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手工教案,幼儿园大班<浮与沉>的教案 详细,谢谢
1、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手工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手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手工教案 篇1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包粽子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本次活动的难点: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2、活动准备
1、有湿度的碎泥
2、粽叶若干、橡皮筋
3、范例、课件
3、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1般就是3角粽、还有4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2)教师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请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1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3)以前,有1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4)你们知道粽子叶里面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做成的呢? (5)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你吃过什么馅儿的粽子呢?
3、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对包粽子的活动感兴趣。 (1)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2)教师讲解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3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a.取1片宽大的粽叶,卷成1个圆锥状。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1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b.在锥筒中填入糯米。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c.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d.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4、活动总结 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结束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手工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包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大班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逐渐提高,他们喜欢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并能尝试借助辅助材料表现物体的细节特征。本次亲子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合作过程中,探索用剪、贴、针线穿缝等技能缝制香包的方法,体验亲子制作香包的快乐,感受节日的温馨。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 2.尝试用针缝的方法制作香包,知道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注意用针的安全。 3.体验与家长自制香包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针、线、各色花布、吊坠、彩珠等等。 2.幼儿已有用针经验。 3.民间音乐的磁带、教学课件。 活动建议 1.利用教学课件,帮助幼儿感受香包的不同形状。 (1)观察香包,了解挂香包的用途。提问: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包? 小结:古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小孩早晨出去踏青脖子、手上和脚上挂上穿好的5彩线胸前还要挂着香包驱虫辟邪,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2)了解香包的不同形状,激发自制香包的兴趣。 小结:香包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心形的、圆柱体的、葫芦形的、椎体的等等,色彩鲜艳,装饰美丽,香包主要有吊绳、香包袋、吊坠3部分组成。 2.讨论、探索制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知道缝制香包时要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 (1)探讨制作香包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制作香包的基本流程。提问: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包? 小结:首先要根据自己想制作制作的香包形状裁剪布料进行缝合,然后安装吊绳、制作吊坠,最后在香袋里装上艾草、干花等香料。 (2)亲子讨论制作什么形状的香包,并与大家分享交流制作方法。 (3)讨论做香包的注意事项,提醒家长和小朋友正确使用剪刀和针线,确保人身安全。 3.在音乐声中,家长指导幼儿缝制香包,体验亲子制作的快乐。 4.共同欣赏、评析作品,共同分享亲子制作香包的乐趣。 (1)幼儿和家长展示并讲述自己的作品,重点引导讲出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 (2)引导幼儿互相评价,主要在观察评价中感受作品的优美造型、新颖的创造想象。看!香囊漂亮吗?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手工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5月初5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1家人团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节有吃5黄、挂5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5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5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编蛋网、赛龙舟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端午节的故事
2、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针、线等
3、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4、编蛋网的绳线、5彩线
5、自制龙舟两条
6、幼儿每人1个熟粽子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粽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5月初5,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5月节、端
5、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2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1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1泉路幼儿园小朋友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1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讲述端午节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2、端午节赛歌会 请各班的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班:5月5,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5月5,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中班:5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1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大班:“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1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3、赛龙舟 每班选 5 名家长,组成两队,赛龙舟接力赛。妈妈或爸爸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
4、巧手妈妈大比拼——亲子活动 每班幼儿家庭分4组进行亲子活动。 第1组:与妈妈1起包粽子; 第2组:与妈妈1起做香囊。 方法:给每位小选手分发1块色彩鲜艳的丝布、1根可以挂在脖子上的细带子、1张小纸条、1支笔、1些香药、1付针线,若无香药也可以绿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选手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香囊,在小纸条上写下祝福和许愿的话,缝于香囊内。要求针脚工整,外形美观。香囊制作完毕后,可以自带,也可以送给他人。 新意之处: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1,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4溢,再以5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1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本方法的新意之处在于让小孩自己制作香囊,并且要求在香囊内放入祝福或许愿的小纸条,既满足了小孩喜欢动手的要求,也符合少年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5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1、龙 龙是端午节最重要的元素了,闻1多先生曾说端午节是“龙的节日”,再加上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我们在环创中,就可以多多用到龙的造型啦。 用彩纸或者不织布做1个龙头,做墙饰或者主题墙元素都可以 给龙头加上身子,就是很漂亮的挂饰了。 鸡蛋盒是做龙的最佳材料,涂上绿色,再加上彩纸就可以了。
2、龙舟 端午节手工制作龙舟肯定是少不了的。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最早兴起于汉代。赛龙舟不仅是1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可以把整个主题墙装饰成龙舟的样子 端午有赛龙舟的习俗,相传是楚国人不忍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直追到洞庭湖也找不到屈原的踪迹。之后每年5月5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鱼虾,免得它们吃掉屈原的身体。 还可以把龙舟装饰走廊。 做1面孩子们端午作品展示墙也很棒! 龙舟的制作步骤:
3、粽子 相传屈原投江之后,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身体,大家就往江里投饭团、鸡蛋等食物,之后就慢慢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了。端午节环创中,粽子是1定要体现的。 可以用好看的棉布做成粽子的形状挂起来 用绿色的布和棉花做粽子,效果也非常好。
4、彩蛋 端午节的彩蛋也很有特色,可以让小朋友们画起来,老师们还可以画出更有艺术气息的彩蛋,让保证孩子们爱不释手!
