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幼儿园安全常识教案及反思
1、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对数序产生兴趣,愿意交流操作过程和结果。
2、认识“5”以内的序数,并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组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去郊游,认识“5”以内的序数
1、学习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1、出示课件中的小动物,问:“小熊排在第几个?小猫排在第几个?小蜜蜂呢?”
2、小结:“刚才我们数的时候是从小熊开始数的,也就是从左往右数。”
2、学习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3、小结
2、帮助幼儿明确:方向不同,物体的排列顺序也就不同
1、出示楼房图片,请幼儿送小动物回家。
2、小结
3、总结:“今天我们和小动物玩了“去郊游”和“住楼房”的游戏,学习了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从下往上数。”
4、小组活动
1、给小动物排队
2、涂方格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图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基础上,突破教学难度,同时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发挥课堂应变能力。为了调动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操作的机会,我还穿插了利于幼儿操作的图片,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序数。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活泼快乐的音乐,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
2、了解游戏的方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大山草地图片、《郊游》音乐、黑板、笔、小旗帜 活动过程:
1、导入——律动《郊游》 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不冷也不热,最适合出去郊游了,你们想去吗?(师幼做律动《郊游》)
2、欣赏理解——分辨不同信号的音乐
1、观察图片,了解郊游路经的地方 师:我们的目的地有点远,还要走很多路才能到,看1看1路上我们还要经过哪些地方?(出示图片) 师小结:原来,我们要去的地方还要经过1片大草地和爬过几座大山才能到。
2、第1次欣赏音乐 师:今天,赵老师给你们带来了1段音乐,里面有过草地的音乐、有爬山的音乐,请你们听1听哪里像是在过草地、哪里像是在爬山?(幼儿欣赏音乐后自由讲述)
3、第2次欣赏音乐 师:有不1样的意见,我们再来听1听吧!(幼儿再次欣赏)
4、画图谱,欣赏音乐 师:这次请你们1边听,1边看看,赵老师把音乐里的草地和大山画出来瞧瞧到底哪里是过草地,哪里是爬山的音乐? 师小结:原来前面的音乐感觉像是在过草地,后面的音乐感觉像在爬山。
3、动作表现——掌握爬山的节奏
1、老师表演用手郊游的动作 师:赵老师用小手做小脚来过草地、爬山,你们想知道怎么做的吗?(师示范) 师:我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是过草地,什么动作是在爬山?(幼儿自由讲述) 师小结:哦,原来在下面是过草地,在上面是爬山。你们想不想试试!
2、幼儿尝试用手表现郊游动作 师:我们1起来试试吧!
3、小脚去郊游 师:小脚也想去郊游,小脚说我想用漂亮的动作过草地,请你们帮它想1想用什么漂亮的动作去过草地?(幼儿创编过草地的动作) 师:小脚怎么爬山啊?(重点引导幼儿1步1步的爬) 听音乐,完整的表现郊游动作(引导幼儿注意倾听爬山的音乐) 师:前面还有1片草地,我们继续往前走!(再次表现,提醒幼儿爬几步到山顶)
4、音乐游戏 出示导游旗,幼儿根据旗帜上的数字组队去郊游! 师:导游阿姨要带你们去郊游了,每1队的游客都可以用不1样的方法去郊游,但是几个人要在1起,不能掉队哦!(幼儿听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从今天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来看,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基本能够达成目标,从第1次的倾听音乐,孩子们就能够愉快的听着音乐摆动,到后来用肢体表现时,也能用轻松的动作表现音乐,并且幼儿能够根据旗帜进行分组,能协调好用1种方式来开展游戏,游戏是幼儿也表现的十分愉悦。 在倾听理解音乐的环节上,孩子们能区分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有些孩子说出前面的音乐是过草地,但在爬山时,有孩子提到了树林,这可能与出示的图片有关系,让孩子联想到了树林,老师在选择图片的时候,可能可以再考虑的多1些,排除1些其他因素。 看图谱时,幼儿很容易辨别出草地和爬山的音乐的不同,但是在说出理由的时候,可能老师比较急切1点,还可以多1点空间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是草地,这是爬山,而老师没等孩子说就自己把“平平的是草地,越来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说出来了。 创编过草地动作时,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编的动作较为丰富,并能符合过草地轻快、活泼的旋律,爬山的动作也能根据重重的、1步1步的节奏和感觉来创编。 整个游戏环节,孩子们在导游阿姨带他们去旅游的这种情景中,玩的还是十分的愉快和投入的,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有些兴奋过头,对于音乐的倾听也关注的少了点。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歌曲表达的郊游时快乐的心情。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有外出郊游的经验. 2. 物质准备:音乐《郊游》、风景区图片、图谱、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歌曲情景,导入活动。 师:“我们上杭可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的,我们1起出发去看看吧” 2.幼儿在情景的提示下,熟悉歌曲。 (1)师:“看,我们来到了哪里?”(紫金公园)(2)师:“公园里有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走,我们继续出发吧!” 评析: 活动开始以创设“去郊游”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郊游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本次学习的歌曲,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反复的熟知和感受的过程。同时,教师在郊游中出示家乡本地的旅游景点和风景图片,使活动更加的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3.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师幼学唱歌曲(2)完整唱1遍歌曲师:“那我们1起用好听的声音完整的.将这首歌再唱1遍吧。” 评析: 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打破以往出示图谱1句1句教、幼儿1句1句跟唱的模式,而是通过到家乡的各个风景区去“旅游”的形式,轻松自然地让幼儿将歌曲哼唱出来。同时教师能引导幼儿突破歌曲演唱的难点部分,抛出问题:“你觉得哪1句比较难唱,还唱不好”,充分的尊重幼儿,让幼儿更加自主地学习演唱。 4.感受歌曲情感,让幼儿自由表现。 (1)幼幼互动师:“我们除了可以用好听得声音来表现我们愉快的心情,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我们的快乐呢?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1说”(教师下去指导) (2)请个别幼儿表现评析: 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引导幼儿唱,更注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把郊游当中喜悦、愉快的情绪带入歌曲中,真正依据《指南》精神,不再重“技能训练”,而是强调艺术教育的“感受与表现”。 5.游戏《音乐动车》 (1)师:“除了上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比较远的地方有哪里呢?” (2)教师示范游戏,第1遍游戏。 (3)第2遍游戏(4)第3遍游戏 6.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 评析: 活动把郊游游戏贯穿始终,在活动最后教师扮演动车长,以“点兵点将”的形式,边唱边邀请幼儿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去郊游,同时要求唱得好的幼儿才能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与演唱的兴趣,最后让部分幼儿扮演动车长再次进行演唱与游戏,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活动反思: 创设郊游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诸多幼儿教育实例证明。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在活动开展时,教师需用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导入新歌。此次活动导入环节教师以创设“去郊游”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郊游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本次学习的歌曲,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反复的熟知和感受的过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感知、体验音乐。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快地情感体验。
