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多少活动重点和活动反思怎么写,中班数学辨别里外上下前后左右教案和相应的说课稿,有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多少活动重点和活动反思怎么写



1、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多少活动重点和活动反思怎么写

幼儿园中班教师数学教学案例-案例描述和反思

1、数学活动案例反思:认识梯形 案例背景: 这个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3角形、椭圆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为本和活动的教学作好了1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新课程标准指出:这1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孩子空间观念,使孩子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由于梯形是只有1组对边平行的4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1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较的抽象,因为陈老师通过各种有效、操作活动,让幼儿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从而实现将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的原则。 老师将这个活动的目标制定为: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2、初步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 案例描述: (1)幼儿自选图形,激发学习兴趣。 (1)宝宝们,看到桌子上有很多图形了吗?等1下选1个图形然后坐到座位上。 (2)让幼儿自选1个图形,说说你选的是什么图形。 分析:孩子进入教室之前,陈老师就把很多的图形(包括3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随意地放在了桌子上,让幼儿不受约束地去拿1个,然后她又请幼儿手里都是1样的图形拿上来贴在了黑板上,1直从3角形、长方形到正方形,这1步起到了巩固复习的作用。最后发现1个小朋友的手里是梯形,由此引出今天的主角,过渡得十分自然。 (2)初步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特征。 (1)这是什么图形?请幼儿说说梯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直角、等腰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 分析:这里陈老师又分了两大块。第1块是重点引导幼儿掌握梯形的特点,她是这样引导的“梯形有几条边?1起数1数。看看上、下两条边事怎样的?总结出1共有4条边,上下两条边1条长1条短,并且是平行的另外两条边是不平行的。这里教师还用手势做了平行的样子。 第2块在第1块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等腰和直角梯形,在认识等腰梯形的时候她将梯形对折后引导幼儿发现两条边可以完全重叠起来,两条边是1样长的,得出这个梯形叫等腰梯形。在认识直角梯形的时候,我认为陈老师也是很有创意的,她先出示直角梯形,然后让幼儿说说它是什么图形,这里她引导幼儿用梯形的概念来套,是两条边平行的,有4条边,得出是梯形。然后再直接拿1个正方形方在直角梯形的直角上,引导幼儿发现1个角是直角,得出这是直角梯形。(3)集体寻找梯形,加深了解梯形特征。 师:梯形还会翻跟头,他们翻呀翻,变呀变,都藏到机器人身上了,我们1起来把机器人身上的梯形都找出来,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从机器人身上拿下来。如果找到了,就可以吧梯形从机器人身上拿下来。 (1)幼儿找梯形,集体进行检查分析。 (2)请幼儿对找到的梯形进行分析,并判断它属于哪1种梯形。 分析:这1个环节的设计也是陈老师这个活动的1个亮点,因为游戏本身就是幼儿活动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也要求我们将幼儿的活动组织得游戏化,这样才能激起幼儿的兴趣。机器人也是幼儿相对比较感兴趣的,陈老师将机器人画成由很多图形组成的,这样给我们眼前1亮的感觉。孩子就好像在游戏1样,活动兴趣非常地浓厚。不过陈老师这个活动的第2个步骤就认识了直角和等腰梯形,我认为在这步环节里当幼儿找出直角和等腰梯形时教师应该做1下点明,事幼儿能够加深对直角和等腰梯形的认识。 (4)独立寻找梯形,巩固了解梯形特征。 梯形又翻呀翻,变呀变,现在藏到这里了,我们按找梯形的方法,将找到的图形给他们用线圈住。 分析:先前机器人的这1步是集体操作,而这1环节就是个别操作了,给每1个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这也是数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1个环节。从孩子们作业的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掌握对梯形的认识,作业情况较好。

中班数学辨别里外上下前后左右教案和相应的说课稿,有吗?



2、中班数学辨别里外上下前后左右教案和相应的说课稿,有吗?

