结全文。 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全过程。 完成练习:

5、拓展知识:1只小青蛙1年能消灭害虫1万5千只。保护庄稼。

6、布置作业。选择性作业: (1)续编小青蛙遇到妈妈后的故事。 (2)查资料,小青蛙消灭害虫的资料。 (3)写1句保护青蛙的宣传标语。

《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好,我是【夏娜爱电影】,很高兴为你解答。《小蝌蚪找妈妈》的原文内容如下:池塘里有1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4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1只乌龟摆动着4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1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1对大眼睛。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1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1蹬,向前1跳,蹦到了荷叶上。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小蝌蚪找妈妈》水墨动画的有关内容:

1、《小蝌蚪找妈妈注音版》是中国水墨动画创始人特伟代表作。使我们感受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魅力、接受美的熏陶。

2、独特的艺术风格,憨态可掬的小蝌蚪,告诉孩子看事情要全面,切忌1知半解。

3、中国水墨画,画的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

4、这部片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每个场景都是1幅动人的画面,使观众感到像是走进了艺术之宫。

5、读者对象:3-6岁亲子阅读,7岁以上自己阅读。更多专业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蝌蚪找妈妈》讲述了 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长大,它们要寻找自己的妈妈,却不知道妈妈长得是什么样。下面我们来看看小蝌蚪找妈妈课文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借鉴。小蝌蚪找妈妈课文的主要内容池塘里有1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4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1只乌龟摆动着4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1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1对大眼睛。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1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1蹬,向前1跳,蹦到了荷叶上。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扩展资料:《小蝌蚪找妈妈》水墨动画的有关内容:

1、《小蝌蚪找妈妈注音版》是中国水墨动画创始人特伟代表作。使我们感受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魅力、接受美的熏陶。

2、独特的艺术风格,憨态可掬的小蝌蚪,告诉孩子看事情要全面,切忌1知半解。

3、中国水墨画,画的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

4、这部片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每个场景都是1幅动人的画面,使观众感到像是走进了艺术之宫。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设计



5、《小蝌蚪找妈妈》说课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1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34课,也是本册书的最后1课,它是1篇没有注音的课文,是1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说课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1.依据课标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1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34课,也是本册书的最后1课,它是1篇没有注音的课文,是1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路。结合本单元和本课的特点,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技能方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朗读语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和观察课件,让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情感价值观:体会小蝌蚪急切找到妈妈的心情,享受家庭的温暖。   (4)教学重难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课中,人物角色多,语言生动有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掌握青蛙的生长过程。自然而然,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准相应的语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2.说教学策略。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   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   2.合作学习策略。   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3.迁移训练。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迁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素质。   3.结合学情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方法突出为“看.读.品.”。看,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读,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品,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   

4、说教学流程:   (1)情趣导入:   1.出示小蝌蚪图片,描述它的样子。直接学习第1自然段。动画听朗读,体会这是1群什么样的小蝌蚪?(快活的)但是他们也有1个烦恼,遇到烦恼怎么办呢?(解决)这不是他们贴出了1则寻人启事。   2.寻人启事:我是你们的朋友小蝌蚪,我从生下来就没有看见我的妈妈,当我看到别人的妈妈和孩子们1起玩耍的时候,就特别的羡慕。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长的什么样子?有帮忙能找到我妈妈的请拨打电话138****5691。我1定重谢他!   这则寻人启事1定能激起孩子们的同情心,将他们引入课文的学习。   (2)引出青蛙的样子。 根据寻人启事让孩子们说出青蛙的样子,孩子自由描述。那我们就跟随小蝌蚪1起去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3)整体感知课文。   1.通过看动画,听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思考:小蝌蚪都去问了谁?最后找到妈妈没有?   2.根据孩子的汇报学习2-6自然段   (4)精读课文,学习2—6自然段   1.学习2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在找到相应的.自然段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小蝌蚪和鲤鱼妈妈说的话。   (2)看图片比较小蝌蚪前后有什么变化?   (3)思考小蝌蚪怎么想起来要找妈妈的?   (4)抓动作词“迎上去”的理解。可以看动画也可以用实际动作演示。   (5)练习说话,小蝌蚪看到鲤鱼阿姨叫小鲤鱼捕食,心里会想些什么?这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相信他们会说的很好的。   (6)重点指导朗读。多种形式的读,可以分角色读,指明读   (7)看动画,给动画配音。并比较。   (8)总结学习方法:观察图,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他们之间的对方,并有感情的读1读。给动画配音。   2.学习第3自然段。   和上1段的学习方法基本相同。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旨在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教育家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教不是为了教会已有的知识而是为了今后的不教而教,可见教会孩子学习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3.学习第

