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遗传与变异”之间关系的学习属于( )。,控制病毒遗传与变异的结构是
1、学生对“遗传与变异”之间关系的学习属于( )。
A。
2、控制病毒遗传与变异的结构是
A解析:控制病毒遗传与变异的结构是核酸 。衣壳是保护病毒核酸的结构 。壳粒是构成衣壳的亚单位 。包膜是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故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包括脂质和少量糖类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胞膜上镶嵌有两种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刺突(包膜子粒) 。
3、病毒增殖、遗传与变异的特质基础是
D。
4、遗传与变异的目录是什么
遗传与变异的目录如下。《遗传与变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的课本,目录共有7章。
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电子课本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2、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电子课本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电子课本第3章《基因的本质》。
4、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电子课本第4章《基因的表达》。
5、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电子课本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6、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电子课本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电子课本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5、小学科学 备课素材 教案 教学设计 《遗传与变异 》教学设计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yumiko 遗传与变异 教学设计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 艾海秋
教学设计理念
1.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
课堂对话是以平等、民主为基础的。学习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在课堂中给每个孩子同等的机会是教师最起码的道德。无论在学习方式上还是在材料的准备上,每1个孩子得到的都是同样的机会。在学习方式上,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给了孩子平等的、面对面的学习。在材料的准备上,每1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学习材料的同时,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在材料中得以体现。
2.让每个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不仅体现在课标中,而且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得知,知识的建构是1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孩子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学习的最优化。而老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
3.以探究为核心,体验科学的乐趣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重要的方式,亲历探究过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创设探究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并在探究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建构起高于自己原有知识水平的认知结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在观察指纹的活动中,通过对上代与下代指纹类型的比较,学生会发现1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指纹类型的遗传性。通过指纹,认识遗传,即是对实证的1个纵深认识,也是对教。
6、下列对遗传与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知识并选错误项。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所以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而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是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所以能产生新的基因。A项错误。故本题选A。B项:伴性遗传是基因分离定律的特例。伴性遗传也是研究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因此,它也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但是性染色体有同型和异型两种组合形式,因而伴性遗传也有它的特殊性。如在XY型性别决定的雄性个体中,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如红绿色盲基因。由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该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在写表现型和统计比例时也1定要与性别联系起来。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同时基因突变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DNA损伤修复、癌变和衰老都有关系,基因突变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1,所以研究基因突变除了本身的理论意义以外还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呈镰刀状,容易破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1个碱基对发生替换。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