2、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与同伴相互合作,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大胆地表演。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提出与幼儿1起去郊游,讨论用什么方式去公园,以孩子们的决定做随意的动作进“公园”。
2、请幼儿与同样商量合作表演公园里的景物。
3、提出问题,并进行表演。
1、你们放过风筝吗?都见过怎样的风筝?(幼儿自由回答)
2、风筝是怎样放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3、教师与幼儿1起合作放风筝。
4、教师与全体幼儿配合放风筝。
4、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表演发生各种情况的风筝。 提问:风筝在天空中飞,有时候会发生1些情况,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幼儿自由回答) 同时请幼儿与老师1起进行表演。鼓励幼儿能大胆地上来,并能邀请自己的同伴共同合作。启发幼儿想出不同的表演方式。(例如:挂在大树上、缠绕等等,选择1两种为表演重点)
5、请听课教师与幼儿互动,表演放风筝的游戏。 延伸活动:
1、探讨并表演另1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出解决的方法。
2、小组合作来装饰大风筝。 课后反思: 听了张老师的活动,我深深感到她是1位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得就像1首音乐诗,1个眼神,1个动作,丝丝笑意,都给孩子们信心和勇气,使音乐融入了幼儿的学习之中,开启心智,抒发情感,激起想象,引导创新,使每1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愉快而和谐地成长。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可是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总有部分是“老演员”,有1部分是“观众”,那些有天赋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与活动,而那些发性格内向的幼儿胆小、自卑不愿意参与活动。张老师为他们设计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使教学个别化,使每个幼儿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如:1开始,她提出带幼儿去郊游,这1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便能很快地投入到活动中,老师再提出1个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回答,我们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公园玩?孩子们便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说,有的孩子说乘3轮车,有的孩子说乘公共汽车,有的孩子说骑自行车,孩子们说的各不1样,老师请孩子们商量1下这么多人1起去的话,用什么交通工具,孩子们马上说出了应该是乘公共汽车去。张教师说,那么我来当司机,你们乘我的公共汽车1起去吧,孩子们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投入到活动中。在去公园的路上我们要过桥,要钻山洞……孩子们便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轻松自然地运用动作来表达遇到的各种情况。到了公园了,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摆出各种造型,来说1说在公园里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便很自然地33两两组合起来,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小桥”“小活动,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张老师在活动中请幼儿两人1组来表演放风筝的情景,把个体的创造和群体的合作交往紧密地连成1个整体,既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又注意群体合作交往。通过合作表演,培养了幼儿分工合作的社会精神,帮助幼儿与人交往,学习“摆脱自我”,而从“他我”关系中获得最初的人生经验,使合作交往过程充满和谐的乐趣,幼儿建立了自信,在群体中相互适应、配合和协调,并学会被人接受自我,获得成就感。 正如曹冰洁老师所说的:“音乐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小歌唱家、小演奏家,而是要对孩子进行1定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用音乐教育来陶冶孩子的品格和品德,发展全心全意的音乐才能,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及艺术趣味,所以应着重在培养孩子感受和理解音乐,在全心全意力所能及的程度上用音乐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而不应过分强调技巧训练,追求庞大的演出场面和完满折演出效果,享受音乐的美,通过自己的不断地探索、尝试、表现音乐,最终获得全面发展。”而张老师的活动就是培养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活动,使每1个孩子都能很投入地参与活动,满足幼儿自我表现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
3、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乐曲图谱、铃鼓、双响筒、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
1、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 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1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 师哼唱,请1个幼儿示范。
2、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脚印、手)表示什么?(可以踏脚和拍手)你怎么用这些动作表现节奏?(请1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学习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节奏型:这是什么符号?(出示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摇或晃的动作)请1幼儿示范。
3、引导幼儿发现结束句不同的地方。 师:后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1样的,有没有不1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来示范1下可以怎么做?(全班幼儿练习1次)
4、视情况而定:哼唱,幼儿做动作1次或跟着音乐做动作1次。
3、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 师:“瞧,我请来了3种乐器(出示铃鼓、双响筒、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铃鼓:可以拍、摇、晃。比较抒情;双响筒:高低音,像脚步;圆舞板:声音短促)
2、为乐曲配器。 师:“你们觉得A段适合用什么乐器呢?A段适合用双响筒;(贴上双响筒的图标)B段的比较抒情,适合用什么乐器?(铃鼓)最后的部分我们要让歌曲更热闹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乐器)
4、幼儿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哼唱,让幼儿学习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请出小乐器,我们试试用乐器演奏1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哪种乐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连贯地演奏1遍。
3、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 师:“我觉得小朋友可以听音乐来演奏了,我们来试试吧。”
4、幼儿看指挥演奏1—2遍、 师:“小朋友真棒,现在我有个更难的,请小朋友不看图谱,眼睛看着老师的指挥,把乐曲演奏1遍,可以吗?”
