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有多长自然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

桌子有多长自然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1、桌子有多长自然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自然测量》教案 活动目标:   

1、 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 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绳子、长棍、纸筒、笔   记录表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工具   

2、基本过程:   

1、 邀请幼儿测量桌子的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 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工具(长棍、绳子、笔等)   (2)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3) 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的方法,(qulaoshi)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2、 教师示范演示首尾相接测量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 讨论:为什么量了1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木棍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 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请幼儿操作   

3、 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进行自主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表的填写   

4、 对用不同工具测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量的次数越多(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借助自然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中的其他事物。



2、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

【活动目标】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重难点】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2.难点:(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1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活动准备: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1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1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2、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1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1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1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1试。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1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4.师:请你们也量1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1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1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3、教师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1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1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3、幼儿园大班教案《自然测量》



4、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作为1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1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1、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3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1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2、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1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物亮,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1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4、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1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3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1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1试。   

5、活动延伏老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1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1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1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罩厅宽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1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1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1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1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2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1放1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1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1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1个小环节和第2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2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3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2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1个目标放在第2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1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2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1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2)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1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3)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1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1样。   (4)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1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1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1样吗?你的结果呢?   (5)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5、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自然测量教案

作为1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自然测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肢闭到大家。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2、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分析   "自然测量"的课例研讨活动主要关注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幼儿的"主体"作用,以及大班幼儿对数学内容的反应和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身边常见的自然物,例如曲别针、脚步、粉笔等,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仅仅是身边常见的工具的测量,而不是如直尺,曲尺等标准工具的测量。它包括对物体长度、高矮、粗细、轻重等的测量。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复练习多次操作,才能获得,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需要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进行培养。我设计的"自然测量"这1活动(本次活动立足于对物体长度的测量),试图实现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探索出自然测量的方法,以充分体现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这1活动中担当支持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组织幼儿游戏:我的飞机就要飞,熟悉全国各地地名(自由站在大的中国地图轮廓线上)。   

2、结合目测,比比从北京出发到各个城市谁远谁近。   (2)、学习自然测量。   

1、以充当"地质勘察员"为名,请幼儿利用彩色吸管尝试测量。   

2、幼儿交流各自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握租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1头用粉笔或手做个记号,第2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结合表格1,教师讲解记录的方法。   

4、幼儿俩俩结伴选择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观察适时辅导。   

5、请部分幼儿说1说测量的结历皮裂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教师提问:"老师这里还有竹签和积木两种测量工具,你能不能用这两种材料,也来测1测路线?看看你会发现什么秘密?"(同时请幼儿猜测表格2的使用方法)   

2、幼儿再次操作,并进行表格记录,教师指导。   

3、幼儿交流操作结果,并将结果在黑板上呈现。   (4)、活动延伸:   出示毛线,交代如果用毛线测该怎么测?--需要合作、将绳子拉直;出示筷子等其它操作材料(测量时不能刚好测完)--学习新的'记录方法。   活动反思:   

1、关注幼儿间的合作。通过幼儿的合作测量,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既满足了教学时间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又保证了幼儿间互相学习的互补性、合作性。   

2、注重各个领域的整合。能将主题活动"我爱祖国"的学习与数学活动有机融合,1方面让孩子了解了各个主要地区在地图上的相应位置,另1方面也让孩子通过测量清楚城市间的距离长短(地图的设计基本按照比例完成,选取的城市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6、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