5、香包 端午节正值夏天,天气很热,蚊虫到处都是,大家担心屈原遗体遭叮咬,就纷纷用艾草点燃熏走蚊虫。 后来有人建议用布包檀香做成香包,可以随身携带,驱赶蚊虫。这之后,人们用针线缝好香包,挂在颈间,蚊虫都不敢靠近。慢慢地,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国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环创,香包也是可以直接拿来做材料的,既漂亮又有节日气息。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手工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1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1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1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1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45人1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1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手工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体验故事角色,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看图创编简单的故事。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粽子,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故事;包有故事纸的粽子(人手1个,上面写有幼儿的名字);空白故事书;背景版1块;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 师:(出示1个粽子)瞧,这是什么?(粽子)前几天我们为什么放假呀?(端午节)你们都吃粽子了吗?粽子好吃吗?你都吃了什么粽子? 师小结:原来,粽子里可以包许多好吃的东西,包的东西不1样,吃出来的味道也不1样。
2、倾听故事
1、故事前大半段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1个关于粽子的有趣故事,你们想听吗? 幼儿完整欣赏PPT配音故事。 提问,体验角色: (1)故事里有谁? (2)(出示老奶奶)老奶奶有1个什么大本领?(会讲许多故事) (3)老奶奶不能讲故事了,她想了个什么办法? (4)谁先来吃了老奶奶包的故事粽子? 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松鼠着急吗? (幼儿角色体验,引发编故事的愿望) (5)后来,又来了谁? 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狐狸着急吗? (角色体验)
2、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动物们吃了奶奶的粽子,却不能讲故事,你们能帮小动物想个好办法吗? (幼儿自由想象述说) 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们想的办法是不是跟你们想的1样呢? (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3、创编故事 师:你们想不想像故事里的小姑娘1样,吃了粽子会讲许多的故事?
1、幼儿分组或个别看图创编故事。
2、幼儿分享故事。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手工教案 篇6 活动说明: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十分盛行的1个节日。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1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后来慢慢就有了端午“赛龙舟”的习俗;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而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为什么1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节目文化的十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孩子们所熟知并热衷的却是“洋节日”“洋风俗”?很多人对于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尤其对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而言,对传统节目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重视我们的节日,抓住1切教育契机,来弘扬我们的文化! 因此,设计了这节活动:《端午赛龙舟》,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的传说和庆祝意义,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探索拼搭组装龙舟木片。
2、能运用各种造型、图案装饰龙舟。
3、初步感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 教具准备: 大教具,端午视频,教师自制成品 材料准备: 龙舟木片套件,纸黏土,活动眼珠,酒精胶 活动过程:
1、欣赏端午视频,了解端午节的风俗
2、引导幼儿欣赏龙舟,了解龙舟的由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组装
1、欣赏龙舟,了解赛龙舟的由来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拼装龙舟
3、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操作要领
2、幼儿动手操作
5、幼儿展示作品,讲诉经验 分析与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通过欣赏,讨论,探索出龙舟的拼装方式,这个过程是对幼儿能力的1个提升;在装饰龙舟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装饰龙舟方法的多样性,分工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在最后的讲述评价环节中,幼儿通过对同伴作品的欣赏和讨论,1方面满足了幼儿的'自豪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另1方面也有助于幼儿汲取同伴的创作经验,丰富他们对已有技能的运用能力。 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幼儿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们想”这1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活动中,凡是幼儿能做的事情我都让孩子自己做,如:让幼儿自主探索进行组装,让幼儿大胆装饰,大胆创作,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合作的乐趣,在积极投入,全身心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其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开展传统节目的教育活动,能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民间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感受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感受本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不仅是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保持民族本色,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形式。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手工教案 篇7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西校区西3教学楼405室 活动主题: 端午之约 活动目的: 为了纪念中国的又1个传统节日——端午节,寄托对伟大诗人屈原超群人格的深深哀思,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以这个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作为大家的精神亲情纽带,我们12级护理本科1班开展了以“端午之约”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活动流程:
