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中班音乐教案《有趣的节奏小屋》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1、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作为1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3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3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3种几何图形若干。

2、魔法衣、魔法棒。

3、课件《图形变变变》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开火车》舞蹈进场。 (孩子入座)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前几天魔术王国的国王给了我1个宝贝,看我身上穿的这件就是魔法衣。魔法衣有个神奇的口袋里面有很多神奇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 (1)、教师念儿歌:“魔法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1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摸出正方形,问:“这是什么?(正方形的卡片)小朋友们真棒!“正方形有4条边它们1样长”问:"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小朋友真棒!那小朋友们1起来看看罗老师找出的图片。 (2)、再念魔法:“罗老师要变魔法啦!来看看罗老师变出了什么,魔法变变变,变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对折)长方形的两条边都是1样长(摸1摸)1边长,1边“短”,那小朋友想1想,我们见过什么东西是长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那我们1起来看看罗老师找出的图片。 (3)再念魔法:“罗老师又要变魔法啦!来看看罗老师这次又变出了什么,魔法变变变,变出了3角形”(正方形对折)3条边,3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小朋友想1想,我们见过什么东西是3角形的?(启发幼儿说出)那我们1起来看看罗老师找出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图形宝宝,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我们来看看它变出什么了?魔法变变变(边说边出示其中的1幅图画)“机器人”。现在小朋友们来找1找这个机器人它由哪些图形宝宝组成的?(表扬)。 “魔法魔法变变变,哇,魔法棒真厉害1下子变出3幅图,”教师用魔法棒“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现在我想请小朋友来找1找。

2、游戏:小动物找家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小朋友们,你们看都是谁啊?”魔法变!变!变!(“变”出3种小动物)师:“咦!这3个小动物好像不高兴,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 “小狗、小猪、小兔子,你们怎么啦?” (小动物说话:)“我们找不到家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幼:愿意。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3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幼儿)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我们来听1听,小猪说:我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猪找到家了。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3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3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3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狗也找到家了,小兔子说:它们的房子是圆形的,小朋友们看看圆形的‘房子’在哪里?让幼儿把圆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也帮小兔子找到家了”。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帮小动物们找到家了,小狗、小兔子、小猪可高兴了。”(把3种小动物分别“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3)、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3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魔术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依次出示3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我们也唱着歌回家吧!”开着火车回家去。 活动反思: 《有趣的图形》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3角形、正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3种图形。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图形概念,这1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这3种,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1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中班音乐教案《有趣的节奏小屋》



2、中班音乐教案《有趣的节奏小屋》

作为1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有趣的节奏小屋》,仅供参考,大家1起来看看吧。 中班音乐教案《有趣的节奏小屋》1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分辨节奏的能力。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分辨节奏的能力。    活动准 备 :幻灯片、节奏小屋卡每人1套、动物头饰4个。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我们的活动室里来了4个小动物,它们是谁呢?你们看(播放幻灯片)    (2)活动部分   

1、观察小动物的房子,发现特别之处。   这些小动物想请小朋友去家里做客,你们想去吗?我也很想去。   (播放幻灯片)你们看看小动物的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节奏符号)   

2、提出规则。   这些小动物家的门铃也很特别,是1种节奏门铃。只要小朋友做对了门上的节奏,小动物就会出来迎接我们。   

3、感知4种节奏型(播放幻灯片配合)   (1)老师依次“按门铃”。(如:我先去小兔的家,我要按门铃了……)   (2)请小朋友和老师1起敲小候小猫小牛小兔家的门。   

4、分辨4种节奏型(播放幻灯片配合)   (1)现在我要去1个小动物家,你们猜猜我去的是谁的家?   (2)请几个小朋友来选择1个小动物的家来“按门铃”。    (3)游戏部分   

1、游戏“举小屋”(播放幻灯片配合)   钢琴也想去小动物家玩你们能不能帮帮它,看它能进哪个屋?   (幼儿每人1套小屋模型,分辨后举出相应的节奏卡片。)   

2、游戏:“找小屋”   玩法:分别由4个小朋友举着小屋模型站在场地4周。老师用钢琴弹1个小屋的节奏型,幼儿分辨后,迅速走到相应的小屋后面。    (4)结束活动   小朋友,活动室外面来了许多小动物也想请小朋友去家里做客,你们想去吗?我们赶快走吧! 中班音乐教案《有趣的节奏小屋》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分辨节奏的能力。   

2、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背景图1幅、动物4个、大节奏图谱4张、节奏卡每人1套。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4个小动物,他们是谁呢?请小朋友们猜1猜。(师用叫声分别引出小青蛙、小猫、小鸭、小狗,并出示动物图片)    (2)活动部分   

