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小学生泥塑教案3篇?
1、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
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人们首先从石器的制做过程中,获得雕刻技术的训练,并孕育着雕刻艺术的才能和审美观念,又从陶器的制做中获得制做人物和动物的造型功能。 从事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工匠,在艺术表现的技法和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他们利用最原始最简单的工具创作了圆雕、浮雕、透雕和阴刻技术,运用可雕可刻的材料,制做出具有欣赏方面的各种形象。 陶塑、骨雕和石刻是具有艺术表现特殊用途的器物。以雕塑艺术手法制做的古代人面像,在古代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比较直观地再现了古代面貌,而且还反映了古代人的精神世界。许多陶塑、骨雕、石刻作品,通过古人的艺术创造,展现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水平。呈现出风格多样的艺术情趣。其中1些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艺术造诣升华到超凡脱俗的程度。 原始陶塑、骨雕、石刻作品,多半带有原始宗教色彩,是古人1种社会需要。虽然至今我们还没有搞清楚原始宗教行为的许多细节,只能根据现在已经知道的民俗学、民族志方面的材料,初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原始宗教曾经广泛地存在和流行的事实,已经在陶塑、骨雕、石刻作品中展现开来。有待于我们作深入和细致的探讨。 辽西地区,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红山文化女神庙、祭坛和各种有关女神的作品,1直在上古的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流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红山诸文化的崇拜意识,是1部神秘莫测的天书,它记述了古人对大自然奋斗的历程。 内蒙古赤峰地区出土有兴隆洼文化石雕女神像(距今8千年),赵宝沟文化陶塑女神像(距今7千年),红山文化陶塑女神像(距今5千年)。 大卫是1501年至1504年完成的。
2、小学生泥塑教案3篇?
。
3、初2美术教案:骆驼
美术教案骆驼篇1:初2上期美术教案 1课题: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 1.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2.教学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1基本认识。 3.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5.教学过程: (1导入: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1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1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1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2新授:因此,我们在接触1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 提问:1.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2.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3.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解释:1.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2.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3.反映出当时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丰腴,而非我们当代苗条。 与同学讨论,共同探讨几件作品的文化意义。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从〈〈3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4.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服装组的图片讨论。北京街道的图片讨论。 建筑图片讨论。岩画的图片讨论。传统工艺品图片讨论。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6.小结: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案意见:本教案的设置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1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个人评价: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1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2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1)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从多视角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2)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分析法 教学重点: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物象多视角”的理解。 (1)实物举例。 教师拿1个实物,如水壶、汽车模型,将他的前面、侧面、背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1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 2.共同研讨。 对物象的多视角的;理解与表达的意义。 举例A你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他们的正脸你认识,看到侧脸你也不会认错,他们的背面也认识。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了解记住了他们的特征。因此,只有只有全面了解物象, 才能更深刻感受物象。B生活中的1些现象:a.理发时,前面的镜子,使你看到了自己正面的发型,理发师会拿1面镜子在你的头后,让你看看后面与侧面的发型。B.旅游时导游图上印出旅游景点的图象与旅游方位,使你记住了景点的特征,并且能很快找到。 凡此种种,说明物象多视角的表达与我们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全面、立体的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3.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 (1)将物体的结构关系进行表达,1般3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 称为“3视图” (2)将物体的形状与方位进行表达,1般有主体平面图,将物体的形象进行展示. (3)表达方法:用简练的线条将物体多角度形状、结构、方位表达出来。 4.学生练习 (1)教师拿1实物,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几分钟后收起实物,让学生根据记忆和理解画出物体的多角度的形状;或将物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想象画出其他角度。 (2)画出学校的示意图。实地考察校园,画出主楼的平视图与校园平面图。 (3)画出你熟悉的人物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头像或发型。 5.评价: (1)把同1题材的多视角表达作业放在1起,分析图画是否说明了物体的形象、结构与方位,通过观察图画是否认识了物体的整体形象,讨论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 (2)将学生的设计创意进行展示。 教学后记: 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1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1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美术教案骆驼篇2:人美版8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套 《捣练图》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教学重点: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造型与其他时期人物画造型的比较,以及和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任务比较,在感性的理解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操和认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 学具准备: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导入 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引出问题: 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请同学们看屏幕。(板书课题)
2、新授 播放课件的《捣练图》全图。 (1)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画, 问题:什么是仕女画? 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 问题: 1.什么是捣练? 2.什么是熨烫? 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 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有关书籍收集更多资料。 学生解答“仕女画”。 学生解答“捣练”、“熨烫”。 学生查找资料,认识张萱、周昉、赵佶及相关背景。 (2)共同探讨,解读《捣练图》。 1.这幅作品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3个场面,请问:画中共有多少个人物? 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这些细节找出来。(播放1段古典音乐)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4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这些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板。 3.人物的造型(丰颊肥体)及其衣着的设色,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绘画的造型完全1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教科书中那3幅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画作。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细节描写,派代表描述。 学生对比相同时期和不同时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饰,畅所欲言。