1、宣传端午知识 同学们自主发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风俗风情,营造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2、端午知识大比拼 通过之前讲端午故事的环节,大家评出“我们的端午”,并让其发表获奖感言,更进1步加强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热爱。
3、缅怀伟大诗人屈原 大家1起朗诵了屈原代表著作《离骚》,互相讲解了有关屈原的故事以及他的光辉事迹。在1片浓浓的爱国氛围中,大家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情怀高涨,纷纷表决心要以屈原为榜样,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4、诵诗篇,品粽子 大家手捧粽子,纷纷朗诵与端午节相关的是个篇章,借中国传统文化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欢庆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接着,大家相聚教室,共同品尝粽子,期间同学们登台献艺,大家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欢度端午,感受友情。大家都融入了我们08级护理本科1班大家庭,充分享受着家的温暖。
5、快乐游戏度端午 在古老的击鼓传花游戏中,我们与“深情真心话”相结合,在游戏中1同欢度端午,使得节日气氛轻松愉快,更增加了同学们的沟通和交流。
6、我们的端午之约 x师姐为本次班会作总结,并为每1位同学送上了自己早就精心准备的祝福和离别赠言,同学们也纷纷说出自己对师姐想说的话和最深的祝福。最后在同学们同唱《祝你1路顺风》的歌声中和师姐对每1位同学的深情拥抱中,我们共同相约——明年大家再聚端午! 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端午节这个中国古代的稻作文化,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每逢农历5月初5民间挂香囊、吃粽子、赛龙舟等庆祝端午的风俗习惯,增强了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有力宣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使大家明白了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节日,端午节和春节、中秋节1样成为全球华人共同的节日!而且通过对伟大诗人屈原生平故事的了解,增强了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责任感。同时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是同学们是之间的感情更像是兄弟姐妹!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手工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
2、尝试看制作香包图进行制作香包,感受自制香包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香料、毛线、彩纸、双面胶等)。
2、各种图形香包的制作图1张,示范香包若干个。
3、民间音乐的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香包,观察香包,了解挂香包的用途,激发自制香包的兴趣。 "什么叫香包?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包?"小结:挂香包是端午节的1种风俗。端午节小孩挂香包,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2、学习制作香包的方法。
1、出示制作图,引得幼儿进行学习看懂制作图。
1、 "你们想做香包吗?""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做香包呢?"
2、出示制作图,问:"这是制作香包的制作图,这样看这幅图呢?"(引得幼儿按图的顺序号来制作香包)
2、教师示范制作香包,幼儿边看边按制作图说出制作香包的方法。
3、请幼儿想1想自己想做1个什么形状的香包。
3、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包。 幼儿进行自己看制作图制作香包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帮助个别幼儿。
4、把做好的香包挂在胸前,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包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使幼儿学会通过剪贴、粘贴制作香包,体验制作香包所带来的快乐。同时,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制作图的顺序了解制作香包的方法,这是本次活动的1大亮点。也使得幼儿在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活动存在的问题:老师在示范制作香包时,示范的香包图形比较简单,但幼儿比较喜欢做较难的心形香包。所以出现1部分幼儿制作起来比较困难,不能独自完成制作香包。
2、幼儿园大班<浮与沉>的教案 详细,谢谢
教学过程:
1、实验激趣,提出探究问题。教师出示两个同样大小、颜色相同的塑料球,让学生猜测:把这两个塑料球同时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1个浮,1个沉。”“都浮在水面上。”“都沉入水底……”师:“到底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把两个小球放入水中,结果1个沉,1个浮。)“同样的塑料球为什么会1个上浮,1个下沉?能不能让上浮的塑料球也沉下去呢?”“什么样的物体在水中会上浮,什么样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探究的问题自然而然地随着实验现象产生了。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趋动力,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这个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和提出了问题。
2、分组实验,自主探究。这1环节设计两个探究活动:
1、实验:判断物体的沉浮;
2、实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活动(1)实验:判断物体的沉浮此探究活动按“预测——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3个探究过程进行。
1、预测物体的沉浮。每组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实验材料,预测其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并说出预测的根据,然后,让学生把实验材料按预测结果分类。
