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教案,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教案



1、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1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教案 篇1   

1、情况分析   初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是喜欢玩“角色的游戏”的,虽然他们对“角色游戏”这个名词并不理解。但是面对着教室里琳琅满目的玩具孩子们会忍不住地去摆弄摆弄,在与玩具的“交流”中他们会很简单地模仿成人的1些动作,比如:抱着娃娃的孩子会去找碗、调羹喂娃娃吃饭;玩煤气灶的孩子会不停地炒啊炒;拿着剃头刀的孩子会要找个人来替他理发……与此同时,孩子们还会出现1些相当简单的语言比如:“你别哭懊!”“你吃呀!”……孩子们把娃娃看作是有生命的,对玩具是当真的在操作。   当然,有些小班孩子会在别人的“津津乐道”中“迷失方向”,旁观别人的游戏或者自己拿着玩具不玩耍而愣愣地看着别处,这是9月份小班幼儿游戏中常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因此,为幼儿提供较多的形象逼真的玩具,鼓励幼儿大胆玩耍是教师主要的任务。   

2、游戏目标   

1、喜欢幼儿园的玩具,认识幼儿园玩具。   

2、愿意在游戏中大胆地按意愿玩耍。   

3、游戏准备   为小班幼儿提供角色游戏的准备材料,教师首先要考虑材料、玩具的形象性、逼真性,1个个颜色鲜艳、形象可爱的玩具能促使幼儿产生玩耍、摆弄的欲望,要知道小班孩子是“因为玩具而游戏的”。   其次为小班孩子提供玩具要有1定的数量,要求小孩子谦让,协商玩具是相当相当困难,这是他们年龄造成的。教师只有提供好几个娃娃、好几个听诊器、好多针筒、碗、调羹,才能真正满足幼儿的游戏心理。最后要提出的是小班幼儿的玩具提供不需要太复杂,诸如提供1个电动洗衣机还不如提供多几只盆子、锅子要来得好。   

4、观察指导   

1、自由选择   教师观察幼儿在已经创设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如在3个娃娃家、1家医院、1家理发店里幼儿自己走进“主题”按兴趣摆弃自己喜欢的玩具,无论幼儿的选择是怎样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这里教师还要观察那些“游离在外”的孩子们、适当地为他们介绍1些玩具来引发他们兴趣、甚至带领他们和他们1同游戏也是很有必要的。   

2、自主展开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情形是各不相同的,在指导小班幼儿的游戏时,教师必须以观察幼儿的动作,语言作为重点,其实对幼儿来说能够和玩具“交流”这就是“创举”。教师要用“极其欣赏”的心态来观察幼儿,如喂娃娃吃饭、修煤气灶。给娃娃打针、用听诊器为娃娃诊断毛病、抱娃娃看病、去坐公共汽车等等。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与幼儿交流,用交流来解释幼儿的行为,帮助幼儿进1步理解生活、模仿成人劳动,比如教师说:“你是这个娃娃的爸爸吗?你很喜欢娃娃的,是吧?”,“娃娃生病很厉害的,所以你给他打针,对吗?”“唷,妈妈你给娃娃喝牛奶,娃娃长得白白、胖胖的!”……小班幼儿在这样的言语中能逐渐了解自己的角色身份。也能从中慢慢地明白自己的行为、语言和角色身份的关系。   

3、自发交流   要求小班幼儿喜欢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游戏体会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的,教师在学期的初期首先应提供最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喜欢来讲讲游戏中的事,比如讲讲游戏的角色身份、教师可以告诉小朋友,“今天这个孩子手里抱着1个娃娃,她是谁呢?”“我是妈妈!”孩子这样说就非常好,还有孩子上来手里拿着听诊器“这是谁呢?”“我是医生,”教师还可以让大家1起称呼他:“医生好!”孩子们会在同伴们友好的称呼中得到心理满足。   应当注意小班的幼儿对社会、家庭的许多成员是了解的,但是他们会忽略自己的性别,男孩子做“妈妈”,女孩子做“爸爸”:男孩子做“医生阿姨”,女孩子做“警察叔叔”是常有的事,教师应认可这些现象,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幼儿会逐渐纠正,更何况这是在游戏之中。   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教案 篇2   游戏目标   

