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汽车小博士》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



1、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

作为1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1   

1、设计意图: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给花儿浇水是小朋友很喜欢做的1件事情。这天,我发现1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1遍又1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1倒下去,水就不见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1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   呀!他这1句“水不见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不见呢?”这不正是1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教师紧紧抓住这1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在活动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外,还为幼儿创设了1个变魔术的情景,通过1个神奇的宝瓶,不仅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更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1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2、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活动准备:   

1、教师经验准备:   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了解幼儿对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儿经验准备:   感知水的流动性。   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1些操作材料。   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3、材料的准备:每位幼儿1个8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1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1个杯子;每组1盆水;实物投影仪1台;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1张。   海绵(实物)   毛线(实物)   布(实物)   棉花(实物)   水果网(实物)   泡沫(实物)   石头(实物)   沙(实物)   积木(实物)   餐巾纸(实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2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对活动产生探究兴趣并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课前玩过针筒。   2.教具:2个8宝粥瓶子,大记录表1张。   3.学具:8宝粥瓶子人手1个(里面装有餐巾纸,盖子上开1个小口)。   每桌1盆水、毛巾、积木、海棉、石头、塑料袋、泡沫等。   4.座位:圆弧形。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吗?   今天符老师也给你们带来1个魔术,魔术的名字叫《水不见了》。   

1、出示材料:2个8宝粥瓶子(1个空的和1个装有餐巾纸)和2个针筒。   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东西?请你看看这两个瓶子1样吗?(是1样的)   我现在要把水注入这2个瓶子,我要让这个瓶子里的水流出来,而这个瓶子里的水变不见了。   你们可要看仔细哦!现在我要来变魔术咯。   

2、科学发现,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教师实验,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原因所在。   

1、提问:奇怪,这个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不见呢?   

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现在我请1个小朋友把这个瓶子的盖子打开,你们发现了什么?   

3、用筷子夹取瓶内餐巾纸,水到哪去了呀?   

4、用手拧,有滴水现象。   

5、小结:原来当我们把水注入空的瓶子里,空瓶子里的水会流动,最后通过洞口流出来;当我们把水注入放有餐巾纸的瓶子里,餐巾纸有吸水的本领,会把瓶子里面的水全部吸走,所以瓶子里的水不见了。   

3、猜想、根据提供的材料,再次进行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记录下来。   (1)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幼儿猜想,个别讲述,教师记录。   符老师还准备了1些材料,请你们看1看。   

2、介绍材料。   

3、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容易吸水吗?为什么?   (2)幼儿再次操作、记录操作结果并验证。   

1、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们想不想来试1试!   

2、交代要求:6个小朋友1组。   每个小朋友选择1种材料放进8宝粥瓶子里变魔术,变魔术之前先要把盖子打开,把材料放进去,然后把盖子盖好。记住:注水时要请针筒帮忙,千万不能让小水滴跑到桌子上哦。   

5、小组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你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它容易吸水吗?   

5、小结:原来符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里只有海绵跟毛巾可以吸水。   

4、经验迁移: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5、结束。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吸水,回家以后请小朋友1起去找1找。   活动反思:   活动1开始我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听课老师的兴趣。明明看到1针桶水射进8宝粥的瓶子里,在想把水倒出来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请孩子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餐巾纸,水就是被餐巾纸吸掉的。发现原因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当然活动中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如:导入部分需不需要进行2次实验进行对比;另外操作的材料是不是需要更改;最后就是是否需要结合生活中吸水的东西展开讲述。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汽车小博士》



2、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汽车小博士》

幼儿具有极强的探索欲,可以根据他们的这1特点,利用道具、游戏、引导、手工等制定教案。我准备了以下内容“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汽车小博士》”,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汽车小博士》    活动目标:   1.知道车的1些共同特征。   2.简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   知道车的1些共同特征。    难点:   简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学电子资源:《汽车小博士》。   2.各种玩具车。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回顾已经知道的车的名称、外观特征及用途   1.我们已经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车,说1说你都知道了哪些车呢?   2.老师今天要提几个关于车的问题,看看哪个小朋友知道的最多,看看谁是我们的“汽车小博士”。   

2、幼儿查看《车子的秘密》、玩具车以及各种车的图画书、图片等资料,回答教师的问题,争当“汽车小博士”。幼儿回答完毕后,教师再1边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的图片,1边给幼儿介绍关于方向盘、车牌、汽车加油方面的知识。   1.车都有方向盘吗?   2.哪些车没有方向盘?   3.许多车是靠转动方向盘来控制方向,不过,像地铁、高铁等,因为行驶在固定的轨道上,所以是靠着操控杆来控制车子的行进速度。   4.为什么车都有车牌?   5.车牌代表车的身份,所有的车都要挂车牌才能上路,车牌号码由汉子、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同颜色的车牌代表车的不同类别,方便辨识。   6.车都需要加油吗?哪些车不需要加油?   7.不是所有的车都需要加油来产生动力,为了减少汽油的使用和空气污染,现在也有不需要加油的环保车。   

3、分组进行操作。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1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眼睛的外形特征和简单功能。   2.在看看、说说、猜猜的过程中感受眼睛外形特征的多样性。   3.积极参加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猜猜他是谁"ppt(包括教师的眼部特写、辨识度较高的几位幼儿的眼部特写)。   2.幼儿熟悉的几种动物的眼部特写ppt。   3.小镜子人手1面(活动前置于幼儿椅子下面)。    活动过程:   

