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精选案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大河镇脑上小学 杨波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 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 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精选案例

2、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精选案例

体育,缩写PE或P.E.),是一种复杂的社会 文化 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1   学习阶段:水平二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学习内容:游戏“大鱼网”踢毽   重点:左脚也能熟练的进行毽子练习   难点:左右脚能熟练进行盘踢练习   学习步骤:   一、合作游戏、提高能力   教师活动:

1、提出游戏的要求   

2、讲解游戏的 方法 与要求。   游戏的方法:全班分成六组,第一组先扮演鱼网,第二组休息。其他的四组扮演小鱼进行游戏。然后第二组扮演鱼网,第三组休息。其他四组扮演小鱼。游戏依次循环。   

3、分成六大小组   

4、组织游戏   

5、对游戏进行调控,使游戏更加的生动。   学生活动:

1、理解游戏的方法和要求   

2、小组合作进行游戏   

3、注意在游戏的安全   组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左脚也能熟练的进行毽子练习   难点:左右脚能熟练进行盘踢练习   教师活动:

1、提出毽子的练习   

2、组织右脚的30个熟练性练习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分钟的团体总成绩的比赛   

4、组织左脚的50个熟练性练习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分钟的团体总成绩的比赛   

6、组织进行50个的盘踢熟练练习   

7、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分钟的团体总成绩的比赛   学生活动:

1、自主的完成各项熟练性的练习   

2、发挥自己的的成绩,合作完成比赛,勇创好成绩。   组织:   三、放松身体,愉悦身心   反应游戏   规则:所有学生走成一圈,然后听老师喊:往前走,往后退,往前跑,倒着跑等来提高判断能力。   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圆圈   

1、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   

3、师生告别   场地器材:操场毽子若干个   课后小结:

1、在做游戏的时候体现出了一个个性差异的问题.男女同学不愿意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戏.通过 教育 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2   一、课题: 接力跑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快乐体育”为目的,充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将体育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利用小的器材,一物多用,达到实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欢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得知识,提高素质,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根据新课标理念,通过多个游戏贯穿其中,使学生在学习接力跑中下压式交接棒的练习为主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身心素质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将技术动作练习与游戏两者有机结合,使教育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四、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他们经过半年的学习已经能适应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已经拥有基本体育素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差异较大,团队意识有待提高,本次课的接力跑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接力的传接棒基本技术与跑的方法   难点:注意掌握传、接棒的时机与配合   六、 教学目标:   

1、 学习接力跑中下压式传接棒的交与接的动作方法,通过游戏和比赛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其动作要领。   

2、 学习和体会接力跑的下压式的传接棒交接方法,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3、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团结协作意识。   七、教学特点   

1、 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观看教师示范,模仿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学后 反思 中充分体会交接绑的基本动作要领。   

2、 采用多种分组形式来提供集体学生间的合作时间与空间,提供多样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后,相互帮助、相互改进,进而提高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团结协作意识。   

3、 评价——教师通过师评和学生间的自评与互评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充分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练习中优势与不足。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3   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轻松自然地进行自然地形跑。   学习内容:游戏 自然地形跑   学习步骤:   一、 游戏活动,积极参与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和学生一起复习贴烧饼游戏规则。   

3、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圈进行游戏,学生游戏时老师及时提醒要求,巩固学生对规则的理解。   

4、提出分组要求,组织学生分组游戏。(由指定的学生全权负责。)   

5、组织学生柔韧练习。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深入熟悉游戏规则,知道游戏要求。   

3、全班围成一个圆按规则进行游戏。   

4、全班分成两组,由指定的同学负责游戏,扩大活动的比例。   

5、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正压腿、弓步压腿、坐压腿三种柔韧练习。   组 织:六列横队、小组分散  二、自主选组、自主练习   教师活动:

1、讲解分组要求(按体能分组,3—6人一组;选好组长;纵队排好,组长在前。)组织学生分组。   

2、提出自然地形跑的要求:(组员听从组长,组长履行职责;合理选择场地和速度;合理控制路程;注意跑时纪律;注意呼吸,轻松自然;时间由老师控制。)   