5、结束活动 师:“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到教室轻轻地放好小乐器吧。”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1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1段和第3段是1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2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2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
1、第3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1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3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练习双脚跳,锻炼幼儿腿部力量,激发幼儿体育活动兴趣。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兔子胸卡、自制小河、苹果、香蕉、桃等。 活动重难点: 练习双脚跳。 两脚行进跳。 活动过程:
1、角色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并进行准备活动。
1、运用角色,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师:兔妈妈带小白兔们去郊游,你们高兴吗?
2、边说儿歌边和老师1起做准备活动。 师:在郊游之前,你们要和兔妈妈做做操,活动1下身体。
2、尝试和老师1起练习双脚跳。
1、练习简单的双脚跳。 师:你们知道小兔子怎么走路吗?咱们1起学小兔子走路。
2、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尝试行进跳、隔物跳以及向上跳。 师:郊游的路上会路过小桥、小河、石头,你们知道怎么过去吗? 师:现在小兔们和妈妈1起去郊游。看到小河轻轻跳过去、小心过独木桥、跳过草地、我们去摘水果。 结束部分 师:兔宝宝和妈妈1起去郊游,摘了这么多水果,你们高兴吗? 好了,咱们玩了半天也累了,和兔妈妈1起回家去吧。 小兔跟妈妈回家,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结合了小班幼儿体育锻炼的目标要求,创设游戏情境,每个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老师在组织中注重幼儿的发展差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练习,根据本班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孩子们练习的既有兴趣又有信心。 不足之处: 对孩子的个别差异观察的不是很仔细,有个别孩子在动作上不是很规范,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始终没有关注到。 总之,活动让我有了太多的感悟,也深刻体会到:兴趣和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会更多的预设活动中的小细节,把每个环节考虑得更清晰和合理。
2、幼儿园安全常识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安全常识教案及反思范文 在这节课中,幼儿找标志、看标志、制作标志,过程中对标志产生很大的兴趣,在讨论、交流中,把自己认识的标志介绍给别人,让幼儿们认识更多地标志,对安全标志有了1个正确地认识,同时,幼儿们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记和人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并且在制作安全标记的过程中,加强对安全标记的认识,培养1定的安全意识。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几篇幼儿园安全常识教案及反思范文,希望能帮到你哟。 幼儿园安全常识教案及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2、能沉着、冷静面对危险情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激发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泡沫板。
2、急救箱及物品:手电筒、饼干、水、跳绳、书、玩具、收音机、手套、口罩、哨子。 【活动过程】
1、地震的危害
1、孩子们,老师搜集到1段录像,让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视频) 提问:录像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发言) 小结:是啊!刚才录像中大楼在摇晃,地面发出了剧烈的声响,这就是地震。
2、地震对我们来说是1个很大的灾难,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危害?让我们来看1看。小朋友,可以把你看到的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教师走下去,听1听,问1问)再请个别幼儿起来说1说。 小结:地震发生后,出现房屋倒塌、大桥断裂、山体滑坡,给我们的生命、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地震实在是太可怕了。
2、地震来了怎么办
1、如果地震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怎么办?
2、地面出现剧烈的震动,我们躲在哪里安全些?请个别幼儿说。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判断谁做的对,教师用泡沫板演示形成的3角区,让幼儿明白什么地方安全。
3、如果在这个教室里发生地震,该怎么办?请小朋友找个地方躲起来,看看谁找的地方最安全,保持的姿势最正确。教师1边指导1边给做对的小朋友贴上1个小标志。小结幼儿躲的情况。什么时候往外跑?逃跑时应该注意什么?(有秩序,沿墙角跑,保护头部。)可以用什么来护住我们的头? 小朋友,听!是谁的声音?(放图片)他没有跑出去,被困在了里面,他用什么办法让别人知道被困在里面?什么时候喊?(有人时喊)为什么没人时不要喊? (保持体力)没有劲喊了怎么办? (哨子、敲击、寻找食物、想办法自救) 小结:如果地震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先躲后跑,如果被困住好几天了,都没有人来救你,不要灰心,相信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
3、地震的预防
1、日本是1个多震的国家,他们的家里准备了1个地震急救箱,以备急用。里面有许多物品,你可以和小朋友商量应该选什么物品,用它来干什么?然后放到你们组的急救箱里。选好了吗?请把你们组的急救箱送到老师这,然后回到座位上。让我们1起来看1看急救箱都有些什么?(提问:水和饼干我们需要它吗?手电筒能派上什么用场?收音机也能帮助到我们吗?小小的哨子有什么用?手套能有什么用处?) 小结:有了急救箱里的这些东西,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帮我们渡过难关了。
2、地震很可怕,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地震何时发生该有多好?但现在我们还无法预测地震的发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地震发生的前1两天或几个小时内经常会发生1些常的现象,让我们看1看。(请幼儿看课件) 小结:这些现象都是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的,小朋友发现后可以告诉周围的人。
4、地震演习 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地震的知识,让我们来进行1次地震演习,看看小朋友会不会保护自己。 【活动反思】 汶川大地震就像发生在昨天1样令我们记忆深刻。这让我们意识到对幼儿进行地震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只有通过各种感官才能印象深刻地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懂得自救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通过视频、图片的观看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经验讨论和演习活动幼儿能积极地参与,获得了真实的体验,急救箱的小游戏又让幼儿懂得在生活当中应提前预备好急救物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是在不同的场地,如何灵活自救,对于幼儿来说是1个难点,也是今后工作中的重点。 幼儿园安全常识教案及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1个幼儿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2、引导幼儿了解如何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照相机拍摄的1些幼儿溺水的图片或视频。
2、周围环境中1些不安全的场所图片。 活动过程:
1、水好玩。
1、炎热的夏天到了,小朋友们喜欢游泳吗?为什么?