3、思考与讨论: 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再播放1组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提出问题: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对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认识?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学生可能问:为什么唐代仕女画中的妇女都是“丰颊肥体”的?(教师启示学生从唐人和今人的审美标准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或发表个人观点。教师归纳。 评价与小结这幅画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注重细节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4、布置作业: 课下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写1篇关于唐代人物画与不同朝代人物画以及与西方古典人物画比较的小论文,要求:1.要有自己的观点。2.条理清楚,语句通顺。3.字数不少于500字。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1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1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 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1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1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2、新授: 因此,我们在接触1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 提问: 1.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 2.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 3.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解释: 1.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 2.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 3.反映出当时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丰腴,而非我们当代苗条。 与同学讨论,共同探讨几件作品的文化意义。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从〈〈3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3.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服装组的图片讨论。北京街道的图片讨论。 建筑图片讨论。岩画的图片讨论。传统工艺品图片讨论。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3、小结: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 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教学目标: 1.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从多视角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2.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分析法 教学重点: 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教学难点: 对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物象多视角”的理解。 (1)实物举例。 教师拿1个实物,如水壶、汽车模型,将他的前面、侧面、背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1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 2.共同研讨。 对物象的多视角的;理解与表达的意义。 A.你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他们的正脸你认识,看到侧脸你也不会认错,他们的背面也认识。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了解记住了他们的特征。因此,只有只有全面了解物象,才能更深刻感受物象。 美术教案骆驼篇3: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教师:学校:(4年级下册) 小学4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1、班级及学生情况分析: 4年级学生已经有了1定的绘画和欣赏能力,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自己认为美得东西,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2、教学目的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1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1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2、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4、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5、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1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内容第1周鸢尾花、植物写生第2周巧用对称形第3周放学了第4周设计生活标志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第9周第十周第十1周第十2周第十3周第十4周第十5周第十6周第十7周第十8周第十9周生命之源材质的美用彩墨画鸟用彩墨画鱼刻印的乐趣学画农民画提袋的设计降落伞别致的花瓶艳丽的大公鸡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画家凡高大师画我也画电脑美术精彩的戏曲
1、植物写生 课时2课时课型绘画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内容分析 1.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手段演示、讲解教学过程
1、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2、新课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你喜欢哪种植物?你知道1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小朋友的线描画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1)、说1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5、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1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6、小结、展示 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2、巧用对称形 课时2课时课型绘画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运用对称的规律。能力:提高学生剪、贴的制作能力。 情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内容分析 1.重点: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1件小装饰品。2.难点:具有创造性的制作。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手段示范板书设计
2、巧用对称形
1、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2、讲授新课
1、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对称现象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介绍对称知识 教师:所谓对称,1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 提问:你发现蝴蝶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深入观察研究,发现了蝴蝶的结构、外形、花纹、色彩,都是对。
4、中外雕塑作品欣赏 教案 小学美术5年级上册
桂美版5年级下册《中外雕塑作品欣赏》教学设计(第2课时)
1、教材分析本课属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以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作品为学习内容,以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人体雕塑以及建筑浮雕等雕塑艺术评述与欣赏,引导学生对古埃及、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作品产生的根源、造型特点、表现形式等,让学生在欣赏中,让他们初步感受外国雕塑作品的艺术魅力。
2、教学目的
1、认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作品的种类和发展历史,欣赏雕塑作品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外国雕塑作品的艺术感受与理解。
2、能用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的方式评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古代外国雕塑艺术作品,表达自己对雕塑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3、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世界美术文化的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人类文化艺术的态度和健康的审美心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欣赏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作品,分析雕塑艺术的审美取向及造型特点,了解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认识雕塑作品从形到意的艺术造型。
2、难点:如何理解雕塑作品的造型和表意特点。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雕塑的感受和理解。
5、中外雕塑作品欣赏 教案 小学美术5年级上册 桂美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stone0880 桂美5年级下册 《中外雕塑作品欣赏》教学设计 (第2课时)
1、教材分析 本课属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以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作品为学习内容,以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人体雕塑以及建筑浮雕等雕塑艺术评述与欣赏,引导学生对古埃及、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作品产生的根源、造型特点、表现形式等,让学生在欣赏中,让他们初步感受外国雕塑作品的艺术魅力。
2、教学目的
1、认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作品的种类和发展历史,欣赏雕塑作品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外国雕塑作品的艺术感受与理解。
2、能用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的方式评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古代外国雕塑艺术作品,表达自己对雕塑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3、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世界美术文化的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人类文化艺术的态度和健康的审美心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欣赏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作品,分析雕塑艺术的审美取向及造型特点,了解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认识雕塑作品从形到意的艺术造型。
2、难点:如何理解雕塑作品的造型和表意特点。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雕塑的感受和理解。
6、小学生泥塑教案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