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社会小班《祖国的春天真美丽》教案
1、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作为1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1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能主动归还。 2.能辨别不良的行为习惯。 3.养成不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见资源包)。 活动过程 ☆倾听1.讲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讲1个故事,小朋友认真听听故事里都说了什么?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红红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 红红哪儿做得对?为什么? 小结:红红能把幼儿园的小汽车还回来,所以她很诚实,是个好孩子。 ☆讨论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家里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吗? 教师: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东西不能拿,在家里,爸爸妈妈的东西可以拿吗? 小结:如果家长没同意,家里的东西也不可以拿。所以,拿自己家里的物品时,也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2.讨论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玩具带回家。 教师:如果你喜欢小朋友的玩具,怎么办?如果你想把小朋友的玩具带回家,应该怎么办? 小结:如果征得对方的同意是可以带回家的。 3.讨论借别人的东西要不要还。 教师:如果你借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小结:借东西后要好好保管,不能弄脏、弄坏,要及时主动归还。 ☆情境表演幼儿两人1组,表演如何向他人有礼貌的借玩具。 教师:小朋友两人1组,1人在玩玩具,另1人表演怎样向他借玩具。 活动建议 本活动是有关个性与交往方面的社会活动,活动中通过倾听故事展开1系列的讨论,重点让幼儿理解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1种不良的行为。 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讨论时,也应鼓励、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1些行为观念不正确的幼儿,1定要及时帮助其转变观念。在操作的环节,教师要带领幼儿仔细的观察操作单上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讲述,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他们理解操作单上的内容。 本活动可以延伸到日常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当发现幼儿有不良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纠正,并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帮助幼儿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资源包 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游戏结束了,玩具要回到自己的家--玩具架里了,可红红喜欢小汽车,想把它带回家:"小汽车,跟我回家吧。"于是,红红带着小汽车回家了。半夜时,小汽车看到陌生的地方哭了起来。"呜--,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红红醒了,看到小汽车在哭,很不好意思。 第2天,红红把小汽车还回了幼儿园。红红说:"以后,我再也不拿幼儿园的东西了。" 小百科:别人的东西不能要,这是我们孩提时代接受的最初教育。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能有礼貌的与同伴交往,愿意与同伴互换玩具。
2、学会用短句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
3、在活动中能体验到分享玩具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大胆与同伴交往。 难点:学说短句。 活动准备
1、每人1个小玩具。
2、小狗、小猫头饰各1个。 活动过程
1、 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扮演小狗的幼儿:“我是小狗,这是我今天带来XX玩具。” 扮演小猫的幼儿:“我是小猫,这是我今天到来XX玩具。”
2、小狗、小猫互相有礼貌地互换玩具,它们玩得非常开心。
2、讨论活动。
1、提问:“小狗和小猫玩得怎么样?”(很开心)
2、提问:“小狗想玩小猫的玩具时说了1句什么话?”
3、提问:“1起说说“你的玩具给我玩玩好吗?”