2、游泳要和谁1起去呢?能不能自己1个人去?能不能和小朋友去?你喜欢到哪里去游戏?
3、在游泳馆游泳小孩子要带上什么游泳工具呢?(游泳圈、游泳服、游泳帽)在什么地方游?(浅水区)。
4、带领幼儿学着图片上的小朋友游泳,体验游泳的乐趣。
2、水有危险。(播放图片,分辨安全)
1、刚才看了游泳馆的小朋友如何游泳,小朋友觉得水好玩吗?可是呀,在我们身边有1些地方也有水,你觉得可以下去游泳吗?
2、播放图片(池塘、小河、水库、游泳馆)。
3、幼儿判断能否下去游泳并说出原因。
4、引导幼儿判断各场所的安全隐患。 小结:游泳时我们1定要到正规的游泳馆去游泳。因为在池塘里有淤泥、在小河里容易被水冲走、而水库的水太深了不适合游泳。
3、身边的其它不安全场所
1、除了池塘、小河、水库这些地方不能去游泳。还有哪些地方是不能去游泳的呢?
2、老师播放石灰坑、较深的积水坑等图片。
3、给孩子讲述1些孩子掉进石灰坑的危险事情。 幼儿园安全常识教案及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乘船时不能吵闹,加强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2、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责任感。
3、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追求新颖和独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头饰及图片:小猪、小狗、小猫、小鸭、小鸡、小熊
2、两个救生圈。 【活动过程】
1、图片导人,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教师逐1演示各小动物图片,让幼儿认识小动物名称。
2、让幼儿边观看故事图片边听故事。 师:小动物们今天要乘船去哪里?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请小朋友们听故事。 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坐上小船后,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再讲述1遍故事 让幼儿熟悉故事情节、角色及内容。
1、提问:小熊为什么把救生圈给了小猫和小鸡?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小熊不把救生圈抛给小鸭、小狗和小猪呢? 你能再说出1些会游泳的动物吗?
2、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并说出会游泳的动物名称, 如:大白鹅、乌龟、鳄鱼等。复习动物名称与特征。
3、请幼儿扮演故事中角色,进行情境表演。 要求幼儿学说1句话:快把救生圈给我吧! 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情境表演,说1句自己想说的话。
4、鼓励大胆表演的幼儿。 教师小结:
1、教育幼儿乘船时不能吵闹,要注意安全。
2、教育幼儿注意安全,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勇于想办法解决。 附故事:救生圈扔给谁 春天来了,小狗、小猪、小猫、小鸭、小鸡、小熊坐着船去旅游。 船开到河中央,小船1歪,小动物们全部掉进了水里。小熊爬上船找出两个备用的救生圈。 小狗在水里喊:“不要把救生圈给我,我会游泳的。” 小猪在水中喊:“不要把救生圈给我,我会游泳的。” 小鸭在水中喊:“不要把救生圈给我,我会游泳的。” 小猫在水里喊:“救命阿!救命阿!我要沉下去了。” 小鸡在水里喊:“救命阿!救命阿!我要沉下去了。” 小熊赶快把救生圈扔给了小猫和小鸡。 小狗、小猪、小鸭游上了岸,小猫、小鸡套在救生圈里也游上了岸。数1数,6个小动物1个也没少。大家高高兴兴的1起去玩了。 幼儿园安全常识教案及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不能把马路的空地当作游戏场。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礼仪习惯。 【活动准备】 选出3名幼儿与教师排演情景剧,演示在马路上玩耍的场景。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今天我们1起来看小朋友表演的1个小情景剧。请大家1边看,1边想,表演中说了1件什么事情?" (2)3名幼儿与教师排演1个简单的情景。演示在马路上玩耍的危险片段。
2、关键步骤: (1)提问:"刚才是在哪?发生了1件什么事?" (2)你认为小朋友哪点做得不对,他们应该在哪玩? (3)如果小朋友约你到马路上去玩,你会怎么做?