1、游戏《小手拍拍》导入活动。   

2、"猜猜他是谁",萌发幼儿观察眼睛的兴趣。   1.教师逐个放映几位幼儿眼部特写的画面,引导幼儿猜测。   ★师:这里有1些亮眼睛的小朋友的照片,请你猜猜他是谁?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追问,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经验)。   2.展示教师眼睛部分的画面,请幼儿猜测是班上哪位教师的眼睛,提高观察活动的趣味性。   ★小结: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独1无2的,看眼睛就能区分出每1个人。   

2、观察眼睛,初步了解眼睛的外形特征和简单功能1.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   ★师:你的眼睛是什么样的?请你拿出小镜子来看1看,然后说1说。(幼儿先自由交流,再个别讲述。)2.幼儿结合ppt再次集体感知眼睛的外形特征。   ★小结:眼睛上面有睫毛,它能帮助我们遮挡灰尘;眼睛上面还有眼皮,眼皮会1睁1闭,保护眼睛;眼睛里面有眼球,眼球上有黑色的眼珠,眼珠会转动,它能让我们看到各个方向的东西。   3.观看外国人眼部照片的ppt,感知眼睛外形特征的多样性。   ★师:我们都有1双黑色的眼睛,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眼睛?(逐幅播放ppt,引导幼儿感受、交流)

3、扩展话题,了解动物的眼睛★师:除了人有眼睛,谁也有眼睛呢?   ★师:(出示小动物眼睛部分ppt)请你猜1猜,它是谁?   ★小结:眼睛是各种各样的。人有眼睛,动物也有眼睛。动物的眼睛也是多种多样的。   

4、感受眼睛的作用。   1.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掌遮挡自己的眼睛,引发幼儿思考。   ★师:眼睛有什么用呢?如果没有眼睛会怎么样?我们要怎样保护好眼睛呢?   

2、游戏:《我的亮眼睛》   ★教师出示红色(绿色)雪花片,请幼儿用眼睛到台下客人老师处找出和老师手上颜色1样的雪花片。   ★小结:我们的眼睛真亮、真能干,能帮老师找到需要的雪花片,现在我们1起用这双亮亮的眼睛去后院里看1看、找1找什么东西是你最喜欢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生活中有许多会滚动、会转动的物体。它们给幼儿带来了惊喜,令幼儿着迷、遐想。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和玩耍的欲望,我设计了《骨碌碌玩具店》活动。此活动以参观骨碌碌玩具店各个展区为主线,让幼儿尽情地玩各种滚动玩具,并在游戏中认识各种滚动玩具,体验和同伴1起玩的乐趣。活动中,通过创设参观玩具店、汽车轨道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想象和趣味中玩滚动玩具,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推推乐”、“兜兜乐”“大家乐”等游戏,让幼儿在玩滚动玩具的过程中体验挑战和与同伴1起游戏的快乐,探索简单的科学道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滚动的玩具,乐意玩滚动的玩具。   2.愿意和小伙伴1起玩,体验玩滚动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搜集1些圆形、圆柱形的自制玩具。   2.球、玩具车、彩虹伞、羽毛球拍、布、音乐、录音等。    活动过程:   1.骑车入场,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呀!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1家“骨碌玩具店”,你们想不想去。骑车的时候要注意安全,1辆跟着1辆走。准备好了吗?出发……(幼儿每人1辆小车1个跟着1个)   师:我们开车来的真快!“骨碌碌玩具店”到了,我们把停到停车场,来到老师身边来,我们走路快还是骑车来的快,为什么?   幼:因为车上有轮子,它会骨碌碌,就能很快的带我来。   2.创设情境,乐意玩滚动玩具   (1)快乐“车吧”,自主玩车。   师:“骨碌碌玩具店”漂亮吗?(听录音1)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骨碌碌玩具店。今天我们骨碌碌玩具店免费让你们来玩。小朋友们要遵守玩具店的规则,不能弄坏玩具,不能大声说话,玩完后的玩具要把它们送回家,能做到吗?让我们1起去参观吧!看这是什么?(车吧:放有各式各样的车)   师:看这里还有车道呢?(3组车道:s路、十字路、上坡路)怎么玩?谁来玩1玩?小朋友们可以选1辆自己喜欢的小车玩。   师:我们要做文明小司机,排排队不推也不挤。   幼:幼儿自主玩(可放轻音乐)。   提问式小结:   师:小朋友们车能够骨碌碌吗?哪里骨碌碌?(教师启发引领幼儿回答。)   (2)创意玩具,自由玩耍。   师:“骨碌碌玩具店”还有许多好玩的,把车送回家,我们接着参观!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什么?   幼:好多玩具。(快乐吧:各种自制的能够转动的玩具。)   师:这些玩具是骨碌碌玩具店特有的,别的商店可没有呀!小朋友们,你们可以选1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你们来试试他们能够骨碌碌吗?   师:小朋友可以交换玩1玩?   师:还能让他怎样骨碌碌?   小结:圆形圆柱形的都能够骨碌碌。   (3)骨碌骨碌“球”吧,大家1起乐   师:请宝宝们把玩具送回家,我们接着参观,还有更好玩的等我们呢!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什么?   幼:这里是球。   师:想办法让球骨碌碌,自己去玩1玩,试1试吧!   3.快乐游戏,巩固提高   (1)游戏:推推乐   师:和小球骨碌碌真好玩,我好想和球做游戏呀!   师:你们看羽毛球拍怎样和小球做游戏?来让我1起推推乐(出示羽毛球拍)。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鼻子,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   

2、懂得爱护鼻子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1、装有醋和香水的碗各1个。   

2、相关的ppt。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给你们猜1样东西,看看谁能猜出来,小耳朵听仔细。“高高1座山,山上两个洞,是香还是臭,问问它都懂”。   

