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1、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1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能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   

2、学会将垃圾分成玻璃、电池、纸张、金属、塑料等几大类,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3、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窗外的垃圾堆》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使幼儿懂得垃圾会无污染环境,对身体的健康有害。   

2、让幼儿了解我们在幼儿园里产生的垃圾,如用过的废纸、吃点心时扔掉的包装袋等。在家里产生的垃圾,如废弃的牙膏皮、旧牙刷,装味精、盐、糖的袋子,盛洗涤剂的瓶子,吃剩下的饭菜,丢弃的果皮,果核等。   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该怎么办?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无论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公共场所,有了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不要污染环境。   

3、教师和幼儿1起倒出被放置1个月的塑料杯里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腐烂了,哪些东西根本没有变。使幼儿知道不能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垃圾分类箱,并画上回收标志。   幼儿讨论: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教师可示范1些组合型垃圾的分类,如香烟盒最外层的包装属塑料类,中间的香烟盒属废纸类,最内层的锡箔属金属类;啤酒瓶的瓶盖大多为金属类,瓶身为玻璃类,包装纸属废纸类。   请幼儿操作,将塑料杯里的东西进行分类。按照废纸、废塑料类、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的废品分别放入自己制作的贴有回收标志的纸箱内。这样将垃圾分类,即可以减少污染,又能节约能源,1举两得。   

4、教师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的录像,使幼儿进1步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利用这种方式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教学反思   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1,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1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能够简单的对垃圾分类方法。   

2、 教育幼儿爱护身边的环境,将垃圾放在指定的地方,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新型垃圾箱的照片,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废物,有关垃圾危害的图片,自制小型分类垃圾箱。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区中新型垃圾箱照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这个垃圾箱和我们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2、认识 “可回收”的垃圾   

1、可回收垃圾是什么意思?(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再3循环的垃圾。)   

2、你觉得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3、认识“不可回收”的垃圾   

1、不可回收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就是不可以再次利用,工人叔叔会把它们填埋掉)   

2、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4、幼儿操作,分类投放垃圾   

1、垃圾分类投放很重要,这儿有1些垃圾,大家先看看,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   

2、请幼儿将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投放到垃圾箱里。   

3、集体检查投放得对不对。   

5、活动延伸   咦,那废电池呢?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呢?   让我们回家找找,还有哪些垃圾也是有毒垃圾呢?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1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   

1、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1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2、观看ppt,给垃圾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3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3、师出示挂图请幼儿分类: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老师这有很多垃圾卡片,谁能把它们分1分类呢?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我们都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扔垃圾的时候要给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变废为宝,做环保小卫士,老师收集了很多废纸盒,下面我们1起用纸盒做陀螺吧?   

3、变废为宝,制作陀螺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1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幼1起去户外玩陀螺。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3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



2、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1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新《纲要》中的强调,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教育。因此,我园的幼儿的科学教育,不仅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也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转动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在平时玩积木时无意使积木旋转起来,坐上转椅也会转起来等,转动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根据幼儿这个兴趣点我组织了这堂课,让幼儿在尝试转动积木、转椅等操作材料的同时,转动自己的身体,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的现象,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了解转动是运动的1种方式。

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1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都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培养幼儿1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风车、陀螺、积木、小碗、伞、圆纸片、轮子、筷子等多种物品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游哪些东西会旋转? 幼:(请多数孩子发言) 师:为什么会旋转呢? 幼儿回答,师作小结。(过渡下1环节)

2、基本环节: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师总结了东西转动的原因后,给幼儿提供筷子、轮子、小碗、伞、圆纸片、陀螺、积木等,介绍材料并交待活动要求。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幼:(让幼儿来说名称) 师:你能想办法让这些玩具转起来吗? 幼:(幼儿在小组里交流) 师:请你们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让幼儿在活动中去探究,获得各种体验,积累各种感性经验,主动构建认识。在小组中交流,师小结。

3、 结束环节: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1种方式。 小朋友们,你能不用任何东西,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你们可试1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或小朋友了。(自由交流)

4、 延伸环节:游戏“找1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先让幼儿说说转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全班交流,师再作小结。 教学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1,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2 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1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1次“转动”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1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每组1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1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1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1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1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1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1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1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1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1,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3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现实生活中转动的现象随处可见,如陀螺的转动、风车的转动等等这些现象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选择了《转动的乐趣》这1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去探索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并获取有关转动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目标 1.积累关于物体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积极探索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各种可以转动的玩具用具,如不同样式的陀螺、轮子、呼啦圈、风车、小红旗、纸杯、雪花片、毛线、筷子、飞盘等。 (2)各种会转动的物体制做的图片。 (3)音乐《健康歌》。 活动过程