3、让幼儿自由分散玩玩具,引导幼儿有礼貌地与同伴交往。
1、想玩别人玩具时,说1句好听的话。
2、玩了别人的玩具后,提醒幼儿说“谢谢”。
3、有了玩具时可以和同伴1起玩。
4、引导幼儿爱护玩具。
4、组织幼儿谈话: 让幼儿说说你把玩具送给谁玩了,你是怎么说的? 你愿意做1个什么样的娃娃? 小结:有好东西时要和好朋友1起分享,这样你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前言: 再过1个多月我就要上幼儿园了,妈妈选的幼儿园离我们家不远,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带我去幼儿园玩会,平时妈妈还教育我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我现在能自己穿衣服、上厕所、接水喝、吃饭等等,并且我的每天的作息时间也很有规律的噢!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宝宝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活动目标
1、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逐渐习惯和适应集体生活。
2、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1起活动、分享快乐。 活动内容: 布袋偶表演《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要上幼儿园做游戏、学本领。
2、喜欢幼儿园,愿意来幼儿园。 活动准备: 布袋小鸭、幼儿园大门(积木拼搭)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布袋小鸭跟小朋友打招呼,吸引幼儿的注意与兴趣。
2、教师边表演边讲述故事《小鸭上幼儿园》
2、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像小鸭1样到幼儿园来学本领。
1、提问:小鸭是怎么上幼儿园的?今天我们班谁像小鸭1样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
2、小结: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我们也已经长大了,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做游戏、学本领。
3、欣赏儿歌《上幼儿园》 活动小贴示: 幼儿特别喜欢布袋表演,因此此类的活动不仅在学习活动中采用,也可以运用在1日生活的各个方面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理解分享的概念。 体验与同伴分享玩具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好朋友1起分享》动画视频;“大家1起玩”组图;背景音乐。 材料准备:每个小朋友从家中带1样喜欢的玩具。 活动过程 播放动画视频《好朋友1起分享—1》,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导入主题。 老鼠皮皮和企鹅娜娜为什么争吵呢?(抢积木) 只剩下1块积木了,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播放动画视频《好朋友1起分享—
2、3》,引导幼儿了解分享的概念,感知分享的快乐。
1、播放动画视频《好朋友1起分享—2》,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分享。 美美老师看到皮皮和娜娜在抢积木,说了什么?(好朋友要1起分享!) 你知道什么是分享吗? 皮皮和娜娜后来是怎么做的? 小结:分享就是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给好朋友,和好朋友1起玩。
2、播放动画视频《好朋友1起分享—3》,引导幼儿感知分享的快乐。 幼儿园里的其他小朋友和好朋友分享了什么? 他们和好朋友分享后,心情怎样? 小结:和好朋友1起玩1个皮球、用1盒蜡笔、撑1把伞、唱1首歌。和好朋友1起分享,真快乐呀。 出示组图“大家1起玩”,引导幼儿了解更多和好朋友分享玩具的方法。 除了1起玩,还有哪些和好朋友分享玩具的好方法呢? 小结:除了和好朋友1起玩玩具外,轮流玩玩具、交换玩玩具,这些都是分享的好方法。 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组织幼儿分享带来的玩具,体验分享的乐趣。 今天每个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的玩具,大家想玩吗? 请拿出你的玩具和班上的好朋友1起分享,1起玩吧!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5 玩法: 把幼儿分成2组,当幼儿听到鼓声时,每组第1名幼儿迅速跑到毛巾处,拿起1条毛巾,跑到盛满水的容器面前,把毛巾沾湿后捂住嘴巴和鼻子,趴到地垫上匍匐前进,到达终点后用锤子敲1下小鼓,下1名幼儿再开始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个组员都要在听到鼓声后才能出发。