3、观看和指导学生进行自然地形跑。   

4、向小组长了解每一组的完成情况。   

5、组织学生柔韧放松。   

6、小结整节课的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

1、仔细听好分组要求,自主选择伙伴,选好组长,排好队。   

2、认真了解自然地形跑的要求。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然地形跑,体验不同地形的跑步动作。   

4、小组长交流自己一小组的跑步情况,管理感受。   

5、听口令进行柔韧放松。   

6、认真听,积极参与讲。   组 织:小组分散、席地而坐、六列横队   场地器材:校园、操场   课后小结:本课的大部分活动是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的,不过因为本课是跑的练习,学生的体质差别很大,所以本课中所有的组长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游戏时的组长由老师指定善于调控的同学担任,柔韧练习时由常规组长担任,自然地形跑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能选择了小组,推选了小组长,正因为小组长的不断变化,使得本课的骨干作用体现得非常好,而且最值得高兴的是学生分组的要求很明确,跑时也基本能听从组长的带领。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4   一、设计意图:   跳绳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特别在学生中广为流传,而且跳绳也是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教学任务,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重点教材,是必须考核的项目,但该项目对于协调性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要学会还是比较困难的。然而,一年级跳绳教学往往被大多数教师所忽视,有的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更多地是让学生自己学,因此一年级就能跳得很好的学生并不多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正摇并脚跳短绳的方法和相关知识,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互助、协作、友爱的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 体育运动 知识,从而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身体活动,它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繁简和速度的快慢而很容易地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适合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很好的内容。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技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少儿智力、身高的增长,增强少儿心肺功能和肠胃功能。   三、学情分析:   

1、一年级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较差,他们的骨路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对跳绳这一项目并不是很了解,少部分学生接触过跳绳。   

2、学生在跳绳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手摇绳、脚跳跃等错误,对协调性较差的学生会出现手、脚配合错误。不仅如此,学生在教学中也可能会对跳绳产生厌烦心理。   

3、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的会模仿跳的好的学生学习,有的会向老师询问,有的可能会放弃。   四、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在教师地引导下,学生能够愉快地进行学习,敢于表现自己。   运动技能目标:75%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并脚跳短绳的动作方法,并能将动作运用到其他活动中。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双脚连续跳发展学生腿部力量,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心理健康目标:敢于挑战自我,并展示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   社会适应目标:通过集体学习、互相观察与讨论,增进友谊,发扬团结协作的能力。   五、重难点:   重点:双手正摇并脚跳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跳绳学习的常见错误,在本课教学中灵活安排了多样的练习方法,如徒手空绳练习、跳低台阶练习等等,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学习的课堂气氛,多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天地,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使他们乐学、自学、勤学。通过观察跳得较好的同学,让其他学生思考得到启示,促使他们与同伴合作、帮助,有效的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提高。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给学生一种学会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悦,获胜的开心和自豪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常见错误和解决办法:   

1、手摇绳错误。   有的小朋友摇绳时会将手内旋,或摇绳不连贯,或所用力量不均匀而造成摇绳间断。解决办法是一手并抓两绳头,一只手一只手的练习。老师可手把手――握着小朋友抓绳头的手一块摇,帮助学生找到感觉,熟悉绳性。用此种办法20%的学生初步能连贯跳起来。但要注意必须散开,以免被绳甩到。   

2、脚跳跃错误。   初学跳绳的小朋友应以双脚并跳为佳。练习时请一个跳绳节奏较好的学生在中间摇绳跳,其他学生站在四周徒手模仿跟跳,练习并脚跳节奏。练习时要求学生紧盯跳绳,以找到感觉。还可以以一帮一,即一个会跳的学生带一个不会跳的同学一块跳。用此种方法15%左右的学生能初步连贯跳起来。   

