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过河》教案三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教案(3篇)

北师大版2年级下册数学《过河》教案3篇


1、北师大版2年级下册数学《过河》教案3篇




2、2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教案(3篇)




3、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1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1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
65、66页。    教材分析:   2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1定的生活经验,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认识。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3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3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通过“比1比,认1认”、“折1折,画1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进1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3种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3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3角板判断3种角。    教学难点:   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教学准备:   课件、3角板、卡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1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   生1: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学生观察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直角。   
2、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学生上台展示。   
2、判断直角   方法1:直观判断直角。   方法2:借助3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3角板中的直角比1比,这是对直接观察的1种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3、找1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1说。   比1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1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3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将这3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后集体交流。)   
3、游戏延伸   游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判断锐角。   教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逐渐变大,但仍然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判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3角板比1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判断钝角。   教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4、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3种角。   
2、画3种角。   (教师示范,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5、总结思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作业:   课本第66页第
1、2题。 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1猜、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1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1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1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1摸1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1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1样的。   说1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剪1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1张纸对折,再画1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1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1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1条折痕。   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1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1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1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1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1找对称图形呢?   
2、折1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1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1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1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1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1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
2、
3、
4、
5、
6、
7、
8、9   
3、教材第33页练习7第1-3题。   
4、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1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1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4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1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1涂”的格子和“填1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1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1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2、玩中学   
1、说1说。   说1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1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4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
3、说1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4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1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1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3、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4、布置作业   
1、调查1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1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3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4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1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1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1认,说1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1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1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1找、摸1摸、说1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说1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1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1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1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3棱柱上找到了3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1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1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1想它的样子,1边想1边用手指画1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1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1步的理解。)   
2、找1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1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1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1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1数数1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1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1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1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
1、22+13=35(人)35-6=29(人)   方法
2、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1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3、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1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1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1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4、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5、课堂作业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
1、54-8=46(个)46-22=24(个)   方法
2、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1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2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1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3、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1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1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1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4、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5、课堂作业。 人教版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   进1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1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4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开始活动。   
4、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1些什么内容?   
5、课堂总结。



4、托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形》 根据特征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认识长方形
1、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方形包括长方晌谈形和正方形两种。
2、引导幼儿根据特征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宴中碰形。
3、引导幼儿找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食物,学会区分辨认。
2、活动准备
1、数学课件《认识长方形》
2、幼儿操作卡
3、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各1张
4、长方形泡棉
3、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小熊在墙上挂了好多画,好漂亮呀!你们看看这些相框好看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培仔的呢?
2、教师带领幼儿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 (1)教师出示长方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并说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5、部编版2年级下册语文小毛虫教案范文3篇




6、小学语文2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


作为1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2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2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1   学习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1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5角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5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学习过程:   
1、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送个谜语给你们:天上有1宝,天南地北到处跑,从东看像只鸟,从南看像匹马,从西看像条狗,从北看像只羊。(学生猜)同是1朵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呢?(引出:从不同的角度看,样子不同)   
2、下面我们1起走进1节图画课,看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而引起的1场小风波。请翻开11课:画杨桃。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新的朋友多打几声招呼。   
3、检查生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最难叫?)   
4、拿起笔,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在小组作个小交流。(汇报——个人读——齐读)   
2、研读中心段,辐射全文。   
1、小组研读:老师是针对班里的哪些现象而说这段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这节图画课去看看,听听,然后想想,说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堂。   
3、汇报:讲到哪1句算哪1句。   重点品读的句子:   A、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个人读——评读2人——齐读)   B
1、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孙旅答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12组对34组读:你想到了什么?——男同学对女同学说:你想到了什么?)   B
2、你看见1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镇中   C、生1: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生2:倒不如说是5角星吧!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生:不像!师:它像什么?生:像5角星!师:画杨桃画成了5角星,好笑么?生:好—笑!(4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D、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5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34组对12组读:你想到了什么?女同学对男同学读:你想到了什么?)   E、师: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生:像……5角星。师:好,下1个。(4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F、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1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5角星。(师:读给自己喜欢的同学听,你想读给谁听?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学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1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1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3、课外延伸。   
4、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杨桃角度5角星   不同不同不同   小学语文2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2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则慧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1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1、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5敛子,又因横切面如5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1   
2、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1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3、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1番话?   
4、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1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1段。   
5、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5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5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1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6、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1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1课,大家1定会有启发的。   
7、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1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1、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1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2、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3、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4、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1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1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6、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1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7、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8、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1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小学语文2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同1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   
3、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4、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说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画杨桃》,读题。(出示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3、老师准备了1些杨桃的图片,我们1起来看。看了这些杨桃,你想说什么?还有问题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就请大家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1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谈理解。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1件什么事?   
3、集体合作,理解内容。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5角星呢?大家从课文中找1找原因,可以小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位置不同,看到的不同,你能举个例子吗?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5个角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我读小学4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1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子,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什么是“叮嘱”?谁在什么时候叮嘱过你,叮嘱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话的?什么是“想当然”?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我老老实实地画,却换来了同学们1阵嘲笑,读读同学们的话。我心里会怎么样?想些什么呢?   
4、老师是这样做的吗?你觉得这是1位怎样的老师,找找。   课件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1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5角星!”   老师为什么要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什么是“审视”?你能表演1下“审视”吗?   
5、当老师问大家的时候,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带着怎样的语气的?(嘲笑)我们读读。   发挥想像,当时我的心理会怎么样?想些什么?   
6、(课件出示)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1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5……5角星。”   这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怎么会断断续续的呢?他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很惭愧)读1读这段对话。   
7、同样1个问题,同学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用上因为……所以)   
8、如果你是这位老师,这时你想对你的学生说什么?   
9、我们来看1下,“我”的老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生读该自然段。)   什么是“和颜悦色”?用这样的语气读1读。   有没有人对你说过,或你对别人说过“不要……要……”,说1说。   举例子说说什么是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1样?   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10、老师的话,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吗?背1背你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话。   
4、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谈。课文共有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谈1谈。你在生活中是1个实事求是的人吗?有没有这样的事?   
2、读。老师学完这篇课文有1些体会和大家1起分享,出示:   
3、编。学生自编学完课文后的1则格言,写在书本插图5角星旁。交流。   
4、小结: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1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小学语文2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4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1件事情中引出1个深刻的道理。弄清事,清的来龙去脉是领悟其中道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1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1段话中旬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1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写句子。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回顾第1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1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画画。)   
2、今天,“我”有机会画画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2、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我感觉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那样,而像是5个角的什么东西。)   
2、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当我把这幅图交出去的时候,同学和老师的表现怎样?   
4、老师是怎样做的?   
5、老师在这样做的过程申,神情有些什么变化?请找出重点词语。   
6、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   
7、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读1读,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理解最后1段。   
1、读课文,这段讲了什么?   (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1生受用。)   
2、找出重点词语,体会在句中的作用。(教诲、1生受用。)   
4、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说明什么?   
2、怎样背诵最后两个自然呢?   
3、先口头练习说句子,在说的基础上再写句子。   
5、巩固练习   
1、同桌互背课文,再请几位同学背给大家听。   
2、怎样做写句子的练习呢?   作业设计:   A、把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与体会尽可能详细的写下来。   B、说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与体会并完成句子练习。   C、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完成句子练习。   板书设计:   5   画杨桃   我看   不像……而像……   角度不同   同学   大笑   相信自己的眼睛,   父亲叮嘱   不要想当然   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老师   严肃   和颜悦色。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