设计意图:   在1次游戏活动中,娃娃家的妈妈对爸爸说:"你去把奶瓶给我拿过来吧!"爸爸找了1会没有找到,就问妈妈:"在哪里呀?我怎么找不到呢?"妈妈指着冰箱说:"在那里呀!"可爸爸还是没有看见。通过这次事件,我感觉小班孩子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方位,因此在圣诞节来临之际,我开展了此活动,希望通过活动的神秘和有趣让幼儿轻松地掌握简单的方位。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理解并掌握方位词:上下、里外。   2.积极参与、大胆讲述,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创设情境:两棵挂有礼物的圣诞树;几只放有礼物的圣诞帽子。   2.各种包装好的礼物,圣诞老爷爷手套1只。   3.音乐:圣诞歌。   活动过程:   (1)随音乐进活动室。(播放圣诞歌)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爷爷给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1块儿去瞧瞧吧!   评:圣诞歌这段音乐比较轻松欢快,听着音乐进活动室可以让幼儿容入到圣诞节的气氛里。   (2)感知方位:上下、里外。   1.找1找、说1说礼物在哪里?   (1)师:圣诞老爷爷把礼物放在哪里了?我们1块儿去找找吧!(播放圣诞歌)评:让幼儿自由找礼物,说说礼物放在什么地方,这里给幼儿1个自由说的机会,同时也给了幼儿和老师、好朋友相互交流的机会。在音乐的伴奏下,氛围比较轻松、活跃。   (2)提问:圣诞老爷爷把礼物放在了哪里?   评: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说完整的语言是很重要的,这个环节不仅要让幼儿理解上、下、里、外这些方位词,还要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这样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语言特点。   2.游戏:摸摸礼物跑回来。   圣诞老爷爷要请小朋友去摸摸礼物,你们愿意吗?(游戏玩法: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男孩摸摸树上面的礼物女孩摸摸树下面的礼物快回来。)评:在理解方位词的基础上,和幼儿玩1个他们平时经常玩的游戏,加深了对方位词的认识。这个游戏不仅活跃了活动的气氛,而且可以递进师生间的感情。幼儿对这个游戏很熟悉,所以我增加了1定的难度,男孩、女孩分开摸不1同方位的礼物,1方面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同时解决了游戏时拥挤的现状。   3.自由取下自己喜欢的礼物。   (1)师小结:圣诞老爷爷带来了这么多的礼物,有的放在上面(动作),有的放在下面(动作),有的藏在里面(动作),有的摆在外面(动作)。   评:教师结合动作小结礼物的方位,动作的表现更加形象,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2)小朋友你们想要这些礼物吗?请你去拿1个自己喜欢的礼物。   评:看到这些包装精美的礼物,孩子们1定很想要,如果1直把礼物挂在树上或者放在帽子里进行教学,过1会就不感兴趣了,所以设置拿礼物这个环节,进1步满足孩子们的需要。   4.藏礼物,说说将礼物藏在了哪里。   (1)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今天我们1起和礼物捉迷藏好吗?   (2)你怎么和礼物玩捉迷藏的游戏的?   评:"捉迷藏"这个游戏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首先让幼儿自己选1个喜欢的礼物,然后和礼物玩"捉迷藏"的游戏,使礼物和幼儿直间发生关系,在玩"捉迷藏"游戏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礼物藏在了什么地方,这里说的方式也有好几种,如先请几个幼儿告诉圣诞老爷爷,然后请小朋友告诉旁边的小朋友,这样就满足了他们说的欲望。"捉迷藏"的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习正确运用这4个方位词。   5.歌表演"圣诞礼物"。   (1)教师演唱"圣诞礼物"。( 歌词:圣诞礼物、圣诞礼物、在哪里?在哪里?有的放在上面、有的放在下面,真好看、真好看!圣诞礼物、圣诞礼物、在哪里?在哪里?有的藏在里面、有的摆在外面,真好看、真好看!)评:老师利用幼儿熟悉的"两只老虎"的旋律,重新填了词,使小朋友听起来很明了,而且加上动作,更加形象生动,小朋友非常愿意表演。而且我利用圣诞老爷爷的形象演唱,小朋友更加觉得希奇,听的很认真。   (3)幼儿跟着老师1起演唱。   圣诞老爷爷唱的好听吗?你们想唱吗?那我们1起跟着圣诞老爷爷唱吧。   (3)拆礼物。   1.摇1摇、听1听,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   2.拆开礼物,相互说说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   3.品尝、分享糖果。   评:最后1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高潮部分,其实从1开始幼儿就很想拥有这份礼物,当我以圣诞老爷爷的口吻说要把礼物送给他们时,他们可高兴了,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东西?于是我借助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摇1摇,猜1猜里面到底藏了些什么,这里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小朋友的猜想很多,有的说巧克力、有的说积木、有的说小手帕……在这个充满神秘的盒子里,到底藏着什么呢?小朋友已经等不及了,于是我又以圣诞老爷爷的口吻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拆礼物,然后把自己收到的礼物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巩固、运用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

小班数学感知上下前后教案?



3、小班数学感知上下前后教案?

