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3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1、人教版7年级上册历史教案(3篇)
。
2、人教版2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
38、39页例
1、例2及“做1做”和练习8和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剪刀1把、3角尺1块、白纸1张;直尺、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
教学步骤:
1、 生活引入,揭示课题
(1) 感知生活中的角。
1、 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3角尺)。
2、 找1找以上实物中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将角比画出来。
3、 找1找生活中的角。
(2) 揭示课题。
通过探索,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1起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2、 实践感知,建立表象
(1) 画1画,剪1剪。
学生自己选择工具画角剪下来。
集体交流。
(2) 摸1摸,探究角的特点。
(3) 闭眼想像角的样子。还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比画比画。
3、 活动操作、巩固应用
(1) 找1找。
1、 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盒中摸出1个带角的图形。
2、 反馈摸出的图形。
3、 分组交流,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
4、 用手势反馈。
(2) 做1做。
1、 交代活动要求。
2、 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
3、 组织学生参观作品。
4、 学生质疑,评价。
4、 总结提升
(1)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1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2) 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
3、人教版6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6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那么小学6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设计该怎么设计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6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6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1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帆肢路线图。 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说看过。谁知道比赛的结果是谁赢了?1起说乌龟。为什么是乌龟赢了?生说:因为兔子睡了1觉。兔子知道自己错了。今天又要跟乌龟再比赛赛跑: 请看《龟兔赛跑续集》 观看龟兔赛跑图片,导入课题。 小兔为什么又会输?生笑着说这是因为小兔跑错方向了。怎样才能走到终点呢?由哪几个要素决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于: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上?终点和起点相距多远? 带着这两个问题, 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课:位置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方位?生:东,南,西,北4个方位。还有呢?生: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我们已经学习了8个方位。课件出示。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每年我国的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侵扰。瞧,这是某年的1个强台衡蚂风位置图,请测算1下。 (1)教学例1 1. 现在台风中心的位置。(课件出示) 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2.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否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3.如果这样预告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样预告会更加的准确? 4.还要预告什么?(距离) (距离600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5.小结:预告台风时既要说方向又要说距离。 强调:东偏南30°还可以怎样表示?也可以说成南偏东60°,但在生活中1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6.口答: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7.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做1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台风到达A市后,改变方向向B市移动。受台风影响,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 市200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km 。请你在例1的图标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2.怎样表示距离呢?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200km?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用1cm表示100km比较合适。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态拦世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1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5.口答: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km/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6.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1页的做1做,打开课本第21页的做1做: (1)有关信息: 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 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 体育馆在校门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 (2)师:要在平面图上准确地标出1个地方的位置,你认为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3)师生共同梳理: A.先确定好平面图的中心。 B.确定方向和距离。 (4)自主操作,独立绘制平面图。 (5)指名展示交流,完善绘图过程。 学生展示绘制的图,并演示过程,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看来画图的过程有点复杂,让我们1起再来回顾1下整个过程。画图的过程和方法清楚了吗?刚才你们是不是这样画的?
3、知识反馈,巩固应用 看来同学们对本届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现在你们有勇气来挑战自我吗? 课件出示:
1、警察局收到卧底送来的示意图 (1)犯罪分子1在警察局的( )方向,距离是( )米。 (2)犯罪分子2在警察局的( )向,距离是 ( )米。 (3)犯罪分子3在警察局的( )方向,距离是 ( )米。
2、做1做,课件出示,独立完成后订正。
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 生活常遇到, 要想定位置, 两点要记牢: 方向是首要, 距离少不了。
5、拓展延伸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1幅学校建筑平面图吗?自己开始试1试吧! 人教版6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1、 复习 出示复习题。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5个12是多少? 3个14是多少? 2.下列句子中那些可以看做单位1 猎豹的速度是狮子的7分之3。 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5分之1。 红花比黄花多2分之1。 十月比9月节约4分之3。 3.计算: 3/10 +3/ 10 + 3/10 = 3/10 + 3/10+ 3/10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2、 新授
1、利用 3/10 + 3/10 + 3/10 教学分数乘法。 (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3/10) (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 3/10 ×3) (3) 3/10 +3/10+ 3/10=9,那么 3/10 + 3/10 + 3/10= 3/10 ×3, 所以3/ 10 ×3=____________=9。 同学们想想看,3/10 ×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 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 (1)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1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1下的 2/11 ”,就是把袋鼠跳 1下的距离即这1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 份就表示人跑1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 “人跑1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1下的2/11 ”是 什么意思?如何理解“相当于”?再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画1条线段,表示袋鼠跳1下的距离。“人跑1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 跳1下的2/11 ”,就要把袋鼠跳1下的距离即这1条线段看作单位 “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1步的距离。求“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1下的几分之几?” 就是求3个2/11 是多少? (列式:2/11×3 = 6/11 ) 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独立完成。指生板演。出示课件演示。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 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1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3/8×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6.练1练,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3、巩固练习 比赛: 第1回合
1、完成“做1做”的第1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 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第2回合
2、“做1做”第3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 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4、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5 、布置作业 : 练习2第
1、
2、4题。 人教版6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1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活动1: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 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1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1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其它形状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活动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1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1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1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1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1点叫做圆心。圆心1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1量圆心到圆上任意1点的距离,看1看,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1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1般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1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1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1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1般用字母 d来表示。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1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1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1量同1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1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1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1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1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1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1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3)反馈练习。
