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果汁.猴子.河马英语怎么读,路口旁有一只猴子,一个出租车司机正开过路口,为什么出租车司机停下来?
1、出租车.果汁.猴子.河马英语怎么读
出租车taxi ˈtæksi 特k西(te ke xi) 果汁 juice dʒu:s 蛛丝 (zhu si) 猴子 monkey ˈmʌŋki 忙ki(mang ki) 河马 hippo ˈhɪpəʊ hi抔(hi pou)。
2、路口旁有1只猴子,1个出租车司机正开过路口,为什么出租车司机停下来?
因为猴子的屁股是是红色的,出租车司机把猴子屁股当红灯了。
3、小猴子开出租车的童谣
小猴子开出租车的儿歌,本人自己编的 小猴子开出租, 嘀嘀嘀,上马路。 红灯停,绿灯行。 行行停停拉客人。 路边老奶奶招招手: taxi taxi 出租车, 送我去菜场好不好? 小猴子笑着回答道: 好好好,上车系好安全带 我安全送你到菜场。 滴滴滴, 老奶奶,菜场到了, 下车请注意随身物品, 欢迎你下次再来做我的车! 里面有些内容你可以自己改编1下,在幼儿园里可以跟小朋友玩出租车游戏。
4、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1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小记者 记者是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他们借助各种媒体,采编报道各个领域的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幼儿扮演“记者”,体验接着的工作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社交方式,增长见闻,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挖掘生活素材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绘画能力。 由于幼儿缺乏经验,在初设这1角色活动或幼儿对采访目标不够明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主编”的身份参与游戏,让“小记者”先汇报自己的“采访对象”,“主编”帮助“小记者”设计“采访”问题,使“小记者”明确“采访”主题。为发挥幼儿之间的互动作用,可2人或3人1组自由组合进行“采访”。 开设“小记者”活动时,教师首先应为幼儿拓宽其行动空间,除本班外还可到圆内各班及厨房、保健室、保管室、图书室等部门“采访”,甚至还可请家长、社会个部门配合,让“小记者”的“采访”范围扩展到社会……增进起对各行各业的认识,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采访后,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报道”的条件,如:提供纸张、彩笔,让幼儿绘制“报刊”、提供大纸箱制作的“电视机”,让幼儿到“电视”里“报道”“新闻”等。下面列举1些“采访报道”的道具材料。 “摄象机”: 利用玩具摄象机或用形似摄象机的洗涤剂瓶制作。 “记者行动专栏”: 在显眼的墙面设立“采访报道专栏”,贴上大张白纸,让“小记者”将“采编”的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报刊杂志”: 提供4开的绘画纸,“小记者”们自己设计安排版面,共同合作将“采编”来的各中信息绘制在纸上,以“报纸”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也可将信息描绘在本子上制成“杂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为了完成骨干教师研修班送教到园的任务,笔者设计了本节开放性的语言活动——《小猴出租车》。其中经历了3次试教。3易课案的过程,让我饱尝了磨砺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第1次试教片段回放 教师:小猴开着出租车遇到了大象。为了让大象能坐上去,小猴的出租车可以有什么变化呢? 幼儿(异口同声):把出租车变大! 教师:你们说得对!小猴的出租车可是辆神奇的出租车呢:他1摁按钮,出租车就自动“砰——”地1声变得又高又宽。大象坐上去,觉得1点儿也不挤。看来,小猴的出租车真是太神奇啦! 教师:送完大象,小猴又出发了。这1路上小猴还遇到了许多动物呢。(点击课件,出示小鱼、长颈鹿、蜗牛和刺猬。)他和这些动物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和你们组的小朋友1起讨论1下。 (教师要求幼儿分组看图讨论,以4个人为1组。组长拿着1张图片,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只有极少数孩子参与讨论。预想中应该很热闹的分组讨论活动显得异常冷清。) 案例分析 在这次活动中,我采用了开放式的导入11让幼儿自由创编,自主建构。在活动中,我试图通过反复暗示出租车的“神奇”来打开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并通过“大象”这1具有鲜明形体特征的动物来吸引幼儿对于改造出租车的大胆想象和阐述。然而,我示范讲述了大象是如何坐上出租车的情节后,幼儿创编中模仿的痕迹过重。教师的“示范”实际上局限和阻碍了幼儿的自主想象和自主语言建构。幼儿在活动中没有能够大胆地想象与创编,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讨论中幼儿也显得胆怯,没有设想中的激情。试教结束后,我在同伴(研修班学员)的帮助下对活动进行了调整:教师不再示范讲述小猴如何改造出租车,鼓励幼儿自己创编情节;以“神奇”为线导入活动,打开幼儿的思路;在分组活动时,让幼儿每组相对靠拢,注意幼儿能力强弱的搭配,方便幼儿讨论。 第2次试教片段回放 教师:你们见过什么神奇的东西吗? 幼儿1:我有1个溜溜球,每次1转就会发出红色的光。 幼儿2:我看过魔术师的表演,会从帽子里变出小鸟呢。 教师:哦,会变化的东西都很神奇。小猴的出租车就很神奇。1天,小猴开着出租车遇到了大象。你们猜猜大象会不会坐小猴的车子呢? 幼儿(齐):不会! 教师:为什么他不愿意坐呢? 幼儿1:大象太胖了! 教师(神秘地):别忘了,这可是1辆神奇的出租车啊。 幼儿1 (兴奋地):会变大!会变大! (老师没有回应.接着说下去。) 教师:其实,这1路上小猴除了遇到大象,还遇到了许多动物呢。