3、示范后与幼儿团讨: (1)我们可以选择在什么地方游戏最安全? (2)如果球之类的玩具滚到了马路上,你该怎么办? 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重新改编刚才的情景小情景剧,并分组表演给大家看。
2、提问:我们在玩追跑游戏时要注意什么?(要看周围是否安全)
3、活动反思。 幼儿园安全常识教案及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从矮墙、高台、陡坡等过高的地方向下跳。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
3、学习向下跳的正确方法,加强自我保护。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受伤的栋栋》录音、《这些地方能跳吗》及《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图片,笔(每人1只)、小椅子若干,幼儿用书28-29页。 活动方式:集体、个别相结合 活动过程:
1、导入 组织幼儿听多媒体教学资源《受伤的栋栋》,了解从高处往下跳的危险。提问:栋栋为什么会受伤? 小结:从高处跳下来很危险,很容易受伤。
2、展开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些题方能跳吗》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哪些地方是危险,不能跳。为什么? 提问:这些地方能跳吗?为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能跳的? 小结:超过自己腰部的高度就很危险了;不能随便从矮墙、高台、陡坡、攀爬架等过高的地方往下跳。
2、引导幼儿设计禁止跳下的标志,完成幼儿用书第28页上的操作。指导语:小朋友,从这些地方跳下来太危险了。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在这里设计1个禁止跳下的标志吧! 出示禁止攀爬的标志,请幼儿观察,讨论可以怎样设计禁止跳下的标志。引导幼儿知道在红色圆圈中画出跳下的动作后,可以再加上“”或“X”来表示禁止。
3、示范讲解向下跳的基本动作要领,组织幼儿进行练习。 指导语:生活中,很多小朋友喜欢跳上跳下,只要不是太高(不超过自己的腰部),是可以的。但是怎样才能避免受伤呢? 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往下跳的动作要领》,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练习。 小结:从较高的地方向下跳的时候,首先要向上起跳,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半蹲,轻轻落地。这样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避免受伤。
3、结束 活动延伸:在体育活动或户外时安排练习向下跳的活动,巩固基本动作,强调不能从太高的地方往下跳。
3、小班表演游戏11只小猫去旅行教案反思
动过程
1、初步比较高矮请位大幼儿和位小幼儿踏步走进教室请幼儿比较谁高谁矮请幼儿说出:大哥哥高高小弟弟矮矮、观察大图比较高矮、引导幼儿发现高矮通过比较而来教师出示两支同高度塑料花放同水平面上请幼儿观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师总结:比较两物体高矮要把物体放同水平面上、引导幼儿受物体大小、形状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4、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
小朋友的安全问题是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幼儿自我安全意识,老师们要怎样开展课程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1)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是大班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幼儿园每年定期都要进行安全演习活动,可见安全对幼儿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在对以往演习活动的观察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基本的自救知识都能了解并做到,但对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的1些问题预料和解决得不够,例如,人多时怎么又快又安全地出去,如何避免拥挤等。于是,我们在全幼儿园进行演习之前开展了这个活动,通过游戏、体验来引导幼儿自己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遇到危险时不惊慌,初步掌握简单的自护和求救的方法。 2.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对"11月9日"消防日的认识和了解。 (2)对遇到火灾时的简单自护方法的了解,如用湿毛巾捂鼻、弯腰走、快速撤离现场等。 2.物质准备: 毛巾每人1块、实验材料包括:饮料瓶、带绳子的串珠(串珠要比瓶口小1些)、钟表、纸、笔。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危险的存在,并能积极思考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并巩固消防日和消防自护知识。 (1)你们都知道有哪些特殊的日子吗?(3月8日妇女节、10月1日国庆节、9月10日教师节、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2)你们知道11月9日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消防日) (3)为什么要有消防日?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4)在发生火灾时,有哪些自护的方法? 2.模拟防火演习体验。 (1)教师: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这么多的防火知识,如果真的发生了火灾,我们是不是能做到呢?我们现在就来进行1次模拟防火演习,怎么样? (2)配班老师敲铃发出警告,演习开始。 (3)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们的表现,发现问题,以便在下1步讨论环节中提出。 3.用实验的方法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1)回顾讨论:刚才演习时我们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你们发现还有什么问题?(幼儿在通过门口时特别拥挤) (2)通过"快速拿彩珠"实验,引导幼儿思考"怎么解决出口拥挤的问题"。
1、请5个小朋友来做,每人抓住1根绳子,绳子的另1头拴在彩珠上,事先放在瓶子里。
2、1位教师发口令,1位教师记录时间,1说开始,幼儿都快速的往外拉绳子,都把绳子拉出才结束。(第1次幼儿的表现会是都抢着往外拉,在瓶子口挤成1团)
3、"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请幼儿讨论解决的办法。 (商量好谁先拉,1个1个拉)
4、按照商量好的方法再1次进行实验。 两次实验后,进行时间的对比,并让幼儿说1说两次实验的感受,进1步验证商量的方法对我们又快又好地完成实验的帮助。 小结:由实验延伸到我们刚才进行的防火演习,请幼儿按照这个方法再1次进行防火演习。 活动延伸: 1.可以在全幼儿园进行防火演习,让幼儿把学到的方法再1次熟悉并运用。 2.在家庭中可以请孩子们介绍消防的1些常识,并做好消防工作。 3.在环境中适宜的地方出示1些图示以提醒。 个人反思: 对于大班幼儿的教学,我们不仅仅是让幼儿学到1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自己去找到解决的方法,同时还能明白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方法,运用这样的方法到底有什么好处。这样,幼儿们的思维非常清晰,他们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们非常投入,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有关演习话题的讨论是幼儿们熟悉的,所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其次是分组的游戏体验方式幼儿们特别喜欢;最后就是对幼儿们说的方法教师没有简单地给予肯定与否定,而是不断鼓励他们自己来体验感受适宜和不适宜。还有,在活动中教师能适时地运用"图示记录"帮助幼儿们记录、总结、提升过程中的方法,很有效。如果在过程中能运用录像的形式帮助幼儿来观看当时的现状,对幼儿的教育引导作用会更大。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2) 设计背景 针对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认知差,自我防范意识弱的特点,设计此次活动。因为孩子的安全是第1位,平时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时时刻刻在心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不跟陌生人走,不相信陌生人的话。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1、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辨别陌生人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陌生阿姨。 活动过程:
1、课件出示情境表演 1,、小林在路边等妈妈,突然有1位陌生人对小林说,他要带小林去找妈妈。
2、小红自己在家玩,这时突然有人敲门,告诉小红说,她是妈妈单位里的阿姨。妈妈有事不能回来了,让小红去阿姨家玩。
2、组织小朋友们讨论
1、看了情境表演你都知道了什么?