2、必须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在地垫上爬行。 延伸活动: 可在游戏后开展真正的防火演习活动。 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安全教育——南南的脚受伤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乘坐自行车的正确方法。
2、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南南的脚受伤了”,幼儿操作材料“南南的脚受伤了”(1)、(2)
2、自行车两辆,分别装有前、后坐椅。 活动过程:
1、看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讨论南南的脚受伤的原因。 (1)小朋友,你们每天是坐什么车来上幼儿园的? (2)有1位小朋友叫南南,他也是坐妈妈的自行车上幼儿园的,可是有1天他却没有到幼儿园,是怎么回事呢?。 (3)幼儿看操作材料 提问:南南的脚怎么了?为什么会受伤?南南的脚为什么会被轮子卡住?脚受伤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方便? 小结:南南是因为坐在自行车上时手没有抓住扶把,两脚没有放在踏杠上,两脚乱动才被卡在轮子里受伤的;脚受伤就不能走路,不能上幼儿园,更不能玩游戏了。
2、让幼儿分别乘坐自行车,学习如何安全地坐自行车,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师分别推出幼儿可以前坐和后坐的自行车,请幼儿坐到车上进行讲解或讨论:“小朋友在车上脚应该怎样放?手应该放在哪儿?身体应该怎样?能不能坐在车上睡觉?” 小结:当我们坐自行车时,应该把脚放在踏板上,两手抓住扶把,身体不来回转动或摇晃,不在车上睡觉或站在车上,这样坐车才不会有危险,我们就可以很快到我们想去的地方去玩了。
2、社会小班《祖国的春天真美丽》教案
活动目的:
1、运用已感知经验,学习替换歌词,尝试跟着节奏说唱。
2、用说唱和歌表演的表达对春天喜爱的情绪。
3、有对春天特征感知的经验
4、多媒体课件1套 活动过程:
1、律动“小鸭”:以愉快的情绪活动主题。
2、尝试用说唱:为歌曲“春天”替换歌词
1、说唱歌曲“春天” 摘句说唱,跟着节奏把每个字说清楚。
2、改编歌词 (1)说说春天的特征“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春天还有哪些呢?”(小草长出绿头发、桃花涂上红胭脂、茶花戴上小红帽……) (2)自主,替换歌词。 选择合适的句子填进歌曲并说唱。*替换歌曲段中的“花儿都开了”这句。 春天天气真好,蝌蚪找妈妈;春天天气真好,青蛙呱呱呱;春天天气真好,小朋友呀去郊游;……要点: 帮助幼儿积累替换歌词的经验。如:句子太长可以去掉词或说得快1点等。*替换歌曲段的“杨柳树儿对着弯弯腰” 要点:替换的句子加长了,幼儿互相,选择合适的词句,歌词替换。
3、《我的家》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作为1名老师,常常要写1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我的家》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家》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谈谈、讲讲、整理物品的过程中,了解、感知卫生间、厨房、卧室所不同的功用。
2、体验帮妈妈做事的快乐,萌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卫生间、卧室、厨房”物品若干、创设卫生间、厨房、卧室的情景、录象。 活动过程:
1、看看讲讲 哪个小朋友愿意和老师,好朋友讲讲自己家有几间房子啊?你们是在哪里吃饭、洗手、睡觉的呢?
1、幼儿间互相讲讲
2、请个别幼儿讲讲 原来,小朋友家里都有卫生间、卧室、厨房,老师家里也有卫生间、厨房、卧室,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的家?
2、播放录象 卫生间、卧室、厨房。分别提问: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它有什么用? 总结:刚才,小朋友都看了老师家的厨房、卫生间、卧室,发现这3间房子是不同的,里面的物品也是不1样的。
3、整理收拾
1、今天娃娃家里的妈妈在大扫除,妈妈把卫生间、卧室、厨房里的物品都拿到了外面,洗洗晒晒,妈妈1个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很累,想请小朋友来帮助妈妈1起整理收拾。
2、帮妈妈把厨房间的物品送到厨房间;把卫生间的物品送到卫生间;把卧室的物品送到卧室,千万别送错。
3、收拾好了,我们1起去看看我们1起帮妈妈整理的家,看看都放对了吗?
