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数字拼板》的教案?蒙氏教育《数字拼板》的教案

蒙氏教育《数字拼板》的教案?

1、蒙氏教育《数字拼板》的教案?

活动目标:   

1、 比较大小,点数5以内的数积累初步的分类经验。  

2、 喜欢参与数学游戏。  活动重难点:   根据车辆、车位的大小以及数字和点子对应把车辆放到合适的车位。

蒙氏教育《数字拼板》的教案

2、蒙氏教育《数字拼板》的教案

活动目标:   

1、 比较大小,点数5以内的数积累初步的分类经验。   

2、 喜欢参与数学游戏。   活动重难点:   根据车辆、车位的大小以及数字和点子对应把车辆放到合适的车位。

中班蒙氏数学《数物结合》公开课优秀教案?

3、中班蒙氏数学《数物结合》公开课优秀教案?

蒙氏数学观摩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大家能够抽出时间来观看我这次的蒙氏数学观摩课。在此我代表全体老师向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们对我们幼儿园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设计意图:我设计的是一节蒙氏数学课《数物结合》它是让幼儿体验数字与物品的对应关系,设法将抽象的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联系起来,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在生活中应时时注意引导幼儿关注事物数量的同时,与数字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10以上数的含义并加深对两位数表达方式的印象。本节课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2、能认读数字11—15。

3、使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动,体验成功感。授课开始:一、教学名称:蒙氏数学二、教学内容:《数物结合11—15》三、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2、能认读数字11—15。

3、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动,体验成功感。四、教学准备:

1、串珠、数字拼版

2、彩色纸条、圆形小卡片

3、彩圈卡片五、教学过程:

1、预备活动师生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游戏:《小火箭》小火箭,真厉害。一飞飞到蓝天上,发火箭啦——

11、

12、

13、

14、15,发射!出发到太空喽!

2、集体活动①感知数物结合⑴创设情境:太空里呀,有金色王国,还有彩色王国。金色王国里有许多金色串珠,彩色王国里有许多彩色串珠,它们想成为好朋友,怎么办呢?数字王国里的数字卡片决定介绍它们认识,我们帮它们组合在一起吧!⑵提示:刚才小朋友们玩游戏《小火箭》时,小朋友都听到老师说那几个数字了呀?(

11、

12、

13、

14、15)⑶先出示教具数字拼板、数字卡片11,再取出相应数量的串珠卡(个位是1的彩色串珠,十位上是10的金色串珠)放在“串珠、数字拼板”的控制板上拼成11的串珠、数字拼图。⑷请个别幼儿操作学具“串珠、数字拼板”11—15中的任意数字,以增加幼儿的兴趣。②游戏:“找数字”教师边拍手边问:“小朋友,我问你,,哪个数字不见了?”幼儿边拍手边答:“尤老师,告诉你,数字11不见了。”然后请幼儿放回原位(游戏可反复进行)

3、分组活动:创设情境:还有很多物品想和数字卡片交朋友,我们一起去帮帮忙吧!① 看数字,贴星星。② 读一读,涂与数字相对应的彩圈。(彩圈卡片)③ 玩“串珠、数字拼板”。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请每组个别幼儿展示并讲解自己操作的情况,感受成功的体验。六、教学总结:使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11——15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蒙氏特色:蒙氏数学主要是让幼儿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转到生活实际操作为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进一步探索创造。并且通过蒙氏数学的学习可帮助幼儿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幼儿善于提问,爱思考的习惯。

中班蒙氏数学《数物结合》公开课优秀教案

4、中班蒙氏数学《数物结合》公开课优秀教案

蒙氏数学观摩课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大家能够抽出时间来观看我这次的蒙氏数学观摩课。在此我代表全体老师向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们对我们幼儿园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设计意图: 我设计的是一节蒙氏数学课《数物结合》它是让幼儿体验数字与物品的对应关系,设法将抽象的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联系起来,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在生活中应时时注意引导幼儿关注事物数量的同时,与数字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10以上数的含义并加深对两位数表达方式的印象。 本节课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2、能认读数字11—15。