1、了解超市购物的基本程序:选择超市→付款,得到商品。   

2、初步使用礼貌用语。   

3、懂得超市卖的东西不只是1种,会有很多。   游戏准备   

1、1个有货架的类似超市的场地准备。   

2、给幼儿普及关于超市的基本知识。   

3、投放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玩具,饮水机,收银台等。   游戏过程   

1、教师出示新增的超市游戏材料,导入游戏。   

1、教师:之前我们也玩了“买东西”的游戏,学会到超市购物。懂得要怎么样去买,上星期我们在“娃娃家”游戏中开了1家超市,我们也看过超市里都有哪些东西,但是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到小朋友们对超市还不是很了解,他们总觉得很好奇但是不不知道怎么玩,他们也会混了以为超市里只有1种东西可以,不对的哦!超市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买的。(教师出示新增的超市材料,如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今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就可以到超市里买东西了。   

2、教师与幼儿1起回忆超市购物的流程:选择商品→付款。   

2、进1步导入游戏。   教师:在上次的游戏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1直忙着煮饭炒菜,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在家还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有了超市,那么,爸爸妈妈也可以去哪里呢?   爸爸除了在娃娃家他还可以去哪里呢?有谁知道而且娃娃家新增的超市要谁来看店呢?   

3、提出游戏要求。   

1、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做家务要分工。   

2、超市的营业员与顾客之间要使用礼貌用语,上次啊!老师发现到很多小朋友们都很没礼貌,不管是当老板还是当营业员,还有客人来了他们也不会去招待。   

4、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观察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到超市购物的情况。   

2、帮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丰富游戏情节,提醒他们去超市买东西等。   

3、提醒营业员和顾客使用礼貌用语。   

5、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   

2、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你们扮演了谁,都做了些什么?你们到超市买了些什么?   游戏反思   上完课后我发现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们对于这个游戏也很喜欢在玩得时候孩子们都懂得自己的角色身份,不会那么的乱,也不会出现把角色搞混了,后面我发现到收银员把钱给了其他小朋友我想这跟课前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下次在指导的时候要先强调好规则和要求,加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   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比较大小、巩固“1”和“许多”。   

2、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游戏的快乐。   

3、认识水果,进1步感知秋季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果树3棵及果宝宝挂饰(苹果、桔子、梨)、音乐磁带、录音机。   

2、把果宝宝挂饰挂在果树上。   活动重点   通过游戏,认识水果,并比较大小,进1步巩固“1”和“许多”。   活动难点   幼儿进1步感知秋季的特征且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听音乐进活动室。   小朋友,美丽的秋天里有好多的果宝宝成熟了,我们去参观1下果宝宝的家好吗?到了,我们休息1下(入座)   

2、基本部分:   

1、参观“果园”知道水果的名称、外形特征。   这里就是果宝宝的家了,1个美丽的大果园,这里住着许多的果宝宝,下面请小朋友参观1下,你认识哪些果宝宝,它叫什么名字?启发幼儿讲述果园的果宝宝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圆圆的桔子   

2、比较果宝宝的大小,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果宝宝有什么不同吗?   老师:拿1个大1个小的苹果,让幼儿观察还有哪些果宝宝也是大的,哪些是小的?启发幼儿说出:大的叫什么?(果妈妈)小的叫什么?(果宝宝)。   

3、游戏:你想做什么水果,是想做妈妈,还是做宝宝,妈妈要选大的水果,宝宝选小的`水果。先请个别幼儿上来选(5—6名)   

4、请幼儿自由上来摘,拿到大的就戴大的,小的就戴小的,大的是果妈妈,小的是果宝宝。   

5、游戏:《果宝宝找妈妈》   老师先示范再请几组幼儿听音乐找。   

6、集体1起游戏2次。   

7、送果宝宝回家,我们把1个1个的果妈妈和1个1个的果宝宝送到老师这里,我这里有多少果子啊?(许多)   

3、活动结束   现在我们离开果园(听音乐)结束活动。   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教案 篇4   游戏目的:   

1、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初步学习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3、初步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4、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娃娃家玩具:娃娃数个,奶瓶数个用具:毛巾、脸盆、镜子、梳子、枕头、被子、鸡毛掸、抹布、扫把、簸箕等食品:水果、蔬菜、鸡蛋、肉、面包、炊具:锅、碗、碟、勺、铲、煤气灶、汤匙等家具:桌、椅、床、柜等电器:电视机、录音机等(2)知识经验准备:已认识过炊具、餐具,在早接待,区角活动时玩过“抱娃娃”的游戏   第1次活动指导:   