4、分享交流 小朋友帮妈妈做了那么多的事,现在妈妈请小朋友快快回到座位上休息,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我今天帮妈妈整理什么物品,放到了哪里。 妈妈今天很感谢小朋友,希望小朋友回家后也能帮自己的妈妈整理整理家中物品,好吗? 活动反思: 在每1次活动的实施前,老师都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为孩子思考1下,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什么?孩子的兴趣热点是什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活动,我想效果会是不错的。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在讲讲自己的家,看看自己家的基础上充分的感知、了解了卫生间、卧室、厨房的不同特点;在动手操作整理家的过程中,孩子们进1步了解卫生间、厨房、卧室的不同功用;并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也体验了帮妈妈做事的快乐,萌发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我的家》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在认识了解家庭成员的基础上,使幼儿知道自己有1个快乐的家,激发幼儿爱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全家福照片、多媒体电教器材、电脑课件动画录音机及音乐MIDI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通过观看电脑动画课件,集中幼儿注意力,调动幼儿认识的情绪,为主题的出现做好准备。 2.请幼儿听歌曲《我家有几口》,通过动画中亮亮与幼儿的简短的谈话交流,引出主题。
2、基本部分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幼儿介绍自己家的成员。(解决重点)。根据每个幼儿介绍的特点,围绕爱家的主题,进行随机教育。 2.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不仅知道自己有1个漂亮的妈妈,能干的爸爸,还知道全家人的名字。老师还发现小朋友都争着给大家说白己的家,都想把自己的家说给大家听,待会我们再接着说好吗? 3.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看1段电视录像,大家看看电视里演的什么? (解决难点)请幼儿观看本班小朋友家庭生活片段,师生边看边说,激发幼儿爱家的情感,体验家的快乐。 4.教师小结:今天许多小朋友们高兴地给大家讲了自己的家,还看了1些小朋友家里快乐生活的录像。老师看得出你们都有1个快乐、幸福的家,都很喜欢自己的家,,希望小朋友今后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爱自己的家,使每个小朋友的家都能美好幸福。小朋友愿意按教师的话去做吗?
3、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都唱《我家有几口》这首歌曲,让我们大家1起高高兴兴地表演给客人看好不好?” 幼儿集体表演《我家有几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我的家》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谈论自己父母的工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护。 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1家”这1话题进行谈话,使幼儿乐意参与个别交谈与集体谈话活动。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2.全家福照片。 活动过程 :
1、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你的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呀? 2.你喜欢你的家吗?为什么?
2、观察照片 1.观察“全家福”照片,通过1家人愉快的表情感受1家人团聚的喜悦。 提问:你看到照片上的人脸上是什么表情?他们心里感到怎样? 2.老师给幼儿看图片,提问: (1)哪1幅图让你感觉害怕?哪1幅图让你感觉幸福?说1说,为什么? (2)你喜欢哪1幅?你希望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3、欣赏视频《让爱住我家》 1.欣赏《让爱住我家》第1段。 提问:小姐姐唱了什么? 老师清唱并帮助幼儿记歌词,让幼儿记下第1段歌词,并跟着老师哼唱。 2.欣赏完整歌曲,提问: (1)他们1家有几口人?除了小姐姐唱歌了,还有谁也唱歌了? (2)你觉得他们快乐吗?他们的表情怎么样?
4、小结 师:我们每个人的家庭都很幸福,因为有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家生活在1起很开心,很愉快。大家互相关心,相亲相爱,每个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
5、活动延伸 师:其实,除了自己的家外,我们还有1个共同的家,这个家里有很多孩子,他们天天在1起,快乐地唱歌、跳舞、做游戏,你知道这个家吗?我们小2班就是1个大家庭,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爱这个家吗? 用相机拍下我们的全家福,发到班级主页,和幼儿共同创设“我爱我家”的活动区。 《我的家》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DVD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感受家的温暖。
2、了解家人的称呼以及各种称呼之间的关系。
3、学习儿歌《我的家》。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了解各种称呼 活动准备
1、《大中国》DVD。
2、幼儿自家全家福照片。
3、上1个毕业照片。
4、《我的家》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家人。 (能力弱、年纪小)你家都有谁? (中等能力)他们长得什么样的?启发幼儿从外貌特征入手。 (能力强的)从事职业、着装等方面介绍。
2、学习儿歌 倾听儿歌(播放录音磁带第1遍) 播放第2遍,幼儿可轻声跟读 分组(采用填空式)学习儿歌,我的家人可真( 多),你看,1个是(爷爷),1个是(奶奶)……,交换角色。
