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大树有几岁教案反思?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地球妈妈》
1、大班科学活动,大树有几岁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在测量大树的活动中,不少孩子认为树越粗它的年龄就越大,树越细它的年龄就越小,可见孩子们是从比较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大树的年龄。大班孩子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本次活动将从幼儿的经验入手,经过讨论,激发幼儿探究树木年龄的兴趣,引导幼儿从颜色和疏密角度进行观察,让幼儿发现年轮的特点。依据《纲要》要求科学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为主进行了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对树桩上的年轮感兴趣,简单了解年轮与树木生长的关系。
2、喜欢发现问题,并能和同伴通过探讨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 只有抓住了重难点,才能使活动有的放矢,所以确立了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大树的年龄,对树木的年轮发生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了解年轮和大树年龄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观察过各种树,测量幼儿园里的树。
2、有年轮的大树桩模型,故事课件。
3、《大树桩你有几岁》歌曲磁带 4.彩笔、毛线、纸张:(画有树桩图案) 教法、学法: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此活动中我采用了语言激励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教学过程: 活动的大体流程:
1、谈话形式导入
2、引导幼儿探讨树的年龄,简单了解年轮的含义。
3、操作游戏 具体环节如下:
1、说1说:我们身边的树。
1、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树,你都见过哪些树?它长得什么样? 小结: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不同的树,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树。
2、树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小结:树能让我们乘凉,树能美化环境……树的作用真不少。
3、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怎样爱护、关心他们? 小结: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身边的树,和树做好朋友。
2、讨论:树的年龄。
1、今天有1个大树桩遇到了些麻烦,让我们来听听,帮它解决1下吧。
2、观看课件,欣赏故事,边听边讨论。 (1)你知道自己几岁吗? (2)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年龄,可是大树桩不清楚,怎样才能知道它几岁了?(幼儿互相讨论交流) (3)看故事,了解年轮的秘密。 小结:大树的年龄就是它1圈1圈的年轮,它每长1年,树桩上的圈圈就会多1圈,有几个圈表示它有几岁。
3、操作游戏 1. 在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的音乐背景下,每个幼儿1份画有不同年轮大树桩的纸,让幼儿数1数大树桩有几圈,就证明有几岁,然后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请幼儿在画有树桩的纸上画出树的年轮或用毛线粘出树的年轮。 以上不是1成不变的,可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出灵活的处理,如有不当,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的意见。
2、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地球妈妈》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地球妈妈》 篇1 活动目标
1、萌发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妈妈的情感。
2、了解关于地球的简单知识,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活动重点 了解有关地球的简单知识,萌发护环境、保护地球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物质准备:地球仪,录像带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1日行程8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2、地球长什么样
1、观察地球仪。
2、观看录像。 小结:地球是圆圆的,在不停地转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因为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它的转动。4季的交替,昼夜的出现就是转动的结果。
3、地球上住着谁
1、看录像,提问:企鹅、北极熊、熊猫、鲸鱼生长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地球上除了动物还生长着什么?
2、让小朋友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和其他所知国家的地理位图置,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4、地球妈妈生病了 结合幼儿美术作品讲故事: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头发剪掉了;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衣服弄脏了,扯破了;地球妈妈的身体发烧了。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地球妈妈生病的主要原因。
5、争做地球的小医生 自由讨论:怎样保护地球妈妈?人们为了保护地球,规定每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让全世界的人们1起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活动延伸 把地球仪放在科学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观察、互相交流。 活动反思
1、设计意图 人类只有1个地球,爱护地球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但幼儿年龄小,如果只是以说教的形式向幼儿传授相关的知识,可能无法激起幼儿保护地球的情感,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及理解能力出发,运用实物,录像让幼儿从各个角度了解地球。活动以幼儿喜爱的猜谜引出,幼儿在理解谜面的同时对地球的特征有初步的感知。录像中的内容丰富,形象直观,促使幼儿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识。同时,也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的几个环节设计合理,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尤其是最后环节的设计更为巧妙,以地球妈妈为什么病了展开,让幼儿自主地思考、讨论,搜寻答案。在这1环节中幼儿合作意识会有很好的体现,整个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参与积极性高,整个环节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地球妈妈》 篇2 活动目标 :
1、了解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2、知道保护地球的方法;
3、体会地球是人类唯1的家园; 活动重点 : 了解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并知道保护地球的方法。 活动难点 : 体会地球是人类唯1的家园 活动准备 :幻灯片、图片 活动过程 :
1、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大胆思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生活在那里吗? 地球妈妈现在生病了,我们1起去看望地球妈妈吧。
2、活动组织
1、教师播放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图片和视频,邀请幼儿认真观看,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这幅图上的河水怎么了? 为什么会这样?你在图上还看到了什么? 你觉得这样的河水我们还可以使用吗? 这些叔叔在干什么? 桌上剩下的是什么? 你觉得这样做正确吗?为什么?