2、分组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温馨提示:
1、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
2、每次只放1种材料;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4、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分组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之中,充当4种角色:
1、 组织者:为学生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组织学生实验;
2、 探究者:做1名好奇心很强的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究;
3、 发现者:仔细观察实验情况,并认真倾听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问题;
4、指导者:当学生探究感到困惑时,要及时指导。设计意图:教师最大的成功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若1味地牵引,则是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利,因此教学中,我给予学生极大地探究空间和充分的探究时间,在开放中组织,在参与中指导,让探究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3、表达与交流
1、分组汇报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如:小玻璃瓶在水中有的灰上浮,但有的组会下沉,这就要让学生把瓶子拿出来,再做实验,然后观察,会发现有的瓶子没有盖,水进去了,就沉下去了……
2、思考总结:让学生认真观察上浮和下沉的物体,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上浮的:轻,是用木头、塑料、泡沫等材料做的;下沉的:重,是用玻璃、金属、石头等材料做的。设计意图:材料是活动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时间提供材料是大有学问的。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经过仔细选择:既简单,能为每个孩子开辟1条探究之路;又要丰富,让孩有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路子去探索;还要有结构,能在探究中体现学生的独创性。探究活动(2)实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此探究活动按“选择问题——制定探究计划——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4个过程进行。
1、选择问题教师出示探究问题:⑴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⑵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学生分组选择1个问题进行探究,有兴趣的可以探究两个问题。
2、制定探究计划首先由小组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让小瓶下沉的方法有:灌水,灌沙子或装石子,把小瓶绑在石块上……然后小组汇报交流,完善探究方案。设计意图:设计实验方案既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孩子们设计的实验也许是稚嫩的,站在科学的高度上讲也许是不太科学的,但是学生在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时,初步的学会了科学的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有利于实验方案更趋于科学可行。
3、分组探究在学生分组探究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探究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出出主意,还要关注学生独特的实验方法。
4、表达与交流汇报实验情况要注意以下3点:⑴要让学生边演示边汇报;⑵让学生说清实验步骤和方法,尤其是说清从失败到成功的实验过程。 ⑶在学生交流时肯定学生的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创意的方法。我预设的交流情景: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让橡皮泥浮上来。我们是这样做的,橡皮泥做成小片(下沉)——捏薄点儿(下沉)——捏 得更薄(沉、漏了)——再捏(先浮后沉)——捏成碗状或船形(浮)——放入曲别针(仍然上浮)师:通过捏你们发现橡皮泥有什么变化?生:橡皮泥的形状变了。被捏成了船的形状。师“形状变了,就可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坐过船吗?钢铁做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什么道理呢?生:改变了钢铁的形状。里面是空心的。师:还有什么方法让橡皮泥上浮吗?生:我们把橡皮泥粘在木块上,也会上浮。生:粘在乒乓球上也上浮。……师:借助比橡皮泥轻的物体也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设计意图:全班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许多闪光的思想火花会在交流中产生,教师不应该满足于“沙+黄豆”的交流层面,而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小苏打+白醋”生成新物质的研讨层面,这样才能使不成熟的想法更成熟起来,在相互交流中,会使学生的想法更科学,认识更完善。
3、拓展活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1、揭秘:通过以上的两次实验探究,让学生揭开 课始 两个塑料球1浮1沉的秘密。
2、潜水艇实验;出示自制的潜水艇模型,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潜水艇自由上浮和下沉的秘密,并说明道理。
3、设计打捞沉船方案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要体现STS目标,即科学-技术-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这个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为生活服务,让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实验设疑,激发进1步探究的兴趣师出示沉浮子:“水中的小瓶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何1个位置”,这太奇怪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小瓶有什么秘密,还是水有什么特殊?……1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有趣的实验现象,会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探究继续下去。
3、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1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目标:
1、看图观察狮大王和动物医生,感知人物的面部表情喝神态动作。
2、借助提问提供的讲述思路,尝试清楚地讲述狮大王拔牙的经历,并尝试续编故事。
3、乐意帮助狮大王想办法拔掉坏牙齿,体验生病的狮大王以及威严的森林之王。 准备: 实物投影仪、幼儿用书 过程:
1、出示毛绒狮子玩具,引出主题。 这是什么?狮子狮什么样子?