3、使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动,体验成功感。 授课开始: 一、教学名称: 蒙氏数学 二、教学内容: 《数物结合11—15》 三、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2、能认读数字11—15。

3、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动,体验成功感。 四、教学准备:

1、串珠、数字拼版

2、彩色纸条、圆形小卡片

3、彩圈卡片 五、教学过程:

1、预备活动 师生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游戏:《小火箭》 小火箭,真厉害。一飞飞到蓝天上,发火箭啦——

11、

12、

13、

14、15,发射! 出发到太空喽!

2、集体活动 ①感知数物结合 ⑴创设情境:太空里呀,有金色王国,还有彩色王国。金色王国里有许多金色串珠,彩色王国里有许多彩色串珠,它们想成为好朋友,怎么办呢?数字王国里的数字卡片决定介绍它们认识,我们帮它们组合在一起吧! ⑵提示:刚才小朋友们玩游戏《小火箭》时,小朋友都听到老师说那几个数字了呀?(

11、

12、

13、

14、15) ⑶先出示教具数字拼板、数字卡片11,再取出相应数量的串珠卡(个位是1的彩色串珠,十位上是10的金色串珠)放在“串珠、数字拼板”的控制板上拼成11的串珠、数字拼图。 ⑷请个别幼儿操作学具“串珠、数字拼板”11—15中的任意数字,以增加幼儿的兴趣。 ②游戏:“找数字” 教师边拍手边问:“小朋友,我问你,,哪个数字不见了?” 幼儿边拍手边答:“尤老师,告诉你,数字11不见了。” 然后请幼儿放回原位(游戏可反复进行)

3、分组活动: 创设情境:还有很多物品想和数字卡片交朋友,我们一起去帮帮忙吧! ① 看数字,贴星星。 ② 读一读,涂与数字相对应的彩圈。(彩圈卡片) ③ 玩“串珠、数字拼板”。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请每组个别幼儿展示并讲解自己操作的情况,感受成功的体验。 六、教学总结: 使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11——15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蒙氏特色: 蒙氏数学主要是让幼儿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转到生活实际操作为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进一步探索创造。并且通过蒙氏数学的学习可帮助幼儿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幼儿善于提问,爱思考的习惯。

中班蒙氏数学《数物结合》公开课优秀教案

5、中班蒙氏数学《数物结合》公开课优秀教案

蒙氏数学观摩课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大家能够抽出时间来观看我这次的蒙氏数学观摩课。在此我代表全体老师向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们对我们幼儿园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设计意图: 我设计的是一节蒙氏数学课《数物结合》它是让幼儿体验数字与物品的对应关系,设法将抽象的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联系起来,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在生活中应时时注意引导幼儿关注事物数量的同时,与数字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10以上数的含义并加深对两位数表达方式的印象。 本节课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2、能认读数字11—15。

3、使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动,体验成功感。 授课开始: 一、教学名称: 蒙氏数学 二、教学内容: 《数物结合11—15》 三、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2、能认读数字11—15。

3、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动,体验成功感。 四、教学准备:

1、串珠、数字拼版

2、彩色纸条、圆形小卡片

3、彩圈卡片 五、教学过程:

1、预备活动 师生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游戏:《小火箭》 小火箭,真厉害。一飞飞到蓝天上,发火箭啦——

11、

12、

13、

14、15,发射! 出发到太空喽!