1、布置几家“娃娃家”,以娃娃的爸爸妈妈去上班,请小朋友帮忙照顾为题吸引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1、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2、做到不争强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不是都参与游戏了,并以“客人”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以表扬的形式评价幼儿参加游戏的情况。   观察与推进:   本班的娃娃家,整个的环境布置幼儿很喜欢,参与游戏的兴趣也非常的高,由于对角色游戏没有概念,也不理解,游戏的时候只有小部分的幼儿对角色有所了解,游戏后不会将物品归位。   第2次活动指导:   

1、出示玩具“今天老师带了几个新朋友,现在让我们来认识1下好吗?”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教师介绍几种玩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3、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1、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2、做到不争强玩具。   

3、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争强玩具的现象,是否能正确地使用玩具。   观察与推进:   通过上次的游戏,部分幼儿已能对角色进行分配(如:爸爸、妈妈、阿姨等),玩具扔满地的现象已好些了,可物品整理归位还不是很好,有待加强。(今天游戏时林睿小朋友提出家里可以有小客人吗?说:小客人不可以乱动别人家的东西。)   第3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以“娃娃的肚子饿了,谁能帮他做饭吃啊?”为题,启发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做简单的家务,如洗菜、切菜、煮饭等。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1、请幼儿正确使用橱具。   

2、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3、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师重点观察幼儿模仿动作情况,并以“小帮手”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组织幼儿和教师1起收拾玩具,并进行简单的归类。   

5、以“玩具笑了”评价游戏情况。   观察与推进:   幼儿特别喜欢玩娃娃家,游戏时出现家里有好几个妈妈、好几个爸爸,陈悦涵、乐乐小朋友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当妈妈爸爸,并能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游戏环节比前两次好些了。   第4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主题: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做客的时候应该怎样?别人是怎么招待你的3呢?引导幼儿说出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请坐“等。   

2、教师请几位幼儿共同玩娃娃家给全体小朋友看。   

3、分配角色: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角色,教师适当协调。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a、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重点知道在游戏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b、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c、注意加强幼儿间的联系,发展交往关系。   

5、结束,评价。   阶段小结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爱模仿的特征,教师提供的外形逼真的娃娃家用具,大部分幼儿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个别幼儿还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发挥想象,但有少部分幼儿比较被动的进行游戏,教师会在下1次游戏中特别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很好的进行游戏。   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合理使用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进行游戏。   

2、大胆想象进行游戏。   

3、加强各角色间的联。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形式引入。   

1、师:我们的商店在上个星期就布置好了,商店很漂亮。我们的商店今天就要开张了,如果你是商店的小老板,有顾客来了怎么办?   

2、师:如果有的顾客买了东西觉得不满意,你会怎么做?   

3、引导幼儿说说商店应该怎么玩。   

2、引导幼儿协商分配角色并引导幼儿合理的布置商店。   

1、我们的商店开张了,你们想要在商店里扮演什么角色?   

2、师:我们的商店需还需要什么呢?我们要怎样来布置我们的商店?   

3、幼儿游戏,师参与游戏并指导。   

1、师:我想买冰红茶,你们这儿有些什么品种的呀?   

2、师:你的冰红茶怎么卖?可以便宜1些吗?   

3、师:我昨天在你们这儿买的饼干,是过期的,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可以换吗?   活动反思:   活动以引导幼儿说出具有特色的商店是什么样子的?是用什么做成的?怎样做的?在幼儿的讨论下,师幼儿共同商定需准备和制作的材料,幼儿自带家中的废旧材料并参与制作,兴趣较高。活动中发现幼儿想象、替带废旧材料的能力还不够,幼儿多是过于逼真的反应游戏材料,还不够大胆创新,创造想象的能力还不够。   调整策略:   在下1次的游戏中会重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给予启发性引导,请家长帮忙在家进行指导,给予知识经验准备。   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商店购物的基本程序:选择商店→付款,能到商店。   

2、初步使用礼貌用语。   

3、懂得商店卖的东西不只是1种,会有很多。   【活动准备】 投放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玩具,饮水机,收银台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新增的商店游戏材料,导入游戏。   

1、教师:之前我们也玩了“买东西”的游戏,学会到商店购物。懂得要怎么样去买,上星期我们在“娃娃家”游戏中开了1家商店,我们也看过商店里都有哪些东西,但是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到小朋友们对商店还不是很了解,他们总觉得很好奇但是不不知道怎么玩,他们也会混了以为商店里只有1种东西可以,不对的哦!商店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买的。(教师出示新增的商店材料,如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今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就可以到商店里买东西了。   

2、教师与幼儿1起回忆商店购物的流程:选择商品→付款。   

2、教师:在上次的游戏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1直忙着煮饭炒菜,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在家还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有了商店,那么,爸爸妈妈也可以去哪里呢?   爸爸除了在娃娃家他还可以去哪里呢?有谁知道而且娃娃家新增的商店要谁来看店呢?   