1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建立上下、前后概念。

2、在活动中能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

3、能用较连贯的语言上、下、前、后。2活动准备:

1、猫发妈妈胸饰1个、小猫胸饰若干、录音机、磁带

2、森林场景:大树、树叶、房子、草地、花朵、蘑菇、老鼠、椅子等

3、1幅森林背景图,小动物单个图片3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小猫,谈话引入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2、拍手游戏:在运动中感知上下、前后。(1)猫妈妈和小猫1起听音乐做运动。如:向上拍拍手、向下拍拍手、向前拍拍手、向后拍拍手。(2)请幼儿谈谈小手在什么地方拍拍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进1步区分上下、前后。(1)谈话引入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某某在某某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2)游戏:送小动物到森林去玩。A:幼儿自由选择动物图片,送小动物。B:请幼儿说说“送的是谁,送到哪里?”

4、游戏:“小猫捉老鼠”(1)幼儿在布置好的场景中捉“老鼠”。(2)说说中哪里捉到“老鼠”(在…上面;在…下面)。

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



4、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

1 活动目标:

1、能区别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尝试使用方位词表达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2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区别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并使用方位词表达。 活动难点:感知物体间上下方位的相对性。 3 活动准备: (1)教具:货物架,布绒动物玩具若干,小猫头饰。 (2)学具:“超市游戏”,方位背景图片,头部轮廓图,眼睛和嘴巴、鼻子卡片,《操作册》第1册第31-32页。 4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拍拍拍。双手拍3下,然后双手随儿歌《拍拍拍》(附后)做动作。教师可以要求加快速度来增加趣味性。

2、集体活动 (1)师生共同探索。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关系。 2)、教师给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袜子。请幼儿说出帽子和袜子的上下关系。 (2)幼儿自由探索 1)、感知上下的方位。 师:“水果店明天就要开张了,可是货物架上的货物还没有整理好,你们想来做理货员吗?” 师:“桌上有什么?” 幼:“苹果、香蕉……” 师:“货物架在哪儿?” 幼:“桌子下面。” 2)、区别两个物体的上下关系。 请幼儿将玩具水果放入货物架中。(幼儿自由操作) 3)、初步感知上下的相对性。 出示已摆好3种水果的货物架,引导幼儿两两比较水果A和水果B、水果B和水果C的上下关系。 小结:在表述物体的位置时1定要说完整的话,如“××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3、分组活动 第1组:游戏“过大桥”。请幼儿将大型积木搭成1座桥,然后在桥上放汽车,桥下放纸折的小船,并说出桥上桥下各有什么。 第2组:小动物捉迷藏。请幼儿将布绒动物玩具藏起来,然后说1说把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了。 第3组:摆5官。请幼儿将眼睛、嘴巴、鼻子的卡片放入头部轮廓图中,然后说说鼻子上面有什么,鼻子下面有什么。

4、游戏活动 游戏“小猫在哪里”。 教师当猫妈妈,幼儿当小猫。当猫妈妈念儿歌《找小猫》(附后)时,小猫自己找地方躲起来。猫妈妈醒来后去找小猫:“××,你在哪里呀?”幼儿就回答自己藏在什么地方,如:“我在椅子下面。”说完跑回猫妈妈身边。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简单小结,并引导幼儿将学具收拾好。

小班区别上下教案反思



5、小班区别上下教案反思

小班区别上下教案反思【篇1:小班区别上下教案反思】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 w w.5y k j. c om小班《上面和下面》课后反思本次活动我从幼儿自身入手,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难点是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主要让幼儿感知理解方位词,理解并运用方位词是认识空间关系的。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3个环节,整个活动自始自终都以贯穿,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第1个环节以自己为中心区别上、下,我以“看谁躲得快”,及游戏“谁最快”,来激发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活动中非常感兴趣,基本上都能区分自身为中心的上下,突破了活动的重点。第2个环节是难点部分,以其他物体为中心区分上下。我以游戏“小动物捉迷藏”导入活动的难点学习,把小动物藏到教室的各个地方,并用语言说出“什么动物藏在什么(上、下)面。这个环节有些难度,个别能力弱的表达不清楚上下,有些其实知道但表达不好,但基本上孩子在通过游戏还是能突破难点的学习的。最后1个环节是孩子在重难点突破的基础上练习巩固,我让幼儿通过数学书里的练习,让孩子巩固新学的知识,加强区分上下。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 w w.5y k j. c om相关幼儿教育资料:上1篇幼教:下1篇幼教:小结:小猴、小鸟、小松鼠它们都在树上,小狗、小猪、小猫咪它们都在树下。

新北师大版1年级上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反思



6、新北师大版1年级上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反思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程良哲 新北师大版1年级上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PPT下载地址点下面链接:   教育部审定2019年新北师大版小学1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Flash动画优秀免费下载   新北师大版1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反思ppt   总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1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   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1点或差1点整时   4种情况。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1些简单的   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与人的生活息息   相关。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1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2、练1练。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