2、看图讲述画面内容。 这是1头狮子大王,狮大王的1颗牙齿坏了,痛的要命,他要去找医生拔牙。狮大王狮怎样拔牙的呢?
3、教师引导幼儿阅读《狮大王拔牙》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感知讲述的线索。 谁看见狮大王,他们狮怎么做的?后来谁愿意帮狮大王拔牙?狮大王的牙狮怎么拔出来的?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狮大王拔牙的经过。 教师完善幼儿的讲述,并完整地讲述故事画面《狮大王拔牙》
4、出示放大的《幼儿用书》画面,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的讲述。
5、启发幼儿仿编故事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猫医生、狗医生不愿意帮助狮大王拔牙? 猫医生、狗医生都不敢帮助狮大王拔牙,刺猬医生胆子大愿意帮助狮大王,可是狮大王又害怕刺猬身上的刺不敢拔牙,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狮大王拔牙呢? 教师鼓励幼儿续编故事结尾。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1、活动目标:
1、学习点、线、面之间的构成关系。
2、通过封闭区域面积的涂色与形状的联想,进1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大小均匀的小石子若干。
3、两端粗细均匀的铅笔和水彩笔若干。
4、油画棒。
3、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导幼儿对点、线、面构成的兴趣。 教师:数学王国里住着3种人。1种是点,他们小小的;1种是面,他们细细长长的;1种是面,他们有不同的形状。面总是看不起线,经常欺负线,而线又看不起点,经常欺负点。小小的点经常被欺负。有1天数学王国来了1个智慧老人,他的所有的点、所有的线、所有的面说:“你们不要瞧不起这个,欺负那个,其实你们都是1家人。
2、操作中体验点与线的关系。 (1)你们看这是什么?(小石子)小石子像不像个点? (2)教师将小石子1个挨着1个排成1条直线。 教师:你们看我是怎样用小石子铺成1条细细长的路的?这条路细细的像不像1条线。1颗颗的小石子像不像1个点? (3)教师小结:这条路是用小石子1颗挨着1颗铺成的。这条线是由1个1个的点挨在1起组成的额。线是由点组成的,1个1个的点团结起来就可以变成1条线。
3、操作中体验线与面的构成。 (1)教师出示铅笔。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铅笔)铅笔像不像1条线? (2)教师将铅笔1支挨着1只排成1块长方形。 教师:我把这支铅笔整齐地1枝挨着1枝排起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呢?1支支的铅笔像不像1条线?这些铅笔排在1起像不像1块长方形木板? (3)教师小结:这块长方形木板是用1枝枝铅笔排成的。这个长方形是由1条条的线紧挨在1起组成的。1条条的线团结起来就可以变成1个面。 (4)听了智慧老人的话,点、线、面相处的很和睦。1个个的也团结起来组成了很多有趣的图形。
4、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打开幼儿用书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后来人们把这两条线连在1起就变成了1条线。让几条线“手拉手“变成了1个面。 (2)教师现在请你们把图面上有星星的面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完成涂色的工作,并与所有的幼儿1起讨论涂上颜色的部分像什么图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
1、知道8大行星的名称,并了解我们是住在哪个行星上。
2、懂得辨识8大行星,并说出它的典型特征。
3、懂得为8大行星正确排序。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1面展现出来。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
1、经验准备:知道我们是在行星上生存,知道太空中还有其他行星存在。
2、物质准备:1张大张8大行星同时在轨道上的图片、8张8大行星各自典型的图片、40份有8张小张的8大行星图片、1段《8大行星》视频。PPT1份 【活动过程 】
1、出示图片、认识8大行星。 引 导语:在太阳外围这1圈圈的轨道加上太阳和8大行星就叫做太阳系。这是他们家的名字。(依次根据图谱认识8大行星的外貌以及它典型的特征) 小结:太阳系里的8大行星都很特别,它们都有不1样的地方。
2、巩固印象,学唱歌谣,巧记8大行星。 引 导语:认真听歌谣,听听里面都说了些什么。想想歌词里都说的是什么意思。 小结:原来歌谣里写的是8大行星的顺序和它们的1些典型特征,这样子唱方便我们记忆。
3、火眼金睛辨真假,营救8大行星。 引 导语:太空里来了个外星人,它们把8大行星都抓进它的大黑袋里了。它想考验我们班上的男生和女生,看看你们谁能闯关成功,救出的行星最多。 小结:小朋友们都很善良,积极营救8大行星。而且眼睛和耳朵都很灵敏,没有被外星人的难题给难住了,都成功的把8大行星给救出来。 【活动延伸 】 在操作区玩8大行星拼板,感受8大行星的的魅力。 附歌谣:8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水金地火木, 大家都很酷;大家都很酷; 土天王海王,土天王海王, 木星是大王;木星是大王; 水星你最小,地球有人住, 金星你最亮,火星飘大雾, 土星套着泳圈浮水上;天王最冷不耍酷, 惟有海王最大风儿呼呼呼, 吹得自己最显著。 【活动反思】: 活动应当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做到教师少动,幼儿多动;教师引导,幼儿实践;这是活动的目的。在教学中倡导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8大行星、勤于动手,以培养幼儿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中华民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我们江浙1带最具典型的建筑样式就称为江南民居,它也是离我们孩子最近的、最容易接受的民居样式。而除了傍河而建的班驳的青瓦白墙,雕刻精致的石桥,小巧的亭台楼阁,精美的雕花木门和花样繁多的镂窗,还有悠然的乌蓬船,幽静蜿蜒的青石小巷,甚至是午间袅袅的炊烟和揽湖自照的垂柳,无1不显示出江南水乡特有的艺术魅力。对孩子来说,这是1种美的享受,更是1种美的熏陶。不仅让孩子知道江南人民创造美的智慧,更让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江南水乡的美的感受。因此,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设计了艺术同构活动——江南水乡。 活动目标:
