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八课《彩色的梦》教学反思,小班科学活动《气球吃什么》优秀教案及课后反思

小学2年级语文第8课《彩色的梦》教学反思



1、小学2年级语文第8课《彩色的梦》教学反思

小学2年级语文第8课《彩色的梦》教学反思篇1   《彩色的梦》是1首诗歌,写得比较含蓄,读起来并不是很容易懂。我着重分析诗歌的语言,让学生懂得作者要写的是什么。例如,“有1大把彩色的梦”,彩色的梦怎么会是1大把呢?读了全诗大家知道了,原来,这是我们手中的笔,可以用笔去勾画美丽的梦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教师范读、图文结合、配乐朗诵等方法,在识字环节,我通过学生自读,小老师领读,读词语,开火车读等方法,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生字有了深刻的认识,接下来再读诗歌,学生们都比较熟练了。   在课文的理解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注意破折号和省略号的读法,并且了解这些标点符号的作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掌握诗歌的读法。我将诗意的语言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照生活经验或体验来理解。例如,“雪松们拉着手”,这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看到的雪松树枝挨着树枝的情景,再想象“手拉手”的雪松,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加深学生的理解。   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尽情的展示自己,但是,本节课也存在1些不足之处,教师的语言还要再简练1点,每个环节过度恰当。今后1定要注意改进,让自己的课堂刚上1层楼! 小学2年级语文第8课《彩色的梦》教学反思篇2   通过这首诗歌,我们能感受到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的童心。根据本课的学习活动要求:说说自己梦境中美丽而又奇异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我将本课预设为两课时,第1课时主要是识字,读文。重在欣赏、体验,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梦境。第2课时重在展示、提高,主要是品读诗歌,读出自己的感受,重点是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创编,仿写课文第2小节。   第2课时的教学是在第1课时熟练识字和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设计了美读课文,品读课文,仿写段落,生字指导等环节的教学内容。   为了达到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目标,在课堂中让学生自读,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适时指导朗读,读出标点符号的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配乐读,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学会欣赏,让文字的美灵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能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在学习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语言。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第2小节的教学上。从句子形式的观察入手,让孩子发现这些句子的组成,景物的样子和景物加上颜色,然后让孩子说1说这样的词语和句子,接着让孩子在第1课时后画出的图画上进行语言的创作。由于第1课时已经对相关的短语做了训练,再加上图画的铺垫,仿写就进行的顺理成章了。孩子画出了大片的油菜花、无边的大海、柔软的云朵,1幅幅美丽的图画,1段段灵动的文字,让课堂的生成也像课文1样美妙了起来。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也是与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的运用分不开的,课件的展示让知识更直观,音乐的加入让课堂更具有艺术美感。任何课堂都是有遗憾的,这节课虽然让我得到了许多欣喜,但是也有1些不足之处:   

1、对于文章的朗读,齐读显得有点多了。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展示他们个性化的阅读。   

2、对于孩子们的作品应该有更多的形式去展示。 小学2年级语文第8课《彩色的梦》教学反思篇3   《彩色的梦》是1首诗歌。诗歌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1首,学生有了1定的阅读经验,掌握了1些阅读方法,所以学起来比以前要轻松多了。但是,本诗歌写的比较含蓄,读起来并不是很容易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    1是分析诗歌的语言,让学生懂得作者所要写的是什么。例如“有1大把彩色的梦”,彩色的梦怎么会是1大把呢?读了全诗大家知道了,原来,这是我们手中的笔,可以用笔去勾画美丽的梦想。这样1来,学生对这句诗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2是将诗意的语言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照生活经验或体验来理解。例如“雪松们拉着手”,这是拟人的手法,如果把拟人的手法这个概念拿出来,老师就要拿出时间来讲解“拟人”,在教学中,不带出这个概念,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看到的雪松树枝挨着树枝的情景,再想象“手拉手”的雪松,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小班科学活动《气球吃什么》优秀教案及课后反思



2、小班科学活动《气球吃什么》优秀教案及课后反思

活动反思: 气球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也是幼儿较喜欢的玩具之1。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活泼、好动,同时对有趣的事物有1定的好奇心。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满足幼儿的求知欲,还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成新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幼儿对事物与现象的探索欲。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就是气球。每次放学我都看见,幼儿园门口卖气球的叔叔阿姨身边,总有许多的小朋友拉着大人给买气球;他们也会拿着气球到幼儿园,和自己的好伙伴1起吹着,玩着,很高兴。我在想:孩子们是会玩气球,知道吹气球、拍气球、让气球飞起来。可是,孩子们并没有去想: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为什么会瘪瘪的?从这1点,我就设计了《气球吃什么》这1活动。 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地动手操作,进行探索,让他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初步培养对科学的探究。同时也让孩子们了解气球变鼓和瘪了的原因,并引导孩子们寻求使气球鼓起来的方法,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活动中,我用气球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通过几个环节激发幼儿的主动性,给予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活动结束后,发现也有不足之处,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好。活动后半部分,孩子有些乱,不听指挥,这是我自身的组织问题。 作为1名年轻的教师,在以后的活动中,多向资深的老教师学习经验,加强自身的组织能力。 查看原帖>>。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