2、教师和幼儿1起讨论,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妈妈? 小朋友们,看来地球妈妈病的很严重,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地球妈妈治好病更好的保护她? 请大家开动脑筋,每个小朋友都来谈1谈。
3、教师总结归纳保护地球妈妈的方法 (1)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 (3)预防环境污染
3、活动延伸 教师请幼儿将地球出现问题的图片和解决办法的图片进行11对应,巩固所学的内容。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主要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就近发展区,主要是围绕幼儿对保护地球环境入手,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巧妙的链接,引导幼儿了解了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探索保护地球母亲的方法。 在活动中,重点列举了幼儿常见的1些环境污染现象,和小朋友们1起开展了讨论,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和小朋友们积极探索保护地球的方法,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唯1的地球。
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与反思《什么东西不见了》
【设计意图】 溶化是生活中常见的1种科学现象,孩子们知道糖化了、雪化了……但是对于溶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却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大班幼儿已有了1定的观察、操作、记录、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并且对科学现象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本节课就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来感知、理解物体溶化的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探索操作、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杯子、面糖、砂糖、冰糖、小块糖、果珍、1次性纸杯、碟子、热水、凉水、记录表、笔若干. 【活动重难点】 在实验中探索、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等因素有关系. 【活动流程】 (1)猜测和假设: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物品(石子、棉花、各种糖、植物种子等等).幼儿猜测:哪些物品放进水里能化,哪些物品放进水里不化? 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后进行分类:能溶化的1组,不能溶化的1组. 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能溶化的物品放到水里,哪些化得快、哪些化得慢?怎样做能让它化得快1些呢?导入课题. (2)第1项探索活动: 什么样的物品化的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幼儿带着问题,在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操作、记录、讨论、分析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各种试验用具并说出它们的名字.(4种糖:面糖、砂糖、冰糖、块糖,每人1个贴有不同糖的图案的实验杯子、搅拌棒、1杯温水、1份调查表、1支彩笔)
2、引导幼儿猜测:如果我们把这4种糖分别放进水里,哪种糖会先化完呢?为什么?
3、幼儿按照自己面前杯子上所贴的标志取对应的糖,在老师发出指令后同时把糖倒入杯子并开始搅拌,比比谁杯子中的糖先化完.
4、请幼儿在确定自己杯子里的糖全部化完后在表格中做记录,第1个化完的写上数字1,第2个化完的写2,依次类推.
5、实验结束后幼儿先在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把表格上的记录结果统计到老师的大表上.
6、教师引导全体幼儿1起看表格分析记录结果,明确4种糖的融化速度排序.并请幼儿思考:什么样的物品化得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 教师小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与反思《什么东西不见了》
【设计意图】 溶化是生活中常见的1种科学现象,孩子们知道糖化了、雪化了……但是对于溶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却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大班幼儿已有了1定的观察、操作、记录、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并且对科学现象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本节课就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来感知、理解物体溶化的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探索操作、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杯子、面糖、砂糖、冰糖、小块糖、果珍、1次性纸杯、碟子、热水、凉水、记录表、笔若干。 【活动重难点】 在实验中探索、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等因素有关系。 【活动流程】 (1)猜测和假设: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物品(石子、棉花、各种糖、植物种子等等)。幼儿猜测:哪些物品放进水里能化,哪些物品放进水里不化? 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后进行分类:能溶化的1组,不能溶化的1组。 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能溶化的物品放到水里,哪些化得快、哪些化得慢?怎样做能让它化得快1些呢?导入课题。 (2)第1项探索活动: 什么样的物品化的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幼儿带着问题,在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操作、记录、讨论、分析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各种试验用具并说出它们的名字。(4种糖:面糖、砂糖、冰糖、块糖,每人1个贴有不同糖的图案的实验杯子、搅拌棒、1杯温水、1份调查表、1支彩笔)
2、引导幼儿猜测:如果我们把这4种糖分别放进水里,哪种糖会先化完呢?为什么?