3、为幼儿介绍上1届的班集体照片,让幼儿感受班集体也是1个家。
4、欣赏歌曲《大中国》
5、小结:家是1个好地方,有这么多疼爱我们的人和我们在1起,我们真幸福!我们也要做个好孩子,听长辈的话,爱他们关心他们。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欣赏班级照片和歌曲《大中国》,让幼儿逐步了解家的概念,大家庭是由1个1个小家庭组成的,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在学习儿歌中采用填空式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第1个环节我分3个等次让幼儿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个环节我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的,这就体现了《纲要》中提到的个体差异中的水平发展的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原有经验差异。幼儿有了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心理特征,这样幼儿自然而然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我的家》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在玩手指游戏中,感受内容的风趣。 活动准备: 教师在自己的5个手指上分别画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宝宝的形象图。 活动过程:
1、手指表演,引发兴趣: 看看讲讲:我的1家。 ——看,这是什么?(老师伸出1只手) 让幼儿仔细看看老师手指上画的5个人物是谁。 老师指偶表演,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手的1家有谁?每个手指代表谁呢?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会干什么?(重点练习)
2、玩手指游戏: 方法:老师按不规则顺序说出名称,幼儿伸出相应的手指。如:教师说爷爷,幼儿伸出大拇指。 教师朗读儿歌,用手指演示各角色。 幼儿学儿歌,进行简单的手指游戏。 建议与提示:
1、为提高兴趣,教师可在进行过程中,为幼儿的手指画上某个角色。
2、要体现娱乐活动的特点。
3、活动后,提供幼儿自主阅读的机会,阅读幼儿用书《我有1个幸福的家》。 《我的家》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及别的幼儿的父母的工作。
2、通过日常生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3、学会用行动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热爱。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与全家人的合影或生活录像。
2、父母与幼儿曾交谈过其工作情况。
3、录音机、摄像机。
4、彩色皱纹纸若干、橡皮泥及辅助材料。每人1本小册子。 活动过程:
1、谈话:我的家人。 (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及家人的合影照片或集体观看生活录像。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注意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如"这是我爸爸"等。 (2)幼儿大胆表述,教师记录在小册子上。讲讲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地方工作?如:我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厂里设计机器。
2、幼儿思考、讨论: (1)家中成员为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2)爸爸妈妈天天要上班,可辛苦了。如果小朋友们天天跟着爸爸妈妈,那他们会怎么样呢?小朋友不能跟着爸爸妈妈,那到哪里去呢?你喜欢到幼儿园来吗?为什么?
3、为家庭成员送1件礼物。 (1)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本领(说、唱),教师录音记录。 (2)拿出摄像机:你们在幼儿园学到那么多本领,想告诉爸爸妈妈吗?将幼儿的讲述记录下来。 (3)激起幼儿为爸爸、妈妈制作礼物的愿望。 教师引导:爸爸妈妈下班回家1定又累又饿,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制作面条、点心等)让幼儿自主选择完成。教师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指导。 活动延伸:
1、把幼儿与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动室的墙面,幼儿随时可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
2、家人为小册子添加相关的内容(趣事、爱好)。 教学反思: 每个人都有1个家,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有深深的感情,“我爱我家”这主题活动的开展更有刚烦的意义。爸爸妈妈是家庭教育中永恒的话题,幼儿对此永远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通过这样的情感体验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我设计了1个让幼儿自由发言的平台让他们说出生活中爸爸妈妈与自己之间的故事,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深情。同时照片、诗歌、卡片、歌曲等多种形式的应用,使本次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可是在“成长照片徐话题”的活动中,我向幼儿展示了1位同学小时候的照片,孩子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很多孩子会说到:我小时候是…..样的,这样是活动无法达到收放自如,加入本课重新开展,我会采取 “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幼儿有充分表达的时间,自主发挥。
4、小班画画教案美丽的公园评价意见?