2、集体活动 ①感知数物结合 ⑴创设情境:太空里呀,有金色王国,还有彩色王国。金色王国里有许多金色串珠,彩色王国里有许多彩色串珠,它们想成为好朋友,怎么办呢?数字王国里的数字卡片决定介绍它们认识,我们帮它们组合在一起吧! ⑵提示:刚才小朋友们玩游戏《小火箭》时,小朋友都听到老师说那几个数字了呀?(

11、

12、

13、

14、15) ⑶先出示教具数字拼板、数字卡片11,再取出相应数量的串珠卡(个位是1的彩色串珠,十位上是10的金色串珠)放在“串珠、数字拼板”的控制板上拼成11的串珠、数字拼图。 ⑷请个别幼儿操作学具“串珠、数字拼板”11—15中的任意数字,以增加幼儿的兴趣。 ②游戏:“找数字” 教师边拍手边问:“小朋友,我问你,,哪个数字不见了?” 幼儿边拍手边答:“尤老师,告诉你,数字11不见了。” 然后请幼儿放回原位(游戏可反复进行)

3、分组活动: 创设情境:还有很多物品想和数字卡片交朋友,我们一起去帮帮忙吧! ① 看数字,贴星星。 ② 读一读,涂与数字相对应的彩圈。(彩圈卡片) ③ 玩“串珠、数字拼板”。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请每组个别幼儿展示并讲解自己操作的情况,感受成功的体验。 六、教学总结: 使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11——15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蒙氏特色: 蒙氏数学主要是让幼儿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转到生活实际操作为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进一步探索创造。并且通过蒙氏数学的学习可帮助幼儿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幼儿善于提问,爱思考的习惯。

