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初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


1、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


高中键洞毁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1   教学目标:   
1、聆听《阳关3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稿备教学重点与难点:   聆听《阳关3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或整理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网络颤纤、图书馆、杂志等方式查阅音响和书本资料。   
2、相关教学用具:CD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课间播放古琴曲《流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   学生简述搜集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资料(教师补充)。   
2、听赏部分:   (1)《扬州慢》   教师提问: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引出姜夔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3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1、请学生朗诵诗词(感受其中意境)   
2、听赏《扬州慢》   
3、完成书本174页: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内容做简要的评论   
4、教师小结   (2)《阳关3叠》   
1、教师提问:何为阳关?何为3叠?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古城关东面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3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1望无际;北面墩山上有1汉代烽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沟,长约20米,沟中泉水涓涓,甚为甘冽,两岸有汉墓多座。现在古阳关虽已被流沙掩埋了,但从古董滩向西翻越几道山梁,仍能看到阳关的遗迹,其墙基隐约可辨,碎瓦破砖遍地散落。只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了3叠:在当时演唱时将其中诗句反复吟咏3遍,用1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3次。   
2、提问: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诗词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们心目中是令人神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阳关以西还是贫荒绝域,自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贫荒的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的“劝君更尽1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厚情谊的1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体验,包含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3、聆听合唱曲 注意哪个段落重复了3遍,区分上阕和下阕,并体验其音乐情绪。   
3、实践部分:   学生学唱《阳关3叠》的上阕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1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4、拓展部分   学生听赏当代抒情歌曲《我爱你,中国》   比较与《阳关3叠》、《扬州慢》在风格上的不同。   
5、总结下课   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2   教材分析:   《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欣赏》课本中第十4单元第2十5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3叠》、《扬州慢》。   本课以课本中《阳关3叠》为基础,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音乐魅力。   教学目标:   通过《阳关3叠》等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和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2、难点: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在不同层面上的关系。   教具准备:   
1、音响资料:《阳关3叠》(独唱曲)、(伴奏曲);   《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歌曲   《虞美人》(独唱曲)   《相思意》(新世纪音乐)   《相见时难别亦难》(流行歌曲)   
2、音像资料《踏歌》(舞蹈)   
3、高1语文教材   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   
2、上课,师生问好。   
3、提问:   
1、你能说出刚才听到这首歌曲的歌名吗?   
2、你能说出整首歌的歌词吗?   
3、请1位同学为大家演唱这首歌。   (这是宋朝苏轼的1首词,词牌为《水调歌头》,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更是千古佳句。这首歌作为1首流行歌曲,为大部分学生所熟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4、导入课题。   《西出阳关无故人》   ——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5、感受《阳关3叠》的艺术魅力。   
1、请1位同学朗诵诗作品《送元2使安西》。   
2、请同学介绍诗作品的意境及作者。   
3、老师范唱《阳关3叠》,提示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与歌曲节奏的关系。   
4、小声跟录音学唱。   
5、讨论:诗歌《送元2使安西》与歌曲《阳关3叠》的节奏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试说明。   (感受《阳关3叠》艺术魅力这1环节,学生能参与并调动起来,通过读、说、唱、议等活动,初步了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6、交流与分享。   
1、展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有关中国古代诗词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资料。   
2、展示老师收集的资料:   《滚滚长江东逝水》,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相思意》李之仪,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意境与音乐意境的关系。   《踏歌》(舞蹈)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虞美人》李煜   
3、讨论:你怎么看诗歌中“诗”和“歌”的关系?   (这1环节主要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的发现素材,主动的感受资料,主动的探讨问题;   教师资料展示可视现场情况而定,如学生所带资料不多,教师的资料可多播放1些,反之则少播放1些。)   
7、布置课外探索及总结:   l、课外探索:在高1语文教材中,选择1首你感兴趣的诗词,试着为它谱曲。   
2、介绍谱曲的有关知识。   
3、总结:   (1)学生总结   (2)老师总结:   a、诗词中的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   b、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c、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我们常说:诗歌诗歌,可见诗和歌是有联系的,《诗经》里的诗歌都是古代的唱词,古人谱上动听的曲子,唱着学,学着唱,也就容易学了。我们学宋词的时候,注意到了,有词牌名、曲牌名之分。宋词的词牌,其实也就是乐曲。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元曲和宋词1样,都是有曲谱的,1个词牌或曲牌,框架是不动的,剧作家或依声填词,或依字行腔,从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戏曲。但令人遗憾的是只留下了文字剧本而没有留下音乐。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1些0散的古籍看出1点音乐的足迹和端倪。   中国古代诗词时,可以借助音乐来感受其韵律和情感;在学习音乐时,则可以通过诗词和其他文学艺术来感受其意境。因此,学习音乐不能只专1门而忽略其他,艺术是相通的。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使音乐步入更高的境地。   
4、齐唱《但愿人长久》结束课程。   教学后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这1小节从教材出发点来看,主要以介绍和了解古代歌曲,但这1设计与学生的欣赏兴趣相距甚远,学生未必能很好的去理解。但如果从另外1个出发点,介绍歌曲中的古代诗词艺术,以及与音乐的关系,并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资料,这样就给学生1个施展与探索的空间,并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交流、讨论、学唱、欣赏,很好的将学生引导到古代诗词的意境中,感受到它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进1步的参与到探索音乐创作中的实践活动中……   本课设计较成功之处就是将教材拓宽了,以学生熟悉的艺术形式为导入,并贯穿全局,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普遍能接受并积极参与。