3、手、脚配合错误。   手快脚慢,手慢脚快,手、脚配合不够协调,是学生最易犯的错误。针对此错误的解决办法有:   (1)跳空绳。学生左右手各持一绳,双手同时甩,双脚并跳。   (2)集体跳空绳。两个学生在场中间甩长绳,其他学生看绳双脚并跳。此方法比单人跳空绳效果好。十几个学生同时跳起落下,容易让学生掌握节奏。   (3)摇绳、跳跃的强化训练。让学生自己持绳,甩过头顶落地后停顿一拍,然后双脚轻跳过绳,同时双手将绳后拉。一个能熟练跳过后,连着跳两个,然后逐个增加。这种方法针对节奏感较差的学生效果较好,但易出现摇绳动作变形的现象。所以教学时应因人而异。   跳绳教材在小学体育课时中所占比重毕竟有限,要想让学生掌握跳绳技术,还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勤练,少数仍掌握不好的学生应及时与班主任、家长联络,请他们在课余、在家中进行辅助。   一、开始部分—时间:3分钟   (一)常规内容   组织:师生问好,宣布学习内容   形式:四列横队(如图)   要求:精神饱满,体委整队 报告 出勤人数   (二)队列练习:踏步走,立定(一)齐步走,立定(三)跑步走,立定(五)   组织:教师喊口令,统一指挥   形式:四列横队(如图)   要求:队列整齐, 口号 洪亮   二、准备部分—时间8分钟   (一)一般性准备—时间:4分钟   内容:系列操《七彩阳光》   组织:教师领做,学生喊口令   要求:动作舒展,准确有力   (二)专项准备—时间:4分钟   内容

1、徒手跟着节奏跳,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跳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四列 体操 队形(如图2)   要求:跳得要有节奏感   三、基本部分—时间26分钟   (一)单摇并脚跳 --18分钟   动作方法:两手握绳的两端,并脚跳过由后向前摇转的绳(加一次垫跳或不加垫跳)连续做数次。   教学重点:双手正摇并脚跳   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教学环节:   

1、教师讲解示范握绳和掌握适宜长度并脚跳的方法--时间:   组织:学生观察,并模仿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方法   

2、按节奏徒手模仿跳绳动作--时间: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按照在专项准备训练中已熟悉的节奏   

3、单手拿绳跳,(左右手交替练习)--时间:   次数:左右手各练习一次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   

4、两手各握一条对折绳的两端跳—时间:   次数:练习一次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   

5、并脚跳绳练习—时间:   次数:练习一次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   

6、优秀学生展示—时间:   组织:学生观察并加油鼓励,教师重点提示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7、并脚绳再次练习—时间:   次数:练习一次   组织:教师巡视指导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   (二)游戏:并脚跳比赛--时间:8分钟   游戏方法:

1、10秒、20秒、30秒单位时间内跳绳比多   

2、一次性跳绳(失误为止)比多   游戏组织:体操队形   游戏要求:动作协调,速度快   四、结束部分—时间:3分钟   (一)放松   组织:教师领做   形式:体操队形   要求:全身心放松   (二)小结本课师生再见   预计心率:155次/分   预计练习密度:35%--40%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5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鼓励学生通过练习与体验,探寻和纠正技能动作,启发学生自学自练、互帮互学,并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 学习态度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章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序的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得到技能的逐步提高,心里的愉悦与满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初步体会练中生疑、练中思疑、练中释疑的体育 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册,内容是小 篮球 :原地运球和游戏:前赴后继。   (三)单元课次:   小篮球原地运球单元共安排3课次,本课是第3课次。   单元计划:   第一课次:初步学习篮球基本站姿、双手持球的方法,重点进行1—2种熟悉球性的练习,使85%的学生基本掌握1—2种的熟悉球性的练习方法。   第二课次:进一步进行熟悉球性的巩固练习,重点学习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使80%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   第三课次:进一步进行原地运球的巩固练习,重点练习与纠正原地运球低头运球的错误动作,使80%的学生能都抬起头来运球。   (四)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在人教版教材中,小篮球从四年级开始出现至六年级,技术动作呈由易到难的递进,是小学球类教材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篮球教学,主要抓熟悉球性、脚步移动、传接球、运球和投篮等最常用的几项主要技术动作进行教学,重点以学习基本技术和技能,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技术,懂得一点比赛规则,培养篮球运动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练。   根据篮球内容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制定四年级篮球原地运球的单元计划。单元目标:学会原地运球的方法,初步掌握原地运球手触球的部位和时机,发展协调性和上肢小肌群的控制能力,激发学练兴趣,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根据丰台区小学体育教学统一计划安排,四年级原地运球共