幼儿园数学 剪一剪,贴一贴教案

6、幼儿园数学 剪一剪,贴一贴教案

蒙氏数学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成效,主要看学生在学习中有没有获得什么。如果学生没有收获或不想学,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蒙氏数学课程历经四次改版,已经逐步成为最适合于广大幼儿园普遍使用的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 笔者到使用蒙氏数学的幼儿园进行了一些跟踪的调查和研究,绝大多数幼儿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大家分享。但也有一些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的把握及教法的运用等还很不得法。本文将蒙氏数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缺乏有效性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做一分析,希望能对教学第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四个主要问题 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缺乏将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联系的意识 一次,中班的“数物结合”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操作完“串珠、数字拼板”后,教师要求幼儿每人用一根小绳穿出和数字卡片相同数量的木珠,幼儿纷纷将珠子穿在自己的小绳上,操作过程中气氛相当好。当老师请幼儿数数自己小绳上的珠子数时,却只有部分幼儿所穿的珠子数和教师的数字卡片上的数字相同。 活动前,教师为准备材料花费了大量精力。活动中,孩子为摆弄、操作忙得不亦乐乎,教师最终的目的是让幼儿在穿珠子的过程中感知认识、获得数物对应的经验。可是,幼儿在整个操作活动中,只是忙于穿珠子了,根本没有去思考所穿的珠子数与教师的数字卡片是否相对应,无法去关注自己的过程,也就无法获得数物对应的经验。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也缺乏适时适当的指导,使操作没有为教学目标服务。 只关注幼儿表面的兴趣, 缺乏深层次的对学具价值的挖掘 还是以中班为例,在 “认识时间”的活动中,教师出示教具“星期转盘”的时候,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便问幼儿:“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礼物,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幼儿绞尽脑汁拼命地猜想:图书、蛋糕、好玩的玩具、天线宝宝……可是,当老师拿出教具时,孩子们都发出“唉”的长叹,刚才津津乐道的孩子一下全没精打采了。 像这样的“猜一猜”游戏,大家并不陌生。初看,老师的意图好像在引发幼儿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铺垫,但是,幼儿的这种好奇心会随着“神秘”东西的出现而很快消失。当被猜测的物品与幼儿的设想并不一致时,它便很难再激起幼儿的兴趣。像这样毫无头绪、不着边际的无需动脑的猜测,不能达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目的,只会隐性地浪费时间。 对活动的要求指向不明,难以真正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 在中班“图形分割”的教学活动中,一位老师为了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设计了“变魔术”这一操作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经验,即将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变成各种图形。老师在操作前提出:“老师想请小朋友当魔术师,用这张纸变图形,看哪个小朋友变得又多又好。请小朋友拿起剪刀,开始变。”不一会儿,每个幼儿都剪出了好多图形。当老师请幼儿说“变”了哪些图形时,幼儿说得最多的是三角形,其次是梯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很少,而说不出名的碎片却占了相当一部分。 在“变”的过程中,由于老师的要求不明确,多数幼儿不明白怎么剪:是剪一刀,还是随意剪?也不明白“怎么变”:是变一个图形,还是变多个多种图形?于是出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剪到哪算哪,剪成什么是什么的现象,很少考虑要变出不同的图形。即使“变”出了图形,也很单调,像这样的操作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只关注幼儿动手参与,未引导幼儿的思维参与其中,幼儿的智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在中班的数学活动“认识单数、双数”中,教师安排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感知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提供了“数字与筹码”等材料。教师先示范学具的摆放方法,再请幼儿操作练习,全班幼儿兴致勃勃,个个忙于摆弄学具;老师则忙于控制活动的时间,并让个别幼儿展示操作的结果并说出10以内的单数与双数。表面看起来,场面非常热闹,每个幼儿都在参与,都在动手实践,课堂的活动内容很丰富,课堂结束时,大部分幼儿也能根据操作的学具准确说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但是在动手操作之前,教师没有给幼儿预留思考的时间,即使幼儿正确地汇报出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也只是在复述学具效果图上的内容。事实上,这个活动的设计与提供的材料都非常好,但作为学数学的操作探究活动,活动原本应有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潜在的教育资源被浪费。 加强实施有效性的措施 要在幼儿园实施好蒙氏数学的教学,我们应怎样做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自始至终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与组织有效的活动 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操作材料、设计教学程序、运用教学指导策略等时,一定要根据教材及幼儿的学习特点紧紧围绕活动的目标进行,并需要思考、明确以下问题: 我确定这一主题的目的是什么?如:是让幼儿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数概念、获得数学知识?还是重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其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我所选择的材料是否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佳材料?有没有更适宜、更简便的其他材料? 我所设计的教学程序是否体现了循序渐进,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一个环节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整体时间的安排是否合适?核心环节的感知与质疑、探索与发现等时间是否够?有没有给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与时间? 我用过的指导策略是否适当、有效?幼儿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是否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点拨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能引发幼儿作深层的思索与探究?是否适时提升幼儿的学习策略与学习经验,并在同伴中分享与交流? 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目标与需要出发,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因为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 关注幼儿真正的兴趣与需要,给予恰当的有效的引导 观察幼儿、研究幼儿才能了解幼儿的真正兴趣与需要,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水平。教师在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等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平时,对幼儿反馈的信息要多加留意、洞察、分析。 在上面提到的中班“认识时间”的活动中,教师在导入部分对幼儿兴趣的引导与幼儿的需要不相符,反而会让幼儿失去兴趣,其实幼儿对学具“星期转盘”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直接出示教具就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可见,有效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这样才能使教育与幼儿的兴趣点保持一致,将学习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引导幼儿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促进智能有效发展 教学中,要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仅满足于让幼儿动口、动手是很不够的,必须让幼儿的思维参与其中,让幼儿或先思考后操作,或边思考边操作,或先操作后思考。这样引导的幼儿多种感管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中班的“认识单数、双数”的活动中就缺乏幼儿的思考。在此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思考呢? 首先,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教育情境,把要让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手段与实效性,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与活动,如前例中教师可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操作、摆放筹码,不用示范筹码的摆放。 其次,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幼儿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不要牵着幼儿的鼻子走,不要硬将幼儿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而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见解,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幼儿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幼儿指正;甚至必要时允许幼儿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在这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幼儿没有被同伴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老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由的,幼儿便会全力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使幼儿感到满意、快慰、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教师不仅要在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上给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而且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幼儿一些走向学习成功的方法,最终促进幼儿智能的有效发展。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