2、初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墨染sunrise 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又要使课堂的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各种打击乐器或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了解


(1)情景引入  


1.播放熟悉的新疆舞曲音乐。(a.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心聆听音乐,体验b.学生聆听音乐,对新疆的音乐有初步的感知)


⑴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什么民族的音乐?


答:维吾尔族


⑵今天我们就要1起走进新疆。同学们,你们对新疆有那些了解?


答:在我们中国的西部。服装有头饰。特产新疆葡萄干。让学生直观感知,对新疆充满好奇之感。


2.播放新疆风光幻灯片。(学生观看大屏幕。欣赏新疆的美丽风光。)


3.我们欣赏了新疆的风景、服装、特产、接下来我们要来聆听新疆的音乐?看看新疆的音乐有什么特点?(感受与体验,感知新疆音乐的共同点。)


4.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认为是新疆的音乐。培养他们自主性,探究性。


(1)b.。



3、高1音乐鉴赏教案第2十4节 高山流水志家国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710909640 第2十4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教学内容:1.欣赏:广陵散流水2.知识:古琴


3.拓展与探究:


教学目标:欣赏两首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的知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师生相互问好!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2.导入新课:


1.导言: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4部分构成。


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1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所以,通过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才能使我们真正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2.名人名言:


伟大的艺术都不失为民族与社会的写照。-----黄自


3.“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导入:


由于古琴谱的产生,不仅推动了当时古琴音乐的传播,而且对后世古琴音乐的继承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使中国古代音乐历史进入了1个具有印象可循的时期。2。



4、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杨涵轶ok 第1节音乐与人生



1、教学目标


通过对两部音乐作品《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6悲怆交响曲》(第4乐章)的欣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和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2、教学内容
1、《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6悲怆交响曲》(第4乐章)。
2、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3、重点和难点


《草原放牧》第1主题、《第4乐章》第1主题的曲调,体验不同的情感,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要素来表达情感的。
4、课时安排1课时



5、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聆听背景音乐,营造课堂气氛。
2、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散文,让学生思考:


从这段散文的阅读中,你怎样看待音乐与人生的关系?(2)分组讨论:音乐与人生的关系。(3)请1-2名学生作重点发言。


(4)教师评价与点评。


?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1,也是人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之1。因此,作为1个人应该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


?音乐智能和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1样,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本素质。作为3422。



5、初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墨染sunrise 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又要使课堂的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各种打击乐器或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了解


(1)情景引入  


1.播放熟悉的新疆舞曲音乐。(a.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心聆听音乐,体验b.学生聆听音乐,对新疆的音乐有初步的感知)


⑴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什么民族的音乐?


答:维吾尔族


⑵今天我们就要1起走进新疆。同学们,你们对新疆有那些了解?


答:在我们中国的西部。服装有头饰。特产新疆葡萄干。让学生直观感知,对新疆充满好奇之感。


2.播放新疆风光幻灯片。(学生观看大屏幕。欣赏新疆的美丽风光。)


3.我们欣赏了新疆的风景、服装、特产、接下来我们要来聆听新疆的音乐?看看新疆的音乐有什么特点?(感受与体验,感知新疆音乐的共同点。)


4.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认为是新疆的音乐。培养他们自主性,探究性。


(1)b.。



6、高中高1上册音乐教案:欧洲的民间音乐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