2、认识鼻子   小朋友真能干,啊我们1起摸1摸自己的鼻子吧!我们的鼻子是长在哪里的?(鼻子长在我们的脸中间)。那鼻子是什么样子的?(高高的,有两个洞)。   师小结:是的,我们的鼻子长在脸中间,高高的,有两个洞,我们叫它“鼻孔”,宝宝1起说“鼻孔”。   

3、鼻子的作用   小朋友,我们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鼻子,那它有什么本领呢?(闻味道)。哦,是吗?那老师请你上来试1试,你闻到了什么味道啊?(香味)。那老师要来看看你们的小鼻子是不是都能闻到呢?(给所有的孩子闻醋的味道)。现在你们闻到的是什么味道?(酸酸的味道)。嗯,看来我们的小鼻子都很灵,其实我们的鼻子能闻出各种各样的味道,妈妈在厨房炒菜,你能闻到是吗味道(香香的味道)。那我们闭上眼睛来闻1闻吧“哇,好香啊”。前段时间,我们班烧醋了,还记得醋是什么味道吗?(酸酸的)。是的,我们可以通过闻醋来预防感冒。(出示ppt,图1)咦,你们瞧,为什么图片上的宝宝用手捂住鼻子呢?   发生什么事了?(失火了)。失火会有什么冒出来啊?(有很多的烟)。(图2)那这个妈妈上班路上为什么要戴上口罩呢?(因为天气冷,怕冷空气吸进身体,会引发感冒)。(图3)这位阿姨在1个有毒的工厂上班,所以她要带上口罩来保护自己的鼻子和身体。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的鼻子不但可以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还可以帮助我们呼吸呢,但我们感冒时,鼻子会有什么感觉呢?(流鼻涕,鼻子不通)。你难受吗?我们1起来试1试。(请幼儿用手捏住鼻子)。   

4、保护鼻子   鼻子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那我们怎么样来保护鼻子呢?引导幼儿说出:不用手抠鼻子、不把异物塞进鼻孔、和小朋友在1起玩的时候不要碰撞到鼻子。冬天来了,我们小朋友从外面进入教室的时候,要先把小手搓搓,再把鼻子的两边搓1搓,让鼻子暖和起来,这样就不容易感冒了。   

5、结束部分   小朋友,不但我们有鼻子,小动物们也有鼻子,我们都来看看小动物的鼻子都有什么作用。出示(ppt图5)这是谁啊?(大象)。大象的鼻子是什么样的?(长长的)大象的鼻子除了可以闻气味,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呢?(吸水、喷水、卷木头)。(出示图6)这是小狗的鼻子,它的鼻子比我们人的鼻子还要厉害,能闻出很多很多种的气味,它就是靠鼻子找到回家的路的,小朋友,虽然我们和小动物的鼻子长得不1样,但是鼻子对于我们来说,都1样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逛果园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出发,我设计了《逛果园》这1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认识、区分两个物体的“大”和“小”,并大胆地尝试让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大”和“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并区分两个物体的大与小,并能用相应的动作及语言加以表达。   

2、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情感。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2)活动准备:   

1、布置果园的环境(大树、小树等)   

2、大、小苹果;大、小树叶卡片若干。   

3、大小箩筐若干。大小汽车各1辆。   (3)活动过程:   

1、出示大、小汽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个美丽的果园,那里可好玩了,大大小小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们要乘汽车去摘果子。”   (2)出示大、小汽车:“嘀嘀,开来了两辆汽车。”(幼儿观察)“是什么样的汽车?你想乘哪辆车去?为什么?”(公共汽车很大,可以坐很多人;小汽车小小的,只能坐几个人)“好,我们坐着大汽车去果园吧!”   (3)师生1起开汽车去果园。   

2、通过摘苹果,观察苹果的大与小,并进行分类。   (1)认识大树和小树:“这是谁呀?”(大树妈妈)“大树妈妈旁边是谁呀?(小树宝宝)   (2)观察大树妈妈和小树宝宝及它们身上的苹果的大与小,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动作表示出来。(教师给予肯定和支持)   (3)摘苹果。   

1、师:“大树妈妈请我们吃苹果,每个小朋友摘1个大苹果。”(幼儿摘苹果)“把你摘的大苹果举起来给老师看,你的大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请你做1个‘大’的动作!”(表扬与别人做的不1样的幼儿)   

2、“每个小朋友摘1个小苹果,举起来,闻闻看苹果香不香!请你做1个‘小’的动作。”   

3、苹果分类:“开心吗?摘了这么多的苹果,我们把它带回去给哥哥姐姐们尝1尝,好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箩筐,有大的,有小的,请你们把大苹果放在大箩筐,小苹果放在小箩筐里。”   

3、游戏“捡树叶”,进1步观察和区分树叶的大与小。   (1)捡树叶:请小朋友1个手捡1片大树叶,1个手捡1片小树叶。   (2)玩树叶:   师:“大树叶在哪里?”(幼:大树叶在这里)举起来给我看看,我们把大树叶举起来,把小树叶藏起来;“小树叶在哪里?”……   (3)和树叶1起跳个舞。(听音乐跳“欢乐舞”,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1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1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菠萝学名凤梨,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菠萝树上。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和爱吃的1种水果。在孩子们的眼里,菠萝是1种特殊的水果――它的果实总和密密的叶子连在1起、它的表皮特别的粗糙、吃到它的果实有点困难……为了和孩子们1起全面的了解菠萝,我们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依靠感官的观察、了解正确的削菠萝方法等活动过程,幼儿在猜猜、玩玩、看看、吃吃中充分感知菠萝的特性,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观察探究能力,提高幼儿了的感知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认识菠萝的特性。   

2、在观察、交流中,了解削菠萝的正确方法。   

3、幼儿在活中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    活动准备:   