3、提出游戏要求。   

1、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做家务要分工。   

2、商店的营业员与顾客之间要使用礼貌用语,上次啊!老师发现到很多小朋友们都很没礼貌,不管是当老板还是当营业员,还有客人来了他们也不会去招待。   

4、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观察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到商店购物的情况。   

2、帮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丰富游戏情节,提醒他们去商店买东西等。   

3、提醒营业员和顾客使用礼貌用语。   

5、整理游戏材料,   

1、整理游戏材料。   

2、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你们扮演了谁,都做了些什么?你们到商店买了些什么?   【活动反思】 上完课后我发现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们对于这个游戏也很喜欢在玩得时候孩子们都懂得自己的角色身份,不会像上次那么的乱,也不会出现把角色搞混了,后面我发现到收银员把钱给了其他小朋友我想这跟我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下次在指导的时候要先强调好规则和要求,加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   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教案 篇7   

1、情况分析   经过第1阶段,1人1娃娃两人1娃娃学做爸爸妈妈后,幼儿的角色意识有了初步萌芽。他们开始沉浸到游戏中,有的像模像样地用奶瓶给娃娃喝牛奶,有的抱着娃娃开始“窜门”,还有的会对着娃娃小声嘀咕“宝宝乖”。同时,大部分幼儿已经知道假的勺子不能真的放进嘴里,并常会用“这是假的呀”说明自己的游戏行为与现实的区别。   十月以来,按平均4至5人计算,开设了7个娃娃家。但是,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娃娃家挤着

7、8个人,有的则只有

2、3个人;有的娃娃家出现好几个爸爸妈妈;大部分娃娃家餐具物品乱摆乱放、散落满地;结束时,忙乱1片不会。   说明这个时期,幼儿的角色意识从无到萌芽,并逐渐鲜明起来,开始能够处理真假关系,既按角色规定动作去行动,又能按事物与人物的现实特点去处理事物,但角色认知发展较慢。大多数幼儿尚不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这与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需在此薄弱环节上采取相应措施。   

2、游戏要求   1.愉快游戏,大胆表达“我的家……”“我真高兴……”。   2.巩固游戏常规,学会摆放及物品。   

3、游戏准备   1.材料:7个娃娃家餐具厨具,每套放在1个小篮子中。   说明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归类能力、能力都较差,因此为便于幼儿掌握物品摆放的常规,的材料应是幼儿易于取放,易于的。   2.丰富经验。   (1)观察:家里有哪些人?   (2)讲讲做做:“我的家”,初步理解现实逻辑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1个家中有1个爸爸,1个妈妈;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奶奶是爸爸的妈妈等等。   说明当孩子还没有清晰的角色意识时,角色认知水平低下,教师可以设计1些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家庭人员的关系。   (3)观察:家中物品摆放,教室物品摆放的情况,使幼儿初步知道东西要摆放整齐。   (4)启发幼儿学会1些物品摆放的方法:“怎样放才稳?怎样放更干净?如:碗和碗叠起来,碟和碟叠起来;大的东西先放,小的东西后放等等。   说明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家长在生活上包办较多,幼儿动手能力较差,教师除了在材料上力求简便之外,更要进行1些具体的指导,丰富幼儿的经验,并放手让幼儿尝试实践。   