1、P58的“做1做”第
1、
3、4题
2、练习十4的第
2、3题 (4)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1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1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1脚。
5、学生练习 P58的“做1做”第2题 (5)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1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6)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1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3、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4、作业 练习十4的第1题 人教版6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教学工具 PPT 卡片 教学过程 1 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2 新知探究 2.1 圆环面积
1、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1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1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2、圆环面积求解 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1个圆环,内圆半径是50px,外圆半径是150px。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步骤: 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1做,分组交流1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
3、知识应用 做1做第2题: 1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1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师:这是1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2.2 圆与正方形
1、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5边形、6边形、8边形等等。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1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下面我们来认识1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2、知识点 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步骤: 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左图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的1半=1m;右图圆的面积=正方形对角线的1半=1m 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 生:1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1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师:应该怎么计算呢? 归纳总结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当r=1时,与前面的结果完全1致。
4、知识应用 70页做1做: 下图是1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铜镜的直径是600px。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答1下这道题目吧。 解:铜镜的半径是300px 5.3 随堂练习 若还有足够时间,课堂练习练习十5第5/6/7题。 (可以邀请同学板书解题过程) 6 小结 1.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们在已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圆环和“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不是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过明白推导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去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1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 板书 例2解答步骤 人教版6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身边的工具测量出圆的周长 (2)能够掌握多种测量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3)能够说出圆周率小数点7位 (4)能够了解祖冲之 (5)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6)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7)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8)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 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Ppt课件、视频、篮球、硬币、瓶盖 教学过程
1、讨论探索活动导入
1、展示实物篮球、瓶盖、硬币 揭示主题:圆的周长
2、提问:正方形、长方形的边长是4条边相加就是周长,那圆的周长也和它们1样吗?
3、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测量出篮球的周长(分小组讨论探索)
4、提问:圆是没有边长的,它只是1条曲线,你们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将圆的周长测量出来吗?你们能想几种方法出来?
5、分享测量的方法 方法:化曲线为直线、滚动、软皮尺测、绳绕圆1周
2、了解圆周率
1、提问:观察1下篮球和硬币的直径和周长,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直径越大,周长越大 1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1点
2、提问:有谁知道圆周率是多少吗? 圆周率3.1415926535
3、大家猜1猜圆周率有多少小小数点? (展示祖冲之图片以及圆周率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比外国早1000年第1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 圆周率是任意1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这个直径是1个固定的数,用字母π表示,它是1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取近似值π=3.14
3、播放视频:歌曲名3.1415
3、利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1、根据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可以推导出1个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在书上,告诉我是什么? 公式:C=πd或C=2πr
2、提问:求圆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条件:直径或者半径、π=3.14
3、例题讲解 书上第64页例题
4、做练习题 (展示ppt) 课后小结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直径越大,周长越大 圆周率π是1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取近似值π=3.14 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课后习题 同样的小组成员,测量1个学校圆形的周长,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
。
4、2年级音乐人教版喜鹊钻篱笆教案
《喜鹊钻篱笆》是1节小学年纪的 唱歌 课,歌曲中的歌词是用彝族语言音译过来的,歌曲的旋律具有典型的彝族风格。下面我给你分享2年级音乐人教版喜鹊钻篱笆教案,欢迎阅读。 2年级音乐人教版喜鹊钻篱笆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聆听、演唱、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够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舞蹈特点,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 2.能够运用自然明快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并背唱歌曲《喜鹊钻篱笆》。 3.能够运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歌曲并能进行合作表演,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小组合作,用自然明快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并能合作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小组自主合作 学唱歌 谱 教学 方法 :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律动法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课堂 1.听音乐进教室。 2.学习彝族的舞步。 3.听《喜鹊钻篱笆》伴奏音乐做律动。
2、技趣相融,情感铺垫 1.观看视频,感受彝族的风光。 2.与彝族朋友的呼唤——发声练习。 3.了解“阿西里西”“求赌斗”的含义。
3、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复听歌曲,随歌曲用身体乐器伴奏。 3.再听歌曲,随歌曲进行律动。 4.小组合作,学唱 歌谱 。 5.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开展小组评价。 6.引导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谱。 7.学唱歌词 (1)随琴唱; (2)解决歌词难点; (3)再次随琴演唱; (4)处理歌曲; (5)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8.小组合作“我爱记歌词”。 9.小组展示背唱歌曲。 10.学生随琴背唱歌曲。 11.学生随音乐边律动边演唱歌曲。
4、合作创编,拓展体验 1.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做喜鹊钻篱笆的游戏。 2.进行小组展示与小组评价。 3.欣赏视频民歌版《阿西里西》。
5、结束课堂 听《喜鹊钻篱笆》音乐手拉手出教室。 《喜鹊钻篱笆》歌谱。
5、人教版8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
6、人教版7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计划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人教版 7年级数学 下册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7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1、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7(1)(2)两班的数学教学,两班学生进行了1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两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 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学生的逻辑推理、 逻辑思维 能力,计算能力要有待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1定的时间强化几何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1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