1、人手1个菠萝,1份削好的菠萝。   

2、菠萝拼图4张,观察图片1张。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回忆感知菠萝的特征   

1、 猜谜   师:“今天我们小6班来了1位水果客人,想知道它是谁?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谜,发现这种水果是菠萝。   

2、 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猜出它是菠萝的?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我们发现菠萝   

2、玩菠萝,感知菠萝外部特征。   

3、 玩菠萝   幼儿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充分探索菠萝的特征。   

4、 讲菠萝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字卡。   (菠萝的皮很粗糙,摸上去有刺,叶子上有刺,叶边有锯齿,硬等)   

5、 削菠萝   菠萝为什么又重又硬?它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测。)   请出水果超市的叔叔,当场示范削菠萝――观察第1步:去表皮,第2步:去疙瘩。   在看削菠萝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因为菠萝表皮又厚又硬,凹凸不平,所以要用特殊的工具来削。   

3、吃菠萝,品尝菠萝果实的味道。   

1、泡菠萝   师问:菠萝削好了,我们可以吃了吗?   为什么切好后菠萝必须经盐水浸泡才能吃?   

2、吃菠萝   幼儿品尝,讲出味道酸酸的,甜甜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1天,我的水杯盖怎么也打不开了。童童小朋友看见了,说:“老师,我来帮您开吧!”他尝试半天还是拧不开。许多小朋友也跑来帮忙,争着帮我开。他们都积极地想办法,有的说:“让叔叔来帮忙,他劲儿大。”有的说:“用个东西把它撬开。”接着他们纷纷找到了自己认为能帮我打开水杯盖儿的东西,来帮我开杯子,对打开盖子的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萌发了组织孩子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多种形式,尝试打开各种盖子的方法,满足他们探究的欲望,初步培养孩子遇事多动脑,多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开看”活动形成了。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各种瓶子和盒子。   2.会用语言表达是用什么方法打开瓶子和盒子的。   3.通过引导使幼儿在活动中萌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形状、各种材料制成的大小不1的瓶子和盒子。   2.玩具若干,露露、旺仔牛奶和汽水等饮料,开瓶器。   3.纸箱1个,塑料瓶子1个,纸盒1个,小娃娃1个。   4.剪刀,钥匙,刀子,笔等工具。    活动过程   

1、出示神奇的大纸箱   1. (出示1个用胶带封好的大纸箱。)今天老师带来了1个神奇的大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呀?想不想知道?咱们1起想个办法打开箱子(撕开、剪开等方法)。   2.请幼儿用自己说的方法去打开大纸箱,里面呈现塑料瓶。   3.(塑料瓶里还有1个纸盒。)请幼儿用自己说的方法再把塑料瓶打开,启发幼儿说出打开瓶子的方法:注意拧瓶盖儿的方向。   4.取出塑料瓶里的纸盒,请1个小朋友再用不同的方法把小纸盒开开看。   5.摇摇纸盒里还有声响,打开小纸盒,里面藏了1个玩具:看书的小娃娃。   6.:刚才都用了哪些办法打开这些瓶子和盒子的。   

2、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打开各种瓶子和盒子   1.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它们都藏在盒子或瓶子里,你们要想1些办法打开它才能得到礼物。请你们去挑1个自己喜欢的盒子或瓶子打开它,看里面藏着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安全使用刀子和剪刀)。   3.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打开瓶子和盒子的?   (1)请你们说说你的神奇瓶子(或盒子)里装有什么?用什么方法打开盒子(或瓶子)的?发现里面有什么?   (2)请你和你的宝贝礼物玩1玩。   4.放音乐,请幼儿将瓶子或盒子收好,要放回到原来的盒子或瓶子里,盖好盖子。   

3、延伸活动:让幼儿感知几种特殊的开瓶子的方法   1.出示1瓶汽水,瓶子上有盖子,老师拧不开也拔不开,请小朋友帮老师想办法打开。原来打开它需要1个特殊的工具(开瓶器)。老师用开瓶器把汽水打开。还有什么也需要这样打开的?(啤酒、瓶装饮料等)   2.(出示露露)这是什么呀?怎样打开呢?引导幼儿观察有个拉环,拉住拉环1提就能打开。请你们想1想,还有什么东西和露露1样,也是要拉住拉环打开的?(可乐、雪碧、旺仔牛奶和8宝粥等)出示许多瓶饮料,让幼儿找出哪些是易拉罐装的饮料,让幼儿1起打开有拉环的饮料。   :我们刚才学到了许多种打开盒子和瓶子的方法,以后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积极动脑筋,多想办法。   3.幼儿打开饮料,大家1起分享。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幼儿园喂养了许多小动物,幼儿纷纷从家里带来食物,有巧克力、有旺旺雪饼、有娃哈哈果奶,有小鱼、肉骨头等等。看着小朋友带来的这些食物,教师又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孩子们愿意把自己爱吃的食物带给小动物吃,体现了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但这些食物是动物们爱吃的食物吗?实践出真知,本次活动让幼儿试试将自己带的食物分给小动物吃,通过小动物吃与不吃的选择,让幼儿明白不同动物有不同的食性。人与动物也有着很大区别。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动物有不同食性。   2.有探索小动物食性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小鸡、小鸭、小兔,小米、小鱼、小虾、玉米面、菜叶。   教具:小动物图片,食物图片。    过程建议   1.带幼儿分别参观小鸡、小鸭、小兔的家,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模仿几种动物的叫声。   2.小动物吃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试1试:提供各种食物,幼儿依自已意愿选择食物喂小动物。   4.交流:我喂小动物吃了什么食物。   5.汇报:将动物爱吃的食物图片,粘贴在小动物图片下:小鸡爱吃玉米面和菜叶,小鸭爱吃小鱼、小虾和菜叶,小兔爱吃菜叶。    延伸提示   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兴趣继续让他们探究其他小动物的食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变化。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   

2、红、黄、蓝3种颜料水各10瓶、1次性塑料杯、色卡、毛巾、纸巾。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故事讲到小蓝和小黄抱在1起变成绿色时,请小朋友想1想,他们会跟爸爸妈妈怎么说这个好消息?   