4、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1)观察:各娃娃家人数。   分层指导:   A.凡对214人的娃娃家,引导幼儿尽快投入游戏:你们准备怎么玩?   B.对4个以上、2个以下的娃娃家,讨论“人太多/太少怎么办?”。鼓励幼儿按商量的结果和自己的意原作出选择,如:人多可去人少些的娃娃家;人少可再请些朋友来。   (2)观察:餐具摆放。   指导: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搬新家了,家里的东西先要怎么样?(摆摆好)”。   说明   现阶段游戏中,游戏材料逐渐增多,游戏开始有了主题,有别于第1阶段的完全独自游戏。因此启动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以促使幼儿尽快投入游戏,又要启发幼儿学会1些解决矛盾的方法。   2.自主展开。   (1)观察:娃娃家人员情况及幼儿的角色分配情况。   按需指导:   A.当娃娃家又出现重叠人员时,教师可以启发:你是哪个娃娃家的?在这个娃娃家里你是谁?你们家还有谁?到底谁是这1家的爸爸?   B.当孩子们发现两个“爸爸”后,有时其中的1位会忙改称“哥哥”等角色,则游戏继续进行;如两个“爸爸”相持不下,则抓阄、猜拳或交流时讨论。   (2)观察:幼儿游戏情况。角色行为如何?角色意识如何?有无情节展开?   指导:   A.扮客人:你是谁?你在做什么?还想做什么?还可以怎么做?点拨幼儿将重复的某1装扮动作发展成角色行为。同时激发幼儿产生新的角色行为。如:教师扮客人离开娃娃家时,幼儿说“再见”。教师继续引导“我有急事,你知道车站在那里吗?”幼儿:“在那里。”师:“我不认识,你送送我吧?。幼儿“好”。送出门后,因未开设汽车主题,幼儿4处环顾了以后说:“我帮你叫辆出租车吧”。就这样角色行为1点点丰富起来。   B.对于某些游戏水平较低的幼儿,教师可参于游戏直接指导,从扮主要角色妈妈到扮次要角色阿姨等,让幼儿从有具体参照到独立游戏步步递进。   说明   因为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所以随机性特别强。因此教师应注重观察,以便准确把握幼儿的游戏水平,游戏意向,以捕捉指导发展游戏的契机。   3.自发交流,巩固角色认识。   (1)你是哪个娃娃家的?你是谁?你的家还有谁?娃娃家成员上前亮相,并11,“我是……”   (2)你有什么高兴的事?营造温馨的氛围,集体分享游戏的喜悦。如有娃娃家讲到过生日,可以请小寿星上场,同唱“HPPY BIRTH-DAY”,使每个孩子如临其境,置身欢乐之中,还可以讨论“除了唱生日歌,还可以怎样祝贺生日?”。(送花、送礼物、吃蛋糕等等1连窜情节接踵而至。)   又如,出现打电话情节可以让介绍的孩子与听讲的孩子进行对话,“喂,你们好…”“你好…”,游戏的乐趣再次激起孩子游戏的热情。   (3)参观娃娃家,“谁的家最干净”,鼓励摆放物品、物品又快又好的娃娃家。   说明游戏也是幼儿创造性自我实现的快乐活动,所以教师应以共享为宗旨,注重幼儿的各种情绪体验。小班初期以愉快体验为主,教师要设法营造“你快乐,我快乐,在家都快乐”的氛围,激发幼儿再游戏的欲望。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2、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作为1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1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篇1    数学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教学过程:   

1、认识人民币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1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2、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1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0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1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0钱。   

3、练习   

1、教师出示1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1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0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1认。   观察钱币,读1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1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1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1会儿带这,1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1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1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1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1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1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1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1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1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1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篇3   

1、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元名称:元、角,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积极参与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要爱护人民币。   小结:   (1)形状不同,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我们把长方形的钱叫纸币,把圆圆、硬硬的钱叫硬币。   (2)1后面是“元”的,它是1元钱,1后面是“角”的,它是1角钱,前面数字是5,后面是“角”字的,是多少钱呢?以此巩固认识。   (3)这些钱上都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钱,它们有1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我们国家的人民币。   (4)1串糖葫芦1元钱,2串多少钱?5串呢?怎样来付钱?5元钱:可以是5个1元,也可以是1张5元等。   (5)1个棒棒糖1元钱,10个棒棒糖多少钱?怎样付钱?10元钱:可以是10个1元,也可以是2张5元,还可以是1张5元和5张1元等。   (6)5个1角=5角,10个1角=10角=1元   (7)1张5元钱,想买1本3元钱的图书,应找回多少钱呢?   

2、指导意见:   (1)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带孩子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1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让孩子自己去购买1些物品。   (2)和孩子进行买东西的游戏,练习钱之间的兑换与找0等。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篇4    设计意图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对于钱币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于人民币的外观、面值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谈到真正的钱币交易,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单独出去买东西的机会几乎没有,他们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光头强”为主线,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2:运用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重点难点   能够运用1元、5元、1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活动准备   PPT、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盘子、红包、区角活动布置等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有1个故事要和小朋友们来分享!仔细听!在1个酷热的晴天里,光头强带着锯子去深山砍树,他砍得正起劲儿时,被去深山避暑的熊大发现了:“光头强,又在砍树,快给我住手”!吓得光头强1哆嗦,扔掉锯子拔腿就跑。这可怎么办呢?锯子丢了,工资又没发,没钱买锯子愁死光头强了。正当这时,嗖的1股风吹过来,哇!这么多张钱,可是光头强不认识钱,你们认识吗?   