1、能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江南水乡的美的感受。
2、能大胆地合作,用长卷画的形式表现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3、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姑苏行》、长卷画形式的挂历——江南水乡、电视游览片。水彩颜料、画纸、排笔。 活动过程:
1、欣赏感受音乐
1、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象看到了什么?来到了什么地方?(幼儿听音乐)
2、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幼儿回答)
3、提问:听了这么优美柔和的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4、提问:你觉得好像来到了什么地方呢?(幼儿回答)
5、小结:这段音乐的名字叫《姑苏行》,它描写了人们在江南水乡游览时看到的美丽景色。
2、感受音乐的同时欣赏教师的舞蹈动作和江南美丽的风景
1、欣赏:我们也来听着音乐到江南水乡去游览吧。 (幼儿听音乐欣赏教师的舞蹈,同时听散文朗诵) 2.欣赏:来,我们走近了仔细看1看。(幼儿走下位置欣赏长卷挂历和电视短片)
3、提问:你看到的江南水乡是什么样子的?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江南水乡的特点? (请幼儿用动作表示小桥流水、垂柳依依、临街傍水、粉墙青瓦、飞檐翘角、雕门镂窗、回廊曲折等江南水乡的特点。)
3、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舞蹈动作表现 表现:小朋友真不错,想出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就听着音乐来跳1跳吧。(幼儿听音乐表现)
4、幼儿用水彩画的形式表现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操作:江南水乡可真美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小朋友拿起小画笔,把它请到我们身边来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收集整理自己的物品,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2、萌发长大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学会对养育的人感恩。 【活动难点重点】 重点: 让幼儿感受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难点: 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学会对养育的人感恩。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搜集幼儿不同年龄时期的照片、录像、物品(衣服、鞋子等)。并向幼儿讲述成长期间发生的故事。
2、将幼儿小时的照片分类贴在墙上,将小衣服、鞋子摆在活动室恰当位置。
3、准备歌曲《感恩的心》伴奏音乐,提前学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环境的变化,激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课前老师对教学环境的布置,给幼儿创造1种情境,通过让幼儿观察活动室内环境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1猜照片上的人是谁,1起讨论为什么猜不着?试穿小时候衣服,讨论为什么穿不上?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变化。通过看1看、试1试、比1比,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确实长大了,从而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让幼儿在看1看、试1试、比1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积累经验: 播放幼儿小时候的录像,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父母是怎样照顾自己的,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对父母的感情。 通过观看幼儿小时候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1个全新的认识,从中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增进亲子情感。另外,在观看照片和影像资料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启发幼儿想起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与小时候有什么不同,从而打开他们记忆的大门。