2、分组验证(1)投放蓝色、黄色颜料瓶,请小朋友动手验证,蓝色和黄色抱在1起是否真的会变成绿色。   

1、请小朋友分组,进行配色活动。(做好常规要求)

2、请小朋友说1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3、教师小结:蓝色和黄色抱在1起真的会变成绿色(出示色卡)。绿色真漂亮,让我想到了气球是绿色的,你们想到什么是绿色的?   (2)再投放红色颜料瓶,请幼儿进行配色游戏,感知多种配色方案

1、请小朋友分组,进行配色活动。(做好常规要求)

2、请幼儿交换场地,进行另1种配色活动。   

3、请小朋友说1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4、教师小结:蓝色和红色抱在1起会变成紫色,黄色和红色抱在1起会变成桔色(出示色卡)。紫色真漂亮,还有什么物品是这个颜色的?你还知道什么漂亮的颜色?   

4、寻找颜色是啊,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各种各样漂亮的颜色,所以我们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我们到外面去找还有什么漂亮的颜色,好吗?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教育目标:   

1、 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触感,学习将物体按某1特征来进行排列。   

2、知道西红柿黄瓜萝卜辣椒等是属于蔬菜,学习用1句完整的、好听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准备:   西红柿、辣椒、黄瓜、萝卜若干根,青菜奶奶及蔬菜图片各1张。    活动过程:   

1、引题(出示青菜奶奶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是青菜奶奶还是青菜宝宝呀?”   幼:“青菜奶奶。 ”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她脸上有皱纹。”   师:“今天青菜奶奶要过生日了,她想请很多宝宝1起和她过生日,谁想去?”   师:“青菜奶奶还要你们带1样东西去,带1个小袋子里的宝宝去。你们先来猜猜看,你的袋子里都是什么宝宝。”   幼:“西红柿宝宝,球宝宝,棒子宝宝……”   师:“好,那我们1起打开来看看,看看到底是什么宝宝。”   

2、引导幼儿观察手上的蔬菜宝宝   师:“你们手上的都是什么宝宝呀?它们长得都是什么样子呀?”(形状:圆圆的、长长的。颜色:红色、橘黄色、绿色)   幼:“我的是圆圆的。我的是长长的。”   师:“那你们来摸摸看,你们的宝宝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的?谁摸起来是滑滑的?请你把手举起来。”“谁摸起来是不滑滑的,是粗糙的?也把手举起来。”   教师小结   

3、排排队   师:“这些宝宝呀都是要带到青菜奶奶家去的。可是,这么多宝宝出去肯定会走丢的,怎么办呢?”   幼:“搭火车、排排队。”   师:“好,那我们就给它们来排排队。要怎么排呢?我们先给西红柿排排队好不好。这里的西红柿,有的大,有的小,怎么排呢?(引导幼儿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师:“宝宝们排好队了,青菜奶奶还有这些宝宝们,它们合在1起有1个共同的名字,大家都可以叫的名字,叫做蔬菜。”   

4、敲敲门   师:”现在小班的宝宝们要带好这些蔬菜宝宝1起去青菜奶奶家过生日了。可是青菜奶奶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楚。所以我们到了奶奶家,记得大声的告诉她,你是什么蔬菜宝宝。”   师(扮演青菜奶奶):“你是谁呀?你是什么样子的西红柿宝宝呀?”   幼:“我是圆圆的(红红的)西红柿宝宝!”   

5、结束   师:”我们1起为青菜奶奶过生日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4、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1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1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1根吸管。   

2、每组1盒塑料积木。   

3、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1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1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座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1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1步提出要求:这次要在桥上放3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1变。   (2)幼儿进行第2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乔都能够放3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1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1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1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3、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而且弯曲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纸桥也就越牢固。   

4、扩展幼儿的经验,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便牢固的?(瓦、折纸扇、瓦楞纸等等)   

5、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制作山形的纸桥,通过弯曲次数的变化,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由来   在1次区域活动中,我看见几个小朋友在装模作样的学汪其魔的魔术"大变飞机",许多小朋友都被吸引而来,看到孩子们如此感兴趣,我趁机露了1手----表演了1个在电视上现学的小魔术"纸巾还原",孩子们被我弄1愣1愣的,眼中充满着佩服与好奇……我想如果开展有关魔术的活动,孩子们1定很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魔术妙妙手"这1活动,本活动与科学小实验结合围绕"看魔术--学魔术--演魔术"这1主线逐1展开,由浅入深地带幼儿进入科学世界和梦幻世界。虽然是些小魔术,但幼儿那投入、专注的样子,家长们那欣慰的笑容,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    活动1:神奇的魔术    活动目标:   

1、感知魔术的神奇和艺术魅力,知道魔术是1种巧妙的表演技艺。   

2、学习简单的科学小魔术,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魔术大师表演的视频、白丝帕1条、正方形面纸若干张、剪刀人手1份活动过程:   

1、说儿歌:《我是魔术师》   

2、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魔术吗?你见过什么魔术表演呀?   (幼儿:变花、玩牌、变飞机、把人变得没有)   