2、认识人民币   现在我们1起来看看吧!(逐1出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面值的人民币)(1)这是几元钱,谁认识,来告诉他(1元)(2)这张呢?哦!(5元)(3)我们看还有哪张钱小朋友都认识?(10元)   (4)来,我们看下1张吧!(我竖1下大拇指)   (5)最后,这张小朋友都认识吧!(对!100元)小结:小朋友刚才认识的这些钱,它们还有1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圆圆的,硬硬的,用金属做的叫硬币;硬币可以干什么?(坐摇摇车)对,在我们这里硬币可以坐摇摇车,但是在大城市里硬币和纸币1样,都可以买东西。长方形的,用纸做的叫纸币,我们平时买东西大多用的是纸币。   

3、探索方法:   今天光头强,也需要用纸币去买1把新的锯子,这把锯子多少钱呢?我们去超市看看。(出示玩具锯子)哦!它的标价是十元。光头强今天拿来了1元、5元、10元的钱,你们想想看,他用哪些钱可以买到这把锯子呢?不着急,老师把这些钱带来了,每个小朋友都来试着付1下钱。(孩子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好了,现在把你们整理好的钱,放在桌子上,面向老师坐。(1)谁想上来帮光头强付钱?(1张10元)(2)还有谁想上来?(两张5元)(3)你来说说你的方法吧!(1张5元、5张1元)(4)还有不1样的付钱方法吗?(十张1元)我们1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样付钱的?   10(1张10元)5+5(两张5元)5+1+1+1+1+1(1张5元,5张1元)   1+1+1+1+1+1+1+1+1+1(十张1元)小结:小朋友太厉害了,帮光头强用了4种付款方法,买到了这把锯子。光头强完成了李老板交给他的任务,得到了奖金,他很感谢小朋友,给我们准备了红包,让我们去购物。

4、购物游戏   (抢红包:哇!小朋友看,这是光头强给小朋友准备的红包,现在我数123,1起来抢红包吧!抢到红包后先看清楚红包里面的钱数,再选取自己想购买的商品)   小朋友都抢到红包了吗?待会儿我们带着红包要去书店、玩具店、烧烤店购物了,但是在购物之前,必须要遵守以下游戏规则:   (1)去书店的小朋友,当你买到书后,坐到这边的桌子旁,轻轻地翻阅图书,不能撕毁,保持安静。   (2)去烧烤店的小朋友选好烤串付完钱后坐到后面的餐桌旁,耐心等待,品尝烤串时小心竹签。   (3)去玩具店的小朋友注意了,你们再选取玩具时不能拥挤,排着队去付钱,买到玩具后到后面的地上玩会儿听明白了吗?   (4)谁来当收银员?老师交给你们1个重要的任务是给付对钱的小朋友贴1个贴纸,还要正确的收钱、找钱。

5、结束活动好了,今天的购物游戏就到这里吧!物归原主,哪里取的东西放回哪里?请你们坐回座位,我来看看大多数小朋友付对了钱,得到了小贴纸。(对没得到贴纸的小朋友进行提问)你来说说,你刚才要买什么东西,你用了多少钱买的?结束语:小朋友,今天的购物愉快吗?虽然我们得到了光头强的红包,但是以后也要劝劝他不要乱砍树,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活动反思   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操作,初步学会了10元以内人民币的几种不同的付款方法,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真实感,更生活化,利用了我们的'区角游戏,使用了真实的人民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体验钱币购物的乐趣。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1些常用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如何识别人民币币值的正确方法。   2.了解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之间的大小。   3.在购物游戏中,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篮子等。    活动过程:   (1)、认识人民币   

1、直接引入:师——“请小朋友1起来看看大屏幕。”   2.猜测(课件):a、“这是什么?”“对了,这就是钱。”   B、“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钱1样吗?”(引导幼儿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纸张大小不1样)   “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C、小结:人民币又分纸币与硬币。   

3、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   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1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4、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1认、说1说   课件: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吗?你认识的有哪些?看看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1角、5角、1元、5元、10元等。   (1)重点介绍角币,识别角币的单位。   (课件)纸币1元,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有几个数字1?教师点击课件,共同寻找人民币1元上的数字。   怎么知道它是1元而不是1角?从汉字、拼音的单位上都能告诉我们是1元,找出1元的人民币,并小结:原来1元人民币既有硬币又有纸币,他们都是1元面值的人民币。   看课件,找找还有哪些人民币也有硬币,随机转动。   (2)互动游戏   a、师取钱,幼儿说。   b、老师说,幼儿取。   (3)游戏“凑钱”   老师交待活动要求——为灾区小朋友买1批学习用品,可超市只有

3、

4、

6、

7、

8、9元的物品,而人民币只有

1、

2、5元。怎么办?   