(出示小鱼、蜗牛和刺猬。)他和这些动物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和你身边的朋友讨论1下。1路上,小猴遇到了谁?小动物会不会上他的车?小猴的车是怎么变化的? 4个幼儿为1组,围在桌子旁,针对老师的提问进行讨论。 教师:讨论好了吗?哪1组的组长先来发言? (幼儿沉默了。) 案例分析 改进后的活动延续了第1次活动中对“神奇”的描述,并将之扩展。这部分的改进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分组讨论时让幼儿随意地围着图片交流,也使课堂气氛显得轻松起来。然而,活动依然存在1些问题。1.由于过于强调不示范讲述,活动显得流于形式:在幼儿激动地大喊“会变大!”时教师甚至故意忽略幼儿的表达欲望。 2.在分组表述过程中,教师布置的任务量过大:“遇到谁?会不会上车?车会怎么变化?”实际上,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幼儿尚不能完整讲述前因后果。我们意识到,让幼儿自主建构需要基础,需要教师恰当的提问并对问题进行剖析。我再次将活动课案进行了调整:教师与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小猴遇到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动物体态特征,鼓励幼儿说出动物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将提问分解为3个层次,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的前因后果。 第3次试教片段回放 教师:小猴开着出租车,1路上遇到了大象、长颈鹿、小刺猬还有小鱼。他们会不会坐小猴的出租车呢?为什么? 幼儿纷纷摇头:不愿意。 教师:大象为什么不愿意上车? 幼儿1:大象太胖了! 教师:大象坐不下,所以不愿意。那小刺猬呢? (依次解决3个动物的问题,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看来小动物们需要的是1辆神奇的出租车呀! 1.教师:小猴要怎么改造他的出租车才能让小动物满意?我们帮他想1想吧。 (分组讨论。幼儿随意地围坐在小动物图片周围。) 2.幼儿代表发表意见。(依次表述帮小猴想什么方法以适应小动物。) 3.经过你们的改造,出租车变成了1辆神奇的出租车。我们1起来邀请小动物们上车吧。(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4.送完了第1批客人,小猴开着神奇的出租车又出发了。1路上又遇到了许多动物(选1张动物图片)。想1想小猴会用他的神奇出租车怎么帮助他们?这次要讲清楚小猴遇到了谁?说了什么话?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是怎么解决的?可以和好朋友1起讲1讲,也可以讲给老师听。(幼儿个别讲述,教师指导。) 案例分析 第3次试教活动延续了第2次的活动构想。但在环节中更凸显了细节的处理。比如在创编之前,鼓励幼儿说出动物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又比如讲述过程由简到难,由分散到集中。改进后的讲述活动分为了3个层次:由理清动物与出租车之间的问题,到想办法改进出租车,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再到教师与幼儿集体讲述,帮助幼儿习得创编故事的技巧,最后自由创编讲述,实现了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目标。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互动,并愿意大胆地表述。相较于第
1、第2次的试教,第3次在不断改进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反思 语言活动离不开幼儿的讲述。幼儿“想不想说、会不会说、说得好不好”是衡量1节语言活动是否成功、是否高效的核心所在。《纲要》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将幼儿带人情境,“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在活动课案连续3次的打磨与改进中,我领悟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仅要满足于“教”的需要,更要满足“学”的需要。幼儿的学习状态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 首先,在以幼儿讲述为基础的语言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提炼幼儿的语言要点,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精炼幼儿的语言,让幼儿掌握表述的方法。教师在与幼儿的问答和回应中要灵活机智,适当总结,有效整合,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强化幼儿的成就感,鼓励幼儿表述,激发他们讲述或创编的激情。只有教师以“学”导“教”,巧妙地构思,根据幼儿的需要和能力合理地安排环节,积极地与幼儿语言互动,才能激发语言教学活动中思维的火花,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地“有话可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内容:古诗《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1、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1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1行。 3.