4、交流体验: 让幼儿讲述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1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让幼儿在分享快乐的同时,感受自己的变化,对自己“已经长大了”这件事能够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除此外,在交流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5、情感熏陶: 利用多媒体音响播放歌曲《感恩的心》,集体演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让幼儿在倾听和演唱过程中,学会对养育自己的人要感恩。《纲要》中指出:“要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所以本环节采用情感熏陶法对孩子的情感进行升华,从而突破本活动的难点。 本环节运用了操作法,通过组织“穿衣、穿鞋、叠被子”比赛,让幼儿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充分感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带来的乐趣。 【活动延伸】 分享快乐: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情感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活动反思】 活动的设计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具的准备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渴望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充分体验到了长大的快乐和自豪,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1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1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1个电池和1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1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1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1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1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1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3)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4)活动结束,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1、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字是有偏旁的,并初步认识4种偏旁。 2.通过游戏扩大幼儿的识字量。
2、准备 教师演示教具1份,幼儿每组1份字卡、计算板,各种书
3、过程 (1)探索操作 1.幼儿自由进行探索操作,将各种相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 2.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2)交流讨论 1.幼儿展示他们的成果。教师启发提问:“为什么要把这几个字放在1起?”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4种偏旁。 (3)游戏巩固 幼儿自由地在各种书中找这4种偏旁的字,并将它写下来,互相交流。
4、提示与建议 1.此活动要在幼儿有较大识字量的基础上进行,且幼儿已认识活动中的汉字。 2.该活动适合中、大班。 附字卡: 偏旁4种:“草字头”、“反犬旁”、“3点水”、“木字旁”各1。 每偏旁各4个字或词: “草字头”:菠菜、花、芹菜、草 “反犬旁”:狐狸、狗、猫、猪 “3点水”:海洋、河流、湖泊、溪流 “木字旁”:树枝、桃树、森林、杨树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塑造蝴蝶,表现蝴蝶左右对称的特征,感受蝴蝶的美,体验塑造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幼儿已捕捉、收集过蝴蝶;幼儿欣赏过各种蝴蝶的图片,体验蝴蝶的美,初步感知蝴蝶翅膀对称的特点。
2、本次活动准备: *3只蝴蝶的课件、情景小花园、各种纸剪的花形和树叶形状 *材料:面泥、乡土材料(赤豆、绿豆、蚕豆、花生、贝壳、树叶、芝麻、枸杞等)、废旧材料(开心果壳、螃蟹壳、纽扣等)、牙签、吸管、贴贴纸、剪刀等*蝴蝶的背景音乐、蝴蝶花的音乐 教学过程:
1、引发兴趣 师:3只蝴蝶的故事听过吗?故事里有哪3只蝴蝶?3只蝴蝶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它们有来到了我们的中(1)班,我们看看吧。
1、逐1出示红蝴蝶、黄蝴蝶、白蝴蝶幼儿拍手欢迎
2、提问:你最喜欢哪只蝴蝶?为什么? 它什么地方最漂亮?有几对翅膀?翅膀的什么地方最漂亮?翅膀的左边和右边的花纹有什么小秘密?
3、老师提升:原来呀,蝴蝶翅膀上的左边与右边的颜色1模1样,左边与右边的花纹1模1样,左边与右边花纹的方向也1模1样。两边1模1样的我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
4、提问:蝴蝶身上还有什么也是对称的?
2、实践操作 *师:春天真美,春天来到了我们的中1班,3只蝴蝶要在我们中1班的小花园里开1个舞会,他们要请好多好多各种各样的蝴蝶来参加,可他们还没有请到。它们说我们中1班的小朋友很聪明的,它想请我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 *今天老师也想请了1只蝴蝶,看请来了什么蝴蝶?(出示1只只有1半翅膀的蝴蝶)*师:蝴蝶飞得很快,把1边的翅膀都弄丢了,那可怎么办呢?谁来帮帮忙救救它?
1、老师和个别幼儿1起尝试做蝴蝶的另1半师在制作过程中边做边提升制作蝴蝶的左右对称。
2、集体尝试师:前几天你们和爸爸妈妈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些材料变成各种各样的蝴蝶请到我们中(1)班呢? *你想用什么打扮蝴蝶*幼儿讨论*幼儿尝试塑造蝴蝶
3、分享交流 师:向好朋友或想客人老师介绍1下:你请来的蝴蝶是用**做的?翅膀上花纹是用**来打扮的?