1、幼儿玩转动玩具,充分感受有趣的转动现象。 1.幼儿自由操作容易转动的物品,观察感知转动时的有趣现象。幼儿操作探索,师观察并与幼儿交流。 2.交流与分享。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告诉小朋友。 3. 刚才我们玩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让本身不容易转动的物体物体转动起来。 1.幼儿分组自主选择材料操作,探索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并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的给予帮助和支持。 2. 个别幼儿发言。纸杯会转动吗?雪花片会转动?谁有更多的方法让它转动起来?

3、集体交流与分享。共同讨论物体转动起来的多种方法。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1、看1看,在我们的教室里,有那些可以转动的物体?

2、想1想,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能转动?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好处。

4、出示图片,再次激起孩子们对转动的兴趣。 刚才我们看到的挖掘机、搅拌机、无叶风扇、这些科技产品都是科学家们发明创造的,我们从小也要认真学本领,长大了发明更多的产品。

5、我们的身体会转动吗?现在我们随着音乐转动1下我们的身体吧! 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孩子们整体兴趣很高,积极探索各种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也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不足之处1.在讲到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时,可能是孩子们没有积累转动的经验,因此不能和老师积极互动。所以在课堂上我让幼儿继续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会转动的物体。我想如果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记录生活中会转动的东西,该环节可能会进行得更加顺利。2.第4个环节,如果制成课件加上解说可能效果会更好。 今后,教学活动设计上1定要考虑到幼儿经验积累是否能够使本节课顺利进行、达到积极互动。在材料准备上,图片、或者教具力争达到最佳效果。

大班科学教案反思蛇螺



3、大班科学教案反思蛇螺

幼儿园教案:陀螺   教师:屈老师   幼儿的天性是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活泼、好动、好问,富有幻想,此时期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期,因此,我们以《快乐转转》这1主题,设计了《有趣的陀螺》,并探索旋转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了解了1些简单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转转玩玩》中观察陀螺旋转时的图案与色彩的变化。(包括陀螺转动的速度、颜色、形状、大小等)   

3、探索陀螺原地稳定旋转时技巧,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1)自制抽动陀螺。(2)购买玩具陀螺。(3)捻动的陀螺(4)实物投影仪   

2、学具:(1)不同类型的陀螺若干个。(2)制作材料:正方形、圆形、3角形、及各种色彩的卡纸若干、瓶盖、废纸卡等。   【活动过程】   

1、玩玩转转,让陀螺转起来。   

1、教师表演,抽动陀螺、捻动陀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玩具?(陀螺)。请问小朋友还见过什么样的陀螺,提醒幼儿思考与现在玩的不同的1些陀螺玩具。   

2、让幼儿自由转动,并进行观察。(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探索、观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2)怎样才能使陀螺稳稳的上时间的转动呢?教师可采取让每个幼儿拿1个陀螺,来转1转,玩1玩。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3)幼儿玩转陀螺,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让陀螺转起来的,请表演给大家看。(个别幼儿幼儿表演时动作不规范或转动效果较差,这种情况教师要给个别指导。如:教师示范,要把陀螺捏紧,稳稳的用力1捻,陀螺就会转动起来。   

3、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转动陀螺的比赛,(相同的陀螺为1组,找出比较认真的幼儿来为本组当评委,进行比赛。)   

4、讨论,为什么有的陀螺转动时间长,有的转动时间短。   

5、教师演示上弦的陀螺,幼儿观察并发表各自的见解:上1下弦陀螺1转就停,上几下弦陀螺就转个不停。   小结:拿稳放平陀螺,平稳用力不能偏,陀螺才能转稳。陀螺旋转时间的长短与用力气大小有关系。用力大,转的时间久长;相反,有力小,转的时间就相对短些。   

2、转转看看、陀螺变变。通过这1活动,让幼儿来观察不同颜色的陀螺旋转后,颜色与图案的变化。   

1、幼儿自由结伴转动陀螺。(1)提问:陀螺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有什么变化?(2)幼儿进行交流,讨论在旋转前和旋转后有什么变化?谈谈自己的发现。(转动后陀螺的颜色与图案有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陀螺旋转起来后,颜色在视觉上的变化。   小结:由于陀螺转动很快,看上去,5彩的陀螺各种颜色有些混合色,小块的颜色变成了圆形。   