3、请幼儿观看魔术大师表演魔术(视频)《变鸽子》《大变活人》   

4、教师表演小魔术《剪不坏的丝巾》   

5、魔术大揭秘:   教师介绍自己的魔术过程,变此魔术的技巧,让孩子恍然大悟的同时,引起幼儿自己尝试的热情和愿望。   (有的孩子说"哦!原来是这样呀,魔术是骗人的"我想有必要让孩子正确认识魔术,理解魔术是1门表演艺术,于是我将环节提前)师:魔术的确是假的,魔术师利用很多方法迷惑观众,让我们信以为真,但是他们很幸苦,每表演1个魔术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来练习,动作要特别快,还要动脑筋不让我们发现秘密,我觉的魔术师非常了不起。   

6、幼儿尝试学魔术《剪不坏的丝巾》   师:你们想当魔术师吗?和我1起来学吧!   (1)教师慢动作示范1-2遍   (2)幼儿用面纸代替丝巾,学习魔术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7、活动:魔术好玩吗?你们知道吗,魔术不单要靠道具,还要靠魔术师的娴熟手法,这样才不会露出破绽,我国古时候,早在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魔术,虽然魔术是假的,但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思考。   

8、结束:游戏《变造型》   今天我们看魔术表演、变了魔术,真开心,下面我们就用我们的身体来变魔术吧。   活动延伸:表演区《小小魔术师》    活动感想   这节课的效果超乎我的想象,孩子们特别兴奋而且都能静下心来努力学魔术表演,有趣的魔术给了我启迪:大班孩子好奇心很强,我们往往通过科学活动和1些小实验来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可效果时好时坏,如果以表演的形式让幼儿走近科学,将枯燥深奥的科学常识设计成饶有趣味的科学小实验、小魔术,效果又会怎样?当科学和魔术相遇,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可是学魔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有兴趣,最重要的是要花时间练习,于是我发动家长,把想法告诉家长,并在家长中展开调查,惊喜的发现了两个魔术爱好者,我请家长回去和孩子1起看魔术表演,让他们根据孩子的特点、兴趣选择简单的小实验、小魔术,也可和孩子1起进行表演。1星期后开展"我是魔术师"亲子表演活动,家长们的参与热情很高。    活动2:魔术大揭秘   活动目标:运用多感官仔细观察、发现、寻找魔术和小实验的秘密。    活动准备:   1元硬币人手1个、小魔术、表演魔术的道具,魔术大师表演的碟片    活动过程:   

1、家长代表扮演魔术师表演魔术《变硬币》   师:大家仔细观察,猜猜她是怎样将硬币变没,然后在别人的口袋中找到的?   (1)幼儿寻找魔术的秘密猜1猜魔术的秘密可能是什么?藏在了哪里呢?   (2)《变硬币》魔术大揭秘   

2、幼儿学习,"魔术师"和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拿1个硬币,夹在食指与中指间,在左手挡时,夹硬币的指头向虎口弯,将硬币夹在虎口处,瞬时将它滑入袖子中,然后打开手,硬币没有了,在大家惊奇时,右手垂下,把硬币掉到手上,把手放到某个小朋友的口袋里,就找到了。)重点教孩子将硬币滑入袖中,再掉在手上。   

3、老师表演小实验《会显图的纸》(在1张白纸上用碱液写出字,然后用酚酞试液喷射,就会显红色的字。)(当配班教师演示将壶里的水喷到无色的纸上,画纸上显现出有色的图案时,我立刻抓住时机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变成红色的吗?"(孩子们有1两秒钟没有反应。我知道,他们的小脑袋1定在快速的运转。这时,1个声音响起:"是魔术壶变的。"原来是果果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其他小朋友虽然没有说话,但很显然,他们也认为是这样的。)   师:是魔术壶变的吗?那魔术壶里藏着什么秘密呢?(孩子们更好奇了。我在孩子们1双双眼睛的注视下,打开魔术壶。)   师:魔术壶里藏着什么东西啊?是魔水会变颜色啊!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1    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状,说出看云的感受。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准备:   选择多云的日子和1块草地。    过程:   

1、引发兴趣,唤起幼儿的有关经验。   

1、谜语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絮,有时像鱼鳞。   

2、启发幼儿说说平时看到过什么样的云,它们像什么。   

2、引导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的形状,说说看云的感受。   

1、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中的1大片云,说说这片云的形状像什么。(让幼儿充分想象,发表意见。)   

2、幼儿随意坐或站,自由观察天上的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云,它像什么,后来又变得像什么,为什么会变。   

3、请幼儿说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现象,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启发幼儿说出云是在不断移动的。)   

3、引导幼儿欣赏故事《云宝宝和风娃娃》(附后)。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提问:寂寞的太阳公公有什么愿望?云宝宝和风娃娃是怎样做的?它们变了些什么魔术?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所得,尝试仿编故事。   

4、组织游戏:会变的云。   启发幼儿把自己想象成1片云在草地上任意地飘来飘去。当教师说“云变了”时,幼儿马上摆出1种姿势表示云的形态,并说说自己变的是1片什么形状的云。当教师说“大风吹来了”时,幼儿就4散跑开蹲下,表示云被大风吹散了。    活动2    目的:   

1、引导幼儿认识云的形成过程以及云的颜色与厚薄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准备:   白云卡片1张,磁带、录音机各1,手电筒5支,白纸若干。    过程:   

1、游戏:我是云宝宝。   随着愉快、轻松的音乐,幼儿依次传白云卡片。音乐暂停时,拿到白云卡片的幼儿可发挥想象,说:“我是云宝宝,我能变成××。”   

2、讨论云的形成。   

1、为什么天空中有云?云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回答。)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提问:“小水滴想旅行请谁来帮忙?太阳公公帮助小水滴变成什么飞上了天?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云是怎么聚集而成的?   