2、什么是陌生人?能和陌生人走么?
3、能相信陌生人吗?为什么? 小结: 遇到陌生人时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能和陌生人走。
3、情境练习
1、 放学了,这时1个陌生人对1个小朋友说,你妈妈有事让我来接你。看了这个表演让小朋友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意见,怎么说?怎么做?
2、 小朋友做游戏时,突然1位小朋友哭了,这时1位陌生人拿1块糖,对哭的小朋友说,我给你糖吃,不哭好么? 通过第1个情境表演小朋友知道了不能和陌生人走,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所以第2个情境1表演完老师还没有提示,小朋友马上就说不能要陌生人的东西吃,陌生人能把人骗走。特别有1位小朋友说东西里有迷药吃了就回不了家了。可见此次活动是十分成功的。 教学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我 设置了两个与实际生活非常贴近的情境,激发儿童的兴趣。特别是有些小朋友,在我没有提示的情况下马上就能认识到不能和陌生人说话,不能要陌生人的东西吃等。他能说出东西里有迷药的话。从中可以看出此活动帮助儿童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冲突,通过分析判断,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跟陌生人走的道理。让儿童有初步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剪弧线。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剪纸活动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红、黄、蓝色的纸若干。
2、录音机、磁带、剪刀、胶棒、抹布。 活动重难点: 重点:教授孩子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让孩子学会安全使用剪刀。 难点: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1)纸条宝宝变魔术,引出主题。 T:“纸条宝宝可调皮了,它们爬呀爬呀爬到我的头上,你们看,它们变成了什么?”(兔子的耳朵) T:“它们又爬呀爬,爬到我腰里,这会儿它们又变成了什么?”(裙子、腰带) T:“纸条宝宝变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它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忙了,它们想变成春天5颜6色的花,小朋友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它们呢?”(可以撕花,可以剪花、可以折花) (这种变魔术的方式充满了神秘性,幼儿对魔术都有着极高的兴趣,我选用“纸条宝宝变魔术”这种形式,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幼儿能快速进入状态,更好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大胆想象纸条变成了兔子的耳朵,裙子等,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剪刀娃娃变魔术
1、出示剪刀。“我们来看小剪刀变个魔术吧!”
2、老师示范怎样使用剪刀。“小手变把小手枪,剪刀洞里来睡觉,剪刀张开大嘴巴,1上1下工作忙,咔嚓——咔嚓——小剪刀剪出了什么颜色的花?”(红色的花)
3、拿1张正方形的纸。我们把正方形的花对折1下,再对折1下,(变成小正方形,手拿小方形1角,开口朝上),正方形的花变成了小山了,小剪刀要爬山了,咔嚓——咔嚓,它从这个角爬呀爬,爬过弯弯的小山坡,爬到了那个角,这次方形花变成了什么花?(圆形的花,有花瓣的花)
4、请小朋友拿出小手试1下。(以诗歌形式让幼儿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幼儿能够很快地接受,也锻炼了幼儿各器官间的协调能力。) (3)小朋友操作,老师指导(音乐声中进行) T:现在请你们的小剪刀也工作起来,剪1剪,变1变,剪出不同颜色的花,剪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剪1些。小剪刀还有句悄悄话对你们说:“用完剪刀后请你们将剪刀的‘嘴巴’合上,不然它的嘴该累了。” (4)让幼儿自己总结你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说1下你在使用剪刀时你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安全的使用剪刀。 活动反思: 用剪刀剪弧形是本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小班幼儿的手部控制能力还不太好,有的幼儿剪的还是折线,所以剪弧形是本次活动的突破点。但幼儿在“小剪刀爬山坡”的形象语言引导下,轻松地练习了剪弧线,由于幼儿第1次动手尝试,他们之间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有的幼儿已经能够在剪好的小花的基础上,创造镂空的图案。因为是第1次尝试,所以要对幼儿的作品更多的是给予鼓励的评价,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4)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集体讨论活动。
2、认识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
3、能够辨别食品的安全,购买健康合格产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 活动难点:能够辨别食品的安全,购买健康合格产品。 活动准备:
1、视频(正确购买和不正确购买商品)。
2、食品包装袋若干,发霉食品与安全食品若干。
3、纸,笔,空白墙作为提示墙。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谈话活动:1个小女孩去超市买东西,请小朋友帮忙看1看她哪1次买东西的方法是正确的。
2、基本部分 活动展开:观看两个视频,提问:哪1个视频里的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需要检查包装袋上的食品安全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观看第3个有语音的视频,了解包装袋上的安全信息。
1、看1看,说1说。 (1)观看图片,认识上面的安全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环保标志和识别码(2)教师小结:它们可以告诉我们所购买的食品是不是安全的,可不可以放心食用。在保质期内的食品是安全的,过了保质期就坏掉了,吃了可能会生病。和爸爸妈妈去买食品,可以提醒他们注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标志。如果你不会计算什么时候过期,可以问问身边的大人。 (3)提问:如果你在超市买到了不安全的商品,你该怎么办呢? 教师总结:如果你发现哪个超市的商品存在安全隐患,就可以打12315这个电话投诉他,管理超市的工商管理机构就会来调查处理。
2、找1找。 教师出示包装袋,请3到5名幼儿上前找出这些标志,大家验证,教师可以拿出手机扫1扫2维码,演示给孩子看,没有这些标志的是3无产品,我们不能购买。