师幼1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2、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1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1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1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1年又1年,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1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1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1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1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1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3、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大班语言领域活动:反义词 大班语言领域活动:反义词 1 活动目标
1、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2、发展幼儿思维敏捷性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3 、学会正确运用反义词 2 活动准备 1实物:娃娃,书,糖,药 2多媒体课件 3 活动过程
1、通过实物引导幼儿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1)出示宝贝盒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了1个宝贝盒,里面住着很多对好朋友,老师请1个小朋友来摸宝贝。 (2)请幼儿观察比较老师和小助手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出高矮,长短。 师:像高矮,长短这样意思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教师与幼儿以摸宝贝的方式,利用实物,各种器官,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如娃娃,引导幼儿说出大小;如书,引导幼儿说出厚薄;如听拍手速度,引导幼儿说出快慢
3、请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什么反义词。
4、利用幻灯片图片,玩游戏“找相反好朋友”。并让幼儿用反义词正确表达 5.师幼互动游戏“和我说的做的不1样”,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6.带小朋友出去找反义词。 师:总结:小朋友们,只要我们有1颗善于发现的心,我们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反义词,那现在老师带你们出去找反义词,看哪个小朋友找到的反义词最多。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1、教学目的
1、 通过1系列游戏,复习汉字红、黄、绿、黑、白、蓝、紫等汉字。
2、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学会大声地齐读、1问1答的方式朗诵儿歌。
3、幼儿根据个人经验,进行儿歌创编,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2、教学准备 儿歌1首、图案卡片、红、绿等汉字卡片(1面是颜色字体、1面是黑色字体),画有7种颜色的衣服的图片。
3、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今天有许多的朋友来看我们,可是不知道你们还认不认识它们?如果你们还认得它们,它们1定会非常开心。现在,我们就把它们请出来好吗?(好)(教师逐1出示各色的表示颜色的汉字、贴在黑板上,幼儿可自由读出)。 (2)游戏部分
1、配对 老师:现在,汉字宝宝要和小朋友玩1个游戏,叫做配对。这些汉字宝宝来的时候都穿着漂亮的衣服,红字穿着红色的衣服、绿色穿绿色衣服……但后来它们在1起玩时,把衣服混在1起,现在请小朋友帮忙,帮它们把自己的衣服找到,找到后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
2、读1读,猜1猜 老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看1些漂亮的图片,可是我不知道这些卡片到底画了什么,不过别着急,在卡片的背面都写着它们的名字,只要小朋友读1读,就知道上面到底画了什么,请个别幼儿站起来,读出1张卡片上的汉字。读出后教师将卡片翻过来和全体幼儿1起观看背面的图案,检查读得是否正确。 (3)阅读部分
1、阅读图件并茂的儿歌。 老师:现在,老师要请刚才这些汉字宝宝到我的儿歌里来,这道儿歌的题目叫《颜色歌》,老师先读1次给你们听,等1会儿请小朋友来念。 教师将写有儿歌的纸展开,并在空白处贴上图片,慢速地范读1次后,请全体幼儿大声朗读1次。
2、阅读纯文字的儿歌。 老师:现在老师要把卡片反过来,请你们注意看,你们会不会念?(教师将图片反过来汉字朝上贴在空白处,幼儿集体齐读1次,再分成男、女两队边拍手边1问1答的轮读1次)。 (4)、改编儿歌
1、游戏:开火车 老师: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自己的颜色,除了儿歌当中的东西,那么还有哪些东西是红的、绿的呢?……下面我们来玩1个开火车的游戏,老师问什么?你们答什么?从××小朋友开始,1个接1个轮流下去。(老师问什么红?幼儿回答“××红”或什么白?“××白”等)。
2、教师示范改编 老师:小朋友真能干,回答的又对又快,老师也想来玩1玩,现在你们问,我来答愿意吗?好,请你们问,我来答吧。(幼儿根据儿歌顺序来问老师) 老师:你们瞧!老师在边问边答的游戏中,编出了1首新的儿歌,谁愿意来念1念这首新儿歌。