3、讨论云的颜色。   

1、云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天空中的云有时是白色的,有时是灰色的、黑色的?   

2、通过实验感受云的颜色与厚薄之间的关系。   

1、将手电筒当作太阳,将白纸当作白云,引导幼儿做实验,观察当“太阳光”照在1张纸上时所产生的现象。(透过纸能清楚地看到光。)   

2、当“太阳光”照在叠放的几张纸上时,你发现了什么?(光能透过纸,但看得不太清楚。)   

3、再加上1些纸,你发现了什么?(看不见光了。)   

3、小结:其实云是白色的,只是因为云的厚薄不同,才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当云很薄的时候,阳光照在它们身上,云看上去就是白色的;当云变厚时,阳光只能透过很少的部分,云看上去就是灰色的;当云很厚时,阳光无法透过,云看上去就是黑色的。    活动延伸:   画出各种各样的云。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蛋壳与醋之间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幼儿参与实践,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抽空蛋液的蛋壳、水彩、画笔。   小铁盒(也可用易拉罐)、酒精灯、蜡烛、回形针、醋酸、塑料小刀(若干)   活动过程   

1、想1想、说1说   (1)出示鸡蛋壳,教师启发幼儿说1说蛋壳上能不能雕刻图案,让幼儿自由发挥,想办法。   (2)出示老师的雕花蛋壳,让幼儿想1想,猜1猜老师用什么方法做的。   

2、试1试,做1做   (1)鼓励幼儿在蛋壳上画图案,作为底稿。   (2)教师用小铁盒在酒精灯上溶化1段蜡烛,引导幼儿用干净毛笔蘸上蜡烛均匀地涂在蛋壳上。   (3)稍后,用曲别针按照底稿的线条刻划图案,并提醒幼儿小心地仅把线条上的石蜡划掉。   (4)再用干净的毛笔蘸上醋酸在蛋壳上的线条刻划处反复涂2―3 次。   (5)过15分钟左右,把蛋壳上的蜡全部用塑料刀刮掉。   

3、比1比,说1说   让幼儿把制作的作品拿给大家看1看并说说是如何制作的。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用彩色水笔把图案涂成彩色。   

2、开个“雕花蛋壳展示会”,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3、引导幼儿知道,我们的牙齿是怕酸的,食物的残留物在口腔内时间长了也会变酸,所以要认真刷牙,保护牙齿。   活动建议   

1、在酒精灯上用铁盒取蜡油时要注意安全,用曲别针在蛋壳上刻划图案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别扎着手。   

2、鸡蛋可不抽蛋液,若抽蛋液要把蛋壳口封上。   

3、用红皮鸡蛋效果最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科学:落叶树和常绿树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几种常见树木的认识,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学习将对落叶树与常绿树进行分类。   

3、发展幼儿观察与比较的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树叶,放在小篮子里面。观察认识各种常见树叶。    活动过程:   

1、复习对几种树木的认识   教师:我们小朋友每天上幼儿园都能看见许多树,你见过哪些树?你见过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幼儿已认识的落叶树与常绿树的叶子,提问:这些是什么树的叶子?叶子是怎样的?这些树在秋天有些什么变化?   

2、观察树叶,按颜色归类,了解树叶的差异。   (1) 引导幼儿先说说自己带来的树叶,再按照树叶的颜色进行分类。   (2) 比较不同颜色树叶的差异。   教师:秋天到了,彩色的树叶真美丽,黄树叶、红树叶与绿树叶,有什么不同?   (3) 哪些树木到了秋天会落叶?哪些树木到了冬天光秃秃的?还有哪些1年4季是常绿的?   (4) 教师与幼儿1起概括常绿树、落叶树:   有些树到了秋季,树叶很快就枯黄落下来,最后树枝上是光秃秃的,这些会落叶的树,我们叫它们什么树呢?(落叶树)   告诉幼儿常绿树并不是不落叶,常绿树的叶子长老了也会落下来,1次落下几片,但新的叶子也在不断地长出来,所以树上总有绿色的树叶。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带来的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鼓励幼儿上来,分别将常绿树和落叶树放在两个筐子里面,对树叶进行分类活动。   

4、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树木,找1找:常绿树和落叶树。   在活动开始前,利用晨间活动,有意识的让孩子观察周围的树,活动结束后,利用户外活动,让孩子找找幼儿园里的落叶树和常绿树。    活动反思: 课后带幼儿到校园里去找校园里的落叶树和常绿树,孩子们找到了桃树、柳树,枇杷树,柳树是落叶树,桂花树,松树,广玉兰是常绿树,结合课件里的各种树,梧桐树、松树、柏树,使孩子对常绿树和落叶树有了更好的认识。有好多的.问题,我都让幼儿自己来回答,让他们共同来分享各自的经验,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经验,孩子们记忆深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科学活动   大鞋和小鞋    活动目标:   

1、感知鞋子的不同颜色和大小。   

2、感受自己穿鞋的快乐。    经验材料准备:   

1、鞋子是孩子每天都用的服饰,因此,有1定的感知经验,并通过大鞋和小鞋让幼儿感知自己穿鞋的快乐。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小朋友愿意和老师1起光脚做游戏吗?   

2、听音乐《碰1碰》光脚做相应的动作。   

3、将各种颜色及大鞋子展示在孩子面前。   

4、你最喜欢内、你最喜欢那1双?为什么?   

5、穿上你喜欢的大鞋子和老师做游戏好吗?   

6、小朋友说1说你喜欢大鞋子吗?为什么?   