2、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6章、实数: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1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2.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11对应的关系,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能进行实数的计算.本章重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1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本章难点: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11对应的关系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11对应的关系。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8章、2元1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2元1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2元1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2元1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1元1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1元1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1元1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1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2)过程与 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3、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 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 教学方法 ,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 教育 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1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1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5.关注待进生,不歧视待进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设置1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6.培优补差。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习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待进生多关心和帮助,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1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4、教学进度表(略) 人教版7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1、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也有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 学习方法 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但我也发现了1些问题,特别是作业问题。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1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 总结 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2、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6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实数;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2元1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1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
2、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步深入地学会说理。 第6章、实数;本章主要包括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运算和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等内容。本章的重点是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以及实数的概念,难点是平方根和实数的概念。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8章、2元1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2元1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2元1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2元1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1元1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1元1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1元1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3、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1周1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1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 反思 ,每周写出1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1步提高自己。
4、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 经验 和原因。扎实做好教学6认真工作。把教学6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和评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喜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1题多解,多解归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1反3以及反3归1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1,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让学生处于1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3等分层布置,课堂上兼顾到好、中、差这3类学生。
6、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对学优生要注重提升能力,开拓知识视野,让他们吃好吃饱,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对学困生,重在基础知识过关,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让他们易于消化、营养健康,为他(她)们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7、兴趣是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8、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9、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中考、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1部分学生的特长。
10、积累知识,形成知识系统化、习题系列化。
11、关注中考,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同步中考的训练,为9年级 毕业 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6、课时安排 7年级1周有8节课,本学期总共有18周。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2课时 第1周5.1相交线 第2周5.2平行线及其判定 第3周5.3平行线的性质 第4周5.4平移小结、复习 第6章实数8课时 第5周6.1平方根 第6周6.2立方根6.3实数小结、复习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 第7周7.1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8周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 第9周第十周期中复习备考 第8章2元1次方程组11课时 第十1周2元1次方程组 第十2周实际问题与2元1次方程组 第十3周3元1次方程组小结、复习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课时 第十4周9.1不等式 第十5周9.21元1次不等式 9.31元1次不等式组小结、复习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6课时 第十6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十7周第十8周期末复习备考 人教版7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1、指导思想 以十8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 ,从而让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作为科任教师,更要帮助学生们了解学习技巧、方法,做1个合格的中学生。
2、学情分析 经过7年级第1学期的教学,发现班内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后进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差。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掌握了1定的 数学学习方法 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3、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章节的内容: 第6章:1元1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1元1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1元1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1元1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7章:2元1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2元1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2元1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2元1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8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1元1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1元1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1元1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9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3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3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3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3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4、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相应的数学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1定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继续做好培优工作,并做好配套工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5、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 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先进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1题多解,举1反3,触类旁通。
5、继续坚持课改,开展分层教学,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 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6、教学进度 第6章:1元1次方程???????????????????????????第1~3周 第7章:2元1次方程组?????????????????????????第4~7周 第8章:1元1次不等式?????????????????????????第8~10周 期中复习检测???????????????????????????????????第11周 第9章:多边形?????????????????????????????????第12~14周 第十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第15~17周 期末复习及考试?????????????????????????????????第18~20周
人教版7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 文章 : ★ 新人教版7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 新人教版7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 人教版7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 7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 ★ 7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教案设计 ★ 7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范文 ★ 人教版7年级数学下册目录 ★ 人教版7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 初中数学名师教案设计范文 ★ 黄冈密卷7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