1、5课时3课次,本课次在单元计划中是第3课次。   

2、学生情况分析:   (1)心理特点: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运动具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并且对教师明确提出的学练要求能够主动完成,同时,他们对动作的认识具有了初步地自我分析、理解能力,对动作的完成质量有了初步的评价与量化标准,这是进行合作学习,教学中能高效率完成尝试与体验的一个先决条件。   (2)生理特点:四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初期,身体发育较快,身高明显增长,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但长时间、大运动量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感,易产生消极情绪。技能的形成过程较低年级快,对粗略动作的掌握较快,但细致程度不够,在学练的过程中,动作容易变型,走样,形成各种错误的技术动作。   (3)技能基础:篮球原地运球的技术比较简单,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们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也养成了一些错误的练习习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   年级:四年级人数:28   

1、小篮球:原地运球

2、游戏:前赴后继   教学目标   

1、采用不同方式巩固练习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80%的学生能抬头运球   

2、发展学生上肢小肌群力量及协调性,提高手对球的控制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教学内容   开始部分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   报告出勤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队形练习   

1、齐步走,立定   准备部分   一、一般性准备   

1、七彩阳光   预备节   第一节伸展运动   第二节扩胸运动   第三节踢腿运动   第四节体侧运动   第五节体转运动   第六节腹背运动   第七节跳跃运动   第八节整理运动   

2、小游戏:小兔摘瓜   二、专项准备   

1、双手体前拨球   

2、双手体前抛接球   基本部分   一、小篮球:原地   运球   动作方法:运球时,两脚开立,两腿弯曲,上体前倾;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手掌触球(手心空出),以肘关节为轴,当手触球时小臂和手腕随球向上的缓冲,然后小臂下伸,手向下按压将球拍向地面。如此反复进行。   教学重点:抬头运球   教学难点:抬头运球   二、游戏:前赴后继   游戏方法:(略)   游戏规则:   

1、前一组分出胜   负,第二组便可出发游戏。   

2、出发后必须运着球走,相遇后双手持球。   

3、哪一组“门前”球多,哪一组告负。   结束部分   一、学生自主进行   熟悉球性的练习   二、小结本课   三、安排学生收器材。   四、师生再见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精选案例相关 文章 : ★ 小学体育活动方案精选创意体育活动 ★ 幼儿体育活动方案精选案例 ★ 中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最新篇 ★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精选案例 ★ 精选小学体育教学计划模板5篇 ★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案例 ★ 精选小学体育教学计划模板五篇 ★ 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精选中学生案例 ★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集锦5篇 ★ 幼儿园体育活动方案精华篇。

小学平均数的教案怎么写

3、小学平均数的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

1、集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口算练习 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二.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 r />

1、1号笔筒有( )支铅笔 2号笔筒有( )支铅笔 3号笔筒有( )支铅笔4号笔筒有( )支铅笔 5号笔筒有( )支铅笔

2、上图中一共有( )支铅笔。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笔筒应放( )支铅笔,动手分一分。

3、列算式为: 课上尝试小研究 研究一: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 第一组 姓名 投中个数 张华 8个 王云 7个 李英 6个 赵明 7个 第二组 姓名 投中个数 刘杰 9个 杨立 8个 孙梅 5个 王丽 3个 丁鹏 5个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

3、你能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吗? 研究二: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数量(个) 1 3 2 3 2 6 4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亮亮家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3、议一议: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提示: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形成最终的小组意见,最后小组长确定好发言顺序。) 三.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课上研究(一)(二)。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四.班级展示提升

