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及赏析,14 理想的风筝 教案

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及赏析


1、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及赏析


《理想的风筝》是1篇回忆性的文章,以1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1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1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空,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1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1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1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1根圆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1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1条腿的。”教室里腾起1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1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1枝圆木棍,1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gěngyè),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立在教案1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1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1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5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1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1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1次点头都给学生1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3十年,今天1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1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瓦片儿”,有长达丈余的蜈蚣(wúgōng),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piān)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1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有1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1蹦1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1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1个年过5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1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已经近3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1只又1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理想的风筝课文赏析 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放飞的风筝”是刘老师热爱生活的标志,尽管刘老师腿有残疾行 动不便,但他借助自由翱翔的风筝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 为的理想,以“理想的风筝”为题,更能表现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 态度及不懈追求,他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播下了1颗颗理想的种子。



2、14 理想的风筝 教案


(1-2)为后文铺垫


(3-9)回忆与刘老师的美好时光


(10-11)对刘老师的怀念。



3、14 理想的风筝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1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1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1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 理想的风筝



2、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3、深入思考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思考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1致,展开讨论。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1看到春天的1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结尾句“他1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4、总结


1.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5、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积累·运用4》中的《风筝》1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重难点: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疑点是对结尾句的理解。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引导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4、14 理想的风筝 教案


(1-2)为后文铺垫


(3-9)回忆与刘老师的美好时光


(10-11)对刘老师的怀念。



5、《理想的风筝》的教案,要有分段,中心思想


14*理想的风筝



1、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是1篇回忆性的文章,以1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1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选编这篇课文,首先是要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其次是学习本文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表达方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难点是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1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3、教学建议


1.课前可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不宜过细。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的问题,课上分小组交流。


2.在学生通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1边指导朗读,1边考察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说说本文写的是什么人,课文的主体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刘老师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了解主要内容,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印象。


在指导学生探讨本文写人的方法时,可以通过几个关键的问题,比如:课文开头描写了1幅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1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让学生明白,文章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并不是闲笔,而是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着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文中写刘老师工作方面的情景时,先以外貌描写介绍了他的慈祥、忠厚和身有残疾的特点;接着写了上课时板书、慷慨陈词、充满感情以及提问、考试时的情景,表现他对工作的极端投入和对祖国、对学生的热爱。后1部分则着重写他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刘老师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对工作和对生活两个方面的事件来表现刘老师的精神风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因为1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表面上看,刘老师是个爱放风筝、性格开朗的人,深入想1下,又不仅仅如此。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志,或者怨天尤人,他甚至比1个正常人更有活力。作者选取工作、生活两个方面写刘老师,把工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更完整地表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他的完美人格。


3.课后可让学生以“我最的人”为题写1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1些表达方法。



4、参考资料


连翘1种落叶灌木,叶子对生,为卵形或长椭圆形,春天开黄色花,花型与迎春花相近,但要大1些。连翘的茎、叶、果实、根均可入中药,有清热解毒及消肿等作用。


http://**/200406/ca467726.htm


参考资料:http://**/200406/ca467726.htm。



6、《理想的风筝》的教案,要有分段,中心思想我明天上课要用的啊!1


14*理想的风筝



1、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是1篇回忆性的文章,以1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1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选编这篇课文,首先是要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其次是学习本文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表达方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难点是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1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3、教学建议


1.课前可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不宜过细.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的问题,课上分小组交流.


2.在学生通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1边指导朗读,1边考察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说说本文写的是什么人,课文的主体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刘老师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了解主要内容,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印象.


在指导学生探讨本文写人的方法时,可以通过几个关键的问题,比如:课文开头描写了1幅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1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让学生明白,文章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并不是闲笔,而是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着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文中写刘老师工作方面的情景时,先以外貌描写介绍了他的慈祥、忠厚和身有残疾的特点;接着写了上课时板书、慷慨陈词、充满感情以及提问、考试时的情景,表现他对工作的极端投入和对祖国、对学生的热爱.后1部分则着重写他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刘老师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对工作和对生活两个方面的事件来表现刘老师的精神风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因为1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表面上看,刘老师是个爱放风筝、性格开朗的人,深入想1下,又不仅仅如此.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志,或者怨天尤人,他甚至比1个正常人更有活力.作者选取工作、生活两个方面写刘老师,把工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更完整地表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他的完美人格.


3.课后可让学生以“我最的人”为题写1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1些表达方法.



4、参考资料


连翘1种落叶灌木,叶子对生,为卵形或长椭圆形,春天开黄色花,花型与迎春花相近,但要大1些.连翘的茎、叶、果实、根均可入中药,有清热解毒及消肿等作用.。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