3、幼儿按照自己面前杯子上所贴的标志取对应的糖,在老师发出指令后同时把糖倒入杯子并开始搅拌,比比谁杯子中的糖先化完。
4、请幼儿在确定自己杯子里的糖全部化完后在表格中做记录,第1个化完的写上数字1,第2个化完的写2,依次类推。
5、实验结束后幼儿先在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把表格上的记录结果统计到老师的大表上。
6、教师引导全体幼儿1起看表格分析记录结果,明确4种糖的融化速度排序。并请幼儿思考:什么样的物品化得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 教师小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5、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磁铁》-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磁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磁铁,通过 探索 引导幼儿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2、学习按1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1盘操作材料:内有磁铁、铁丝图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木块、布条、纸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筒等。
2、每人1个纸杯,内装回形针两个。
3、画有磁铁的图片1幅。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让幼儿发现磁铁,激发幼儿的 探索 兴趣。 师:小朋友,请你看1看,你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 请你玩1玩盘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 探索 磁铁的特性。 (1)师:是哪1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教.案来自:教案网把它找出来。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它的名字叫磁铁。 (2)让幼儿操作盘内的材料, 探索 哪些东西是磁铁的好朋友,幼儿尝试分类把磁铁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盘子里,教师个别指导。
3、小结磁铁有哪些好朋友,教师做记录,并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好朋友都是铁做的,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4、讲述故事《小磁铁去旅行》,初步了解磁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5、 游戏 :纸杯里取回形针。 引导幼儿运用磁铁解决问题。 规则:不能将磁铁从杯口伸入,也不能用手拿。 活动反思: 虽说孩子们知道磁铁能吸铁,但事实上,孩子对铁制品并不熟悉,从他们收集的物品中就可以看出。为此,教师从幼儿现实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孩子通过实验分辨能被磁铁吸起的物品,了解铁制品的特性。还值得1提的是: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既齐备又有针对性,没出现幼儿想得到,教师备不齐;教师准备好,幼儿想不到的尴尬,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幼儿认识上的误区。这个活动还可以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继续通过比较、观察、分析等途径,真正建构有关铁制品的概念。
6、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1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新《纲要》中的强调,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教育。因此,我园的幼儿的科学教育,不仅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也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转动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在平时玩积木时无意使积木旋转起来,坐上转椅也会转起来等,转动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根据幼儿这个兴趣点我组织了这堂课,让幼儿在尝试转动积木、转椅等操作材料的同时,转动自己的身体,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的现象,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了解转动是运动的1种方式。
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1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都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培养幼儿1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风车、陀螺、积木、小碗、伞、圆纸片、轮子、筷子等多种物品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游哪些东西会旋转? 幼:(请多数孩子发言) 师:为什么会旋转呢? 幼儿回答,师作小结。(过渡下1环节)
2、基本环节: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师总结了东西转动的原因后,给幼儿提供筷子、轮子、小碗、伞、圆纸片、陀螺、积木等,介绍材料并交待活动要求。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幼:(让幼儿来说名称) 师:你能想办法让这些玩具转起来吗? 幼:(幼儿在小组里交流) 师:请你们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让幼儿在活动中去探究,获得各种体验,积累各种感性经验,主动构建认识。在小组中交流,师小结。
3、 结束环节: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1种方式。 小朋友们,你能不用任何东西,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你们可试1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或小朋友了。(自由交流)
4、 延伸环节:游戏“找1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先让幼儿说说转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全班交流,师再作小结。 教学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1,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2 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1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1次“转动”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1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每组1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1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1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1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1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1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1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1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1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1,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3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现实生活中转动的现象随处可见,如陀螺的转动、风车的转动等等这些现象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选择了《转动的乐趣》这1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去探索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并获取有关转动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目标 1.积累关于物体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积极探索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各种可以转动的玩具用具,如不同样式的陀螺、轮子、呼啦圈、风车、小红旗、纸杯、雪花片、毛线、筷子、飞盘等。 (2)各种会转动的物体制做的图片。 (3)音乐《健康歌》。 活动过程
1、幼儿玩转动玩具,充分感受有趣的转动现象。 1.幼儿自由操作容易转动的物品,观察感知转动时的有趣现象。幼儿操作探索,师观察并与幼儿交流。 2.交流与分享。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告诉小朋友。 3. 刚才我们玩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让本身不容易转动的物体物体转动起来。 1.幼儿分组自主选择材料操作,探索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并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的给予帮助和支持。 2. 个别幼儿发言。纸杯会转动吗?雪花片会转动?谁有更多的方法让它转动起来?
3、集体交流与分享。共同讨论物体转动起来的多种方法。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1、看1看,在我们的教室里,有那些可以转动的物体?
2、想1想,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能转动?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好处。
4、出示图片,再次激起孩子们对转动的兴趣。 刚才我们看到的挖掘机、搅拌机、无叶风扇、这些科技产品都是科学家们发明创造的,我们从小也要认真学本领,长大了发明更多的产品。
5、我们的身体会转动吗?现在我们随着音乐转动1下我们的身体吧! 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孩子们整体兴趣很高,积极探索各种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也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不足之处1.在讲到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时,可能是孩子们没有积累转动的经验,因此不能和老师积极互动。所以在课堂上我让幼儿继续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会转动的物体。我想如果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记录生活中会转动的东西,该环节可能会进行得更加顺利。2.第4个环节,如果制成课件加上解说可能效果会更好。 今后,教学活动设计上1定要考虑到幼儿经验积累是否能够使本节课顺利进行、达到积极互动。在材料准备上,图片、或者教具力争达到最佳效果。