3、提问:没有包装袋的食品,你怎么来辨别它的好坏呢?出示变质和没有变质的面包,请个别幼儿通过看和闻来辨别它们的安全。 教师小结:在吃食物之前,我们要确定食物是不是安全的,可以先用眼睛仔细地观察1下有没有霉点,是不是变色了,还可以用鼻子闻闻有没有奇怪的味道,比如酸味或者臭味。如果颜色和味道改变,就说明这个食物坏掉了,不能吃了。新鲜牛奶、豆浆在室温下不能放太久。
3、结束部分 食品安全小卫士: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怎么样来辨别食物的安全,那你知道哪些食物是垃圾食品,不能吃吗?现在请你当1名食品安全小卫士,在纸上画出你知道的垃圾食品,画完后贴在我的提示墙上,我将提示墙贴在教室,提醒大家远离这些食品。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结合当地幼儿的已有经验,使用了观察法、图示法和实物操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看1看,找1找,闻1闻,画1画等环节,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了解了辨别食品安全的方法。活动中,我先播放了小女孩超市购物的视频,经过观看幼儿知道了购买商品应该了解的包装袋安全信息,但是由于孩子对于包装袋安全信息接触少,所以提及安全标志,生产日期等信息时,孩子们说不出。在讲述垃圾食品时,孩子们经过鼓励,能说出身边常见的垃圾食品,但在绘画时多数幼儿模仿了别人,没有画出不同的垃圾食品,需要鼓励。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达到了重点,难点也到了突破,不过在活动中可以考虑投入更多的食品包装袋,让每位幼儿参与寻找,体现幼儿自主性。
5、幼儿园儿歌教案及反思
《手指歌》是1首比较形象有趣的儿歌。边念边进行手指表演可能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儿歌教案及反思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儿歌教案及反思篇1 《手指歌》 情景描述: 《手指歌》是1首比较形象有趣的儿歌。边念边进行手指表演可能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学时,我先用简单的“轱辘轱辘”手部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着让幼儿尝试着变变小手,看小手能变出什么来;然后我再根据儿歌内容变变,让幼儿猜猜我的手变成了什么,在干什么?最后让幼儿伸出自己的小手1起来做1做,做1个动作学念1句儿歌。 显然孩子们对这种方式非常乐易接受,个个开心地念着、学着、做着……很是投入! 理论分析: 幼儿的儿歌教学也可采用以下的1些方法,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采用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有不少儿歌的内容是描述幼儿游戏活动的,对此类儿歌,我常采取先做游戏后教学的方法,按照儿歌描述的内容,先组织幼儿游玩,在游玩中幼儿1边动作1边观察,充分体验愉快的情趣,为学习儿歌打下基础。
2、运用故事法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根据儿歌的内容可以看出有些儿歌是叙事性的,由于受字数和句式的局限,叙事的跳跃是儿歌的特点之1。这时教师选择1些恰当的关连词或过渡句把儿歌内容串连起来,根据儿歌要求,适当增添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情节,来增加儿歌的容量,为幼儿展开想象更好地理解记忆儿歌提供帮助。 @_@我是分割线@_@
3、在儿歌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图画式的教学方法,1幅幅切合诗意的图画能使诗歌教学直观化,有时我还根据儿歌的难易程度,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引导幼儿主动地学习,提高了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
4、运用提问题法进行儿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提问题是激发幼儿求知欲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有效措施,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在他们解答不出来时,教师再进行讲解,幼儿就会豁然开朗,而且记得牢。 所思所悟: 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浓,他们喜欢边念边做各种有趣的动作。 但同时我也发现,幼儿在朗诵儿歌时总是断断续续的,不连贯,每1句之间缺少1种衔接。还有个别幼儿跟不上节奏,总是慢半拍。 所以,我觉得教师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时候,还要想、再要想,多考虑考虑例如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等等。 还有我想,教师在结合丰富的表情、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同时,是不是再自编1个短小有趣的关于儿歌的故事,这样,孩子的这种情况也是否会得到改善呢?! 幼儿园儿歌教案及反思篇2 《好朋友》课后反思 我的汇报课选择在语言领域,确定为《好朋友》是因为这堂语言课附有1首儿歌,且这首儿歌是3段式的,内容很简单也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进行儿歌表演,重要的是拓展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学会了知识迁移。 进入幼儿园后,小朋友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找1个好朋友,并且学会和好朋友相处,见到好朋友要相互打招呼。通过这堂语言教学课,小朋友们应该基本了解了打招呼的各种方式,不拘于只会用嘴说你好,也可以是点点头,也可以用微笑向他人问好,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能碰到的。不仅知道这些,动物之间的打招呼也是很有趣的,他们会运用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打招呼,这也是1种经验的拓展。 上完这堂课,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如何才能让幼儿熟悉学会儿歌,这是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许是我过于着急想让幼儿学会念儿歌,而没有重视过程的铺垫,就像是打地基,总要把桩打结实了,房子才造的起来。在我上课的过程中,我由实际生活出发,向孩子们提问他们的好朋友是谁?大家都很乐意回答并且都答的不错,但是越是上下去,我觉得问题就逐渐冒出来了,怎样提高孩子学习表演的兴趣,这就是我在课堂上的首要任务。我自我反思觉得每1环节的引导我做的不够好,总是缺点东西或者是过程走的太快,让幼儿1下子有些跟不上脚步;其次,没有向外拓展,只是围绕儿歌进行,其实在第1环节中我就可以利用提问向幼儿介绍很多平时我们相互之间打招呼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知识的迁移,为下环节儿歌教学做好铺垫,结果在这以环节中缺少梳理,使之孩子们对于打招呼的方式太过于局限、想不到更多的方法,让小朋友们学习儿歌受到阻碍。 