幼儿在活动中首先能对活动的内容感兴趣,能积极大胆地进行建构,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用1些辅助的材料建造小路、设置小栅栏、拼插各中大型玩具及设施,想象力丰富,布局较合理。个别幼儿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活动中老师应在引导幼儿建构的同时,提醒启发幼儿更多的创造力,在肯定个别幼儿的独特成果时,要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取得更大的收获,以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5、小班科学教案《我们的小花园》
发不了链接自己百度 儿讯网 每日更新上千个资料。资料包含小学到高中所有科目的课件、试卷、教案等。 如果找不到你想要的资料还可以在服务中心发布需求,网站将通过其它渠道帮助你寻找。
6、幼儿园小班社会《美丽的小乌鸦》教案
教学意图: 小班幼儿渐渐地长大、懂事,对自己长大了的感觉也十分强烈。为此,设计了《我是怎样长大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的过程中,既感受到自己身体方面的成长,又能进1步了解自己的妈妈,体验自己和妈妈之间的亲情,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
2、通过回忆和体验自己长大的过程,懂得关心妈妈。 教学准备:
1、幻灯片“我是怎样长大的"。
2、妈妈的图片。
3、红色嘴唇贴片。 教学过程:
1、与幼儿谈话
1、你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吗?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
2、我们从什么时候就会笑了?
2、看幻灯片,初步了解长大的过程
1、妈妈怀孕了,有1个可爱的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1天1天慢慢长大。妈妈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想到肚子里的小宝宝,开心地笑了。 问:你知道你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过什么事情吗?(踢妈妈的肚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玩,会吃手指头,也会开心地笑)慢慢地,慢慢地……十个月过去了,妈妈的肚子越开越大,行动越来越不方便。
2、宝宝出生了,他睁开眼睛,看到美丽的世界,看看这,看看那,咦!好奇怪呀?他对什么都很好奇。这时候的宝宝,好小好小,不会说话,只会哇哇地哭,所以,妈妈就要很细心的观察宝宝,为宝宝吃奶,给宝宝换尿布,妈妈好辛苦呀。
3、3个月过去了,宝宝学会了什么本领?(看图片),宝宝会翻身了,你是怎么翻身的?小朋友们来学1学?
4、6个月过去了,这时候的宝宝,不想总是躺在床上,他想干什么呢?让幼儿想想,——坐起来,这样好舒服呀!
5、又过了1段时间,7个月过去了,宝宝又学会了新的本领,想想看,是什么呢?——宝宝会爬了,摸摸这,摸摸那,真有意思。你们还记得自己是怎样爬的吗?我们1起来试试吧。
6、后来,宝宝在大人的帮助下,迈出了自己的第1步,第2步、第3步。孩子们可以模仿妈妈和幼儿1起学走路的样子。体验妈妈的辛苦。
3、懂得关心妈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了吧!在我们成长的这段时间里,妈妈辛苦吗?现在我们长大了,懂事了,不能再让妈妈这么辛苦了,想1想,我们能帮妈妈做些什么呢?(擦桌子、扫地、收拾玩具、端水、捶背,不淘气)
4、亲亲妈妈你们看,这是谁,(妈妈),我们来亲亲妈妈吧,老师这有好多的红嘴唇,你想亲妈妈哪里,就把红嘴唇贴到妈妈哪里,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5、教师像妈妈1样拥抱幼儿,活动结束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通过观看成长录像,引导幼儿在看、听、说、想等活动中,让他们将主观感受和愿望表达出来,培养了幼儿动口动脑的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幼儿特点、需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最大限度的发挥全体幼儿的主体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力求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 本次活动,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抓住幼儿的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做了充分准备,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1方面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1方面让幼儿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幼儿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回报的心理状态。 不足之处: 教师与个别幼儿交流做得不够,教师在关注能力强的幼儿同时,也应多照顾不爱说话的幼儿。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1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充分体现出以“幼儿为活动主体”这1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