1、找一个小组展示本小组对尝试研究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 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填写评价表格。

3、教师适时点拨引领:平均数的含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互相纠错,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尝试题做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五.挑战自我 (一)尝试应用,解决平均数问题: 出示新华小学四年级(1)班第五组和第六组同学体重的统计表,让学生读表,了解表中的信息。交流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第五组有7个人,第六组有8个人。 教师提出:要比较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该怎么办?学生可能回答先计算两个组的平均体重,然后进行比较。 接下来让学生分别求出两个组的平均体重。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两名学生进行板演。 预设:第五组同学平均体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 第六小组同学平均体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提出“议一议”中问题“42千克、40千克分别表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求出的两个平均数的意义。完成比较哪一组平均体重重一些的问题。 (二)巩固练习,提升学习质量:

1、独立完成教材中练一练的第二题;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 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六.反思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拓展延伸: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站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小学数学三年级“除法”的教案

4、小学数学三年级“除法”的教案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复习铺垫。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算。 4÷2= 9÷3= 6÷6 40÷2= 90÷3= 60÷6= 400÷2= 900÷3= 600÷6=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2= 9÷3= 6÷6= 教师指名学生在黑板演示,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请在黑板演示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3.导入。 同学们能够用竖式熟练地计算出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如果商是两位数,你们还会用竖式计算吗?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主题图(将教材第1页主题图稍加改变,只出现三年级两个班在山坡上植树的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是植树节吗?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在今年3月12日的这一天,我们学校三年级的同学到山坡上去植树,你们看!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干得多带劲呀! 2.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你们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吗?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3.提问: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算式该怎样列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并板书:42÷2= 4.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大约种多少棵树?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42看成40,因为40除以2等于20,所以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大约种20棵树。 5.揭示课题:那么42÷2到底等于多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三、动手动脑,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1)42÷2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42÷2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请大家拿出手中的42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2份,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 如果觉得自己有些困难可以与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 (3)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把分小棒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 方法二:先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再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2个十和2个一合并起来是21。 (2)议一议:对于上面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归纳学生发言并明确第一种分法比较合理。 2.组内交流,探究竖式。 (1)提出问题:大家用分小棒的方法得到了42÷2的结果。根据分小棒的演示过程,想一想用除法竖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42÷2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然后自己在本上试着写一写竖式。 (3)教师有目的性让学生将代表性的写法在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中大致有三种不同竖式。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明确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①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三个竖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步骤2:以小组为单位研讨哪一个竖式的写法既合理又简便?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第三个竖式的写法既合理又简便。因为第一个竖式是有局限性的,第二个竖式2前面十位上的0没有意义,可以不写,40个位上的0也可以不写。所以第三个竖式的写法既合理又简便。 ③指名说一说第三个竖式的计算过程。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明确:42÷2应从高位除起。因为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竖式中,用除数2去乘商的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的2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在商的个位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商1,积是2,写在落下来的2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结果等于21。 (5)总结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大家通过尝试试做、组内研讨、全班展示,得出了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笔算除法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结论: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并且对齐。 四、反馈练习,效果评价。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4÷2= 24÷2= 34÷2= 44÷2=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作业:练习四第1题下面4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数与代数(教案)教学设计

5、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数与代数(教案)教学设计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开心一生 第9单元总复习 第2课时数与代数(2) 【教学内容】课本118~119页练习二十八的第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根据意义和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2、熟练进行约分和通分,认识约分、通分的重要性质。

3、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排除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难,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分数的意义。 (1)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2)你怎样理解单位“1”? (3)什么是分数单位? 举例说明。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如: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被除数÷除数=

2、真分数和假分数。 (1)什么样的数是真分数?真分数大小特征? (2)什么样的数是假分数?假分数大小特征? 找一找,填一填。 真分数:() 假分数:() (3)什么样的数是带分数?假分数如何化成带分数?化一化,练一练。 把与化成带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说一说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举例说明。

4、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试一试:(。

谁帮我找一下关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主题班队会的教案

6、谁帮我找一下关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主题班队会的教案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