我的另1个不足之处就是对教材的分析不够,《纲要》中指出要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材料,我在这点上明显做的不到位。我使用的儿歌本身就已经做到押韵,但是从孩子读起来郎朗上口方面,我却考虑不周。孩子们更多的语句还是来自生活,从生活中惯用的句式改变成押韵的儿歌,孩子们恐怕1下子难以做到,所以在念儿歌时,小朋友们常常会出现平时生活中的惯用的语句,而且怎么提示也改变不了。从我自身出发,是否可以适当的改变1下儿歌的语句,使他更口语化,与孩子们的生活句相结合,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孩子才能读的更好,学的更快! 从这次的汇报课,让我又有了1次学习的机会,逐步的学习更多的课堂回应方式,更多的课堂组织能力,并且事后有了包园长的提点与梳理整堂课的过程,更是清晰的了解了这堂语言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孩子们应该从中学习到什么知识,使用怎样的方式方法能有助于教学的效率推进。总之,前前后后的准备过程就是我学习的开始,这1系列的经过是我成长的过程,每1次的上课就是1次收获的机会,我珍惜每次教学汇报,希望能更快成长! 幼儿园儿歌教案及反思篇3 《点点虫》反思 方言是历史留给每个人的珍贵遗产,是本土文化积累之后注入每个人灵魂深处的信息。无论现代文明如何洗礼,乡音的基本信息永远丢不了。方言有助于保存本地文化的记忆,对于保持当地的文化特色、生活情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小班语言(方言)活动《点点虫》,从1教到3教谈谈自己的1些思考。 首先,从选材上这首方言儿歌里面4个小动物,虫、鸡、狗、鸟,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较适合小班的幼儿。这首方言儿歌的比较的简单,句式重复,是点点X,XX怎么样,根据这个动物最明显的特征来讲述。儿歌朗朗上口,重复的句式,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其次,在活动的第1环节从1教中普通话念儿歌和方言念的儿歌进行对比,从而了解这就是方言,幼儿1下子从普通话的儿歌转换为方言的儿歌不太适应。于是就调整为在开始部分,和幼儿1起用方言来介绍自己,在师幼的相互交流中使幼儿对于方言有1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个就是在家里和爷爷奶奶说的话,这个说的就是本地话、家乡话也叫方言,幼儿也就对这种“话”,也就是方言,有了1个初步概念的认识,有了1个初步的听觉印象。 最后,在幼儿学说环节,图片的出示帮助幼儿更好的记住这些小动物,在幼儿学说环节不单单是1教的时候纯粹的跟着老师学说儿歌的语言,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如集体、个别学说,师幼、幼幼互动等形式来学习儿歌,形式丰富,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在活动中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幼儿听儿歌后,不能马上回答出动物的名称,可以在念的时候出示相应的图片,便于幼儿回答讲述。在活动的游戏环节,对于幼儿的能力特点考虑的还不够,游戏的难度要适合小班幼儿的能力水平等等。这些都值得改进。 方言儿歌有亲切、通俗、朗朗上口的特点,不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还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中结合念、唱、玩、编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思维发展,增长知识,提高自信心等。
6、不跟陌生人走教案及反思
作为1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不跟陌生人走教案及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及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1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3、增强安全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4、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图片4张。
2、请1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冻、巧克力。 活动过程
1、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变色龙沙沙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1个陌生人问他公园怎么走,沙沙有礼貌地告诉了他该怎样走,陌生人非常感谢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沙沙,你做得对!不过还有1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连忙问妈妈:“还有什么事情应该注意的呢?”
2、集体讨论: (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 (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3、出示图片: 图1: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1起去。 图2: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图3: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4: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2、情境练习情境1:1个陌生的叔叔对1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 情境2:1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3、选择游戏(每题分A、B两个答案,幼儿站在认为正确的答案那1边)
1、陌生人就是坏人吗? A、 陌生人就是坏人。 B、陌生人不1定是坏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园和游乐场。 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 B、必须先告诉爸爸妈妈。
4、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东西吃: A、巧克力、果冻不能吃,饮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时1个陌生人说用车送你回家。 A、先说谢谢再上车。 B、不能上车。
6、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 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4、结束活动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