1、幼儿互相交流
2、幼儿与老师交流
4、后续延伸:
1、把请来的蝴蝶放到小花园来师:你们帮3只蝴蝶请来了好朋友,蝴蝶们真开心,它们马上要开舞会了,你们开心吗?好,我们和蝴蝶1起来跳舞吧。
2、幼儿随音乐1起歌表演《蝴蝶花》 教学反思: 这是在《美丽的春天》主题背景下的第3研活动。通过对乡土材料在集体活动中的研究,我寻找到1些乡土材料与塑造相结合,表现蝴蝶的特征,让幼儿在与自己生活相贴近的材料去创造、探索。在材料的投放上比第1第2研更加多样,包括生活中幼儿常见的胡萝卜、白萝卜、藕等等,幼儿操作的兴趣很高,把握的也很好。 本次活动中,运用了材料暗示法,在投入大型乡土材料为主,面泥为辅的地方,幼儿都用大型乡土材料来做了蝴蝶的翅膀,而放了面泥为主,小型乡土材料为辅的地方,幼儿都用面泥来做了蝴蝶的翅膀,而用小型乡土材料来装饰了翅膀。在活动中,孩子们很有成功感,情感得到了满足。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蝴蝶的对称,在塑造过程中,用大型乡土材料来做的蝴蝶,大小方面的对称比较好,而用面泥来做的蝴蝶,它的翅膀的大小对称不够对称,大小有所相差。在让孩子观察蝴蝶哪里受伤了,孩子都可以找出蝴蝶不对称的地方在哪里,在颜色、大小、方向都掌握了,活动解决的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在蝴蝶的上已经掌握了对称这个概念。 活动虽然已经上过3研,但是孩子的兴趣还是很高的,很喜欢,最后还很开心的向客人老师介绍着自己的作品,表现出很大的成就感,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
4、如果轮子是别的形状会怎么样?大班综合教案怎么写?
佛山市同济小学5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下册第1章 运动和力第1课时 我们的小车教学目的: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教学过程:引入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探究过程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 ·出示1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1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安装1个小缆车。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1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教师巡视指导)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1样,请你们推测1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 (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小结:1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4、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2课时 给小车装上动力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1些对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能够做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
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教学准备:橡筋、小车、长条形的3层板。 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过程:
1、引入
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
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
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
2、探究过程
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2)实验:用手把橡筋拉长,体会手有什么感觉。了解橡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这种力叫弹力。(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产生弹力? 体验:让学生压1压弹簧,拍1拍皮球,弯1弯锯条…… 师: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弹簧床、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的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2、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研究。 (1)分小组装配:给小车装上橡筋。 (2)小组演示。师:都是用橡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什么运动的状况(快慢、距离、方向)不1样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 (4)分组实验(选择1个因素),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
3、小结。
3、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第3课时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教学目的:
1、进1步认识橡筋的弹力,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距离的关系。
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了解螺旋桨的作用。
3、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教学重点: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教学难点:知道螺旋桨的作用。教学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挂图或影像资料、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教学过程:
1、引入
1、出示竹蜻蜓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1个学生演示。)
2、谈话:它像什么?你们知道什么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桨?
3、看书上P6图片或有关图片。
4、提问:上节课我们给小车装上橡筋动力使它运动起来了,现在可以给小车装上螺旋桨使它运动起来吗?
2、探究过程
1、动手安装螺旋桨。 (1)观察材料,分组讨论怎样组装螺旋桨,怎样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动手组装。装好后,试着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问: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到什么? (2)预测: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3)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老师提醒学生: ·这是1个对比实验,实验时除了橡筋绞紧的圈数不同外,其余条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车放在同1起点线上。 ·用手拨动螺旋桨1圈,橡筋就绞紧了1圈。 ·要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 ·每次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要有较大的区别,如第1次20圈,第2次40圈,第3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数太多,否则会把橡筋绞断。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讨论。 ·在第2课和第3课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两课的橡筋都被拉长了。第2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第3课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长的,而是在绞紧时被拉长的。) ·这两课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这两课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第2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动小车前进,第3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小车前进。)课后拓展。提问: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选择1个问题来讨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实验?实验时观察什么?怎样记录?你们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3、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4课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安装反冲力小车。
2、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教学重点:会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教学难点:理解反冲力的作用。教学准备:配套学生材料袋。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教学过程:
1、引入 师:你们都玩过气球吧?气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这节课让你们来玩1玩好吗?
2、探究过程
1、玩气球。(1)谈话:老师看见好多同学都把气球吹足了气然后放开,气球怎么样了呢?再试1试,并仔细观察。(2)提问:气球运动起来了,它朝什么方向运动?可以让气球沿1个方向运动吗?(3)小组根据材料袋中的材料进行实验。
2、用气球推动小车。(1)师问:气球能推动小车运动吗?(2)分组实验: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嘴。(3)研讨: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4)再次实验,提出要求:·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5)归纳:像气球这样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