1、观察小动物的房子,发现特别之处。   师:这些小动物想请小朋友去家里作客,你们想去吗?我也很想去。   (出示背景图)   师:你们再看看小动物的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有节奏符号   

2、提出规则。   师:这些小动物家的.门铃也很特别,是1种节奏门铃。只要小朋友做对了门上的节奏,小动物就会出来迎接我们。   

3、感知4种节奏型(播放幻灯片配合)   (1) 老师依次“按门铃”。(如:我先去小青蛙的家,我要按门铃了xx I xxI….)   师:现在,我第1个想去小青蛙的家,青蛙家的门铃是这样的(呱 呱 /呱 呱)。让我来试1试,门开了,哦,原来“呱 呱/ 呱 呱”就是小青蛙家的门铃。 然后再去小猫家,小猫家的门铃和小青蛙家的不1样,是这样的:喵—,哇,小猫家的门也开了。 接下来我想去小鸭家,小鸭家的门铃有点难,听清楚,如果你拍得对就会开门,是这样的:嘎嘎 嘎。 最后1个就是小狗家,小狗家的门铃和小鸭家的有点差不多,但其实是不1样的,小狗家的门铃是:汪 汪汪。   (2) 请小朋友和老师1起敲小猴、小猫、小牛、小兔家的门。   师:刚才华老师去了1趟小动物们的家,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1起去1次吧!先是小青蛙家….   

4、分辨4种节奏型(播放幻灯片配合)   (1) 现在我要去1个小动物家,你们猜猜我去的谁的家?   师:这样吧,我们来玩个游戏,现在我去1个小动物家,你们来猜猜我去的是谁的家?   (2) 请几个小朋友来选择1个小动物的家来“按门铃”。   师:请1个小朋友选择你最想去的小动物的家来按门铃,我们1起来猜猜他去的是谁家。    (3)游戏部分   

1、游戏“举小屋”(播放幻灯片配合)   师:这个游戏真好玩,钢琴也想去小动物家玩你们能不能帮帮它,看它能进哪个屋?现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几种节奏卡,等会你听到哪种就把那个举起来。   (幼儿每人1套小屋模型,分辨后举出相应的节奏卡片。)   

2、游戏:“找小屋”   玩法:分别由4个小朋友举着小屋模型站在场地4周。老师用钢琴弹1个小屋的节奏型,幼儿分辨后,迅速走到相应的小屋后面。   师:老师这还有几间房子,是谁的家呢?(11出示)现在我请4个小朋友每人1个把小屋举起来,其他小朋友听到老师弹的是哪个小屋的节奏就马上走到小屋的后面。    (4)结束活动   小朋友,外面来了许多小动物也想请小朋友去家里作客,你们想去吗?我们赶快去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教案



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教案

大班数学有趣的车牌教案反思?



4、大班数学有趣的车牌教案反思?

这个有趣的车牌呐,它主要是就是告诉孩子。车的牌照是各式各样的,而且每个车的标志都是不1样的。所以呢,值得让我们反思的就是我们从小就到孩子去认识各种的东西,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班健康教案:有趣的洞洞



5、大班健康教案:有趣的洞洞

作为1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1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大班健康教案:有趣的洞洞,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健康教案:有趣的洞洞1    活动目标   

1、体验在变洞洞游戏中的乐趣,愿意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了解"围集"的概念,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3、能主动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玩洞洞的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1定了解。   

2、材料准备:报纸球15个左右、音乐碟片。    活动过程   

1、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教师用身体各部位变大象,变茶壶……   (2)教师用手掌变出1个洞洞,引导幼儿思考:这像什么?(水杯、望远镜)引导幼儿说这是1个小洞洞。   (3)请幼儿寻找身体上有哪些洞洞。(鼻孔、肚脐、耳孔)   (4)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变洞洞。   (5)教师与幼儿交换角色,幼儿发令。教师变出没有封闭的洞洞。引导幼儿理解"围集"的概念,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变出来的不是洞洞?   

2、变洞洞游戏   (1)男女幼儿分组变洞洞。教师:看谁的洞洞最结实,可以让好朋友的报纸球钻过去。   (2)请小朋友想办法,变出大1些的洞洞,让你的好朋友钻过去。   (3)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4)教师钻过的"洞洞"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1个圆圈。   

