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优质教案),成语故事守株待兔教案
1、
5、守株待兔(优质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baby小孩别哭哦
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设计思路:
1、这篇课文是寓言,内容易懂,因此,自读自悟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主要特点。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写突破本课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3、复述课文,并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今天,老师将要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2、板书课题:5守株待兔,齐读课题(强调
2、……。
2、成语故事守株待兔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守株待兔”的由来。
2、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体验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活动准备:
1、《守株待兔》动画视频、农夫、兔子的手偶。
2、“守株待兔”寓意的相关图片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测,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农人”:“这是谁啊?”(这是一个宋国时期的农人)
2、教师出示“兔子”:“这是谁啊?”(兔子)
3、“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么一起来听听看。” 二、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成语“守株待兔”的由来。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至“等着兔子跑过来撞死”。 提问: (1)“他是在什么地方捡到兔子的?”(树桩旁) (2)“兔子是怎么死的?”(自己不小心撞死的,是碰巧,是偶然遇上的) (3)“农人捡到兔子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5)“你觉得兔子还会再来吗?为什么?可是那个农人一直相信它会再来。”(幼儿猜测)
2、“他到底有没有等到兔子呢?我们继续往下听这个故事。”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最后。
3、成语故事守株待兔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守株待兔”的由来。
2、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体验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活动准备:
1、《守株待兔》动画视频、农夫、兔子的手偶。
2、“守株待兔”寓意的相关图片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测,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农人”:“这是谁啊?”(这是一个宋国时期的农人)
2、教师出示“兔子”:“这是谁啊?”(兔子)
3、“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么一起来听听看。” 二、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成语“守株待兔”的由来。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至“等着兔子跑过来撞死”。 提问: (1)“他是在什么地方捡到兔子的?”(树桩旁) (2)“兔子是怎么死的?”(自己不小心撞死的,是碰巧,是偶然遇上的) (3)“农人捡到兔子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5)“你觉得兔子还会再来吗?为什么?可是那个农人一直相信它会再来。”(幼儿猜测)
2、“他到底有没有等到兔子呢?我们继续往下听这个故事。”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最后。
4、大班成语故事教案 守株待兔
词目 守株抄待兔 发音 shǒu zhū dài tù 释义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 《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5、谁给我一份<<�守株待兔的>>具体教案,谢谢了
。
6、谁给我一份<<�守株待兔的>>具体教案,谢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