1、小结:学会凑钱   

2、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3、集体检查凑出的钱是否不多不少刚好买你所需的学习用品,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x元钱。    活动反思:   本节课来源于大班下期《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如收到压岁钱,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亲身购物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人民币也有1定的感性经验,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学期幼儿对10以内数的分合有了1定的理解,这也为感受10元以内人民币的数量关系作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知道面额的大小,了解元与角的关系,是个重点,而使用人民币进行分解组合,有计划合理消费是个难点,整个活动以“认识人民币”——“识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为灾区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3个环节来贯穿,从而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来获得人民币的粗浅知识,练习10元以内人民币的分解组合,及养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1环节中,我使用了课件、实物等教具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及其面值,知道它们的单位大小关系。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而对元与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不清楚,所以我请幼儿比较:数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知道其单位不同、数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2环节,根据幼儿的知识准备,我们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来感受x元钱的不同组合形式。这里我们给幼儿准备了10元、5元、2元、1元面额的人民币,在操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数字钱也是有讲究的,10元只有1张,5元面额的有1张,2元面额的有1张,1元的比较多,这样做就是要促使幼儿在没有X元面额的情况下动脑筋去尝试别的组合形式。而且这里我向幼儿提出了要求,购物后幼儿之间要互相交流,这个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1方面进行合作,另1方面也在进行着自我纠正,自我调节。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收银员教师的收钱环节,既对幼儿的操作进行了验证,又使活动更加情节化、游戏化了。

oppoa37m手机在商场付款方式的演示教案



3、oppoa37m手机在商场付款方式的演示教案

根据描述,这个你是使用支付宝,微信,还是银联钱包等,这个只需要出示你的付款码让商场工作人员扫码即可。

小学1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数学教案及练习题



4、小学1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数学教案及练习题

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优秀数学教案



5、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优秀数学教案

作为1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1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1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优秀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优秀数学教案 篇1   集中活动1:数学:钱币换算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1、认识人民币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1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2、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1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0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1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0钱。   

3、练习   1.教师出示1张10元人民币,让行穗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1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0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活动2:数学:购物计划   活动目标:  郑带租 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取款   1.教师:刚才我们1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幼儿互相帮忙查看,看看取的钱是否凑成10元。   

2、购物   1.交代购物要求。告诉幼儿每样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格不能超过手里的总钱数,事先安排好收银员,购物后到收银处交款。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3.换角色继续游戏。   

3、记帐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单。   2.将幼儿的记录单布置在展板上,与小朋友1起分享。   附: 记录单取钱 5元+2元+2元+1元=10购物铅笔2个(2元)+本(3个)=5元剩余5元   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优秀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喊兆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1认。   观察钱币,读1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1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1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1会儿带这,1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1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1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1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1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1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1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1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1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1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优秀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前期经验的准备:   

1、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   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   环节预设:   

1、认识人民币: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2、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   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角?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3、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1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1个玩具。)   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1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   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1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优秀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已经对人民币有了1定的认识,经常能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人民币的外观和面值都有了1定的了解,但是大部分幼儿没有真正使用过人民币,获得过用人民币购物的快乐体验,所以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进1步认识人民币。本次活动打破了以往数学活动先学习后操作体验的教学模式,尝试了先体验操作,再根据幼儿的需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活动中相互解决困难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幼儿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过程。   活动目标:   1.幼儿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2.在游戏中尝试用人民币购物,自主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3.积极参与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每人1个放钱的盒子。   2.幼儿已经学习过10以内的分成和加减。   3.情境创设水果店、购物篮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2. 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在取币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   (1)取10元人民币,准备买水果。   (2)交流10元人民币的不同取法。   

1、解决没取成功幼儿的困难。   

2、取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取钱方法。   (3)你在取人民币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呢?谁会帮他解决?   (4)教师小结。   (5)互相检查取出的人民币是否正确。   3.游戏:买水果。   (1)俩俩自主结合买卖水果游戏。   