3、延伸活动   大家试1试,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1起变洞洞?(墙壁、桌子、板凳)   反思   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这个活动的重点之1,我设计了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的导入游戏"变魔术",将每1次探索和难度的提升渗透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中;而掌握洞的正确概念,并能够用各种肢体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是这个活动的另1个重点、我借助的则是让小小报纸球穿过的游戏。   环节变洞洞。当我发现1个孩子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和别人变得不1样时,马上招呼其他幼儿来看看他是怎么变的,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我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动动你的小脑筋、能想出和别人不1样的方法吗?有1个孩子用双手交叉变成了洞,我马上朝他点了点头,又用手指了指他的腿、说:"你能再试试吗?"孩子马上心领神会,用脚变出了洞洞。在西宁,在我们讨论到变出不1样的方法时、我注意让孩子示范的机会多1些、不再只示范1位孩子的动作,每当看到1名孩子用身体的各部位变化有所不同时,马上表扬,这下子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设计不同的动作让小纸球穿过了。   环节玩洞洞。孩子们变出了洞洞,都等着我用纸球来"检验"洞洞是否结实、我赶紧请孩子们分成两组,男孩子和女孩子面对面,当1组变洞洞的时候另1组就把手中的报纸球从洞洞里扔过去,我做过示范后孩子们就非常投入地玩了起来。   在两次活动后我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这个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设计层层递进,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与老师配合默契。随着教师预设情景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由游离于目标之外到对活动本身产生较高的兴趣,从不熟悉老师到愿意和老师1同想各种办法,贯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1再强调的让幼儿在自由探索、相互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大班健康教案:有趣的洞洞2    活动目标:   

1、体验在变洞洞游戏中的乐趣,愿意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了解“围集”的概念,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3、能主动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玩洞洞的游戏。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1定了解。   

2、材料准备:报纸球15个左右、音乐碟片。    活动过程:   

1、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教师用身体各部位变大象,变茶壶……   教师用手掌变出1个洞洞,引导幼儿思考:这像什么?(水杯、望远镜)引导幼儿说这是1个小洞洞。   请幼儿寻找身体上有哪些洞洞。(鼻孔、肚脐、耳孔)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变洞洞。   教师与幼儿交换角色,幼儿发令。教师变出没有封闭的洞洞。引导幼儿理解“围集”的概念,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变出来的不是洞洞?   

2、变洞洞游戏   男女幼儿分组变洞洞。教师:看谁的洞洞最结实,可以让好朋友的报纸球钻过去。   请小朋友想办法,变出大1些的洞洞,让你的好朋友钻过去。   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教师钻过的“洞洞”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1个圆圈。   

3、延伸活动   大家试1试,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1起变洞洞?(墙壁、桌子、板凳)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我设计了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的导入游戏“变魔术”,将每1次探索和难度的提升渗透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中;而掌握洞的正确概念,并能够用各种肢体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是这个活动的另1个重点.我借助的.则是让小小报纸球穿过的游戏。此次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会1:互动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包括孩子与教师、同伴、材料的互动。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温馨、激励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信任、亲近教师.愿意和教师交流,愿意展示自己的动作。在环节1中,我利用手指互相打招呼的游戏与每1位孩子亲近,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把注意力尽快投入到接下来的手指变洞洞的环节。   体会2:只有当学习者自己觉得学习活动是有意义、有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才是统1的,才会表现出积极、自觉的行动,所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非常重要。在环节2中,孩子们对找寻自己身体的洞洞这种简单问题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我提高要求,让孩子们在“蹦1蹦”中去探索。   体会3: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针对孩子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我们班孩子平时活动时分组形式运用的较多,所以孩子们对自己组队进行自主活动很熟悉,我则作为1名观察者,让孩子在前,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

小班有趣的沙子教案



6、小班有趣的沙子教案

作为1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有趣的沙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有趣的沙子教案1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2、喜欢科学探索活动,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沙子、放大镜、水、盘子、筷子、玩沙磨具。    活动过程:   

1、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沙的特征。(软软的、细小的、1粒1粒等)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1样好东西,就在你们的桌子上,看1看,   是什么?想玩吗?请你去轻轻地摸1摸、看1看、玩1玩。(玩时不要把沙子扬起来,也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2)师:在玩的过程中你发现沙是什么样子的?   (3)小结:沙子是有大有小、1粒1粒的,摸在手里是毛毛的、软软的。   

2、通过操作再次感受沙的主要特征。(松散)   (1)再次让幼儿玩沙,提出要求:用沙子来搓或捏东西,你想用沙子做什么?(请幼儿回答或与同伴交流),那我们就来比比看,看谁先做好。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个别交流。   (3)师:哎呀,怎么都没有做好呢?现在请你们学老师的样子,抓1把沙子用力捏,然后再放开手,看沙子是怎样的?(全散开了)   (4)幼儿思考并总结出沙子是松散的特点。   (5)小结:我们刚才用的沙是干沙,干沙是松散的,是1粒1粒的,所以它不能做出造型。   

3、自主探索发现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1)师:既然干沙不能做出造型,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2)师:有的小朋友说加点水,加水真的能成功吗?我也不知道,自己动手去试试吧!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交流:这次你成功了吗?(可能会出现水加太多的情况,可照片记录或让其他幼儿直接过来看,当场与幼儿共同解决问题)   (4)小结:沙可以分成干沙和湿沙,沙加了水以后就变成了湿沙,它们能够紧紧地粘在1起,能做出各种造型,但是水不能加太多哦。   

