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案上册,七年级上册历史新教案第一课是什么
1、7年级历史教案上册
买1本。
2、7年级上册历史新教案第1课是什么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3、7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教案
作为1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7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7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教案1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 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1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3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 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赤壁之战、3国鼎立局面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 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3国鼎立图 [授课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3国鼎立,就是那像1个圆鼎的3条腿分 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3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 3国鼎立是哪3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 课本找到关于3国建立的那1段,请1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3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 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8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1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先谈1下在这1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 (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 接下来我们1块了解魏蜀吴3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4、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5、课堂讨论:戏曲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区别。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展开讨论。 最后由教师小结,指出如何评价曹操。 (对于曹操的1生的评价是1个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爱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1位大诗人,他统1北方,功劳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谁有本事谁就应当称帝,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3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奸臣,这是不公平的。) 7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教案2 【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5霸、晋文公与楚庄王称霸,吴越争霸的史实,理解齐桓公成为春秋第1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业的共同原因。[能力与方法]:通过讲解、阅读教材、归纳比较的方法,学习本课的历史,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封制的崩溃导致春秋争霸,学习齐桓公的胸襟与用人、容人之量,认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义,认识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改革而国强。 【教学重、难点】 重点:齐桓公成为春秋第1个霸主。春秋争霸的原因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新课: 复习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而导入。回忆,为学习打下基础
2、春秋5霸
1、东周的建立:西周结束,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并说明东周包括整个春秋时期和战国。
2、春秋的特点:讲解特点:1是王权的衰落(原因、表现及影响),2是诸候争霸。指导阅读“引文“。
3、春秋5霸:学生勾在书上,并在地图上找出这些诸候国在地图上相应的地方。本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必要的直观材料来帮助理解,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并且落实在书上。 这说明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什么特点?
3、齐桓公首霸
1、看地图。“读读”:说的是什么人?与齐桓公称霸有何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何感想。
3、指导阅读小字,看看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在他当国君前后有什么变化?由这种变化你想到了什么?
4、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后,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呢?学生看书解决。 训练识读历史地图。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对学生进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教育的渗透。 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晋楚争霸 阅读,找出“晋文公与楚庄王能够称霸,分别与哪次重要的战役直接相关?第1次战役,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说明呢?哪些成语与楚庄王称霸有关。简略处理。 学生阅读教材找成语,文史结合学习历史。 体现什么智慧?
5、吴越争霸
1、阖闾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它采取了哪些措施?
2、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是如何重新振作的?与之相关的成语你知道哪些?勾践称霸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出答案来,互相补充。
6、小结:学生小结本课的内容。 问:你发现这些霸主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你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谈谈你的看法。 训练学生综合历史的能力学习历史,联系古今
7、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讲故事,说成语。 7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教案3 课标要求: 知道战国7雄的史实。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7雄”,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7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战国”和“战国7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战役和军事家。 难点: “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战国形势图挂图;制做本课课件;整理有关战国史实的成语;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战国时期的成语;用竹木等材料仿制1些古代兵器。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 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1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春秋时期的成语,像“退避3舍”、“1鸣惊人”、“卧薪尝胆”等。今天我们将了解到更多的成语,如“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等,让我们1起来发掘这些成语里面隐藏的精彩故事。 学习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弄清“战国”概念,课件如下展示:
1、“战国7雄”(课件显示标题)
1、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战国7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但是经过春秋时期3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7个大国。(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提问: (1)战国时期周王的地位怎么样?——春秋时犹宗周王,而7国则绝不言王亦(顾炎武《日知录》卷十3“周末风俗”条)——无足轻重。 (2)为什么诸侯国会越来越少——统1的趋势日渐明显
2、同学们仔细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提问:为什么晋国没有称雄? (教师讲述)7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3个诸侯国。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3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1分为3,形成了韩、赵、魏3个诸侯国。历把这件事叫做“3家分晋”。 历把这7个强国并称为战国7雄,7雄并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
3、学生认真观察课件投影,了解7国及其地理方位: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魏3国在中间。(老师看图讲解,辅之顺口溜“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间”,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教师引导过渡)战国,顾名思义,有战争的国,这里的“战”主要是指战争频繁,争斗激烈,学习战国的历史,必须了解战国的战争。
2、战国时期的战争(课件显示标题) 请大家阅读教材40页的小字部分的.两个战役,了解战国战争的盛况,然后总结出战国战争有哪些特点(先请学生用精简的语言概述战争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特点) 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以学生归纳出来的为序,教师重点对谋略和兵器进行讲解。) (课件展示) a、兵器(青铜兵器改进、铁兵器出现)——武器的改进 (学生展示自制古代武器,并简介戟,戈,矛,刀,剑的特点和用法) b、兵种(步兵,骑兵)——军队构成的变化 c、人数多、规模大、修建工事、争夺激烈 d、战役的发生(围魏救赵,长平之战) e、重要军事家的涌现(孙膑、白起) 学生讲述孙膑,田忌的故事 f、谋略(“围魏救赵”、“反间计”;“合纵”“连横”) 课堂辩论(旨在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人说,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 (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1组,两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有延缓作用,更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延缓作用。各国为了争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大国争霸、兼并的过程,也是国家趋于统1的过程。 (教师引导过渡):战国的战争除了在战场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外,战争的背后,各国间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就是激烈程度和影响力不亚于战争的“合纵与连横”。
3、合纵与连横(课件显示标题)
1、正当各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秦国却逐渐占据了主动,为什么呢?因为秦国出了个张仪(投影张仪图片) 张仪游说各国,破坏了6国的联盟,使得6国联合抗秦的谋略破产,具体是怎么回事,同学们还是通过阅读教材去了解吧。
2、指导学生重点理解什么叫“合纵”,什么叫“连横”(课件出示“合纵连横”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合纵就是东方6国联合抗秦,(“合众弱以攻1强”)。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苏秦奔走于东方多国之间,身佩6国相印,在他的游说推动下,东方各国1度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吐出1些占领的地方,使秦国遭到1定的挫折。 连横就是劝说1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各国(“事1强以攻众弱”)。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秦国用张仪为相,让他推行连横政策。当时东方的齐楚两大国结成联盟,秦国要跟齐国争雄,必须先破坏齐楚联盟。张仪连横政策最成功的1着便是把齐楚联盟给破坏了。
3、6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 (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5国间利益不1致,立场不坚定) (教师讲述)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1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1会儿又跟秦国抱到1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虽然斗争很复杂,情况多变化,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清楚的,那就是,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下去,秦国却XX越强。 课堂小结 (课件出示知识要点,教师概述) 战国宏大而壮观的战争,变化多端的谋略,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令人难忘,但是我们都知道,无论在何时,战争带给人民的,永远都是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在连绵不绝的战争岁月中,受煎熬的始终是老百姓,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和平,1直都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练习巩固
1、选1选
1、作为1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战国时期是指() 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7雄的是()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
3、战国初年,被韩、赵、魏3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秦国
4、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伍子胥
5、人物下列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是() A、孙武 B、张仪 C、孙膑 D、苏秦
6、战国时期,7国之间战争不断。主要的兵种有() A、车兵 B、步兵和骑兵 C、水兵 D、藤甲兵
7、“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源自于长平之战,指缺乏实战经验,惯于空谈兵法,战争中1败涂地的赵括。交战双方是() A、秦国和齐国 B、魏国和赵国 C、秦国和楚国 D、秦国和赵国
8、《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年代最早的1部兵书。该书的作者是()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白起
2、材料分析 战国7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合纵与连横之争成为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
1、用简要语言说明“合纵”与“连横”策略。
2、在合纵与连横之争中,1些研究纵横之术的读书人十分活跃,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谁?
3、你认为上述哪1种策略运用的更成功1些?
3、各抒己见 结合有关史实和课外资料,谈谈你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战国人物。
4、7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
。
5、请问那里可以找到7年级历史教案中华书局版?
书店。
6、7年级历史教案本学期教学要求怎么填写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