4、

5、6自然段。   (1)合作学习:出示学习提示:观察图,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他们之间的对话,并有感情的读1读。组内分角色读。小青蛙后来干什么去了?给动画配音。   (2)汇报交流。   (3)相机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蝌蚪看到妈妈后会说什么?   这是1个由伏到半伏最后放手的过程,对孩子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也是孩子由理论到实践的1个过程。合作学习是将老师教的方法内化为学习能力的1种途径。   4.总结全文。   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全过程。   完成练习:   5.拓展知识: 1只小青蛙1年能消灭害虫1万5千只。保护庄稼。   6.布置作业.选择性作业:   (1)续编小青蛙遇到妈妈后的故事。   (2)查资料,小青蛙消灭害虫的资料。   (3)写1句保护青蛙的宣传标语。   板书设计:   小蝌蚪-----------------------------小青蛙 ;。

《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小蝌蚪?



6、《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小蝌蚪?

《小蝌蚪找妈妈》讲述了 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长大,它们要寻找自己的妈妈,却不知道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经历了1个又1个波折,它们将金鱼、螃蟹、乌龟、鲶鱼误认为自己妈妈.但在金鱼,螃蟹,乌龟的提示下最后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们也从蝌蚪变成了青蛙。春天到了,池塘里出现了许多小蝌蚪,它们在水里快乐地游呀游,然后看到岸边的小鸡跟着它们的妈妈很亲热,小蝌蚪们十分羡慕,于是决定去寻找自己的妈妈。它们先遇到了虾公公,忙向虾公公打听妈妈的长相,虾公公告诉它们,它们的妈妈长有两只大眼睛。小蝌蚪们看到金鱼有两只大眼睛,便高兴喊金鱼“妈妈”,但金鱼说小蝌蚪的妈妈有个白肚皮。小蝌蚪们继续寻找,见到有白肚皮的螃蟹,又对螃蟹齐喊“妈妈”,但螃蟹说它们的妈妈只有4条腿儿。小蝌蚪们见乌龟正好是4条腿,又以为乌龟是自己的妈妈,但小乌龟却说这是它的妈妈,因为它与乌龟妈妈长得1样。后来,小蝌蚪们遇见鲶鱼,觉得它与自己长得很相象,应该就是妈妈,结果差1点被鲶鱼吃掉。这时,青蛙妈妈赶来相救,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过了不久,它们也终于从蝌蚪长成了青蛙。《小蝌蚪找妈妈》是根据方惠珍、盛璐德著作的儿童故事书,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0年制作成为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讲述了 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长大,它们要寻找自己的妈妈,却不知道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经历了1个又1个波折,它们将金鱼、螃蟹、乌龟、鲶鱼误认为自己妈妈.但在金鱼,螃蟹,乌龟的提示下最后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们也从蝌蚪变成了青蛙。盛璐德(1912~1985),女,上海市人。民国22年(1933年)毕业于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幼师科,历任上海中西女中第2附小幼儿园、上海工部局荆州路小学幼儿园、西安女青年会幼儿园、成都女青年会幼儿园、上海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今南京西路幼儿园)教师。1956年,被评为幼教1级教师、市优秀教师和市先进工作者,后被选为长宁区第

2、3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静安区第

4、

5、6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2年,盛在自己班级试验“认语教学法”引导幼儿认识环境,掌握语言。1953年,她先后开25节观摩教学课,得到同行和专家的赞扬。1955年,盛在市幼儿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作“我是怎样培养幼儿运用几个词汇编故事”的介绍,受到教育部领导及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