4、拓展延伸:沙子的作用   师:其实沙不光可以玩,它还有其他许多本领哦,下次我们再来1起研究1下吧! 小班有趣的沙子教案2   

1、活动目标   

1、探索并感知沙子有粗有细,颗粒状、松散、不溶于水的基本特性。   

2、体验玩沙的快乐,初步了解沙的用途。   

3、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4、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2、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1套玩沙工具(铲、箩筐、小桶)、搅拌棒、水、玻璃杯等物品。   

2、用来自制沙球的矿泉水瓶每人1个。   

3、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发现沙子有粗有细、颗粒状、松散、不溶于水的基本特性。   

2、活动难点:能在认知沙子特性的基础上,了解沙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3、指导要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通过多次的尝试探索活动,不仅感知了沙的特性,并且初步了解沙与人类的关系。   

4、活动过程   

1、玩沙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1起来玩沙。玩时,要把袖子卷起来,不要用手揉眼睛。   

2、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   (1) 让幼儿感知沙有粗有细,并结合相关的卫生教育。   幼儿分组进行筛沙游戏,请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筛沙时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些沙子漏下去,有些还留在筛子里)留在筛子里面的沙子和漏下去的沙子有什么不1样?   小结:沙子有粗有细,人们称它们为细沙或粗纱。小朋友玩沙时要注意不扬沙,保护自己和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器官。   (2) 让幼儿感知沙是1粒1粒的。   提问:请幼儿摸1摸沙,有什么感觉?用眼睛仔细看1看,沙是什么样子?   小结:沙是1粒1粒的。   (3) 让幼儿感知沙是松散的。   提问:我们用沙来团“汤圆”,可以团成吗?试1试。   提问:为什么橡皮泥可以团成汤圆,而沙子团不成汤圆呢?(小朋友有用橡皮泥团过“汤圆”的经验,教师要迁引幼儿已有经验进行对比。)   小结:沙是松散的。   (4) 让幼儿感知沙是不溶于水的1种自然物。   提问:沙放进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还能看见沙子吗?   小结:还能看见沙子,沙是不溶于水的。   

3、总结沙的特性。   我们和沙子玩了游戏,知道了沙子是1粒1粒的、松散的;沙有粗有细,不溶解水。   

4、初步了解沙的用途。   提问:沙有什么用处?   小结:沙子有很多用途,可以铺操场供小朋友们游戏;沙和水泥搅拌后可建高楼;小朋友们喜欢吃的栗子也是用沙子炒出来的。   

5、自制乐器—沙球,进1步扩大对沙的功能认识。   请幼儿每人拿1只空矿泉水瓶在教师指导下装进少量的.沙,摇动已装沙的瓶子为歌曲”大公鸡”伴奏,结束活动。   

5、评价要素   

1、是否了解沙子的主要特性。   

2、是否主动参与体验玩沙的快乐,并和同伴合作玩沙、交流感受。   小百科:沙子,指细小的石粒,或者是形状像沙子的东西。也喻指不完美的瑕疵。 小班有趣的沙子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索、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2、尝试制作水泥沙,初步了解沙子的功用。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每组1盆沙子,人手两个杯子、搅拌棒   沙画图片、水泥、水若干   活动过程:   

1、玩沙、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沙)这是什么?你以前见过吗?请你去轻轻地摸1摸、闻1闻、看1看、玩1玩这些沙长的什么样?(幼儿操作)   教师通过幼儿的回答小结:沙子是细细的、1粒1粒的,摸在手里软软的。   

2、进1步探索沙子的特征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沙子会流的,请你来演示给小朋友看看(1个幼儿操作)教师操作:原来沙子会流动的,请你想1想还有什么东西也会想沙子1样流动的?(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   我们以前做过糖和盐的小实验,还记得糖和盐放在水里会怎样吗?如果沙子放了水会不会溶解呢?(幼儿猜测)我们1起来试1试(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3、了解沙子的功用   小朋友,你们知道沙子有什么用吗?(可以玩、画画(出示沙画)   出示水泥沙,这是什么?(幼儿猜测)老师告诉你们这是用沙子做的,请你来摸1摸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沙子是软软的,而这个确实硬硬的。原来软软的沙加了水泥和水,太阳1晒就会变成硬硬的水泥沙,沙子是造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   小猪想要请我们小朋友为他做1间坚硬、牢固的房子,你们想帮他吗?(交代方法、要求)   

4、活动延伸   你们的水泥沙做好了吗?现在把他放到太阳下晒1晒,就会变的坚硬,可以给小猪造房子了。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