1、请小朋友2个人1组,互相商量1下1人做营业员,1人做顾客。   

2、提出任务要求,并教师与1幼儿示范买卖水果。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   (2)交流自己买水果使用人民币的过程,解决幼儿买水果时遇到的困难。   (3)针对幼儿的问题进行小结。   (4)交换角色买水果。   资源整合教育活动:   1.日常谈话活动中与幼儿1起讨论人民币是靠劳动所得,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并且从小养成节约用钱的的好习惯。   2.知道人民币的细菌多,拿过人民币后要及时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区域游戏可以开展小超市游戏,巩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在游戏中练习人民币的兑换,培养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周末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体验自己购物付款,获得真实的体验。   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优秀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活动准备:   学具:人手1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活动过程:   

1、认识人民币。   "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钱、钞票)"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1下,它们有什么不1样?"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2、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1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1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   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3、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1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1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活动评价。   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优秀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在购物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加、减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习简单的购物,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的兴趣,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人民币的换和取。   教具准备:   多媒体,1号信封(1元、1角、1分的纸币和硬币各1张),2号信封(5角、2分、5分的纸币硬币各1些)。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 (媒体播放情境)谈话:星期天,小芳和几个同学去商店买学习用品,买学习用品要用到什么?(指名交流)   

2、 谈话: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在我们国家   买东西通常要用人民币。下面就让我们1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2、 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1、 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1)谈话: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媒体出示)请组长打开1号信封,取出里面的人民币和小组里的同学1起认1认。(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情况。)   (2)提问: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指名交流)   (3)谈话: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成几类,你可以怎样分?请小组同学1起分分看,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分法?(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分法。)   (4)提问: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指名交流)   (5)说明:按照人民币的制作材料不同,可以将人民币分成用纸做的纸币和用金属做的硬币。   (6)师问:如果分成3类,又可以怎样分呢?为什么这样分?(指名交流,师随即板书:1元(壹圆)、1角(壹角)、1分(壹分))   (7)说明:这种分法是按照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在元、角、分下面加着重号。)请组长把这些1元、1角、1分的人民币都放进盒子里。   (8)谈话:生活中你用1元钱买到过什么呢?(指名回答),用1角钱买到过什么呢?(指名回答)用1分钱能买到1小块橡皮吗?(指名回答)说明:在元、角、分这3个单位中元最大,分最小。   

2、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情境图)谈话:下面让我们跟着小朋友们去文具柜台前看看,你能看到哪些商品的价格呢?(指名交流)   (2)(媒体播放:练习本1元钱,我付10角可以吗?)提问:小明想买什么?(指名回答)他说什么?你们觉得可以吗?请小组同学讨论1下。(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提问:用10角可以买到1元的练习本吗?为什么呢?(指名交流,说明理由。)   (4)谈话:让我们1起来见证1下。(媒体出示元角换算图,生边看边1角1角地数。)问:1元=( )角(生齐答后板书:1元=(10)角)   (5)谈话:分是最小的人民币单位,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下。(小组交流,师巡视了解情况)   (6)提问:1角等于几分?(指名交流)大家同意吗?(生答)谈话:下面让我们1分1分地数数看。(媒体出示分角换算图)   (7)揭示:1角等于几分?(生齐答后板书:1角=(10)分)   (8)(及时反馈)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元、角、分虽然是不同的单位,但它们之间却是有关系的,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记得牢不牢。(出示换算练习)   

3、认识5角、5分、2分的人民币。   (1)谈话:为了使用方便,国家除了发行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外,还发行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请各小组的组长拿出2号信封,取   出里面的人民币,和小组成员1起认1认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   (2)谈话:我们请1位同学来认认看,其他同学看看他说得对不对。(媒体出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指名交流。)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组长把这些人民币也放进盒子里。   

4、教学“试1试”,加深对人民币单位进率的认识。   (1)(出示“试1试”第1题)谈话:老师想知道 1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人民币?请每个小组讨论1下,商量好后,再请组长在盒子里拿出5角的人民币举起来。   (2)交流:你们拿了几张5角?(指名交流,媒体演示。)为什么可以这样拿?其他组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   (3)(出示“试1试”第2题)谈话:几枚5分的人民币可以换成1枚1角的人民币?请每个小组讨论1下,商量好后,再请组长在盒子里拿出5分的人民币举起来。   (4)交流:你们拿了几枚5分?(指名交流,媒体演示。)为什么可以这样拿?其他组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   

3、 组织练习,深化认知。   谈话:让我们带着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1些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问题。   

1、 想想做做第1题   (1)(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这些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2)提问: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正好可以买到什么物品?(指名交流并连线)   (3)每张人民币上都有我们国家的国徽,象征着国家的尊严,所以我们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随便揉搓,要爱护人民币。   

2、 想想做做第2题   (1)(媒体出示第1小题)提问:这张图什么意思?1共有几角?为什么?(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