3、做做玩玩,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旋转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组织幼儿制作不同形状的陀螺。   (1)选择适合的材料(3角形、正方形、圆形边长2厘米的卡纸,火柴棒等。   

2、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找准插孔,将火柴棒磷头朝下安装。引导幼儿进行装饰陀螺。   

3、转转看看,让幼儿发现陀螺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幼儿自由自由转动陀螺。   (2)提问:陀螺旋转后看上去有什么变化?   (3)幼儿自行讨论交流。(略)   

4、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来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转起来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并引导幼儿概括:由于陀螺转动的非常快,所以,无论是什么形状,转动起来后我们看上去都是圆形的。   【活动延伸】   幼儿玩自制陀螺,进1步感知陀螺的各种变化。 【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及反思



4、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及反思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dengqian998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 设计意图: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 在“陀螺转转转”活动中,我们重视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操作体验,引导幼儿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1些因素。如,第1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转动这1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起幼儿对转动这1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第2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这1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1些因素。第3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影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现其中的几个因素。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目标: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1些因素。  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活动准备:1.直径6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中心处打1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3活动延伸虽然,活动中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幼儿教育很高,对陀螺也充满了好奇,可以说基本达到了目标,但我还是有许多地方很值得反思:。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及反思



5、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及反思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dengqian998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 设计意图: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 在“陀螺转转转”活动中,我们重视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操作体验,引导幼儿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1些因素。如,第1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转动这1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起幼儿对转动这1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第2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这1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1些因素。第3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影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现其中的几个因素。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目标: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1些因素。  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活动准备:1.直径6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中心处打1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3活动延伸虽然,活动中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幼儿教育很高,对陀螺也充满了好奇,可以说基本达到了目标,但我还是有许多地方很值得反思:。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6、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1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能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   

2、学会将垃圾分成玻璃、电池、纸张、金属、塑料等几大类,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3、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窗外的垃圾堆》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使幼儿懂得垃圾会无污染环境,对身体的健康有害。   

2、让幼儿了解我们在幼儿园里产生的垃圾,如用过的废纸、吃点心时扔掉的包装袋等。在家里产生的垃圾,如废弃的牙膏皮、旧牙刷,装味精、盐、糖的袋子,盛洗涤剂的瓶子,吃剩下的饭菜,丢弃的果皮,果核等。   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该怎么办?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无论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公共场所,有了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不要污染环境。   

3、教师和幼儿1起倒出被放置1个月的塑料杯里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腐烂了,哪些东西根本没有变。使幼儿知道不能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垃圾分类箱,并画上回收标志。   幼儿讨论: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教师可示范1些组合型垃圾的分类,如香烟盒最外层的包装属塑料类,中间的香烟盒属废纸类,最内层的锡箔属金属类;啤酒瓶的瓶盖大多为金属类,瓶身为玻璃类,包装纸属废纸类。   请幼儿操作,将塑料杯里的东西进行分类。按照废纸、废塑料类、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的废品分别放入自己制作的贴有回收标志的纸箱内。这样将垃圾分类,即可以减少污染,又能节约能源,1举两得。   

4、教师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的录像,使幼儿进1步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利用这种方式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教学反思   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1,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1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能够简单的对垃圾分类方法。   

2、 教育幼儿爱护身边的环境,将垃圾放在指定的地方,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新型垃圾箱的照片,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废物,有关垃圾危害的图片,自制小型分类垃圾箱。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区中新型垃圾箱照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这个垃圾箱和我们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2、认识 “可回收”的垃圾   

1、可回收垃圾是什么意思?(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再3循环的垃圾。)   

2、你觉得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3、认识“不可回收”的垃圾   

1、不可回收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就是不可以再次利用,工人叔叔会把它们填埋掉)   

2、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4、幼儿操作,分类投放垃圾   

1、垃圾分类投放很重要,这儿有1些垃圾,大家先看看,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   

2、请幼儿将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投放到垃圾箱里。   

3、集体检查投放得对不对。   

5、活动延伸   咦,那废电池呢?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呢?   让我们回家找找,还有哪些垃圾也是有毒垃圾呢?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1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   

1、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1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2、观看ppt,给垃圾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3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3、师出示挂图请幼儿分类: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老师这有很多垃圾卡片,谁能把它们分1分类呢?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我们都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扔垃圾的时候要给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变废为宝,做环保小卫士,老师收集了很多废纸盒,下面我们1起用纸盒做陀螺吧?   

3、变废为宝,制作陀螺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1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幼1起去户外玩陀螺。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3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