7、大鞋子虽然很漂亮,但小朋友穿上会不舒服,穿上自己的鞋子和老师做游戏好吗?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设计意图:   《纲要》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的主题,强调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鼓励幼儿与周围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在预设活动“聪明的乌龟”中,班上幼儿在观察乌龟时,1幼儿自豪地介绍说:“乌龟的壳硬硬的,要是有谁来吃它,它就会把身体全缩在里面!”,孩子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动物怎样保护自己”这1个问题上。作为时刻关注幼儿的我,及时地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所在,开展了与之相应的活动“谁来保护我的宝宝”。该活动把《纲要》的要求和“做中学”的理念比较好的结合起来,两者互相促进。活动中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使师生有效地互动起来……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体验和探索“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丰富幼儿的科学小知识。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支持幼儿在活动中的想象和创造,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令其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展现自我表达的独特性,获得自信心,学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聪明的乌龟》的故事,共同收集有关“小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图片、VCD;课件制作“蛋宝宝”。   

2、实验操作的记录单,幼儿记录用具人手1份。   

3、鸡蛋若干个,棉花、胶布、积木、纸盒、网袋、橡皮泥、瓷土、沙箱等通过加工、制作可以保护物体的材料。   活动方式:集体活动、分组活动相结合    活动重难点分析:   

1、要实现“幼儿与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我们在活动中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师生互动关系,推动幼儿的探索活动”这是活动的难点之1。   

2、在孩子们探索活动中,要“展现自我表达的独特性,获得自信心,学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也是重点之1。教师应认识幼儿的思维,接过幼儿抛出来的球(活动的突发事件,善于激发幼儿的智慧,与幼儿交流经验,与幼儿共享情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对方的支持。   

3、“做中学”重视活动中的集体记录,这集体记录应真正体现教育价值。    活动过程预设:   

1、以故事《聪明的乌龟》情景引入课题,引起幼儿对问题“小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思考兴趣。 教师:小乌龟真聪明,懂得用自己的壳保护自己,可其它小动物遇见敌人怎么办呢?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它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1 、出示图片,请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体验和探索,发现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2 、教师与幼儿1起总结,幼儿将“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记录在实验单上。   

3、在视频上“跳”出1个摇摇晃晃的大鸡蛋(插曲:《老母鸡》,教师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保护 蛋宝宝”上来。 发现问题:蛋宝宝没手没脚的怎样保护自己呢?讨论结果:“鸡妈妈会保护它!”、“我在蛋宝宝上边画上老虎,大家见了都怕它!”……   

4、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进行探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自主的活动中激发幼儿关爱、保护蛋宝宝的情感。

1、设置情境, 引导幼儿继续寻找保护蛋宝宝的方法。 (情境:老师将鸡蛋递给小朋友时,“啪”的1声,鸡蛋掉了、破了! 发现新问题:哎呀!画上大老虎也保护不了蛋宝宝!聪明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保护它呢?

2、幼儿讨论,将预计的保护方法记录在实验单上,激发幼儿按设想方法进1步探索。

3、指导幼儿探索保护鸡蛋的方法。

1、为幼儿介绍现有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结伴,自选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教师以玩伴的身份陪幼儿进行实验:可以看看小实验的预计记录,了解幼儿的实验设想,再与幼儿1同进行实验,引导幼儿不偏离实验走向。

2、请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可行的用“√”表示,不可行的用“×”表示。

3、同伴间互相介绍和演示探索结果。

4、师生共同归纳保护鸡蛋的方法,将其整理记录出来(集体记录:文字、绘画等形式不拘)。 A 固 定 的 方 法(如:将蛋嵌插在沙子中固定、用橡皮泥做成井圈固定等。) B 包 裹 的 方 法 (如:在蛋的外壳包裹上1层蜡、泥土、网袋等)。C 增加硬度的方法 (如:在蛋的外壳加上“护架”)。……

5、请幼儿欣赏叔叔阿姨为保护蛋宝宝的工具及方法。(如:运载蛋的纸蛋槽,箱子,冰箱里的蛋架等)

4、教师对“保护鸡蛋的方法”进行小结:除了这些,也许还有更好的方法,继续动动 你们的脑筋,探索发现出新的方法。   

5、以轻松活泼的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结束活动。教师:鸡妈妈有了我们帮忙,它的蛋宝宝再也不会受伤了。它呀,将鸡宝宝孵成1只只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鸡来,让我们来把小蛋儿的门儿打开吧!    延伸活动:   

1、可引导幼儿欣赏VCD《动物的自我保护》,不断丰富孩子的的科学小知识。   

2、请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继续探索,并将探索到的保护蛋宝宝的方法记录在小实验活动单上。   

3、寻找其它需要保护的物品,开始新的探索。    附:活动评析   

1、孩子们是沿着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坚持,很专注地参与,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活动气氛轻松,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2、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把幼儿的兴趣转移到保护蛋宝宝上来,从而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能持续不断地探索下去。在不断的操作中,孩子们正朝合作、分享的方面发展。   

3、在探索“保护蛋宝宝的方法”过程中,教师借助开放性问题“为什么蛋宝宝破了呢?”,与幼儿有效地互动,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   

4、在操作实验前让孩子做出实验预测,预测后再动手做实验去求证。孩子们将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情况用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来,不仅通过语言,而且通过某种符号去表现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思路: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1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用纸杯接1杯水喝,问:我刚才干什么了?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评析。   

5、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1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中班科学活动――会“走”的盒子   

1、活动题目   会“走”的盒子   

2、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制作会“走”的盒子,懂得废旧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弹性,学会简单制作玩具的技能。   3.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养成关心科学、好奇、好问,乐于   尝试的好习惯。   

3、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4、活动所需资源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