3、幼儿创编 老师:你们想不想编儿歌呢?(想)好,现在请你们自己1个人跟旁边的小朋友1起,动动脑筋,把刚才小朋友游戏时讲的、也可以用自己想到的东西编进儿歌里,编好了轻轻的念给旁边的小朋友听1听。 老师:谁愿意把自己编好的儿歌大声的念给大家听1听、比1比,谁编的儿歌最棒。(幼儿上前面来大声的念儿歌) (5)结束 老师:今天颜色汉字宝宝可高兴了,夸小朋友真聪明,帮它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朋友,让我们带它们到外面看看它们的朋友吧。(幼儿走出教室)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寒冷冬季,教室玻璃窗上时常会出现1些水雾,幼儿用嘴吹1下 ,那些水雾变得更明显,用手指摸会清楚的出现1些印记。于是早上入园孩子们总围到窗子边很好奇地对着玻璃吹气,接着用小手画画,玩得非常开心。我想:孩子们对这现象很感兴趣,设计1堂科学活动《水的变化》,他们会有更大的积极性。于是,我设计了这堂科学活动《水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知道水的3态在1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2、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发现平时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感知水的3态及3态的变化条件 活动准备 冰、水、酒精灯、烧杯、酒精炉架、夹子、火柴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根据幼儿平时发现的生活现象,即是:玻璃窗上在冬季的早晨是雾蒙蒙的,在雾蒙蒙的玻璃上可以画画。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什么季节才会有这种现象?
2、基本环节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结:我们吹出的热气遇到玻璃上的冷空气,就会凝结在玻璃上,形成1层水汽。然后出示实验需要的器材,引导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教师用实验验证,引导幼儿探索。实验过程:用夹子取1块冰放在烧杯中,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把装了冰的烧杯用酒精炉架固定,请幼儿观察冰慢慢变成水,然后蒸发的过程。
3、结束环节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烧杯里面的冰慢慢变成水,然后水慢慢蒸发,烧杯里面有水蒸气冒出来,用1个烧杯收集起来,水蒸气又变成了水,然后把水放到冰箱里面,又变成了冰地这个循环的过程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产生了极大地兴趣,由于这个现象是幼儿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的,幼儿比较熟悉,在教师的讲解和实验过程中,幼儿对这个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了1定的了解,对水的3态可以转换有了1定的了解,互动也比较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提醒积极思考。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由于酒精灯,烧杯,火柴,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都比较危险,幼儿不能动手自己操作,需要有家长或者老师的陪同或者帮忙,所以缺乏自己对该活动的实际的操作,实际感受,也许幼儿的世界中,对水的3态变化还不是完全懂,在后续的活动中,可以请家长参加,帮助幼儿完成,相信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理解,能够使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积极探索,在平时生活中能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想象,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并接受,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认真听清楚各项活动的规则,用过的物品能归还原处。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材料准备
1、幼儿人手1本《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
2、小黑板1块,粉笔若干。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发放《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幼儿人手1本。
2、集体活动 (1)按数拍手。 “我们来听数拍手,我报几你们就拍几下。” (2)认识序数。 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书画面。“有几张小椅子,椅子上有几个小朋友?第几张椅子是空着的?我们按顺序说说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师手指第3张空椅子。“这是第几张空椅子?谁会用1个数字来表示这张小椅子的位置?”“你在这里写上‘3’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平时还可以用‘3’来表示什么?”“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用处了吗?”(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数量。) “能在每张空椅子上都写上1个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吗?”老师盖着第3第6第9张空椅子。“谁能说说,哪几张椅子不见了?你又是怎么发现的呢?谁帮助你1看就知道第几张椅子不见了?”
3、分组活动。 数数第几张椅子是空的。 “说说范样上每张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几张椅子没人来,是空的,请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数字写在书上,边做边讲,第几张椅子是空的,做完后说说哪几张椅子是空的。” 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