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班语言教案《四季蔬菜歌》,中班语言教案鹿柴

幼儿中班语言教案《4季蔬菜歌》



1、幼儿中班语言教案《4季蔬菜歌》

活动目标 1.通过诗画形式使幼儿了解春、夏、秋、冬的明显特征。 2.培养幼儿诗画教学的兴趣,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内容。 活动准备 录音机、配乐儿歌1首《4季歌》、笔、绘画用纸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儿歌 1.幼儿完整欣赏配乐儿歌1遍。 2.请幼儿说说儿歌中讲到了什么?

2、画儿歌 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画儿歌 1.春 迎春花、柳树、蜜蜂、蝴蝶等。 2.夏 火红的太阳、枝繁叶茂的大树、荷花等。 3.秋 美丽的菊花、飘落的树叶、黄色的小草。 4.冬 腊梅花、雪花飘、雪人等。

3、看画学儿歌 1.春 师:春天来、春天来,什么花儿开? 幼:春天来、春天来,迎春花儿开。 师:红花开、黄花开,谁和谁都飞来? 幼:红花开、黄花开,蜜蜂、蝴蝶都飞来。 2.夏 师:夏天到、夏天到,什么东西当头照? 幼:夏天到、夏天到,火红的太阳当头照。 师:谁枝繁叶茂,谁朝着太阳笑? 幼:大树枝繁叶茂,荷花朝着太阳笑。 3.秋 师: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什么画开放了? 幼: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菊花画开放了。 师:什么吹、什么飘,谁换上了黄衣袍?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草换上了黄衣袍。 4.冬 师:冬天到、冬天到,什么花儿开放了? 幼:冬天到、冬天到,腊梅花儿开放。 师:什么吹、什么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幼:北风吹、雪花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4、编动作念儿 根据儿歌内容,编上简单的动作,完整的念儿歌。 课后反思 以前在儿歌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说1句,小朋友学1句,通过多次反复,小 朋友也就掌握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虽然会说了,但完全靠机 械记忆,缺乏主动性。 现在我觉得运用画儿歌的形式,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趣味性强,诗画对应, 看画学诗针对性强,孩子们在欣赏图画的同时,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的内容。 通过教学活动,我觉得在幼儿学会说儿歌,还可以启发幼儿画儿歌,通过说、 画使幼儿理解并掌握儿歌的内容,编排简单的动作,通过说、画、表演等系列活 动,圆满的达到认知的目的。

中班语言教案鹿柴



2、中班语言教案鹿柴

中班语言教案鹿柴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中班语言教案鹿柴,欢迎大家参考!   【1】中班语言教案鹿柴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1、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1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1起来学习1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1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3、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1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1说。   

1、2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3、4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1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1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1、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2、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1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4、作业:   背、默古诗;预习下1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2】中班语言教案鹿柴   教学目标:   

1、 认识2个字。   

2、 正确流利的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 结合图画和主食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导语   

1、简介诗人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他多才多艺,诗话书乐无不精通,诗画作品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安史之乱以后,由于王维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坠入空门,作品的风格也充满了空灵的色彩,后任因此称他为诗佛。   

2、引出诗题   傍晚,王维来到鹿柴附近,在空旷的山林中看不见1个人影,只偶尔听得见山中回荡着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晖射入茂密幽暗的深林,又映照在绿的青苔上。这空山的沉寂,这深林的幽暗,不禁勾起了诗人的寂寞之情,于是他提笔写下了《鹿柴》。(教师范读古诗)   

2、 读古诗   

1、 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 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的意思。   

3、 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   

4、 指名、齐读古诗。   

3、品读古诗   

1、 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 学生讲古诗,相机指导朗读。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

3、4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   

3、 尝试背诵古诗。   

4、 教师小结反衬法的美学价值。   

4、结语   用声音来表现寂静,用光亮来表现幽暗,往往比直接描写寂静、直接描写幽暗效果更好,你们可以将这1手法运用到写话中。   板书设计:   鹿柴   空山人语响寂静   深林返景幽暗 ;。

中班第1学期语言教案公开课猜猜我是谁



3、中班第1学期语言教案公开课猜猜我是谁

活动目标:   1.进1步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产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体验“猜1猜”的快乐。   2.巩固对熊猫、长颈鹿、松鼠、斑马、袋鼠等动物名称及外形特征的认识,并尝试说出他们的本领。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体验“猜1猜”的快乐,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巩固对熊猫、长颈鹿、松鼠、斑马、袋鼠等动物的认识。   2.难点:巩固对长颈鹿、斑马、袋鼠等动物的本领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与孩子观看动物世界等节目,调查幼儿对“奇妙的动物”的认识。   2.活动课件及相关音乐。   3.鱼缸里的小鱼、动物手偶40个。   活动过程:   1.律动:《动物模仿操》。   2.游戏“猜猜我是谁”,看小时候的照片,猜1猜班里的小伙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猜1猜”的快乐。   3.看“动物的小时候”猜1猜是谁,巩固对大刺猬的认识。   4.看“动物的家”猜1猜是谁住在这儿,巩固对国宝熊猫的认识。进1步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产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5.听1听《谁在叫》,1起做动物韵律操。   6.看尾巴猜动物,巩固对马、松鼠、长臂猿的认识。   7.比较动物身上的斑纹,巩固对斑马、长颈鹿的认识。   8.猜谜并诗画“乌龟”,请幼儿1起参与。   9.幼儿选择动物手偶,参加动物party.   活动延伸:   1.出示魔术袋,请幼儿摸1摸“它是谁”,激发进1步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   2.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丰富幼儿对动物的认识。

幼儿教案步骤?



4、幼儿教案步骤?

01

1、【活动名称】活动名称的确定,语言简洁明了,1语中的。让人1看就知道是什么年级的什么内容。比如:《中班科学活动:我爱我的耳朵》《大班绘本活动:动物们的选举》。02

2、【活动设计】简单的阐述设计本次教育活动的意图,比如:在你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中1种存在的现象被你发现了或者是当下的新鲜事物让你萌发了灵感。比如:春天来了,你会设计1节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03

3、【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包括3部分的内容:动作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其次,活动目标还应该包括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活动目标应以幼儿为主,并根据该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设计。04

4、【活动准备】活动准备包括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教师教具与教学设备的准备、家园配合的准备以及幼儿的心理准备。05

5、【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般包括导入、学习巩固以及操作运用3部分。导入的形式有情景导入、故事导入、魔法导入、诗画导入、谈话导入、游戏导入、动画/音乐导入。教师的导入要确保达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者引起孩子的共鸣的效果。学习于巩固部分,主要是明确孩子学习的内容,以便达成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教师可以设计1些特别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加深对本次的学习内容的理解。操作运用部分,主要是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让幼儿投入到实践中求真知。教师可以预设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的1些问题,想办法与幼儿1起做1个简单的总结,积累幼儿的操作经验。06

6、【活动延伸】根据本次活动的难易程度,引导幼儿延伸到生活中,在领悟的基础上再次的运用知识,鼓励幼儿“举1反3”并挖掘自己的潜力,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07

7、【活动反思】对此次活动的教育效果,做简单的总结。老师课后可以选择与不同认知水平的幼儿来聊天,针对本次教育活动做简单的提问或者探讨,看看还有什么可以进步的地方,并尝试1下别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自己,在多种教育方法中创设更好的教育成果。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